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陌生人生气_生气_陌生人_的人

”不要和陌生人生气”,这听起来像在劝诫他人,其实更大程度上却是自勉。

曾经有部电视剧叫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那是因为曾经和陌生人说话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使人心有余悸,免开尊口就成为某些人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如果锱铢必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并不具有操作性,很难完全做到。出门分不清东南西北,得向路人求个方位吧?到某地寻个人,也得向左邻右舍打听一下几栋几号吧?你所谓的朋友,恐怕在做朋友之前,也还都是由陌生人演变而来。若一律免开尊口,如何开始与之交往而后达到相知相识层面的呢!可见,不要与陌生人说话是个伪命题。

相较之下,不要和陌生人生气,在理论上看似就相对容易得多了。只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具有一定的定力似乎就不在话下。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也并非人人可以做得到。千年的白蛇修炼成精,按说,经过多年人世间的锤炼、打磨,我还算是有一定涵养的人,可我就经常按捺不住地和陌生人生气,当然大都是在对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因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而生闷气,否则,与人发生正面冲突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那就出乎我的本意而非我所愿了。

还是现身说法举两个例子吧。

早年,早在八十年代之末期,那会我正当而立之际,刚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正是血气方刚,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的年龄。一个大早,我一家三口赶早车回老家。我骑着自行车,大梁上搁女儿,后座上拖妻子,着急忙慌奔往市里的长途汽车站。刚离开家门行至大街不远,突然自行车出现故障,于是赶紧把车挪到马路牙子边修理。此时,不远处一位裹得严严实实不知实际年龄的女清洁工挥动着大扫帚土冒烟灰地越来越近,眼看就逼到我们身边了,我急忙过去告诉她:师傅,你稍停一下好不好?我自行车坏了,马上就会修好。可她就像聋子似的不置可否,赌气似的,继续扫过来。天地良心,不夸张地说,扫帚都已经扫到我们脚下,我们一家三口瞬间成了土人,狼狈不堪,我六岁女儿的眼睛都迷了。回老家,我们穿的可都是里表三新!我急了,说:你能不能停一停?对方却油盐不进,说:这是我的工作,你们别想妨碍我?我与她前世无怨,今世无仇,这歪理邪说,比李洪志都邪性。肆意拿社会对环卫工人的尊重无限放大自己,眼里无视他人的尊严与存在,这叫什么玩意?一时热血冲顶,我上前一把夺过她手中的扫帚,“嗖”的给扔甩出了两丈开外。说心里话,假若我是社会青年,当时踹她两脚的心思都有,可自己所受的教育,军地两方面的经历,也只能发泄一下,见招拆招了。捅马蜂窝的后果,就是对方自认逮着了理,大喊大叫,不依不饶,利用自己被社会某些人士视为“弱势群体”的身份,说我欺负环卫工人,争取不明真相围拢而来的路人的同情,真乃倒打一耙,颠倒黑白,俨然上演了一副“受害人”的苦逼像。应了一句话:硬和明白人打一架,不和糊涂虫说句话。气归气,但我并不想恋战、究出个是非长短,要赶车,怕误点,赶紧骑车闪人。所幸跟前没有熟人,否则,这误会可就成了千年的冤案,比窦娥还冤。

展开全文

最近,就在最近,我开车回家,在一个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我是最靠前的一辆车,刚好停在线这边。此时,欲过马路的行人在红绿灯下翘首等待。突然,一位青年妇女拉起一个约四、五岁的小女孩离开人群,跨进斑马线,要闯红灯,小女孩不从,屁股努力朝后坠,青年妇女不依不饶往前拉,小女孩屁股再次用力朝后坠,如此三四次,如同拉锯般,一直到绿灯亮起,小女孩才乖乖地不再反抗,随着众人过斑马线。这一幕,让我心里特别的不舒服,看的是义愤填膺:一个老大不小成年人,规则意识还不如一个黄口小儿,姑且不论社会公德如何,连孩子的安危都满不在乎,漠然视之,这样的人,法律就应该强制让她“丁克”,好孩子也让她给带坏了。也许我这种想法有点“恶毒”,不该咒人,但作为七情六欲的人,这是我当时一瞬间的真实念头。我并不想隐瞒这一点。我之所以堂而皇之这样写出来,这样更接近“不要和陌生人生气”的题义,如果圆滑一点写,不是我做不到,而是隐藏了我当时真实的情感,虚假的成分多了,于文章的感染力是有削弱的。有欺骗读者之嫌。

类似让我和陌生人生气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并非以此来表白自己有多么高尚与存有“道德洁癖”,或“规则洁癖”。“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假若人人如此,那是对社会的不尊重,对他人的蔑视。我们这个世间将会乱象丛生,不成为其世道。

这么说吧,和陌生人生气,我既不敢妄称开山鼻祖,也不会是最后收官的那一个。在许多公共场合,每当有人逾距社会规则或者践踏公共秩序时,总会发现有人对其说不、喝斥,或者怒目而视。即使什么也不说,但从其那鄙视的眼神中,知道在和陌生人生气了。恐怕有过类似的经历的人很多,只不过有人不说,我说出来,而且行诸文字罢了。当然,我这里指的不要和陌生人生气,是在别人做错了的情况之下,你不要和陌生人生气,而不是人家本身是对的,而你出于嫉妒或者别的说不出口的原因与之生气,这种情况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因为那会逻辑混乱,是非不分。这种不入流的话题不值得多费口舌,除了污人眼球,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大了,什么人都会遇到。看不顺心的事情多了,如果都要生气,你生得过来吗?不在一个道德层面,不在一个对话系统里的情况比比皆是,不要试图拿自己的道德水平去要求陌生人,有人到达不了你的高度;同理,有时陌生人的高度也是自己所难以企及的。谁见过十个指头一般齐的人呢!真要有人如此,有可能成为芸芸众生眼里的怪物。当然了,看见有违公共道德的事或不当的行为,出于良知、出于公德心,上前提个醒,或者劝诫,是必要的。但要有理有据有节,尽量委婉,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与之生气。

甘蔗没有两头甜。不要和陌生人生气,劝诫也好,自勉也罢,不会单向的,别人也有这个权利,算是“双向选择”吧。由此我想到,别的陌生人容易成为我生气的对象,难道作为别人眼里的陌生人,人家就没有对我看不惯,生气的时候吗?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如何不让他人对我这个陌生人某时某刻的不当言行而生气,就是我要着重考虑和警戒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课题,足以开题一鸿篇巨制的论文,也可能需要穷尽一生的努力来达成。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就让我”投机取巧”如此来表达吧:别人做的不好的,需要世人警戒的,我就勤于思考,自警自律,努力修炼,反其道而行之;不要因自己的一时不慎而成为别人眼中怒火的靶子,尽量做到让陌生人对自己的言行无可挑剔。之所以这样说,根据人性的弱点,人在相熟的人面前,或者自己的小团体中,比较谨小慎微,一般举止得体,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言行,总怕贻人口舌,从而坏了自己的口碑。而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面前,则会为了那一己私利,撕下伪装,变得我行我素,缺少约束,“放飞”自己——反正也没人认识我。自己怎么舒服就怎么来,丝毫也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从而给陌生人提供了和自己生气的土壤和机会。

生气是要付代价的,气大伤身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有时看不惯的事情又有很多,你气得过来吗?不和要陌生人生气,有赖于全民整体文明道德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社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与物质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即使如此,恐怕到了共产主义阶段,作为食用五谷杂粮的人类,作为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也还是完全避免不了和陌生人生上一点闲气。如此,结尾真不知该如何自圆其说。黔驴技穷之下,还是归纳一首网络《不气歌》来结束这篇小文吧。

他人气我我不气,

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

气出病来无人替。

世上万物般般有,

哪能件件如我意。

为了他人发脾气,

回想起来又何必。

生气百害无一利,

气坏别人伤自己。

请来医生把病治,

反说气病治非易。

茶不思来饭无味,

促人衰老又生疾。

奉劝世人想开点,

千万不要再生气。

大度能忍不平事,

不气不气就不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