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抗战中救外国军队,不救中国人,因为亲美,被囚禁33年_英军_孙立人_中国

孙立人在抗战中由一个团长,成为军长,后为上将,最关键的是,在滇缅战场那一段时间一举成名的。

他的成名,与他的国外学习经历大有关系。

他是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毕业生,据说与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史迪威为同学。

他的成名之战,为1942年春的仁安羌解围战。

当时,日军第33师团得悉英军退守缅甸的仁安羌,于4月16日派出两个联队,绕到他们的后方,占领仁安羌油田,将英军第1师和装甲第7旅包围。英军被围困后,弹尽粮绝,水源也被切断。危急万分。在此紧急关头,中国远征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调派手下第113团,由副师长齐学启率领,星夜驰援。

经过两天激战,新38师克复仁安羌,歼敌1200人,解除了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在内的7000多名英军以及美国传教士及新闻记者500多人。

仁安羌解围战,孙立人是成功的。

展开全文

但是,仁安羌战后,新38师之举竟然被宣传成轰动全球的大壮举。

为什么?

一是他救了英军。

二是他是美国军校毕业生。

两大因素成就了孙立人的一代战将的美名。

1943年元旦,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委托印度比哈尔省督署举行隆重仪式,向孙立人授勋。省督致辞说:

“奉皇帝陛下的命令,本人今天代表陛下将英帝国司令勋章授予阁下,以纪念阁下去年在缅甸创造的功勋,和对阁下这种英勇行为的崇敬。”

在英国人奖励之后,美国政府也对他颁发了丰功勋章。

中国这么多抗日将领,为什么美国唯独对孙立人一人颁发丰功勋章?——因为他是美国军校培养的“奇才”。

而仁安羌之战,在中国国内的评价远不如外国所宣扬的。孙立人在中国获得的奖励,是一枚四等云麾勋章——是四等,而不是一、二、三等。

为什么中外相差这么大?

这其中自然说明了一些问题。

对此,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邱捷说得很直接:“这一场原本只是速战速决的仁安羌解围战,通过不断‘宣传’,被极度放大,升格为了‘仁安羌大捷’。”

近年来,国内还出版了一本书,叫做《仁安羌解围战考》,该书封面上大字写着:“颠覆‘仁安羌大捷’神话”。

由此可见,孙立人的大捷是有着人为的水分的。

孙立人的英美情结很重。

在仁安羌解围战的大撤退中,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表现:只救英军,不救中国军队。

5月9日,由于日军大举南进,西路英军败退,东路和中路的中国远征军也因未能集中,在史迪威的指挥连遭失利,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杜聿明见部队有被日军包围的危险,急令各部经由盂拱退入云南。但是,孙立人没有执行他的这个命令。新38师没有去掩护中国军队,而是按照史迪威指定的路线,跑过去掩护英军退却,然后由盂拱一直向西,进入了印度。

孙立人的这一做法,史迪威连呼“OK”。然而,他救外军不救自己同胞,对杜聿明第5军损失巨大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惹怒了杜聿明。以后,杜聿明一直对他不满。

正是因为与英美等国家走得太近,大陆兵败后,孙立人被蒋氏父子借口兵变以“莫须有”的罪名,囚禁33年,直到88岁才获自由。

(关于孙立人如何亲美被囚禁,有兴趣者可查看本人拙著《蒋介石在台湾》,书中有详细的叙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