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丨人生从来靠自己成全_的人_人生_摩的

从家世不凡的乖乖女,到以夫为天、唯唯诺诺的志摩夫人,到银行副总裁、服装公司创始人……她是民国历史上平凡却绚丽的色彩、不够闪亮却足以耀眼的存在;她用自己潇洒的姿态,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完美逆袭,她就是张幼仪,而成为她人生中分水岭的那个名字,叫徐志摩。

团结出版社最新出版的 《人生从来靠自己成全 : 张幼仪传》,是一本由汪晓寒(汪江涛)创作的讲述张幼仪生平经历的传记作品。全书全面而深入地解读了张幼仪一分为二的人生,呈现了一个成长式的张幼仪。

人生从来靠自己成全,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张幼仪用自己的后半生演绎了华丽转身和完美逆袭。让我们跟随《人生从来靠自己成全 : 张幼仪传》一起回到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初见”时刻,牵绊与纠葛相伴相生,花开花落也早有预兆。

#与君初识,何如未识#

人生从来靠自己成全

人们似乎一直对“相逢”这个词有一种莫名的希冀。然而,并非世间所有相逢,都美好动人、值得传颂。人海茫茫,红尘万丈,遇到对的人,是喜悦,是幸福,是终于等到你;遇到错的人,便是痛苦,是折磨,是为何偏偏是你……

张幼仪和徐志摩的相逢,是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那一天,没有爱情童话里的种种美好象征,比如春光之明媚,夏蝉之噪鸣,抑或秋叶之静美,冬雪之纷纷……

张幼仪第一次见到徐志摩,并没有看到他本人,而是见到了一张照片。那是一次放假后,张幼仪从学校回到家中,父亲和母亲将她叫到了客厅,然后拿出了一个小小的银质相片盒,交给了张幼仪。

张幼仪对这个盒子极为好奇,并不知道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打开之后,才发现里面是一张照片。张幼仪的父母问张幼仪对照片上的人是什么看法,张幼仪一瞬间愣住了,许久她才反应过来,这是父母为自己相中的男人。

展开全文

张幼仪没有回答父母的话,只是仔细又看了一下照片上的人。那是个约莫十六岁的少年,穿着精致的衣服,头大大的,下巴尖尖的,戴着一副圆形的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看起来很有教养。

这个人,便是父母给自己安排的以后要相伴一生的人吗?张幼仪在心里偷偷问自己。张幼仪早已预料到这一天会到来一一自从家里请相命婆给大姐算过命之后,她就有了这种心理准备,只是她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张幼仪的心里一时间有些五味杂陈,她想了许多:自己此时才十三岁,还在读书,迷恋学校的生活,甚至还有那么大的世界没有去看过……那些向往和喜欢的东西,以后可能都与她无关了。

张幼仪在刹那间想过拒绝,但是父母多年来对她进行的传统教育,还是让她说出了那四个字:我没意见。

听到张幼仪说没有意见,父母开始向张幼仪介绍照片里的男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父母是谁,家族如何......

在父母的介绍里,徐志摩的一切在张幼仪眼前渐渐清晰。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海宁石,按照族谱排名,得名章垿,字槱森,至于徐志摩这个名字,则是后来徐志摩去美国留学时,徐志摩的父亲给他另外取的名字。

徐家世代经商,明正德年间,商人徐松亭经商至硖石,并于硖石定居,由此衍生出硖石徐氏分支,且日益壮大。

徐志摩之父徐申如,早年继承祖业,经营徐裕丰酱园。其后,又于1897年合股创办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其后,徐申如又开设人和绸布号,由此家中银钱积累日厚,徐家成为硖石首富。

徐志摩的照片之所以能够递到张幼仪手中,与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有关。

张嘉璈从日本应庆大学财政学专业毕业后,先是在清政府邮传部内的路政司任司员,负责邮传部的《邮传公报》。

1913年,张嘉璈任职浙江都督秘书,浙江都督秘书的一部分工作是视察浙江的一些学校,张嘉璈就是这时认识徐志摩的。

在一次视察杭州府中学堂的时候,张嘉璈偶然间看见了一个学生的文章《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这篇文章论述了小说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颇为新奇,但最吸引张嘉璈的,却是文章作者的文笔。这篇文章文白夹杂,将梁启超的文笔模仿得惟妙惟肖,如同梁启超本人写就。

梁启超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久负盛名,模仿梁启超行文的作者不计其数。张嘉璈早年在日本留学时与梁启超相熟,回国后,他与梁启超既是好友又是同僚,对梁启超的行文风格了然于胸,也看过数百份模仿梁启超的文章,然而只有这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精确捕捉了梁启超行文之间的优雅。

这篇文章的字迹也引起了张嘉璈的兴趣,中国讲究“字如其人”,这篇文章的字形字体,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颇具神韵,张嘉璈感觉到写这篇文章的学生一定才气斐然。

在看过文章后,张嘉璈立即打听这名学生的来历。在听闻这名学生来自硖石徐家,且尚未婚配后,张嘉璈立即动了心思:自家妹妹张幼仪如今也未许人家,说不定自己可以成就一桩良缘。

有了这个心思,张嘉璈立即开始了行动,他给徐家去了一封信,提议张幼仪和徐志摩成亲。

彼时的张家,已经不是几年前刚搬到南翔时那般落魄境况:张嘉璈那时任职浙江都督秘书;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已是宝山县议会议长,民主党三十常务员之一;张幼仪的大哥张嘉保经营上海棉花油厂,日进斗金,成为著名的实业家。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看了张嘉嫩的来信,颇为重视,随后给张嘉璈回了信: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

“有幸”这两个字,足以道出徐申如对这桩婚事的重视,以及在这桩婚事里,张徐两家究竟是低娶高嫁还是高娶低嫁。

然而,当徐申如将张幼仪的照片递给徐志摩的时候,徐志摩却将嘴角向下一撇,用一脸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

徐志摩从见到张幼仪照片的那一眼开始,便不喜欢张幼仪。这种不喜欢,不仅仅是针对张幼仪的长相和气质,更是因为徐志摩不想接受包办婚姻。

既然不喜欢,拒绝了便是了,可是徐志摩不敢,因为那是一个传统守旧力量依然强大的时代,徐志摩只能听从父命与张幼仪定下了这门亲事。

# 拓展阅读 #

汪晓寒作品

汪晓寒,本名汪江涛,已出版《人生从来靠自己成全 : 张幼仪传》《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听听民国那时他们的爱情》等。

《 人生从来靠自己成全 : 张幼仪传》

(点击封面购买)

▪ 内容简介

徐志摩因其诗文之绮丽、爱情之炽烈、交游之广泛等诸多因素而被世人所熟知。其三十余年人生,短暂而传奇。本书基于大量史料和文集,呈现了徐志摩的人生历程,包括徐志摩的童年生活,游学生涯,诗歌创作成就,诗人与罗素、狄更生、哈代、曼斯菲尔德、泰戈尔等世界文化名流交游以及徐志摩在域外与梁思成、林徽因等好友的交往情况,以及徐志摩去世后部分亲人、生前好友的部分纪念、回忆徐志摩相关逸事的文章,等等,力图呈现诗人交游之宽泛与真情,以及徐志摩在处世、待人、治学、创作等方面的情况。该书既展现徐志摩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才华和成就,又展现其作为普通人生活的点滴,还原了一个率性的徐志摩,一个至纯至真、至情至性的徐志摩,一个追求浪漫、富有理想、激情澎湃的徐志摩。

《 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

(点击封面购买)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吕碧城的传奇人生。吕碧城(1883—1943),与张爱玲、萧红、石评梅并称“民国四大才女”,以其高深的诗词创作造诣,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同时,她还是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执掌校政的女子、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时人赞美曰:“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她迎风怒放,如一抹流星闪亮,却在漫漫红尘中与英敛之、严复、费树蔚等众多优质男擦肩而过,终生未嫁,最终与佛法青灯为伴……本书以散文化的语言叙述,优美的笔触、诗意的文字,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吕碧城。“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吕碧城绝笔)她是吕碧城,她到人间只此回。

END

关注我们

视频号

抖音

小红书

我就知道你在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