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文明之花——市级文明单位 黄州区陈策楼镇财政所助推主城崛起_万元_惠农_财政

长江中游北岸、巴河之滨的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是一片山灵水秀、物产丰饶的宜居宜养之地,也是中共一大代表、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的故乡,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浓烈的红色文化,让这里成为闻名全国的红色美丽村镇、全国文明村镇。

近年来,黄州区陈策楼镇财政所在所长兼党支部书记程凯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加快黄州主城崛起和建强红色陈策楼镇目标,不断创新拓展民生保障和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载体,轰轰烈烈掀起了文明创建活动,人人勇当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将文明之光辐射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和谐氛围和社会新风尚、新气象,该所先后获得“区级文明单位”“黄州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北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一级”等综合性荣誉。涉农惠农专项补贴资金等管理规范有力,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充分发挥财政工作成效最大化有效化,文明单位创建硕果盈枝,芬芳弥漫,为推动地方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社会历史的和谐进步创造了辉煌业绩。

红色文化强筋骨,生龙活虎增干劲

陈策楼镇地处文化名城黄州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近现代以来,曾经点燃了红色革命的烽火,革命斗争风起云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董必武、林育英在此创建了湖北省农村第一个党小组,成为鄂东地区大革命策源地之一。

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浓厚和谐的文明创建氛围,成为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为黄州区陈策楼镇财政所文明创建工作和开展党建活动提供了先决条件。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全面打造出一支勤恳踏实、履职尽责、奋勇争先、乐于奉献的财政队伍,成为该所党支部一班人的努力目标。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抓好文明创建,就是要从强化组织领导做起。先是成立了党支部书记、所长任组长、其它支委成员任副组长、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文明创建各项工作开展,并且及时制定陈策楼镇市级文明单位创建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路径和工作重点。

他们还通过网络、报纸、“两微一端”等宣传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调动了全所干部职工踊跃参与的文明创建热忱,量化目标,分解责任,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全所形成了你追我赶 、奋勇争先的文明创建竞赛热潮,涌现出一批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如该所原副所长冯学理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多次不顾生命危险,积极为社区群众热情服务,总是出现在疫情防控的最关键地方,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抛小家顾大家,赢得了组织的表扬和群众的一致称赞。

近两年来,全所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市、区惠民惠农工作及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统一部署。

多年来,该所党支部始终坚持政治学习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每年讲专题党课4次,所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10余次,全所开展理论知识学习3次,以党史教育民主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鲜明政治导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坚持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履职尽责,积极推进财税工作提质增效和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村民经济,在涉农惠农专项补贴资金申领、发放等方面显示了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良好风气和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的局面。注重“学、做”结合,深入开展道德讲堂教育,创新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与财政工作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传播。

为了有效推动市级文明单位创建,陈策楼镇财政所始终将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功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强化职能,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准,让文明创建成果惠及社会各领域。

展开全文

该所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成效,积极服务基层组织集体经济发展,制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创新统筹乡村振兴和扶贫项目资金使用,进一步激发了各村创新土地流转和深入推进村企联合、村民联合的激情,等带动全镇26村发展特色水果、特色苗木种植3000余亩、精品水产养殖1.1万余亩,村民自主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20余家。2021年,全镇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5万元,其中,60万元以上村1个、50至60万元村1个、40至50万元村2个,11个村超过20万元。有效加快了富民兴村强镇的步伐。

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加强规范管理。全面落实国家惠民惠农政策,认真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并督促整改,在确保惠农惠民政策不漏一人,问题整改不掉一户,财政资金成效最大化的同时,极大促进了社会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良好风气。

近年来,该所积极协调各方资金支持镇村新时代文明站、所建设,并全力参与文明村镇创建,仅2020年和2021年,陈策楼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乡镇”“全国卫生乡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河库制示范单位”“湖北省擦亮小镇试点镇”“湖北省森林城镇”“‘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全市基层党建示范乡镇”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快”乡镇等荣誉。陈策楼村成功创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16个村先后荣获全国和省、市、区级文明村,2个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5个村获评湖北省森林乡村,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发展等成果,还被光明网、人民网和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宣传推介。

红色文化育劲旅,文明创建举旗帜。文明作为社会进程的风向标,它始终伴随时代进步引导着社会风尚、道德取向的形成。陈策楼财政人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凝聚社会共识,更进一步激发了全体财政干部在各项工作中创先争优、在文明创建中更好发挥作用,为全社会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谱写新辉煌。

科学管理提质效,文明创建奋争先

如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激励人,有效开展蓬蓬勃勃的文明创建活动,达到发挥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的目的,已成为陈策楼镇财政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程凯、副所长易辉等一班人的共识。

管理是一个单位永恒的主题,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形成团队力量的关键。他们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认真履行抓基层党建责任和文明创建责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在各项财政工作之中,贯注责任意识,加强履职尽责,强化职能作用,形成“所长负总责、副所长各负其责、支部成员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同时,以红色文化铸造党员干部的思想灵魂,培植红色文化根基。通过开展党史专题读书活动、观看廉政教育片、参观陈潭秋故居进行红色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加强与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增强队伍建设,让浓厚的红色文化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到处绽放文明之花。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管理体系,有效促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确保重点事项财政支出,该所坚持“量入而出,有保有压”的原则,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支出预算的法制观念,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紧紧围绕“调整结构、确保重点、压缩一般、加强管理”原则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一方面,认真贯彻执行“两个确保”,尽一切努力保证干部职工工资发放,优化干事创业环境,让广大镇村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全身心服务镇村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优先保障教育、环卫、医疗卫生、疫情防控、救灾应急、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等重点社会保障资金支出,为各项民生事业高效有序发展夯实资金保障。

创新服务,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多年来,该所始终规范收支行为,根据“三资”监管服务工作程序,进一步细化村级组织结算制度和流程,实现所有资产租赁、资源发包、土地补偿等收及时足额解交“三资”中心财政代管专户并按规范流程支出。同时,加强村级资产、资源动态监管,推行备案制,对村级集体投资项目招投标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情况等建档立卡,及时做好台账变更并定期公开“三资”使用情况,确保账实一致。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严格落实有效区分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管理,保障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的合法性、安全性,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达到了文明优质服务、打造高效财政的目的,在社会上树立了优良精干的政府形象。

优质服务树榜样,履职尽责显担当

文明创建是手段,为民服务才是工作的主旋律。陈策楼镇财政所在所长兼党支部书记程凯的带领下,高扬着为民服务、文明服务的大旗,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增强履职尽责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文明和谐进步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不断做出新贡献。

有压力,才有动力。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税源严重不足等重大压力,他们全面加强镇直部门和辖区行政村配合,深挖财源税源,创新工业经济培育和集体经济发展,各项财政目标逆势翻红。截至11月份,全镇共完成财政收入2606万元,占全年任务数1714万元的152%。其中:税务完成2346万元,占全年任务1634万元的143%;非税完成260万元,占全年任务80万元的325%。同时,他们狠抓主职主业,服务中心大局。强化支出管理,确保各项资金及时到位。1-12月份共安排支出584.94万元。全年较好地完成了收支任务,为促进陈策楼镇各项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贡献了财政力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水准,他们多措并举,着力营造“大财政”良好环境。他们牢固人民中心导向,着力营造专业至上和精诚服务群众的财政理念,创新组织法律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重点加强《新预算法》《会计法》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等的学习,提高干部职工专业素养,提升主动服务群众的思维和意识,自觉将财经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精神和要求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特别是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矩阵,积极开展财政政策进村入户宣传。通过“村村响”、微信、发放传单和下村入组等方式,广泛宣传党的财政惠农惠民政策,引导基层更好掌握财政政策并监督政策落实,着力营造齐抓共管的“大财政”环境,全面体现现代化财政的高质高效与和谐发展。

“人民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为了履行领袖的殷殷嘱托,他们积极服务民生建设 ,大力提高履职水平,竭尽全力促进乡村振兴。该所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一是围绕王家岗村开展一下三民活动。王家岗村原小学旧校址院墙破损严重,影响创文检查,又因去年干旱少雨,河水退水严重,致使取水困难,严重影响村民生产,同时灌溉渠道因黄黄铁路建设损毁未重建,导致堵塞,他们积极配合村两委组织机械、人工对王家岗村小学旧院墙推到重建、刷白,对港道进行清淤和渠道修复,切实提升了王家岗村人居环境。

二是积极助推各村美丽乡村建设。全年共拨付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200万元,重点对陈策楼村、程德岗村、石头湾村、古楼园村四个村进行投入,改善了人民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了人民幸福指数。

三是组织专人负责惠农资金的录入和上报,常态化开展下村入户宣传惠农政策活动,全年共发放惠农补贴资金526.8万元,并按照上级要求,认真落实一卡通自查自纠工作,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近年来,他们千方百计、不遗余力,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效应,努力争取和整合资金,为镇村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他们会同区局共同编制陈策楼、王福湾等5个连片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片项目并通过省级评审,积极争取到省级5000万元资金奖补,该项目还纳入区政府2023年度重点打造项目。

此外,还整合投入1200万元资金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陈策楼村、程德岗村、王福湾村分别通过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复核和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验收,石头湾村、古楼园村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统筹安排衔接项目资金253万元和各类涉农补贴资金526.8万元,并按时、按户、按点拨付,以“小资金”带动“大投入”,以政策兑付提升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有效巩固土地抛荒、撂荒治理成效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衔接项目稳步有序推进的基础,也为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助推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如今,陈策楼财政人正抖擞精神,意气豪发地昂首阔步在黄州主城崛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作者曹万里系知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资深媒体人,《城乡故事》杂志执行主编、大型文学季刊《巴河文苑》常务副主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