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给刘邦的打击是什么?商山四皓都有谁为什么那么有名_刘邦_太子_吕后

本文目录

  • 商山四皓给刘邦的打击是什么
  • 商山四皓都有谁为什么那么有名
  • 商山四皓到底是怎样的人物
  • 吕后为什么能请到“商山四皓”
  • 商山四皓在刘邦废立太子的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 在汉初,商山四皓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 历史上刘邦没有废掉太子刘盈,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 刘邦想废掉太子,吕后找到商山四皓,刘邦见了他们就不废太子了,为什么商山四皓是什么人
  • 为什么刘邦看到“商山四皓”就知道太子“羽翼已成”
  • 刘邦多次请商山四皓出山被拒绝,为什么吕后很容易就做到了

商山四皓给刘邦的打击是什么

商山四皓,待价而沽的隐士代表。他们只是张良手中的一块石头,击破了刘邦衰老的心。

人都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惯性,那就是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有去追求。刘邦对于商山四皓就是个这么的态度。

一,商山四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都是一些什么人?

说白了,就是秦始皇没有给他们比较大的官位,好一些的待遇。他们就离开了秦始皇的朝廷,到外面去“修身”了。这四个老头,年龄很大了,放到现在,早就该退休了。他们都头发已经全部白了,所以 称为“皓”,诸葛亮在几十万大军面前,破口大骂王朗——苍颜老贼,皓首匹夫。就是骂王司徒头发都白了,竟然不知道忠义为何物!

一句话,四个在秦始皇手下失意的老头而已。

他们住在商山深处,商山有多深呢?后来的李自成把几千人藏在商山,孙传廷居然找不到,这山就是这么个状态。他们不希望给秦始皇打工,所以不出来了。他们来自四面八方, 为了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了。四位高人分别是苏州太湖甪里先生周术,河南商丘东园公唐秉,湖北通城绮里季吴实,浙江宁波夏黄公崔广。

二,秦始皇要统一国家,需要许多人才来帮助。秦始皇下令把天下的有才能的人都请到咸阳来 。

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甪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因此就成了秦朝的文学贤良博士。

如果不是李斯迎合秦始皇搞思想统一,造成了“焚书坑儒”,他们是不会在夜里逃跑的。但是他们还是跑了。比叔孙博士跑得快。一出咸阳,才知道天下之大竟然无立锥之地。不得已来到商山。商山千山苍苍,烟涛微妙,泉石幽深,草木茂盛。似乎就是最古老的义人伯夷叔齐兄弟到了首阳山。

他们师兄师弟就在商山隐居下来。七八年后, 他们在商山避秦隐形久了,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刘邦与项羽打仗的时候,要人才,也去找过。四个老头听说刘邦对儒生很不礼貌,还朝人家帽子里面撒尿。所以他们就回去了。只想在青山绿水中安度一生。本再问红尘滚滚。

三,刘邦得了天下,爱夫人爱出了妻妾不和。麻烦更多了

刘邦爱屋及乌,他热爱戚夫人,所以,戚夫人生的儿子也水涨船高,得到刘邦的喜欢。刘邦看刘如意顺眼 ,看嫡长子刘盈不顺心。就要把太子废了,让刘如意当太子。

刘盈的老妈吕后自然不答应, 她想尽了办法来保住太子的地位。但是,刘邦现在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一根筋。太子刘盈的地位在风雨飘摇之中。事情危险到了什么程度呢?到了大臣全部反对刘邦:张良不劝了,生病了。太子的开始叔孙博士头都碰出了血,周昌差点骂娘,樊哙说要收拾这个小老婆,陈平周勃躲在家里面不出门。刘邦因为废长立幼闹得鸡飞狗跳。朝廷变成了菜市场。

四,太子刘盈的母亲吕后也不是吃素的。吕后与刘邦打下汉朝的江山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刘邦一条胡洞走到底,看来已经快到底了。有人就提醒吕后,太后怎么不去找留侯 他是个大智慧的人,会有办法,再说,他是太子的辅导老师,太子一旦废了,太子的老师脸上也无光,他能不想办法吗?

吕太后马上让自己的兄弟吕释之去拜见张良。经张良出了一条策划 ,高薪巨宝,高位厚爵的把刘邦曾经请过的四皓,让他们跟着在刘盈,再到朝廷和皇帝面前去招摇,引起皇帝的注意和惊奇。

公元前196年太子吕后派人“高车驷马,卑词厚礼”迎接四皓进了吕释之府上,被供养起来。此后形影不离太子刘盈左右。

有一次,汉高祖刘邦在朝廷宴会上,看到了太子背后有四个形容非常的老人,一问才知道是商山四皓,皇帝心头一阵阵的发寒,他的内心崩溃成一地鸡毛,纷乱得拣不起,理还乱。

汉高祖刘邦于是悲从心起,对自己的理想破灭无限忧伤。从此再不提换太子的事情了。

商山四皓都有谁为什么那么有名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隐士,
他们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

他们四位曾经是秦始皇时期的博士官,秦朝灭亡后他们不愿意在汉为官 便隐居在商山(今陕西省商洛市境内)之中。据《史记–留候世家》中记载,他们出山之时已有八十有余,眉皓白发,故称之为“商山四皓”。

他们为什么这么出名呢?据《史记》记载,刘邦当年看到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生性懦弱,忠厚,准备废黜他,另立戚氏所生为太子。吕后便与张良商榷后找到“商山四皓”花重金礼聘并说服他们出山帮助太子刘盈。于是他们力谏高祖刘邦,加上刘邦知道他们四个博学多才,早就想请四位隐士出山,苦于多次相请他们都没有给机会,这次不请自来,便尊重了他们的决定,将废黜之事搁置下来。后来刘盈继位,既是西汉的第二个皇帝–汉惠帝。

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汉惠帝继位后,礼聘四位隐士为座上之宾,推崇四皓的治国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大门,广施仁政,减轻税赋,政治清明。制定了与民同生的许多相关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使得国家国泰民安。

由于惠帝继位时只有十六岁,多数权利都是母亲吕后一手掌控,加上宫中的一系列变故,使得惠帝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变抑郁而终。但因其所制定一系列惠及天下民生的政策基本都与“商山四皓”的治国理念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又加上高祖刘邦和惠帝对四人的特别敬重。在古代这种博学多才之士,连皇帝都喜欢,天下百姓还有不喜欢之理吗?天下百姓一喜欢便口口相传,这不出名都很难。套用现在的话他们四个就是名副其实的“网红”,而且还是四个博学多才的“治国网红”。

我是阿贵,有错误的地方欢迎友友们的指正和赐教,谢谢。

商山四皓到底是怎样的人物

【 商山四皓】到底是怎样的人物?

【红尘安达/文】

【此文有些似空非空,似虚非虚,后世读者权当读着玩,某权当写着玩,不实写不务于实,务实却成虚空也⋯⋯】

(红尘安达/隐记)

商山四皓之四人隐居于深山密林间,不问世事,只观世外风雲变迁,不入世,不谙世。据说汉朝张良与四人即友即师,亦师亦友。

四人虽修于儒学,但非死儒,阐悟天地智慧于一身,可谓人中仙者,仙中人者,且四人多变居所,凡人寻踪皆不得见。

传说汉高祖多次派人寻四人踪迹,想邀于共同探讨治理国家,寻访之人在探得四人踪迹时,几里之外,四人便能感应,随即变迁居住地点,至使凡尘之人终不得见,惟张良或贤达仁者方可寻得四人踪迹,且有缘再见。

武高祖曾有意立新储,传说吕后遣张良请过四人,遂以天下苍生念,且以虔诚之心,四人确实帮助过太子刘盈胜利即位,让宫廷免于了一场屠杀。但四人随即又隐,终不于世,也无任何相关历史记载。

人之修行可臆为三:见山是山,见山非山,见山就是山三个境界。

修行达至最高境界,灵魂中浊气自然散尽,且自然感应系统极强,现化科学称其为磁场感应,凡人之贪欲等者,也会形成另一种磁场,只不过,这类磁场会带浊气和世俗的庸俗之气,灵魂高深者能感应到这种浊气,且会给自己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电视剧中【天道】有过一段描写,丁元英去见得道高僧,怀着虔诚和忐忑,怕不得见,但丁接下来的举动有违公平,但其内心是想杀富济世,不为私利,所以也得见,且授到阐机,取无道益有道,实为种德。丁元英遂完成了自己的杰作,但也致2人死亡之果。其中一人亡于贪欲,一人灭于无德。

进山拜佛,人须存自然虔诚之心,有人求佛佑自己升官发财,官运亨通,这个佛你不用拜了,佛那里没有官也无财佑你,佛是连王位也不要的,虔诚之心,当以善念,弃贪嗔痴。

在佛前,你可以忏悔,【圣经】也一样,人只要有忏悔心必善莫大焉,人非生而知之者圣贤!孰可以无过,孙悟空被谅解,十八罗汉成佛,鲁智深成正果,皆是忏悔心也。其实,佛者,天道,存于天地万物之无形中给,非大川庙宇独具。故佛在你的心中,佛就在你的面前!佛于大千世界,佛于芸芸众生之中⋯⋯众生平等。

我非灵魂之极至,亦悲乎?

非也,佛允许任何果的存在,那怕是恶,也是自然之平衡,即有善即有恶,有悲亦有喜,有富定有贫⋯⋯无极中的世界平衡,谁也打不破,也不能打破。打破即成混沌,那是另一个虚无的空间。亦另一个世间。

莫道尘世苦,莫惧尘世劫

春有百花冬有雪,来来回回度春秋

吕后为什么能请到“商山四皓”

高祖五年(前202),项羽兵败,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此前,刘邦已经立了吕雉所生之子刘盈为太子。到了晚年,刘邦认为刘盈生性仁弱,担心皇权旁落,常存废嫡另立之意。后来,刘邦欲以宠姬戚夫人之子如意来取代刘盈。

上图刘邦

太子的废立是一件大事,当廷臣们知道了刘邦的想法后,立即上书谏阻。太子太傅叔孙通劝阻说:“过去晋献公因骊姬的缘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因此动乱了数十年,为天下所耻笑。秦朝因不早定扶苏,致使胡亥诈立,自取灭亡,这是你所亲见的事。现今太子仁孝,名闻天下。吕后与你共赴急难、辛苦备尝,你怎么可以背弃于她!你如果一定要‘废适而立少’,那你先杀掉我。”

上图叔孙通

叔孙通这一番引经据典、以死相争的话,使刘邦无言以对,只得说“吾听公”,表示听从叔孙通的意见。据《汉书·张良传》记载,刘邦的这种表白不过是为了应付应付叔孙通,“阳许之,犹欲易之”,仍无意改变初衷。

刘邦欲易太子,最紧张的当数吕后。吕后惶恐终日,无计可施。有人建议她问计于张良。张良献策说:“我听说有四个皇上最尊敬的人,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和甪里先生。他们避乱隐居在商山。因为四个人都是老年高士,德高望重,被称为‘商山四皓’。皇上曾礼请他们出山,但他们鉴于皇上好谩骂侮辱儒士,隐居不出。如果太子能客客气气地写一封书信,卑辞厚礼,再找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到商山跑一趟,说不定能把他们四个请来。请来之后,让他们陪着太子上朝。如果皇上看见了,或许对太子有所帮助。”于是,吕后依计而行,果然请来“商山四皓”,让他们做了太子的门客。

商山四皓在刘邦废立太子的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高祖十一年(前196),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

英布原本是楚将,能征惯战,项羽封他为九江王。楚汉相争时,英布据有今湖南、江西、安徽数省地方。他被刘邦说动,背楚降汉,共击项羽。项羽败灭后,刘邦封他为淮南王。

当时刘邦正生病,想派太子刘盈领兵去征讨。刘盈从来没有领兵打过仗,现在要他去对付强敌,实在是他所不能胜任的。这时“商山四皓”为太子出主意,说太子将兵,有功不能提高地位,无功恐怕要受过。不如请吕后劝说刘邦亲征。就说英布是天下猛将,善于用兵,而我们的领兵大将都是和皇上一起起事的老臣宿将,要年轻的太子去统领他们,无异以羊御狼。这样一来给英布知道,会使英布轻视,反促使他引兵西进,影响大局。皇上虽然有病,但只要能亲自去,哪怕是躺在战车上指挥,众将领也不敢不卖力气。刘邦在听了吕后的学舌后,只好答应,带病去征讨英布。

第二年,刘邦消灭英布回朝,病情加重,重提废太子事。

在这岌岌可危的时侯,有一天,朝中举行宴会,吕后就让“商山四皓”去给刘邦问安。刘邦看见太子身边这四位须眉皓白宽衣博带的老者,不知是什么人,奇怪地加以询问。四皓各报姓名。刘邦说:“我以前请你们,你们不出山却逃避我,现在何以反而乐于追随我儿?”四皓说:“皇上一向轻侮儒士,又喜欢骂人,我们义不受辱,所以逃走。现在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士子引颈相从,所以我们都自愿追随太子。”之后,四皓随太子身后缓步离去。

刘邦目送四人,召戚夫人前来,指给她看,说:“我本想废太子,但太子有这四个高士辅佐,名望日隆,羽翼已成,难以再动了。”刘盈因此得以保住太子地位。

“商山四皓”之所以敢于与刘邦抗争,刘邦对他们最后也不能不退让三分,说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势力的强大。它表明,预立太子,立嫡立长制在汉高祖时已建立起来,而且已成为一种公认的皇位承继原则。刘盈保住了太子位。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刘邦病死。刘盈即帝位,是为惠帝,尊其母吕后为皇太后。

在汉初,商山四皓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谢邀,商山四皓是当时的名士,跟伯夷、叔齐、庄子、华士、狂介、管宁、徐儒子、严光、陶渊明、嵇康、叶顒那样的人,每个朝代都有,他们好隐居,不出仕,皇帝请他们出山,他们也拒绝。

所谓名士,就是不朝天子、不友诸侯、无论江山是谁手里,无论哪家诸侯多么霸主,这些高士都不屑一顾,

即使皇帝来了,我都不带看一眼的,跟他说话,都对不起我名士的身份,看看管宁、嵇康。

一般皇帝遇到这样的人,大概率就直接杀了,

比如姜子牙杀华士、狂介,

齐国有俩名士,德行高洁,姜子牙听说此人后,便派人三次召见他,他都不肯到。于是,姜子牙就让人杀了他。

周公听说此事后,奇怪地问姜子牙说:“华士是齐国的一位高士,您怎么杀了他呢?”

姜子牙回答说:“不作天子的臣子、不作诸侯的朋友,我姜子牙还能得到臣子和朋友吗?我不能用他作子臣,不能与他交朋友,他就是被遗弃的人。我召他三次而不来,他就是叛逆之民。如果表扬他,使他成为全国民众效法的对象,那我还给谁当国君呢?”

基本上,每个皇帝都想杀这样的人,但是,很多皇帝顾忌名声,投鼠忌器,拿他们无可奈何,遇到曹操这样的人,那就不一样了,总有理由杀你的。

商山四皓并没有多么神奇,刘邦也没有因为他们而放弃改立太子。

刘邦改立太子,只是因为他发现,太子的势力太大了,功臣集团都站在太子身后,而不是商山四皓多么魅力。

皇帝为什么喜欢请这些名士出山当官呢?

并不是这些名士多么了不起,智商多高,能力多强,而是他们江湖地位实在太高了,在地方上,说话比当地的郡守都管用,地方豪强、士人争相依附拜师,如果请出这样的人,地方就稳固了,即使没有出山,请他们出山的态度要做出来,

历史上刘邦没有废掉太子刘盈,是因为商山四皓吗

刘邦没有废掉太子出于以下原因:

一、废嫡长子身份的太子名不正,言不顺。

刘盈是刘邦正妻已封后的吕雉长子。吕雉本人为了刘氏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她长期留守后方,还曾因为刘邦战事的失利,做过项羽的人质,吕雉在刘邦生前忠心耿耿,还为刘邦干掉了诸侯王韩信、彭越。

二、吕后的家族是革命家庭,为刘邦的大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以大哥吕侯为代表,曾是刘邦起兵的合伙人,后来还为刘邦的大业牺牲,这无疑会给吕后加分,吕后大哥死后,两个儿子吕台、吕产被高祖封为郦侯、产侯,二哥吕释之被高祖封为建成侯,可见功勋卓著。吕雉的妹婿樊哙对刘邦有救命之恩,官拜太尉、爵封侯,威名赫赫。

三、刘邦开国功臣对刘盈的力挺。

吕雉和刘邦根据地沛县出身的元老功臣们关系极为密切,和张良、陈平等也打得火热。

萧何、曹参、樊哙早在沛县时就把吕雉当大嫂看,既敬重又畏服,多年的革命岁月里早已结下了深情厚谊,和樊哙、吕后哥哥们都是一起“一起下过乡(在沛县做平头百姓)、一起嫖过娼“的兄弟!吕后和他们的娘儿们也感情不浅,相处得像妯娌一般!刘盈在他们眼里既是小主子,又是老侄子。

四、张良给吕雉请出“商山四皓“,更是杀手锏,破灭了戚姬儿子如意最后的希望。

商山四皓,是刘邦极为仰慕的神仙级别的人物,如同宋末元初的丘处机,威望空前。刘盈能请出刘邦没请出的四大仙人,让他们侍立于后,这等超级仪仗队,让刘邦彻底认怂,这说明什么?儿子还是挺有能力、挺有实力的,幕后的军师牛极了!刘如意藩王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决定了!

刘邦想废掉太子,吕后找到商山四皓,刘邦见了他们就不废太子了,为什么商山四皓是什么人

商山四皓是四位品学兼优、德高望重、智能卓越的人。因不满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政策,他们四人远离俗世,隐居商山。由于他们四人隐居之前就?很大的名气,又由于四人都处耄耋之年,已经白发皓首了。所以时人称之为“商山四皓”。这四人分别是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用里先生。
西汉建立后,刘邦唱起了大风歌,欲招揽天下英雄守四方,共建大汉。他曾经多次派人请商山四皓出山致仕,而这四人不为所动。

后来,刘邦对早前拥立的太子刘盈不满,他认为这个儿子懦弱无能,将来不一定能守住江山。又认为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很像自己,且刘邦与戚夫人?很深的情意。就想废旧立新,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不干了,她情急之下,问计于留侯张良。张良推辞不得,献计道:以太子的名义写封言辞恳切的邀请函,再派一伶牙俐齿的谦逊使者,用豪华的车驾载上厚礼,恭请四位老人出来辅助太子刘盈。吕后深知张良的能耐,就依计而行。
这四位老人果然吃张良这套,都兴高采烈地出山了来辅助太子了。在一次宴会上,高祖见到四位气宇轩昂的老者站立于刘盈身后,就问是何身份。在得知是“商山四皓”后,他大吃一惊!立即问道:既如此,我请你们出山,为何被你们拒绝了呢?他们回道:“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避而不出;太子仁孝爱士,故臣等来耳。”。 四人说完,不卑不亢地祝酒,又礼貌地离去。

高祖无可奈何,自忖 太子有此四人辅之,羽翼已丰,班底已经形成。再轻举妄动,定会有流血牺牲。于是,杀伐果决、刚猛伉厉的刘邦终于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
深入分析:商山四皓纵是饱学之士,但也没有很强的实力,他们的出山与他们的一番话,为什么改变了刘邦的初衷呢?因为,刘邦早先就很敬重他们。在刘邦的心目中,这四人的观点代表了民意。他听了这四人的一席话,知道朝野臣民大多数都站在了吕后和太子刘盈一边,易储成本太高了。所以,刘邦审时度势后,选择了放弃。

为什么刘邦看到“商山四皓”就知道太子“羽翼已成”

英雄难过美人关,刘邦因为戚夫人要换太子!

公元前196年,刘邦拖着带病的身体灭了英布。回到长安以后,刘邦决定要把太子刘盈换掉。改立他最喜欢的美人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张良规劝刘邦,刘邦不听,叔孙通要以死相逼,刘邦才假意的同意不换储位。但心里还是另有打算。

但刘邦在随后的一次宴会上,看到太子身后站了四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就问别人,这四个是谁?被问者回答:“陛下,他们是“商山四皓”!”刘邦一听大吃一惊,他自言自语道:“哎,太子羽翼已成,动不了了!”

等四个人给刘邦敬酒祝福离去,皇上这才面色凝重的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然后刘邦唱歌,戚夫人伴舞,完成了刘邦最后的人生悲歌!

那么问题来了,刘邦为什么会认为刘盈懦弱,而商山四皓为什么能让刘邦笃定,刘盈的羽翼已成,不能动了呢?我们还是从历史事件中解读这段神秘的往事!

1)刘邦嫡长子刘盈的不幸的人生。

刘盈是非常不幸的一个人,不幸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刘邦这样一位父亲。现在我们经常会形容不管儿子的父亲叫:“丧偶式教育”。意思就是孩子见不到父亲。刘盈就是见不到父亲。

年轻的刘邦想成为一个江湖豪侠,因此整天在外面胡吃瞎混,一点也不干农活。要知道刘邦家最多算富农,根本没有脱离劳动人民的范畴。刘邦这样一混就是几十年,到了三十六岁了还没有娶到老婆。

多亏吕雉的老爹瞎了眼,看上了刘邦,把当时十九岁的吕雉嫁给了三十六的刘邦。吕雉好歹也是个富家千金,但嫁给刘邦之后就变成了农妇。刘邦自己有地不种,天天在外面混吃混喝。没办法吕雉只能自己种。而刘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了。

四十岁的刘邦不务正业,出去结交豪侠,吕雉就带着儿子女儿天天在家里劳作。整天见不到刘邦,估计刘邦对刘盈和鲁元公主也没什么感情。

后来刘邦开始造反了,去干些玩命的买卖。吕雉和刘盈作为造反派的家属,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但这还不够,彭城大战的时候,刘邦由于水平太差,五十万人被项羽三万人打的大败。

被打败后刘邦就开始逃跑,也不知怎么着,夏侯车夫就在仓促之间把刘盈和鲁元公主抱上车了。然后驾着车飞跑。刘盈是公元前210年出生,刘邦是公元前205年彭城兵败的。也就是说,当时刘盈才5岁,而鲁元公主还小些,也就是三岁。

一个三岁和五岁的孩子能有多重,就这刘邦非常不愿意,认为刘盈和鲁元公主在车上,车子跑的不快。所以刘邦做出了历史上最无赖的动作,他直接在车子飞奔的时候,把5岁的刘盈和三岁的鲁元公主踹下车。

夏侯车夫看不上去,立即停车把这两个快被吓死的孩子抱上车。刘邦很生气,要杀夏侯车夫,夏侯婴不理刘邦。而正是逃跑的时候,刘邦也不敢杀御用司机,要不然没人开车。

刘邦就趁夏侯婴不注意,又偷偷把刘盈和鲁元公主踹下车。夏侯婴发现后就又抱上来。如此竟然十几次。碰到这样的父亲真是刘盈和鲁元公主的不幸。在马车飞跑的时候被踹下车十几次,估计人都吓傻了。

刘邦和夏侯婴这样折腾的时候,就被项羽的部下丁公追上了。刘邦就向丁公讲:“天下没有好汉杀好汉的道理!”丁公想了一下,就默默的退回去了,刘邦算是捡了一条命。后来刘邦在垓下逼项羽自杀,丁公来投靠刘邦,刘邦把丁公杀了,理由就是:项羽的江山就是因为丁公丢掉的,为人臣而不忠!

所以刘盈在刘邦身边是没少吃苦受罪。即使这样,刘盈仍然不是怨天尤人的人,而是一个心底善良,非常宽仁的人。看刘邦的那个样子肯定教不出来刘盈这样的,肯定与吕后有很大关系。

2)刘盈的太子之位非常曲折,吕后操碎了心。

公元202年,刘邦称帝,刘盈因为是嫡长子,因此被册立为皇太子。当时年仅8岁。

而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呢,是出生在公元前205年,也就是说,赵王如意只比刘盈小五岁。

但出身名门的戚夫人没有干过农活,人长的漂亮又擅长歌舞。因此刘邦非常宠幸戚夫人,而吕后因为此时已经年老色衰,得不到刘邦的宠爱。

这样时间一长,戚夫人天天吹枕头风,刘邦就觉得戚夫人的儿子如意好,长得跟自己像,性格也差不多。再架不住戚夫人的梨花带雨。因此刘邦就有了改立如意为太子的想法。

但没想到的是,当刘邦一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跟他打江山的那些兄弟一致反对。特别是他的发小周昌,反对更强烈,周昌说话有点结巴,刘邦问他为什么反对,周昌结结巴巴的说不出来,但却是非常坚决的反对。刘邦看他着急的样子大笑,就不再提这件事。

吕后得知周昌阻止住刘邦的改立太子之意,非常感激,特地去见周昌,还跪下致谢。把周昌感动的一塌糊涂。

但刘邦仍然有改立的意思。因此这时候吕后就找张良,张良深知刘邦不会听自己的,就出了一个主意:刘邦最崇拜的人就是“商山四皓”。这四个人开始在秦始皇手下任职,学问很高。后来由于厌恶官场,就退隐山林做隐士去了。

因此名气非常大,号称四个大贤人。在读书人中名气非常响,德高望重。刘邦是他们四个人的小迷弟,成为汉王后,曾经无数次派人去请这四个人。但这四个人根本不搭理刘邦,刘邦心里一直留着遗憾。

张良告诉吕后,如果太子肯礼贤下士,把这四个人请过来,刘邦一看太子连这样的老隐士都能请的动,肯定认为太子德行为天下重,就不会都太子了。

吕后一听立刻让太子去请“商山四皓”,四个人一见太子这么给面子,就很自然的跟着太子来了。

3)商山四皓的威力,一举定乾坤。

公元196年,由于此前吕后杀了韩信和彭越,淮南王英布因为心中恐惧,就起兵反叛了。

这时候刘邦已经打仗打烦了,再加上身上又有伤,因此不想去平叛。但又不放心让别人带队,于是想让太子刘盈去平叛。太子刘盈觉得没什么,就想答应这件事。但商山四皓不同意。

不得不说,关键时刻姜还是老的辣。商山四皓不同意的理由有三:

第一,太子出去打仗,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打好了没有功,因为本来就是太子,再封赏不就是皇帝了。如果失败了,那罪就大了,说不定刘邦就可以借此废除太子。

第二,刘邦的兵不好带。去平叛的大将都是跟着刘邦从刀山血海里滚出来的。太子刘盈能不能指挥他们还不知道。这样上下不是一心,出去打仗几乎不大可能赢。

第三,太子远离京城,戚夫人带着如意天天在刘邦身旁,万一刘邦有一个三长两短,还记得扶苏和胡亥的故事吗?

商山四皓这一番话让吕后立刻紧张起来了。是的,这时候怎么能让太子出去呢。因此商山四皓给吕后出主意,让吕后在刘邦面前哭诉:“英布是一代悍将,而陛下的兵也是虎狼之师。太子没有打过仗。英布惧怕的是陛下您,英布一听太子将兵必然会士气大振,万一英布打过来了,陛下如何保全妻子儿女。其时陛下去打仗也就是提振士气而已,有您在将士们不敢不用力,而英布一听陛下来了,自然就吓跑了!”

刘邦一听骂道:“我就知道这小子不行,还是老子亲自去吧!”于是,刘邦亲自带兵出征。

等刘邦攻灭英布还京后,由于被箭误伤而病情更加严重,这时候刘邦的易储之念更加强列。连张良的劝谏都不听了,无奈太常叔孙通以死相谏,刘邦无奈佯作答应。最后,还是“商山四皓”在宴会上露面。站在刘盈身后,给刘盈壮胆,这让刘邦感觉得太子已经成熟了,重立太子恐怕会导致政局混乱。至此以后,刘盈太子地位基本稳定了。

综上所述:太子刘盈其实不是懦弱,而是被刘邦伤的太深。而刘邦后来因为戚夫人美貌,又有艺术才华,因此架不住美人眼泪,才觉得赵王是太子合适的人选。

而刘盈却实在功臣集团中威望很高,吕后也是非常会公关的人。功臣集团基本上都站在刘盈这边,让刘邦感到压力。

再加上刘邦非常崇拜商山四皓,商山四皓一来,刘邦彻底服气认输。说明当时商山四皓的名气非常大,连刘邦都对他们心怀敬意。以至于认为太子刘盈已经深得人心,不可撼动了。

刘邦多次请商山四皓出山被拒绝,为什么吕后很容易就做到了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中实际上包含三个小问题:

商山四皓分别是谁,干什么的?

刘邦为什么不能请这四位出山?

为什么吕后能请商山四皓出山?

少校来一一解答

1.商山四皓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

皓(hao四声):是指白色的意思。四皓,说明这4个人的年纪都比较大,头发胡子全白了。

“商山四皓”算是比较有名的人,秦始皇的时候,整个大秦帝国只有70名博士官,他们是其中的4位。分别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

分别职掌:

一曰通古今;就是指的是记录或者熟知历史

二曰辨然否;就是告诉大家这样做是对还是错的

三曰典教职:就像大学里的教授之类的,教授知识

我们要肯定这4个老头是很有才华的,否则就不会在人才济济的大秦帝国中,做到博士官这凤毛麟角的官职。

2.为什么刘邦多次请这4个老头出山,人家不理他呢?

刘邦对读书人极度不尊敬的谣传:

《史记卷79》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儒生戴着帽子,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刘邦听得不耐烦了,起身将他的帽子取下来,然后当众往帽子里撒尿。尿完以后把帽子掷还给对方,一顿臭骂将他赶出去。

像这样的小道消息,估计流传的速度比任何正史都要快得多,我们从商山四皓的话中也可以得到印证:“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意思是说皇帝刘邦对读书人不尊敬,辱骂我们。所以我们4个坚决不受他的侮辱,也不服从他的征召)

3.为什么吕后能请出山?

是吕后的能力比刘邦要强,还是吕后的面子比刘邦要大?都不是真实的原因,是吕后比刘邦会做人

首先:吕后让张良去请。

张良是战国时韩国的贵族子弟,又是读书人。本身能耐也大,这正对着这4个老头的脾气。这就有了面子。

其次:吕后花钱了,而且花了很多钱。

用金钱收买读书人,不能说屡试不爽,但一定是行之有效

吕后让张良还有他的哥哥吕释之拉着一车金银财宝去了,一车的金银财宝直接闪瞎了这4个老头的狗眼。所以赶紧出山吧,还端着什么架子,这就有了里子。

最后:请这4位老头出山是为了辅助太子刘盈。

这4位80多岁的老头都是人精,刘邦多次请他们不出山,很大原因是刘邦那个时候已经是皇帝了,他们立不了功劳了。

而吕后让他们出山的目的是为了辅佐太子,刘盈这性质就不一样了,一个锦上添花,一个雪中送炭,你会选哪个?

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辅佐好了他之后以后就是从龙之功,这4个老头鸡贼着呢。

所以刘邦多次请这四老头出山,人家都不理他,但吕后一请就请出来了,便是说明了做事的方法的重要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