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56个民族春节习俗有哪些)_农历_伊斯兰教_春节

本文目录

  • 我国56个民族春节习俗有哪些
  • 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各有特色,春节风俗又有哪些特色呢

我国56个民族春节习俗有哪些

中国有56个民族,那么,中国各民族的春节习俗是什么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列举一些介绍一下。

汉族的春节习俗: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要举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庆贺,故又称“元日大庆宴”。

壮族的春节习俗: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斤重,小的有二、三两。除此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粽子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土家族的春节习俗: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带关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侗族的春节习俗:

“打同年”:能歌善舞的侗族人民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打同年”。这项活动,有些像汉族过年的“团拜”,不同的是侗族以歌舞相拜会。庞大的“团拜”队伍,载歌载舞到达一个村寨时,该村寨的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的人也要用歌声作答。侗族民歌“耶堂”大多在春节期间演唱,是一种唱跳结合的集体歌舞,无乐器伴奏。“耶堂”节奏欢快、热情奔放。届时男女分队,男队手挽手围成圈,歌时速度快捷,舞时摇手顿足,歌声洪亮,雄浑有力;女队同样围成圈歌舞,动作却轻柔幽雅,声调悠扬,明朗动听。

基诺族的春节习俗:

”:“特毛且”是基诺族的传统年节,意为“过大年”,是基诺人最隆重节日。每年夏历春节前后举行,具体日期各寨不一,由各村社长老“卓巴”(寨父)、“卓生”(寨母)测定。届时长老敲响其家独有的大鼓,宣布新年开始,村社男女老幼便涌向长老家庆贺。家家户户端出提前酿好的米酒,摆上丰盛的食品,还要邀请附近村寨的亲戚朋友前来欢度新年。当天晚上,全寨人聚集于广场,燃起篝火,有长老和歌手领唱史诗,其场面颇为壮观。青年男女对歌欢舞,通宵达旦,兴尽而散。

佤族的春节习俗: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双方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藏族新年的春节习俗: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盛行。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

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农民新年)。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心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兴,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人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用“花枝招展”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

蒙古族的春节习俗: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白族的春节习俗: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布依族的春节习俗: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朝鲜族的春节习俗: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族的春节习俗: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游戏。

高山族的春节习俗: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赫哲族的春节习俗:

赫哲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拉祜族的春节习俗: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满族的春节习俗: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畲族的春节习俗:

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粘粘(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古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1、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十、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一、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2、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保安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3、布郎族: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泼火节农历二月十九日。

4、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5、朝鲜族: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6、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7、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8、基诺族:打铁节农历一月、火把节农历六月。

9、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

10、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11、东乡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12、侗族:芦笙节农历六月至九月、侗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斗牛节农历二月、吃新节农历六月至七月。

13、独龙族:卡崔哇农历十月中下旬。

14、俄罗斯族:复活节公历三、四月。

15、鄂伦春族: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

16、鄂温克族:米阔鲁节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17、高山族: 新年祭农历十二月。

18、仡佬族:灯杆节农历正月初一、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尝新节农历六、七月。

19、哈萨克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20、拉祜族:库扎节傣历三月、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尝新节傣历十二月。

21、黎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22、傈僳族:收获节农历九月、澡塘节农历正月初三、过年节农历正月初一、刀杆节农历二月初八

23、珞巴族:旭独龙节藏历二月、隆德节藏历四月。

24、满族:颁金节阴历十一月十三日、庙会农历四月。

25、景颇族:目脑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26、柯尔克孜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诺劳孜农历正月初一。

27、达斡尔族:春节(阿涅)农历正月初一 。

28、傣族:泼水节傣历六月六日、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 。 29、苗族:龙船节农历五月二十四、吃新节农历六月初六、赶秋节农历九月。

30、仫佬族:依饭节农历十月、后生节农历正月或七月。

31、纳西族:正月农具会农历正月二十日、三月龙王庙会农历三月十五日、七月骡马会农历七月十五日。

32、怒族:鲜花节农历三月十五日。

33、普米族:大过年农历正月初七、大十五节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尝新节农历九月、转山节农历七月十五日。

34、土家族:过赶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祈禳节农历正月初三、牛王会农历八月初八、擂台会农历二月初二。

35、土族:火神节农历正月二十九日、端阳农历五月初五。

36、佤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播种节农历三月十五日、新米节农历七、八月。 37、维吾尔族: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努鲁斯节伊斯兰教历八月十四日。

38、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39、锡伯族:春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至次年正月初二。

40、毛南族:庙节农历五月、南瓜节农历九月初九。

41、蒙古族:蒙古族新年农历正月初一、那达慕大会农历七~八月。

42、苗族:苗年节农历十月初五、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43、门巴族:藏历年藏历正月初一、望果节藏历八月间。

44、羌族:羌族大年农历正月初一、青苗会农历三月十二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 45、撒拉族: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46、畲族:分龙节农历五月十五日。

47、水族:借额节农历九月、卯节农历五、六月。

48、塔吉克族: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迄脱迄迪尔爱脱节农历三月间。

49、塔塔尔族:肉孜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50、瑶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日、尝新节农历八、九月。

51、彝族: 歌节农历三月初三、二月八农历二月初八。

52、裕固族:送年节农历三月初七、春节农历正月初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3、藏族: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藏历年藏历正月初一、望果节藏历八月间、雪顿节藏历七月一日。

54、壮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日。

55、哈尼族: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56、汉族节日: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各有特色,春节风俗又有哪些特色呢

大中国过年了普天同庆,欢乐气氛是一致的,欢乐的方式小有异同。就说吃吧,大部分地区初一都吃饺子,水煮或锅蒸。东北地区早晨起来煮水饺,叫元宝汤。还有往饺子里放硬币的,测运气最好的人。浙江绍兴、江苏淮安、河南开封等地初一要吃汤团,寓意团团圆圆。而山西、山东、内蒙等地喜欢过年吃年糕,谐音年高。

娱乐的方式有所不同。北方过年的秧歌最普遍,踩高跷,跑旱船,锣鼓喧天。南北方最普遍是逛庙会,最惹眼的还是南方盛行的舞龙、舞狮,场面火爆。舞龙更热烈些,在于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据说从汉代起就有舞龙祈雨的仪式,演化为娱乐,在《汉书》中有记载。大年最壮观的当属元宵节,万家灯火,满街华灯,月色圆融,人流涌动,年便到了高潮一一我大中华在世人眼中最特别的民俗。

谢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