特刊丨往事越千年 魏武雄风今犹见_高陵_考古_遗址

特刊丨往事越千年 魏武雄风今犹见

拂去历史尘埃 曹操高陵重现

——曹操高陵考古发掘研究15年历程回眸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2023年4月29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将对社会开放,“往事越千年——曹操高陵历史文化展”的第一部分“高陵重现”生动地再现了曹操高陵从发现、发掘,到研究、利用的复杂而又曲折的过程。

4月27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后,嘉宾在参观游览。曲海庆摄

曹操高陵找到了

4月27日,应邀参加开馆仪式的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站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台阶上,感慨万千。作为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首席顾问,他不知多少次来到这里,见证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从东汉大墓到曹操高陵再到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变迁与蝶变。

曹操高陵的发现是偶然的,发掘研究则是漫长的。

2008年11月24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安阳西高穴村南部被盗的两座东汉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从当年的12月12日开始,冒着严寒进行的野外考古工作持续到2009年。对于这次发掘,河南省文物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讨论论证。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抢救发掘的两座墓葬之一,编号西高穴M2的墓葬被确认为魏武帝曹操的陵墓,即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北侧有并列的墓葬一座,被编为一号墓。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发掘清理,这座墓早期被盗,出土遗物很少,且在修建高陵陵园时已被回填。考古工作者推测,一号墓应该是曹操高陵修建前已经被废弃的墓圹。

曹操高陵,有很多的传说和故事。史料记载,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颁布《终令》,明令在邺城之西、西门豹祠西原上的瘠薄之地建造陵墓,“不封不树”。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二月,归葬高陵。黄初三年(222年)。曹丕根据曹操遗愿,颁布《毁高陵祭殿诏》,拆除陵墓地面建筑。唐太宗李世民在征伐高句丽的途中曾经拜谒高陵。宋太祖赵匡胤于963年下诏为前代帝王名人墓冢设置守陵户,其中包括为高陵设置3户守陵户,说明在这个时期,曹操高陵的位置还是明确的。

展开全文

北宋之后,朝廷南迁,守陵户可能遭废弃。考古发现的宋代建筑使用者可能是曹操高陵的最后见证者。金元时期,中原战乱,曹操高陵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2009年12月,西高穴村东汉大墓被认定为曹操高陵。历史尘埃散去,高陵重现。

从墓葬到陵园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他有关的演义、故事至今流传,在国内、国际上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曹操高陵考古发现成果公布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全国各地的考古和历史学者围绕这一发现开展了认真、详细的研究。截至目前,学者们发表的相关论文已经接近140篇,出版著作10余部。曹操高陵考古发现受到的关注程度、相关研究开展的全面和细致深入程度,在中国考古学史上都是空前的。

曹操高陵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材料仅仅是考古发掘的第一阶段材料。2010年至2017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曹操高陵周边进行了大范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部分发掘工作,发现了陵园、陪葬墓等重要遗迹,全面揭示了曹操高陵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风貌变迁,为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支撑。

在进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展厅前,一块平地上,有规律地分布着一个个方坑,像一张张嘴巴,无声地讲述着遥远的故事。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馆长孔德铭介绍,2016年至2017年,为了配合保护展示工程的建设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陵园进行了全面发掘,厘清了陵园的特征,发现了陵园内的建筑遗迹,为研究汉魏时期陵墓制度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材料。

不同形式说曹操

曹操高陵考古发现公布之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立即组织专业力量,加快整理资料和发表成果,启动更为全面的陵园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2010年至2016年,先后组织召开了“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专家座谈会”等一系列专题学术会议,发表了考古发掘简报、出版了考古报告《曹操高陵》,并组织编写了《曹操墓真相》《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与研究》等面向公众阐释这一考古发现的著作。

2010年春节前后,人们见面聊天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曹操墓”。长期从事历史文化挖掘、跟踪报道曹操高陵考古进展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两位记者也迅速写出了《曹操墓风云录》《千古之谜曹操高陵》两本科普类图书。2010年4月24日,中原出版集团和安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大象出版社承办的新书发布会在成都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行,引发读者关注。

2023年2月1日,一则与曹操高陵有关的考古消息登上了热搜。曹操高陵西侧发现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这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曹操高陵及陵园综合研究”中的一项研究成果。2018年6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曹操高陵及陵园综合研究”获得立项。2021年10月,经过专家评审,该项目顺利结项。该成果不仅详细公布了陵园、陪葬墓等新的考古材料,使得曹操高陵相关考古要素首次得以整体呈现,同时也对曹操高陵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和综述,是十余年来围绕曹操高陵开展发掘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目前,以该项目成果为基础的学术专著《魂归邺西:曹操高陵研究》书稿已送交出版社,将于今年年内出版。

河南:三座“三国城”值得三顾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温小娟

4月27日,备受瞩目的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站在这里回望,中原大地有关三国的历史遗迹俯拾皆是。

不只是安阳,还有许昌、洛阳、南阳等地,都留下了极其丰富的三国文化遗产。近年来,许昌、洛阳、南阳这三座城在挖掘三国文化、打造三国IP、发展文旅产业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与实践,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4月26日,许昌第十四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开幕。在此期间,推出的“汉魏许昌城趣玩三国季”潮玩节活动引起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打造了国内第一个全城一体式剧本杀《三国世界》,以曹魏古城为核心,在许昌全域设置50个场景;在春秋楼景区推《决战许都》沉浸式体验项目,并实现常态化、产业化运营,“场面壮观、气势恢宏,这种气魄,想想都觉得爽。”不少游客发出感叹。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在风云激荡的三国舞台,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壮阔画卷,留下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故事。全国300处三国文化遗址中,仅许昌就占了80处。《许昌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以魏都区为主要依托、建安区为新兴载体、其他县(市、区)为重要支撑的三国历史文化名城。

2007年,许昌市举办了首届三国文化旅游周,自此开启了“一个节”与“一座城”的同频共振。从2007年到2019年,连续举办十三届的许昌三国文化旅游周,已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有名的节会品牌、城市符号。

“满屏国风是曹魏故都的正确打开方式!”今年4月,三国文化旅游周的相关活动持续“出圈”,成为许昌市民及广大网民热议的话题,不仅吸引了一大批“网红达人”的打卡点赞,也引得各地旅游团纷至沓来,许昌旅游热度持续升温。

4月26日,第四届世界古都论坛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青年论坛在洛阳启动,汉魏洛阳故城的考古发掘、保护利用是其中的重要议题。

汉魏洛阳故城作为都城的时间长达500多年,尤其是曹魏、西晋,上承周汉文明,下启隋唐盛世。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地上、地下遗迹遗物十分丰富,分布着城垣、城门、宫殿、衙署、苑囿、佛寺、灵台、太学、辟雍、明堂、墓园等,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建筑史、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去年,河南汉魏洛阳故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发现魏晋时期大型水道遗迹,该发现反映了魏晋时期水利工程的成熟技艺,以及当时国家都城对水资源利用和环境改造的水平。这次发掘是汉魏洛阳故城考古发掘保护的一个缩影。

千年阅一城,沉默的遗址在新时代讲述它们的故事。

洛阳很早就开始了对汉魏洛阳故城的保护利用,在文物本体保护展示方面,采取地面模拟、植物标识、露明覆罩等方式。近年来,洛阳市实施了宫城阊阖门、铜驼大街、东北城墙和西阳门内大街等一批文物保护展示工程,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顺利建成开放,宫城格局基本显现。

漫步在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影响后世城市规划、深埋地下1500年的汉魏宫城轴线展现在世人面前,北魏时期的宫城格局基本显现,使人们领略到千年前都市的宏大规模和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

目前,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与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起打造中国古都制度体系和都城考古研究展示中心、国际汉魏历史研究与文化传播交流中心、全国大遗址沉浸式数字保护展示体验基地、民族融合和全球客属交流互鉴基地,成为古都洛阳的又一个重大文化地标。

历史是核心,网络是翅膀。遗址公园内每一处已发掘的遗迹旁都竖立着标志牌,扫一扫标志牌上的二维码,可以轻松看到这处遗迹的相关资料;登录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官方微信小程序“千年阅一城”,只需动动手指,就能饱览公园概况。

沉默的遗址并不沉默,通过公园、通过网络,讲述它们过去的故事。

三顾茅庐、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这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发生在南阳。

南阳市的三国文化资源丰富,保留有很多三国文化遗址和景区,最出名的自然是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南阳市落实省委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聚焦两汉文化,塑造南阳“三国城”。充分挖掘两汉人文元素,讲好“南阳故事”,以卧龙岗文化园为抓手,建设两汉文化主题景区、文化街区,着力打造“三国城”。

卧龙岗文化园位于南阳三国文化城项目的核心区,以“一祠一岗”(武侯祠、卧龙岗)为依托,因岗就势,自然天成;以汉文化、三国文化、诸葛文化为中心,系统恢复了卧龙岗“曲折回旋、势如卧龙”的走势,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今年春节期间,卧龙岗文化园凭借新春大庙会迅速“破圈”,吸引了30余万人次入园游玩,为南阳文旅业提档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三座“三国城”,都是值得三顾的地方。

曹操高陵考古研究仍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

——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曹操高陵自发现、发掘以来已经有10多年了,在这期间,我们除了对曹操高陵本体进行了考古发掘以外,对陵园布局也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考古认识……”4月27日,在位于安阳市的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接受了记者采访。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后,将向公众展示考古发现的情况和实物,诠释一个真实的曹操,大家可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随葬的器物,以及当时的礼制。”刘海旺说。

曹操高陵的考古研究仍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后续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说,曹操陪葬墓和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些考古迹象,都有待持续研究和求证。”刘海旺介绍,下一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与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密切结合,结合最新考古研究成果,面向社会公众积极开展宣传和阐释工作,使全社会对曹操高陵考古发现有一个理性的、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同时,还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进一步提炼和完善研究成果,使得曹操高陵考古发现真正体现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海旺最后表示,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河南文化厚重资源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对推进三国时期文化以及三国时期大量遗迹的研究,开了一个好头。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三国时期考古和历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把中原厚重的历史文明充分展示给社会公众。

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扮演者鲍国安拜谒曹公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4月27日,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上,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现场朗诵《短歌行》,以此向其扮演的角色致敬。

“作为曹操的扮演者,我早就期待能有一个平台来拜谒曹公,今天来到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实现了多年的愿望。”鲍国安深情地说。

鲍国安表示,因为塑造曹操这个角色,他曾阅读了不少关于曹操的史料,对曹操的了解比较广泛。“一些民间传说和戏曲,从某种程度上弱化了公众对曹操真正的认识。从曹操高陵的发掘研究到今天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馆,后人终于有了一个了解、认识曹操并且可以纪念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平台,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他说。

“过去书中记载曹操‘薄葬’,很多人产生怀疑,曹操高陵发掘以后,事实胜于雄辩,从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曹操的很多遗嘱是真实的。”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鲍国安细细游览了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沿途不禁发出感慨。

“中国有句老话叫‘文如其人’,通过曹操的作品,我们应该对曹操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对这段历史进行更加准确的评价。我建议大家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们,都来这里看一看,把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鲍国安现场邀请全国游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