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拥抱”火星,关于航天、天文和地理的那些事,世界十大航天发射地,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和轨道,世界五大空间站_发射场_空间站_发射

彗星“拥抱”火星

近期,C/2022 E3彗星备受关注。天文预报显示,2月11日这颗彗星将与火星“擦肩而过”。这两个天体在星辰大海中“拥抱”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如果天气晴好,我国感兴趣的公众不妨“拭目以待”。

一眼万年

C/2022 E3 (ZTF)是一颗长周期彗星(简称E3彗星),来自距离太阳5万至10万天文单位的奥尔特云,其轨道周期大约为5万年,上一次它靠近太阳和地球时,还是人类史上旧石器时代晚期,或许晚期智人尼安德特人曾见过它的出现。

展开全文

从今年1月起,这颗由冰雪和尘埃组成的彗星开始逐渐抵达近地点,会产生亮光现象,达到肉眼可见的程度,让全球天文爱好者们为之着迷。

在这颗彗星的绝佳观测期,也就是1月底至2月初这段时间,天文爱好者们利用专业设备观测并拍摄到了这个蓝绿色的“小精灵”。

最后浪漫

在经历“高光时刻”后,C/2022 E3彗星的亮度开始下降,并逐渐远离地球。2月11日,这颗流浪彗星将带来‘最后一舞’,与火星上演“最接近”。这一天文现象并非是两个天体真正距离上的接近,而是从地球上看视觉效果的接近。

11日20时前后,C/2022 E3彗星移经目前位于金牛座的火星旁边,最近时二者相距不到1度,相当于两个满月视直径的大小,此时火星的亮度为0等,而彗星的亮度大约在6.5等,当天前半夜都是观测良机。

与火星的“拥抱”,是C/2022 E3彗星“告别”地球之旅时的“最后浪漫”,之后它的亮度会进一步下降,直至消失不见。

世界十大航天发射地指全球十个著名的航天发射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普列谢茨克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种子岛航天中心、库鲁发射场、圣马科发射场和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

这十个航天发射中心,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事业,不管是深空探测,载人飞船或是空间站建设等,主要都是在这些航天发射中心进行任务的,每年的发射任务都主要集中在这些航天发射中心中。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组建于1955年,位于哈萨克斯坦锡尔河畔丘拉塔姆以北地区,是前苏联建造的航天器发射场和导弹试验基地,可以说这是人类史上最早建立的一个航天发射场。曾经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前苏联航天员就是从这里走进太空,开始人类首次太空之旅的。

人类航天历史上的许多“第一”都与拜科努尔有关,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天基地之一。直到今天,它依然是国际空间站的生命线。

不过,美苏冷战结束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归属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每年要向哈萨克斯坦支付1.15亿美元的租金,俄罗斯才能在该发射场进行火箭发射任务,而租用期至2050年。

肯尼迪航天中心

美国最大的航天器发射场,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位于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卡纳维拉尔角地区,总 占地面积达560平方公里,中心坐标为西经80°42′,北纬28°30′。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过"双子星座"号飞船、“阿波罗”号飞船、“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和“发现”号航天飞机。

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

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位于美国洛杉矶北面,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航天发射基地,主要用途是针对导弹武器试验,武器系统卫星等。

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航天发射基地,主要用于战略导弹武器试验,武器系统作战试验和发射各种军用卫星、极地卫星等,航天发射次数居全美之首。

普列谢茨克基地

位于俄罗斯白海以南300公里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建于1957年,主要用于发射大倾角的侦察、电子情报、导弹预警、通信、气象和雷达校准卫星,是世界上发射卫星最多的发射场,发射次数占全世界总数一半以上。它是俄罗斯第一个航天发射场。其发射量约占世界航天器发射总量的40%,占俄罗斯卫星发射总量的60%。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始建于1970年,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

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1986年,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是这个中心首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标志着这个中心的航天发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进行多射向、多轨道卫星的发射。截至2004年4月,中心拥有两个自成系统的发射工位,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长征运载火箭,既能将大吨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也能将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种子岛航天中心

位于日本本土最南部种子岛南端,建成于1974年,主要用于发射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种子岛,日本九州地区鹿儿岛县南部海面上漂浮的一个远离陆地的小岛,面积445平方公里。这里是当年铁炮传入日本时的登陆地,也是日本最早开始制造火绳枪的地方。不过,对外国人来说,了解种子岛是因为这里有日本最大的航天设施---种子岛宇宙中心。2007年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绕月卫星从这里启程探月。

库鲁发射场

位于南美洲北部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建成于1971年,是目前法国唯一的航天发射场所,也是欧空局(ESA)开展航天活动的主要场所。位于南美洲北部大西洋海岸的法属圭亚那,占地约90600平方公里,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属法国国家国家空间研究中心领导,主要负责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探空火箭的发射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发射。

库鲁发射场也称圭亚那航天中心,是目前法国唯一的航天发射场,也是欧空局(ESA)开展航天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位于南美洲北部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在沿大西洋海岸的一片狭长草原上。由于发射场紧靠赤道,对发射静止卫星极为有利。库鲁发射场1966年动工兴造,1971年建成,共耗资5.2亿法郎。早期仅进行探空火箭和"钻石号"运载火箭发射。1979年12月"阿里安那"运载火箭在这里首次发射成功,至今该系列发射成功率已达90%以上,独揽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卫星发射市场。

圣马科发射场

位于肯尼亚福莫萨湾海岸约5公里的海上,正式启用于1967年,是世界是唯一的海上航天发射场,曾多次用美国的"侦察兵"火箭发射小型航天飞行器。圣马科发射场位于非洲东部肯尼亚东海岸的恩格瓦纳海湾。距海岸4.8千米,有一个巨大的海上平台,这就是意大利政府委托罗马大学航空与航天研究中心筹建并管理使用的圣马科航天发射场。圣马科发射场处于南纬2.9度,东经40.3度的位置,是距赤道最近的一个航天发射场,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海上发射场。

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

位于印度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正式使用于1977年,是印度的导弹试验和卫星发射场。印度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是印度最重要的航天发射中心。它位于印度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上,在马德拉斯北部100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13°47′,东经80°15′。这里气候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影响,10、11月份是大雨季节,但一年内多数月份阳光充足,天气晴朗,可以进行室外静态试车和发射试验。1971年10月9日和10日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开始正式投入使用,发射了三枚罗希尼?125探空火箭。1979年8月10日首次发射了SLV?3火箭,但由于二子级制导系统出现故障,未能把40公斤重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1980年7月18日用SLV?3火箭第二次发射印度自己的卫星获得成功,把卫星送入300/ 900公里的轨道。1981年5月31日第三次发射获得部分成功。

种类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卫星是个兴旺的家族,如果按用途分,它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① 科学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用来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等,并可以观测其他星体。

②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航天技术中有很多新原理,新材料,新仪器,其能否使用,必须在天上进行试验;一种新卫星的性能如何,也只有把它发射到天上去实际“锻炼”,试验成功后才能应用;人上天之前必须先进行动物试验,这些都是技术试验卫星的使命。

③ 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它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其中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等等。

运行轨道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除近地轨道外)通常有三种: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极轨轨道。

① 地球同步轨道

是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顺行轨道。但其中有一种十分特殊的轨道,叫地球静止轨道。这种轨道的倾角为零,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千米。地面上的人看来,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是静止不动的。一般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选用这种轨道比较有利。地球同步轨道有无数条,而地球静止轨道只有一条。

② 太阳同步轨道

是轨道平面绕地球自转轴旋转的,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旋转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360度/年)的轨道,它距地球的高度不超过6000千米。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以相同的方向经过同一纬度的当地时间是相同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一般采用这种轨道。

③ 极地轨道

是倾角为90度的轨道,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圈都要经过地球两极上空,可以俯视整个地球表面。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常采用此轨道。

人造卫星是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当前,全球各个大国大力发展卫星应用产业,以期抢占未来全球竞争的制高点。本文通过图文的形式简要介绍了卫星种类、功能、发展现状等基础知识,以飨读者。

1. 特卡波小镇

这里是联合国认证的首个“ 黑暗天空保护区” ,在这里可肉眼欣赏到无污染、最璀璨的星空美景。由于位于库克山间的特殊地理位置,特卡波附近有许多蓝绿色的湖泊,与顶部白雪覆盖的库克山形成了最典型的新西兰南岛美景图。此外,作为户外运动的热门去处,在特卡波附近钓鱼、登山、徒步也是不可错过的地道体验。

2.加拿大贾斯伯国家公园

贾斯伯国家公园是加拿大著名高山国家公园之一,也是加拿大洛矶山脉最大型的的国家公园。这个公园在1984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这里有清澈的天空,是地球上有着最干净空气的地方之一。在加拿大,落基山脉附近是最完美的惯性胜地,所以贾斯伯国家有着得天独厚的观星优势。十月份举行的”Jasper’s Dark Sky Festival“ 所看到的星星超乎你的想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 纳米布兰德自然保护区

纳米比亚被命名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这里拥有全世界最黑暗的夜空。极低的人口密度,极少的游人,几乎没有什么生活可言,只有几个品种稀少、耐炎热干旱的植物。远离城市的光污染,是地球上最棒的观星地点之一。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4.樱桃泉国家公园

这个公园成立于1922年,是世界四大暗夜公园之一,被誉为“美国东海岸最黑的夜空”。樱桃泉国家公园被茂密而高大的树林所包围,有着360度无死角的全景夜空,是第二个被国际暗夜协会认可的暗夜公园,因可观赏到完美的银河系而知名。

5.阿卡塔马沙漠

这里不仅没有光污染,也没有云层,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Santiago )以北1630 公里的乡村,您只需抬头,每晚都可以裸眼欣赏到迷人的星空。在最佳的气候条件下,最多可辨别出3000 颗星星。这样独特的优势使得智利拥有强大的天文实力。世界上约40% 的天文观测都在这个地区进行,还建设了一个超级天文台为太空旅游者观望最美的星空。

6.库克山

超过1600 平方英里的新西兰南岛一直被公认为黑暗天空保护区,这个国家最高的山峰库克山,也是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观星地点。黑暗却有着明亮星星的夜空,独特的天文特征以及超凡脱俗的风景,让新西兰有着神奇的观星体验。

7. 新墨西哥州

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有一片足够黑暗的地方能够看到所有星星的荣光,清新的沙漠天空,再加上政府对于光污染的禁止与努力,使得新墨西哥州成为天文爱好者的天堂。

8. 加那利群岛

在非洲西北部的海岸的加那利群岛,有一层大气层能够阻止云层的形成,与此同时政府强有力的光污染控制使它成为最棒的观星地点之一。

1.史上最早的空间站——礼炮1号

礼炮-1号空间站是苏联首个太空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太空站,于1971年4月19日发射升空。

礼炮-1号的用途是测试太空站的系统组件,做一些关于科学的实验的研究。礼炮-1号的长度是20米,直径最大是4米,内部空间是99 立方米,在轨道时的净重量是18,425公斤。由传送舱、主舱、辅助舱和天文台组成。

1971年6月6日,苏联发射联盟-11号飞船。经过变轨飞行后,于1971年6月7日与礼炮1号成功对接,3名宇航员成功进入空间站。但不幸的是3名航天员于1971年6月29日乘礼炮1号上的联盟号飞船返回过程中,由于返回舱上平衡阀异常打开造成返回舱失压,导致3名航天员全部死亡。

1971年10月11日,礼炮-1号空间站坠毁在大气层中被烧毁。

2. 美国第一个环绕地球的空间站——天空实验室号空间站

1973年5月14日美国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号空间站,是美国第一个环绕地球的航天站。全长36米,最大直径6.7米,重约80吨,由轨道工作舱、过渡舱、多用途对接舱、太阳望远镜和“阿波罗”飞船5部分组成。

自1973年5月到1974年2月由“阿波罗”飞船接送先后接送过3批航天员进入天空实验室空间站,每批3人。1974年2月8日第三次天空实验室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着陆,此后天空实验室关闭。

天空实验室号空间站服役期间取得了天文学领域重要的成果。一是第一次观测到一个新彗星——科豪特克彗星,并拍摄了色彩丰富、非常清晰的彗星照片。另一项重要成果是拍摄到一次太阳耀斑爆发的全过程。

1979年7月11日,地面操作人员向天空实验室发出最后一次指令,天空实验室号空间站进入大气层烧毁。

3. 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是苏联建造的一个轨道空间站,苏联解体后归俄罗斯。它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

和平号空间站计划正式制定是在1976年。它采用组合式积木结构。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主体发射升空。1986年3月15日,苏联宇航员基齐姆和索洛维耶夫驾驶飞船同和平号对接,并成为新空间站的第一批乘员。其余各舱分别于1989年11月26日、1990年5月31日、1995年5月20日、1996年4月23日发射,它们与和平号对接后,组装工作全部完成。

和平号是载人空间站研制与运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自诞生之日起,共在轨道上运行了15年,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它是在太空工作时间最长、超期服役时间最长、工作效率最高、接待各国宇航员最多的太空站,俄罗斯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创造了单人连续在太空飞行438天的最高纪录。

2001年3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接受地面指令后坠落于南太平洋。

4. 中国首个空间站——天宫空间站

1992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即第一步,能上天;第二步,能出舱;第三步,建立小型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计划也分“三步走”,即第一步:2008年9月,“神七”升空,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第二步:2011年11月,“神八”发射飞行器,实现无人对接。第三步:2012年6月16日,“神九”实现有人对接,然后组建有人空间实验室。

根据以上战略步骤,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在2020年将进入载人空间站阶段,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核心舱天和以及实验舱梦天、问天已箭在弦上。

到2024年,天宫空间站将成为全世界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5. 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间站——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空间站自1998年正式建站,于2010年完成建造并开始全面使用,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

目前国际空间站已经严重老化,空间站运营合约也将于2024年到期,国际空间站退役已经进入倒计时。综合自新华网、如此这般学地理等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