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社会节奏的加快,每年心脏骤停的人数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对于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们,在校园里也同样面临着突发心脏骤停的可能。
市政协委员、长安镇教育管理中心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陈苑珑和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长安镇工商联(商会)主席、东莞市东安教育集团董事长麦良福联合在今年东莞两会期间提出《关于推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及专业急救培训进校园的对策建议》(简称《建议》),《建议》提出推进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进校园,并每年定期为校园一线工作人员安排相应急救培训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校园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是一种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使用的便携式医疗设备,被称为“救命神器”。陈苑珑介绍,近年来,在东莞市政协相关委员提案的推动下,以及在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和市红十字会的组织部署下,东莞市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许多公共场所均已完成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同时市红十字会每年向全市高一级学生开展培训,并协助已设置AED的单位的一线工作人员每年开展培训和复训工作,但学校配置数量还比较少。
麦良福表示,作为新一线城市,促力城市生活品质提高,提升全体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市当前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公共急救设备的AED应当如消防灭火器一般的重要,让受专业培训的人员能随时随地获取和使用,才是急救设备的存在意义,特别是校园操场、体育馆、游泳馆等一些真正高发心跳骤停的场所尚未普及配置,更是影响了校园的环境安全。
因此,陈苑珑、麦良福建议:
一是制定“AED进校园”的推进计划及时间表,建议1000人以上的大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台AED,AED的购置费用由政府、市红十字会和学校校友会等公益团体联合承担。其中,民办学校应由学校举办者适当出资。
二是科学设计校园放置地点,根据医学上“黄金4分钟”的急救原则,AED的校园布设地点要合理设置在学校操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心脏骤停事件高发的场所,强制定期对相关器械进行维护、检测,使器械发挥其真正的功能。
三是定期对一线人员进行培训,每年要对已设置AED的学校校医、体育教师等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急救培训,并在广大中小学学生群体中增加急救常识性课程,将急救技能从理论变成本能。
【记者】叶永茵
【作者】 叶永茵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