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而陶文不是?为什么有些网友不承认比甲骨文更早的半坡陶文_甲骨文_文字_甲骨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陶文 文字 甲骨文 文字 甲骨

本文目录

  • 为什么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而陶文不是
  • 为什么有些网友不承认比甲骨文更早的半坡陶文
  • 通过最近的二里头陶文破译,对断代工程是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丁公陶文将我国文字诞生的时间向前推进800年,如何释读
  • 商朝是甲骨文,周朝是金文,夏朝的文字要从陶文着手,你说呢
  • 中国彩陶文化是由哪里传过来的非洲吗

为什么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而陶文不是

甲骨文体现了先民在劳动实践生产中一种体现表达文字,也叫象形文。把符号刻在甲骨上,而陶文记载了半坡母系社会的一种文字符号,人文字内涵,赋予它的深层意义,而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无论是甲骨文,还是陶文?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发展。要揭开它的谜底有待进一步用科学去考证研究。总而言之汉字文化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推动文字实用与发展,这才是灿烂的中华民族赋予文化发展,赋予文字精髓所在!

为什么有些网友不承认比甲骨文更早的半坡陶文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

关于“为什么有些网友不承认比甲骨文更早的半坡陶文”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上图为半坡陶文)

陶文: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

(上图为半坡陶文)

据有关资料记载,较有名的当数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对于半坡陶文,有学者指出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

(上图为半坡陶文)

陶文有两种:第一种是新时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第二种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几个字,大多是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和年月等。

(上图为半坡陶文)

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剪前,最像是文字符号就是陶文。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符号。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但可以肯定半坡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

(上图为半坡陶文)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之!欢迎各位网友留言和评论!

通过最近的二里头陶文破译,对断代工程是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所谓的陶文,是考古队的为方便标记在破碎的陶器上用记号笔做的记号!无需破译,也没有什么意义,说有意义,就是方便事后拿胶水粘贴!!!

丁公陶文将我国文字诞生的时间向前推进800年,如何释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少量的几个符号不能直接判定为文字的。刻画符号是不是记录语言的,是非常难以证明的。

「丁公陶文」只有11个符号,也是一个孤证,目前根本不敢确凿断定是什么字,记录何种语言的文字。

因此,说「丁公陶文将我国文字诞生时间向前推进800年」理据是不足的,只能说「丁公陶文」有可能是比甲骨文还早的古文字。

是「有可能」,不要当成定谳。

-----------------------------------------

以甲骨文为例:我们之所以敢判定,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因为我们非常肯定的知道甲骨文是记录商代古汉语的。

甲骨文中非常多虚词是用假借字,形声字,从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判断与古汉语语音的的对应关系。

我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 「其」这个虚词今天还在用,甲骨文中就有,这就是假借的「箕」的读音,跟字形无关。后世非常都典籍都知道「其」是「箕」的本字,比如《说文》。

  • 甲骨文中的形声字「星、姓」都是用声符「生」,即便是今天的汉语发音,还是谐声的:

还有诸如:

  • 甲骨文中很多词汇、句子,从古至今都在用。如:最常见的六十天干地支。

  • 其次,很多甲骨文字形我们都能读懂。甲骨文的构字规则,基本上符合所谓的「六书」。

所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华夏文明、汉语不曾间断。


如果说丁公陶文是文字,你首先要搞明白这是几个什么字,记录是什么语言?

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丁公陶文只有一些猜测,认为很有可能是一种文字,谁也不敢确凿的说这是个什么字,记录的什么语言。

再者,「丁公陶文」的断代是否准确,都存在有争议。

争议详见:曹定云. (1996). 山东邹平丁公遗址“龙山陶文”辨伪. 中原文物(02), 34-40.

92年丁公陶文出土的时候,就有十几个专家笔谈,文章发表在《考古》杂志上:

. 引自:专家笔谈丁公遗址出土陶文. 考古(4), 58-68+89.

十几个专家没有一个人能确定这是几个什么字,只有李学勤初步猜测式的释读了几个字。

李学勤认为「很像是文字」,「不过有待证实」,说像这字,像那字,但不敢确定:

李学勤的编号和释读如下图::

如果看得累,我一个个解释一下,李学勤的猜测释读是:

编号为【二(1)】像一只猴子:

编号【二(2)】形似「有角的走兽形」:

编号【三(1)】形似「顾首短尾动物」

编号【三(2)】是「一笔连书」,他认为这个字跟甲骨文中表示「左手」的象形字很像:

我想李学勤的「一笔连书」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三(2)】是甲骨文的「手」的话,那【一(2)】就应该类是甲骨文的「父」:像「手持斧」之形:

至于李学勤说【四(1)】似甲骨文的「心、刀」,我是看不出来:

另外他说这个字有个部件像甲骨文的一个部首:出处在《殷墟卜辞综类》425页4栏:

我去核实了一下,没有发现第4栏没有李学勤说的类似部首,只有一个类似「四」的字相近一点,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说的这个字,还是李学勤把页码搞错了。

李学勤可以说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他只能猜测到这个程度,可以这么说,基本就是在瞎蒙。


1994年,古文字专家冯时 在《考古》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山東丁公龍山時代文字解讀〉。他认为:

丁公陶文是古彝文,今天在南方的彝族,上古时代分布山东、江淮一带,也就是甲骨文中的人方,或者古代的「东夷」:


馮時:《山東丁公龍山時代文字解讀〉,《考古〉 1994 年第 1 期

丁公陶文是一段古彝文祭词,意思是:

文章非常长,我不一一引用,应该说:冯时的释读比李学勤可信的多。

比如:李学勤说的什么像「心」又像「刀」的那个字,是古彝文的「兵」。字形确实很像:


综上所述,丁公陶文是92年出土,到今天已经快三十年,也没有一个十分确定结论,如果未来没有更多的发现,基本上也就是一个悬案了。

就算冯时说的古彝文成立,丁公陶文根本就不是汉字,不是记录的古汉语,而是古彝族语言。

就算上推八百年,也早不过西亚两河流域的钉头文字和古埃及的圣书体。

引自: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简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页10

商朝是甲骨文,周朝是金文,夏朝的文字要从陶文着手,你说呢

公元1716年前的文字,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象形文字、大篆、小篆、隶书、魏碑、包括楷书,所有文字,统统都是会意字!因为不知道这个,造就了考古界考古定性错误的根本之所在!

中国彩陶文化是由哪里传过来的非洲吗

中国彩陶不是非洲传过来的。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国粹,即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瓷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

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