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邯不降楚,秦朝就不会亡吧?史书上说“楚久伐而中山亡”,楚国和中山国的灭亡有关系吗_楚国_中山_灭亡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亡秦必楚 楚国 中山 灭亡

本文目录

  • 如果章邯不降楚,秦朝就不会亡吧
  • 史书上说“楚久伐而中山亡”,楚国和中山国的灭亡有关系吗

如果章邯不降楚,秦朝就不会亡吧

大秦灭亡到这个时候已经是大势所趋了,这个时候谁来难以挽回败局了。

可以看到在秦始皇死后,秦朝已经是没有什么人可用了,北方军团蒙家军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王离,虽然说是王翦的孙子,但是和他的爷爷比起来能力还是差的太多了。这时候也没有一开始的三十万蒙家军了,王离带去巨鹿的二十万北方军团可以说是当时大秦最后可以用的军队了,南方军团是不会北上的,而章邯带领的确实几十万的囚徒。所以大秦最后的二十万军队也就是王离的二十万大军在巨鹿被项羽一举歼灭之后,大秦已经是宣告灭亡了。之后章邯军团还在被赵高和秦二世坑,不给粮草,不派援兵,迫于无奈章邯为了几十万的大军着想只能选择投降了,不过即使章邯投降了,还是没有能挽救这几十万的大军,最后尽被项羽坑杀。

章邯的能力肯定是有的,先是带领骊山囚徒军和陈涉的农民军打,一战就灭掉了数十万大军,败周文,然后又打破齐楚联军,在定陶杀了项梁,破邓说、败伍徐、斩蔡赐、降宋留,迫陈胜遁走至城父,之后陈涉被部下杀死。项梁死后,章邯以为楚军不足为虑,于是带领军队北上度过黄河,开始攻打赵国,这个时候赵国军队全部都逃进了巨鹿,王离军团围困赵军于巨鹿,章邯在外围。项羽一战定乾坤,歼灭了王离军团,此后只剩下章邯了,退守漳水,这时候秦朝内部对于章邯也是不派援兵,也没有粮草,章邯只能选择投降项羽了。

可以看到大秦帝国的灭亡不是因为项羽的勇猛也不是因为刘邦的狡猾,还是因为自己内部的问题,朝廷的腐败,秦二世的无能,要是秦始皇还在的话谁敢造反。这个时候章邯坚不坚守已经不重要了,章邯在历史的车轮下只能是螳臂当车。就算章邯有决心和项羽决一死战,但是恐怕秦二世也不会给他机会啊,章邯在漳水坚守很久,派了司马欣去过咸阳,正是因为秦二世拒绝了派援兵和粮草,而且看到了朝堂之上的那些人昏庸无能,大秦灭亡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他不投降也坚守不了多久,这个时候项羽刚经过巨鹿的大胜,一路上又是一只追着章邯跑的,能坚持多久。而且就算章邯坚守住了,刘邦也没有从函谷关进来,而是一路从南北上,进入咸阳,秦朝已经亡了,章邯又能改变什么?

史书上说“楚久伐而中山亡”,楚国和中山国的灭亡有关系吗

史书记载楚国灭亡中山国一事,主要史籍记载为《战国策.中山策》,其他史册大多未涉及,因此成了一个糊里糊涂的悬案。根据前人的论述,楚国灭亡中山这一历史事件大都因为楚国在南方,而中山在北方,中间间隔了晋国和齐国两个强大的诸侯国,在地理位置上楚国灭亡中山的行军路途有阻隔。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上很多学者认为,这只是一个误传,佐证楚国灭中山的史书只有《战国策》,出土文物也没有佐证,故此,《战国策》中记录楚国灭中山成为一个悬案。(春秋晚期,楚国出兵中山隔着晋国、齐国)

“楚久伐而中山灭”出自何处?

“楚久伐而中山灭”这一说法出自于《战国策.赵策一》,当时苏秦为齐国而上书赵王,畅谈天下形势,说出了“........昔者,楚久伐而中山灭”,这是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史书出处。(苏秦剧照)

这一说法被后人理解为是被动语句,“楚久伐而中山灭”,理解成现代被动语句的意思是“久伐楚”。秦楚交恶,征伐不断,这给了赵国足够空间和时间,腾出手来灭了中山国(第三次被灭国);第二次灭国为魏国所灭;第一次为晋国所灭。

但《战国策.中山策》记载: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

中山君大宴群臣,羊肉汤不够了,司马子期没分到,于是司马子期觉得受到了侮辱,跑到楚国,游说楚国国君出兵消灭了中山国。

中山君在亡国后逃跑,始终有二人护卫他,问起二人为何追随他时,二人称,他们的父亲快要饿死的时候,中山君给了他们父亲一餐饭,他父亲临死时交代一定要誓死护卫中山君。中山君因而发出感慨: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纋得士二人。

赠与别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在于多寡。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家,却因为施舍了一餐冷饭得到两位勇士。(《战国策》中苏秦为齐王说赵王原文,提到了:楚久伐而中山灭

《战国策》的记载证实了楚国确实灭亡了中山国。

楚国灭亡中山的推断?

楚国灭亡中山的关键人物是司马子期,司马应该是官名,真实的名字是“子期”。子期和楚国国君应该有血缘关系,不然不会跑到楚国国君那儿告状,而且讨伐中山。子期是因为楚国内部的争权而流亡到中山,成为客卿。

根据《战国策》的记载。楚国确实已经消灭了中山国,楚昭王死于公元前489年,司马子期死于479年,楚国灭亡中山国应该在之前。春秋晚期的晋国是一番什么景象呐?此时晋国内部比较混乱,韩氏、赵氏、魏氏、中行、智氏、范氏六大公卿家族掌握实权,互相争斗。公元前497年-490年,范氏、中行氏讨伐赵氏,智氏、韩氏奉命讨伐范氏、中行氏,晋朝的六卿互相攻伐;最后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这就为楚国出兵中山提供了时间和空间,频繁出兵中山,并且灭亡了中山。

楚国灭亡中山应该在晋灭中山之前,大概在楚昭王、楚惠王的年代,司马子期生活在那个时代,晋国灭中山在其后,那是中山应该已经有部分国土在楚国的手中,因此要讨伐。(楚昭王剧照,曾经重用孔子,打算给孔子封地,被子西(楚昭王弟弟)劝阻)

关于楚国灭中山一事,只有《战国策》记载,没有其他史书记载佐证,因此就不被认可,大都遵照前人的研究成果。楚国灭亡中山从谋划到最终成功经历了30多年,因此说“楚久伐而中山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