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出高徒!好的老师都是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再让孩子学习_孩子_小女孩_情绪

最近看到一个让人很感动的视频,视频里有一个小女孩在练习打乒乓球。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没接到球,球直接打到了脸上。乒乓球的球速过快打到脸上就比较疼,随之感到疼痛的小女孩便把不好的情绪表现在了脸上。

对面的教练不仅技术高超,而且还具有一副火眼金睛的眼睛,一旦孩子有了不好的情绪他瞬间就察觉到了。于是就对小女孩说,“你是看着我打球的,等你看够了再打!”当小女孩听到这两句话的时候,虽然没说话但脸上却明显表现出了不高兴,不由得把小嘴撅了出来。

见到小女孩这样的状态,教练就有点生气:“别给我撅着嘴,不愿意练就给我出去。”听到教练的训斥小女孩感到不知所措,站在那吓得不敢动。见孩子没反应教练又说:“打球不就是打球嘛,撅着嘴干嘛!别打了,上一边去,自己调整好了再回来。”

见到教练真的生气了,小女孩便弯下腰,准备发球。“你发我也不打,调整好了再回来打。”还没等小女孩发球,教练直接拒绝了她。受到批评的小女孩,扭过身去便摸起了眼泪,哭了起来。当看到这里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孩子这么小,教练对她也太严厉了吧!

刚有这样的想法,还没等它发酵,小女孩便转过身来认真地做起了击球的动作。看到她那刚毅的眼神,瞬间便对她肃然起敬了起来。随后视频里都是小女孩练球的视频,看着她努力地打球和干练的动作,不由得想起“不经一番寒切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冠军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

展开全文

视频后面有不少网友在下面留言:

“评论里有些人瞎担心,如果没有这种承受能力,怎么当得了冠军?奥运冠军都什么心理素质不知道吗?”“说实话看着心里有点难过,但是想想,世界冠军大概都是这么练出来的吧…”“一分30秒的时候,小女孩勇敢地挥拍的样子,让我这个中年大男人泪流满面,谁配这么煽情的音乐太坏了。”“我感觉我不如这个孩子,我都30岁了活得像个巨婴,我家人对我太好了好的我缺揍!”“教练真的也有心了,不带情绪的表达要求。虽然我们看着很心疼小宝贝。宝贝这么小心理素质已经很好了。迅速调整完还没轮到她就旁边练动作,太乖了。”“不哭抱抱小宝贝儿加油!你努力的样子特别可爱!”

从网友的评论里不难看出,虽然教练这么严厉地对待孩子,但还是得到了大多数网友的认可。其中有个网友的评论道出了其中的关键:“教练真的也有心了,不带情绪的表达要求。”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带情绪地给孩子指出错误是孩子获得成长的关键。好的老师都是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再让孩子学习,这一点看起来虽然很简单,但很多老师包括家长都很难做到。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一位家长在教孩子背乘法口诀。刚开始教孩子的时候,孩子学得还不错。可当让孩子背诵的时候,她总是习惯性地把“三五一十五”背成“三五三十五”。见孩子背错了,这位家长便耐着心又教了孩子几遍。

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数字基本上都是一个符号,在她们心中十五和三十五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视频里这位妈妈耐着心教孩子几遍之后,孩子还是记不住。费了那么大劲,还是没教会孩子,这位妈妈的情绪慢慢地就上来了。

虽然她没有直接批评孩子,但从说话的语气里都能感受到她的不高兴。见妈妈不高兴,孩子也被吓哭了,她一边哭一边背乘法口诀,可不管她怎样努力地去背,直到视频结束这个小女孩还是没有背会。

研究发现:当孩子有不良的情绪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处于关闭的状态,此时不管你怎么教他学习,始终进不到他脑子里面。而当孩子处于放松状态的时候,他的大脑是打开的,此时也是孩子学东西最快的时候。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或者一句话孩子就会记很久。

所以在教孩子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调节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学习。就像开头小女孩的乒乓球教练那样,当孩子有了情绪的时候就不要让她练习,调整好情绪在练习的效果往往会更好。而教孩子背乘法口诀的妈妈,显然不知道调整孩子情绪的重要性。

严师出高徒,要想让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要求,当然好的老师都会先让孩子调整好的情绪再去学习。作为家长或老师,面对有情绪的孩子你是怎么教育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