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长辈经常插手,传统隔代亲对家长是利是弊?_孩子_老人_父母

“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下次不敢了!”“面壁思过一个小时!”

女儿偷拿一百块钱买了各种小装饰品,“人赃并获”之后,被我一通责骂,并罚她面壁思过。

她的连番道歉未能浇灭我的怒火,但婆婆的突然到访,却将女儿“无罪释放”。婆婆进入家中,看到宝贝孙女正在“受刑”,立刻将其拉入怀中坐下,并质问我:“你是怎么当妈的!孩子这么小就惩罚她,将来产生心理阴影,你能负责吗?”

我将女儿的“罪行”告知婆婆,希望可以得到理解,婆婆却显得不以为然,说道:“大惊小怪,不就是拿了一百块钱嘛!”女儿也趁机反驳:“就是!妈妈欺负人,还是奶奶最好!”看着女儿和奶奶的亲密模样,我感觉自己像是“恶毒后妈”。

如今很多年轻的宝爸宝妈,都会选择独立居住,和老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老人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都相对传统,相处时难免会产生意见分歧。而最让父母无法忍受的,就是老人和孩子的“隔代亲”,甚至“威胁”到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严。

老人喜欢孙子(孙女)无可厚非,但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他们对孩子过度宠爱,经常给孩子造成一种假象:爷爷奶奶才是你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只会批评教育我。长此以往,孩子和老人亲密无间,和父母“形同陌路”,家庭教育的核心也出现了“阵地转移”。

展开全文

如果说老人对孩子的过度宠爱属于“亲情使然”,那么干涉宝爸宝妈教育孩子,则有些喧宾夺主。父母是塑造孩子品格、培养规范意识的“执行官”但老人的频繁插手,无条件庇护孩子,会使得孩子产生“亲情错觉”,将爷爷奶奶当作温暖的庇护所。

孩子受到批评责骂时,会产生一丝的抗拒情绪,老人的干预和袒护,给了孩子彻底“反抗”的勇气,并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我女儿便是如此,当我独自管教她时,虽然她表面不服气,但心中却认识到了错误。而婆婆的插手,会让女儿觉得我过于严格,根本不爱她,可以不听我的管教,反正有奶奶做靠山。

假如经常如此,孩子和我的关系又怎么会不疏远呢?这也是我和老公决定单独居住的原因。

管教孩子时,如何避免“隔代亲”的干涉呢?可以试试这3个方法。

首先:避开老人的视线。

著名育儿作家唐·艾里姆曾说:掌握好责骂与训斥的方法与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

我们教育孩子,要让他们懂得爷爷奶奶并不是他们任性调皮的“免死金牌”,父母才是自己人生路上的指引者。当孩子犯了错误或是不听管教,我们可以避开老人,去“法外之地”批评教育孩子,阻断孩子向爷爷奶奶的求助。

习惯了没有“辩护人”的管教,孩子对老人的依赖自然逐渐淡化,对于父母的说教或是责罚,也会默默承受,并开始理解父母,和父母友好相处。

其次,老人在场时暂时“停火”。

拜占庭女皇

伊林娜曾说:

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

既然老人喜欢干涉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我们不妨“夺取”他们插手的机会,让他们的袒护失去用武之地。有老人在场或是无法避开时,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可以暂时“停火”,简单地批评几句即可,等到回家之后才按照“程序”教训孩子。

老人看到我们对孩子疼爱有加,自然不会过多干涉,也担心“宠上加宠”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培养。久而久之,老人也就会“退居幕后”,不过问教育孩子之事。

最后,和老人沟通,统一教育观念。

老人袒护的初衷,也是为了给孩子营造快乐无忧虑的成长环境,传统的教育思想也使得他们无法理解年轻父母家长的教育理念。我们也和老人沟通交流,讲明自己批评责骂孩子的原因,和老人统一家庭教育观念。

老人也并非“故步自封”,听完家长的客观分析之后,也会觉得言之有理,并表示赞同和支持。在父母和长辈的双重教育之下,孩子既不会产生叛逆心理,和父母也不会疏远,成长教育也就没有“漏洞”。

寄语:隔代亲可以成为孩子寻求关爱的第二摇篮,也可以成为他们的“穷山恶谷”。我们要和老人沟通解释,让其理性客观地辅助教育,给孩子平等的关爱和教导。你的孩子和爷爷奶奶亲近吗?你会“吃醋”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