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怎么到四十多岁才去做官?清初的于成龙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成就_康熙_清朝_罗城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金光祖 康熙 清朝 罗城

本文目录

  • 于成龙怎么到四十多岁才去做官
  • 清初的于成龙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成就
  • 历史上的于成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能被康熙誉为古来第一廉臣
  • 清代康熙名臣于成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真的能杀赫里这个大将军吗
  • 有没有为清朝死节尽忠的汉族臣子

于成龙怎么到四十多岁才去做官

对考试,于成龙有坚持不懈的决心,这哥为了进仕,从明朝开始考试,考到明朝亡了,考到清朝建立了,又去读了国子监,可惜,时乖命蹇,一直没有进士及第!

于成龙怎么到四十岁才去做官?主要是他以前没有做官的资本!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于成龙怀着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参加了乡试,可省城太原考场的考官以权谋私,公然行贿受贿,徇私舞弊;有志青年于成龙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就在考卷上直抒胸臆、针砭时弊、鞭挞丑恶。结果呢?正榜无名,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

这副榜贡生就是个备取生,算不得中举;不过呢,有参加会试的机会,会试之后呢?于成龙却以父亲年迈为借口,很悲壮地辞去了做官的机会,他又回到了家乡———来堡村。潇洒是潇洒,可惜并没出人头地!

满清铁蹄踏入中原后,于成龙“贼心不死”继续致力于考试应举。从顺治四年(1647年)至顺治八年,于成龙到太原崇善寺开办的学校“复读‘’了四年,于成龙是好学生,学习刻苦认真,本望一举成名天下知!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顺治八年(1651年)的乡试中,于成龙还是没成龙,又名落孙山了,而这一年他已经三十五岁了。

顺治十一年(1654年),其兄长于化龙病故,三子于廷元出生,生活负担徒然增加;雪上加霜的是,其父于时煌已年老多病,还需要人侍候汤药;继母李氏虽然身体不错,可年纪大了,算不上一个劳力;而长子、次子又要上学,全家开支大收入少,家庭经济因此而拮据;于成龙为了养家糊口和供子上学,整日忙于家务和柴米油盐,再无时间与精力去参加科举考试了。

顺治十五年(1658年),老父于时煌病故,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进入大清国国子监学习,结业后准备出仕。

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四十四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他接受朝廷的委派,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去做县令。这个地方由于是偏僻、遥远的荒凉之地,没有人愿意去当县令!

也许是实在找不到人选了,也许是怜悯这哥多年寒窗伴春秋,已是一大把年龄了!朝廷就派他去罗城当县令了;这一去就时来运转,于成龙低分并不低能,他当官是一把好手。

他从广西罗城县令,干到四川合州知州,一路开挂!得到了三次“卓异”的举荐,康熙帝也不吝啬地多次表扬了他,说他为“清官第一”。康熙23年,他于两江总督任上去世时,已经68岁了;康熙追他谥号为“清端”,还赠他太子少保衔,雍正忌刻,但也让这哥进入了贤良祠,算得上生荣死哀了;这样,于成龙的级别最终升到了从一品官员。

清初的于成龙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成就

于成龙是清代著名的廉吏,随着电视剧《于成龙》的热播,于成龙的事迹也开始广为人知。历史上,于成龙生于明末一没落的官宦之家,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参加乡试,被录取为副榜贡生。35岁年参加顺治八年的乡试,结果又落榜了。看起来于成龙有些时运不济,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却受到康熙帝的召见,并称赞其为“清官第一”,赏金赐马并制诗褒奖嘉其廉能,还任命他为两江总督。

于成龙能有如此大的成就绝非偶然,这与他个人的品质、才能、机遇,是息息相关的。具体而言,可大致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是于成龙为官善抓机遇且实干。于成龙为官抓的第一个机遇是清初人才缺乏。1661 年,于成龙被顺治帝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这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多数官员不愿前去赴任,但是他抓住了这一机会,接受清廷委任,从基层做起,到朝廷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从此开始其仕途生涯。在罗城期间,于成龙一心为民谋利、兴教化,不到五年,罗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此得到上司的举荐,升为合州知府。

当然,真正使于成龙官运发生重大转变的是他紧紧抓住的第三个机遇,即康熙皇帝的堂兄康亲王的青睐。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时,重审了“通海案”,使得数千名蒙冤百姓因此被释放。从此,深得康亲王信任,康亲王每有疑难案件都交于成龙处理。在康亲王的举荐下,康熙帝自然对于成龙另眼相待。

二是于成龙为官不贪权、不涉党争。康熙朝党争严重,其中以明珠和索尔图之间的争斗最为激烈。在朝中不少大臣纷纷站队找靠山的时候,于成龙拒绝参与,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为民办实事。抛开党争,靠自己的努力实干,历任合州知州、黄州府同知、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用22年时间做到了一品官。

三是于成龙为官廉洁为民谋事。于成龙在自己的官宦生涯中始终按照康熙帝的要求,保持“志行修洁”“固守清俭”,这也成了他的为官之道。他要求自己廉洁,对民众却非常慷慨。在任直隶巡抚期间,遇到大灾之年,他多次如实向朝廷禀报灾情,恳请减免赋税以赈济灾民,甚至冒着风险在未得到朝廷旨意之前,开仓放赈“救活饥民无数”。这些为民办实事的举措,无疑使他深得民意。

历史上的于成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能被康熙誉为古来第一廉臣

历史上的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是清朝山西永宁州人。在顺治十八年,也就是于成龙四十四岁的时候,于成龙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仕途。这时他的任务是到偏远的广西罗城做一个县令,广西是当时清朝的边界之地,不仅与山西相隔万里,而且经济落后,十分不发达,我们不难想象为何于成龙的家人会千方百计地阻挠他去这个地方做官。

然而他是一个有胸襟和抱负的文人,“经世致用”是每一个文人共同的梦想。所以他去了,当时的广西罗城荒草遍地,居民寥寥无几,说是人迹罕至也不为过,于成龙初到之时连一处可以落脚的房舍都没有,他只好暂时居住在关帝庙中。

就在这样的困境之中,于成龙以异于常人的决心和毅力,带着病处理政事,踏上了为官生涯的第一步。

【政绩斐然,得以重用】

于成龙在罗城落脚后没多久,罗城便以欣欣向荣之势飞速发展起来,他在罗城一共做了三年县令,就是这三年让罗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摆脱了混乱,得到了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他优秀的政治能力得到了当时任两广布政使的金光祖的关注,金光祖认为他是可塑之才,于成龙被评为了全省治理的榜样,这颗被蒙尘的珍珠,终于慢慢发出了他的光亮。

康熙六年,于成龙的“伯乐”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他成为了广西省唯一的“卓异”,于成龙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于成龙有着天然卓越的政治能力,他在合州上任不到两年,合州人口骤增,许多荒地被开辟出来。在古代,人口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外在体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口就会越多,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于成龙的治理成就。

在这之后,于成龙先后出任黄州知府、湖广下江路道道员、福建按察使、两江总督,仕途一片平坦,他也没有辜负朝廷和人民对他的信任,从政期间勤勤恳恳,曾两次平定武昌的混乱,尽管官越做越大,名利越来越多,但他依然坚守本心,清廉正洁,为民服务。

【成就】

他整顿吏治。于成龙出任两广总督之时,主要职责就是治理官员,他也始终铭记自己的责任,把整顿吏治作为第一要务。

当时社会上存在请客送礼,贿赂官员的不良风气,于成龙知道后非常生气,惩治了在中秋节向他送礼的官员,杀一儆百;在江南上任时,时常在民间微服寻访,颁布《兴利除弊约》,又制定了以要求官员勤俭节约为核心的《新民官自省六戒》,柔刚并济,成为了地方官的行为准则。

他关心教育和科举制度。在江南这个文化发达的地区,盛行一种豪绅大族贿赂考官的风气,贫苦人家的学生往往皓首穷经而得不到任何名次,于成龙针对这种现象规定,只要发现这种情况,立马削去考官的职位,严加惩治。他也曾兴办学堂,鼓励贫苦人家子弟入学读书,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于成龙可谓“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他对文学与艺术也有很高的见解,也曾用他手中那支刚劲有力的笔写下救万千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诗篇。

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的,尽管在于成龙的早年时期也曾因为种种原因多次落榜,但好在历史终究没有辜负他的努力和决心。

清代康熙名臣于成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真的能杀赫里这个大将军吗

于成龙是康熙年间著名的大清官,大有跟包青天相提并论的水平,只不过他是在清朝做官,所以不怎么被文人们所推崇。

在文人的笔下,清朝没出几个好官,为什么?因为清朝是我们要推翻的对象,这样的朝代怎么能出好官呢?应该全是败类才对。

不过从客观角度来说,于成龙这个官还是不错的。他在清朝做到了江南江西省总督,好歹也是封建大吏了。从品级上来说,于成龙是正二品大员,相当于两省省长。

至于赫里,在电视剧中是江宁将军,正儿八经的正一品大员,相当于地区的军区司令员。这个级别的官员,风头是要盖过于成龙这个总督的。

所以说于成龙想要杀掉赫里这么一个正一品的大员,不仅不容易,而且基本不可能。除非他能够得到康熙的首肯。

一、于成龙的权力地位比不上赫里。

刚才从品级上,就已经分清楚了一点,于成龙这个正二品大员,是比不上赫里这个正一品的大员的。就算给于成龙加衔,让他成为从一品,那还是比赫里低半截。

当时于成龙作为江南江西总督,手里也是有兵权的,但是他所能统辖的兵马,只有江南的绿营兵。绿营兵基本都是由汉人组成的,没有丝毫战斗力可言。

可以说绿营兵的存在,那就是二鬼子一样,纯粹是为了撑撑门面,稳住汉人民心的一个组织,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

可是赫里这个江宁将军,那可就非同一般了。这哥们代表的是清政府,手里掌握的兵马清一色全都是八旗子弟,属于康熙的嫡系部队。

不管是级别还是待遇,赫里手里的这支兵马,都要比绿营兵强得多。而且单论战斗力,康熙年间的八旗兵也要比绿营兵强得多。

你说一个管着绿营兵的人,去抓捕一个管着八旗兵的人,这不是找死是什么?人家八旗兵会答应吗?还不把于成龙的总督府给闹翻天了?

由此可见,这种抓捕根本就不现实。为了凸显出于成龙多清廉无私,后人的传说实在是太夸张了,没办法,历史总是被后人无限夸大。

二、于成龙这个人是值得敬佩的。

跟很多少年英才比起来,于成龙就显得比较平庸了。因为这哥们一直到44岁才踏上仕途。此前他在明朝和清朝的科举中都曾经考过试,基本上都没有考上。

44岁的于成龙被顺治皇帝安排成为了广西罗城县县令。那地方经过战争,压根就没什么人,而且到处是土匪,城内只有6户人家。于成龙到了以后,在关帝庙中居住办案,丝毫不嫌弃当地环境恶劣。

在于成龙的治理之下,不少百姓开始聚集到了县城,3年时间里,罗城县就出现了安居乐业的景象。于成龙因为政绩斐然,得到了上司的认可,成为了广西省唯一的“卓异”。从而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到了合州以后,于成龙用了2年时间,就将这里变成了人口众多、良田遍地的富饶之地。因此又被提拔为湖广黄州府同知。在这里他再次政绩斐然,4年以后,再次被推举为政绩“卓异”。

三藩之乱爆发以后,于成龙正在武昌府主持政务,麻城县发生盗贼暴乱,知县胡乱抓捕百姓,搞得民怨沸腾。最终暴乱无法收场,只好让于成龙来解决问题。

于成龙胆子大啊,只身前往暴动的山寨中,劝说那些暴乱分子下山,平息了这场暴动。等到他调任黄州知府的时候,这边也发生了暴乱,于成龙坚决守护黄州府,调集了大量乡勇剿匪,在他的指挥之下,数千人的乡勇终于击败了暴乱分子。

这就是能文能武,胆略过人,还公正廉洁的于成龙,自然会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被列为清官第一!此后于成龙步步高升,从福建按察使做到了直隶巡抚,又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三、于成龙是不能招惹八旗军士的。

清朝初年的政治状况是比较特别的,因为满人以20万的兵马,征服了一个拥有1亿人口的大明王朝,这简直堪称人类史上的奇迹。

就连他们自己都心存侥幸,认为这是上天的眷顾。所以在入关以后,清朝对汉人的防备之心,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他们对自己的统治充满了不自信,因为这是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汉人中有太多太多聪明人,所以他们不得不防着。

因此不管汉人的功劳多么大,他们永远都没办法和八旗子弟相提并论。举个简单的例子吧,范文程算是清朝开国最牛的汉臣了吧?

他给皇太极和多尔衮出了很多计策,为清朝入关,不知道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可就是这么一位汉臣,在媳妇儿被豫亲王多铎抢走以后,他连个屁都不敢放。最后大家还要竖起大拇指夸范文程识大体。

后来但凡是汉人做官,都不能碰兵权,就算碰了,上头也有旗人盯着你。一直到曾国藩训练乡勇以后,这种情况才发生改变。

所以你觉得于成龙跟赫里之间较量的话,谁能够取胜呢?很显然,康熙肯定会偏袒赫里,而于成龙则是犯了政治上的大错。

总结:于成龙只能做好官,给百姓安居乐业。

包青天的事迹大多数是假的,他这个开封府尹,不仅斩不了皇亲国戚,连朝中大员他也没有资格去问斩。民间编造出龙头铡和虎头铡,纯粹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缺憾。

海瑞的事迹倒是有几分是真的,这哥们不畏强权,敢对退休的内阁首辅徐阶的家人下手。不过那也是退休的内阁首辅,当朝的张居正他就不敢动,也动不了。

所以于成龙也是一样的道理,他能够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很不错了,给老百姓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就谢天谢地了。还指望他去挑战赫里这样的强权?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参考资料:《清史稿》

有没有为清朝死节尽忠的汉族臣子

肯定是有的,康熙年间的能臣廉吏于成龙就是汉人的典范。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于成龙这个人。自古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是没有道理的的。贪官污吏,诸如和珅之类,几乎无人不晓;但能臣廉吏,如于成龙者,却没几个人知道。

于成龙四十五岁出仕为官,第一任就是政治、地理环境极其恶劣的广西罗城县县令。于成龙行路三个多月,到了广西罗城,城中却鲜见乡民,只因罗城县盗匪猖獗,百姓无以为生。

于成龙上任后第二天,就修整只有三间破茅屋的罗城县衙,将角落里的门匾挂了起来。于成龙得知当地悍匪猖獗之后,联合当地的苗寨,设法捉拿了当时的山匪强盗,罗城的百姓得以归园置业。

不仅如此,于成龙还不畏强权,帮助当地百姓夺回了被乡绅夺去的三千亩藩田,使得罗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于成龙的事迹被时任广西巡抚的金光祖大人知道后,上荐朝廷,于成龙被康熙皇帝特简“卓异”之称。

后于成龙于湖北黄州,收抚岐黄四十八寨之头领刘君孚。后又特简至直隶巡抚,为救饿殍遍地的百姓于水火之中,不顾众官劝阻,私开皇家粮仓,救济灾民。在当时,这可是杀头的罪名。

康熙皇帝知道后,即言于成龙好大的胆子,但一转,又说,满朝文武之中、惟有于成龙与朕同心同德。此次,于成龙再获卓异。

而后,于成龙官至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一上任,就斩了徇私枉法的赫里将军(康熙皇帝的亲外甥)。此举,康熙皇帝非但没有怪与他,反而夸赞于成龙不畏强权,乃百官之榜也。

后来,于成龙累死在两江总督衙门的大堂之上,康熙听闻,痛心不已,亲自为于成龙墓碑题字。

于成龙这一生,三获卓异,官至一品,作为山西永宁来堡村的一个副榜贡生,于成龙的成就也算是为清朝鞠躬尽醉,死而后已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