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杨秀清“天父下凡”是假,为何洪秀全不敢揭穿?结果很残酷!_太平天国_天父_天王

杨秀清(1823~1856)是太平天国的东王,号称八千岁;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天王,号称万岁,乃太平天国的老大。

最初杨秀清就是洪秀全的小弟,事实确如此,杨秀清比洪小9岁,无论从年龄和资历来看,杨秀清当之无愧是洪的小弟。

然而,杨小弟到后来要夺洪大哥的权,杨用的招数恰好是洪教的那一套,假借“天父下凡”的名义左右洪秀全,甚至当众打洪秀全的屁股,直至威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要抢班夺权,可是洪秀全明知“天父下凡”是假,为何还要一忍再忍而不揭穿杨的把戏呢?

有道是“假作真来真亦假”,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的基础就是用“拜上帝会”来对教徒洗脑的,洪说自己是天父的儿子,天父指的西方的上帝。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笑话,但是愚弄当时的教徒却绰绰有余。

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杨秀清学会了洪秀全这一套。事情是这样的:

杨秀清是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的一个烧炭工。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广东花县的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传教,冯云山一眼看中了紫荆山这个地方很隐秘,人们思想又落后,非常适合传授教义,于是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秘密基地。

冯云山的工作进展神速,很快发展了上千教徒,当时20岁的杨秀清是其中的佼佼者,杨很聪明,加上常年奔波卖炭,人缘颇好。

讲真杨秀清就是一个江湖油子,洪、冯这一套骗了别人骗不了他,但他不会揭穿二人的骗局,他也想利用这招骗更多的人。

展开全文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某一天,冯云山因在桂平率领教众捣毁庙宇而被捕,随即被押回了广东花县受审(辖地管理),洪秀全急忙回广州营救。

这样一来,广西刚发展起来的拜上帝会群龙无首,加上地主势力的反扑,拜上帝会陷入了瘫痪状态。此时人心动摇,杨秀清看准了机会,他伪装成“神灵附体”的样子,代表天父传达圣旨。

杨秀清四肢抖动,两眼发直,口中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拜上帝会有此一劫,大家不要慌,我代天父来帮忙。”

说完这一切,杨秀清浑身一抖回复了本来面目。

众人被他的表演征服了,群情激奋,表示跟定了天父“闹革命”。杨秀清在关键时刻巩固了拜上帝会。

不久冯云山出狱了。

当洪、冯返回广西后。虽然他俩知道杨秀清伪装天父下凡是“旁门左道的巫术。”但看到在群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于是就“以假当真”认可了杨秀清代天父传旨的这一特殊地位。

在以后的日子里,杨秀清多次借助“天父下凡”来组织队伍反击清朝的进攻。在危机时刻,这种招数起了稳定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

1851年2月。洪秀全在广西武宣东乡登基,自封天王,封杨秀清为军师,正式宣布建立太平天国。这一年杨秀清28岁,洪秀全37岁。

太平天国起义声势浩大,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攻占了南京,太平天国建都天京,杨秀清被封为北王,号称千岁。

太平天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当然有杨秀清卓越的指挥能力的因素,也是诸王团结战斗的结果。

有道是“患难易,共富贵难”,自从杨秀清封为东王后,此时军权、政权和神权被杨一手牢牢掌控,天王洪秀全成了一个精神领袖。说难听点就是一个傀儡,杨秀清要架空洪秀全,他心中想,就让洪天王死在女人身上吧!洪秀全进入南京后,整日泡在后宫。

有一次,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天父上身”的东王对天王说:“你和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天大的功劳,为何只称九千岁?”

洪秀全说:“东王打江山,应当是万岁。”

天父又问:“东王之子岂止千岁?”洪秀全说:“东王既然称万岁,世子也当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

“天父”大喜说:“我回天去也”。杨秀清浑身一抖,恢复了本来面目。

这就是历史上杨秀清为什么被洪秀全杀死的原因——逼封万岁

杨秀清不作不死,他多次假借“天父下凡”杖责洪秀全。

当然这里面也有好的初衷,比如杨秀清反对洪秀全焚烧一切传统书籍。打砸孔庙,洪秀全做的确实有些过分。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惩罚阻止洪的行为。

杨秀清的步步紧逼,让洪秀全忍无可忍,他密令韦昌辉回京诛杀杨秀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天京事变”。

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杀死,他的幕僚和家属一并诛杀殆尽。

“天京事变”造成了太平天国精神上的支柱崩塌,大家想想看,代天父传旨的东王都被杀了。谁还相信洪秀全这一套呢?

将领们恍然大悟。原来洪天王欺骗了我们十几年。

这就是洪秀全为什么明知道杨秀清代天父传旨是假的,不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洪秀全不敢轻易揭穿他的真面目,怕的就是精神和信仰上的崩塌。

太平天国一开始就是用精神来武装和教化信徒,当这种精神支柱崩塌的时候,太平天国也就到了灭亡的时候了,杨秀清正是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来对付洪秀全的。

洪秀全培养了一个杀手,同时也培养了一个敌人。所谓“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狗能咬别人,有时候也会咬主人。天王杀东王王实属无奈。

不久,天王回过味来了,反身杀了韦昌辉,为东王平反,随后把杨秀清遇难日子定为“东王升天节”。洪秀全想挽回影响为时已晚,众将领人心涣散,太平天国自此走向了衰落。

文/秉烛读夏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