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视频网站会员仍须观看广告 损害了消费者知情权_广告_会员_视频

“用户在充值会员后仍有广告,这是视频网站商业利益和用户利益之间的出现了矛盾。”著名财经评论家、经济学家宋清辉向未来网记者表示,会员用户的购买力相对更强,如果广告覆盖不了该人群,其广告效果就会打折扣。视频网站为了满足“大金主”广告公司的利益,选择牺牲了充值会员用户的利益。显然广告公司、优酷视频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甘愿去侵占会员用户权益。这种行为将给优酷视频带来的不良的影响,此举损害了消费者知情权。另外一方面将导致消费者“用脚投票”,继而转向其他平台。

视频观看过程中弹出广告/消费者供图

会员仍须看广告?优酷视频被斥吃相太难看 专家:涉嫌侵权

未来网北京4月28日电(实习生 朱迪 记者 王军伟)“购买优酷年度会员后,收看节目仍须看广告,而且易点错,退出难。”近日,贵州省的消费者冯先生向未来网记者讲述了他遭遇的烦心事。

据冯先生介绍,为了享受免广告带来的畅快观影体验,购买了优酷会员,却在观影过程中依然被优酷强插广告,广告界面甚至霸占全屏,且无法跳过,任意点击便会自动跳转至第三方界面。为此,冯先生多次向优酷方面反映,但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专家表示,消费者充值会员后仍需观看广告,是视频网站的商业利益和用户利益之间出现了矛盾。视频网站为了满足“大金主”广告公司的利益,选择牺牲了充值会员用户的利益,该行为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会员用户仍需观看广告遭吐槽

冯先生向未来网记者介绍说,他是优酷视频的忠实粉丝,充值优酷年度会员已有近五年的时间。“开通会员就是为了去除广告,但最近一两个月,优酷的广告已插入到视频节目当中,吃相太难看了,这是我不能够容忍的。”

为此,冯先生多次向优酷方面反映此问题,但始终未得到解决,“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强制用户看广告的情况,那开会员意义不大,毕竟视频平台不仅是优酷一家。”冯先生表示。

未来网记者浏览新浪微博发现,类似冯先生吐槽优酷视频在视频中插播广告的会员的不在少数,用户反馈已经影响到观映体验,后期将不再续费会员服务。据黑猫投诉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优酷视频累积投诉超万单,回复率不足10%。

展开全文

图源:新浪微博

记者浏览优酷视频APP后发现,观看视频前有89秒的广告,提示框中有“8元关闭此广告”“广告特权,为您节省时间”等提示。但会员特权详情“注意事项”中提到,“VIP会员观看影视内容时,自动跳过前贴片广告。但是不包括节目开始后的内生广告、暂停广告等广告形式,上述广告形式可通过关闭、拖拽等方式跳过。另外,部分片源因版权方限制,仍可能向您呈现不同种类的广告服务”。

会员特权介绍/图源:优酷视频APP

事实上,针对互联网弹出广告行为,相关法规已明确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另外《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部分开屏广告并没有做到确保关闭标志“显著”,甚至还故意设置陷阱,诱骗用户点击广告,窃取个人信息,这侵犯了用户的选择权和网络私人空间。

冯先生认为,“会员可去除视频内部的硬贴广告,如果是版权方要求,应该在视频资源下方说明清楚。”

带着消费者的疑问,未来网记者电话采访了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公关部负责人向记者回应称,“优酷会员协议明确规定,会员可免前贴片广告,前贴片广告是指播放器启动时系统推送的不可跳过的硬广,不包括视频开始播放后的内生广告等,用户可通过关闭或拖拽等方式跳过部分广告。”

专家:须明确告知,否则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新宇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如果优酷视频APP通过‘开通会员免广告’等宣传语进行宣传,用户协议中有显著方式进行提示,那么这种行为则涉嫌违反《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用户在充值会员后仍有广告,这是视频网站商业利益和用户利益之间的出现了矛盾。”著名财经评论家、经济学家宋清辉向未来网记者表示,会员用户的购买力相对更强,如果广告覆盖不了该人群,其广告效果就会打折扣。视频网站为了满足“大金主”广告公司的利益,选择牺牲了充值会员用户的利益。显然广告公司、优酷视频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甘愿去侵占会员用户权益。这种行为将给优酷视频带来的不良的影响,此举损害了消费者知情权。另外一方面将导致消费者“用脚投票”,继而转向其他平台。

张新宇进一步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或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以及诉讼、仲裁等方式主张权利。鉴于法院已经就类似案件作出过处理,消费者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进行维权。

宋清辉表示,优酷视频APP此举或涉嫌违反《广告法》第八条第一款之规定。构成了广告中对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允诺等,不准确、不清楚、不明白的行为。

作者: 朱迪 王军伟 编辑: 瞿凯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