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安:“稻+蛙”综合种养 “蹦”出乡村振兴“加速度”_新田_振兴_种养

央广网德安2月21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余文明)“为保障蛙池的水环境,基地建设了完备的排灌系统,当需要用水时可以通过管道将新田水库的水源及时输送到每一块蛙池,当雨水过多引起蛙池水位过高时,也可通过排灌管道及时排水,避免淹没食台,影响黑斑蛙进食……”

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对整个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供排水系统和防护网进行改造施工(央广网发 孙易 摄)

时下,走进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磨溪乡新田村的稻蛙种养基地,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对整个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供排水系统和防护网进行改造施工,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景象。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德安县磨溪乡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村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大力发展水梨种植、白茶栽培、香菇培育等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向多元产业发展之路。“稻+蛙”生态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作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从业生产者的青睐。该乡村民张瑜作为本地养蛙第一人,多年来积极投身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稻蛙种养产业在今年将迎来新发展。

“新田村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地势平坦,稻田多,交通又便利,非常适合搞稻蛙种养。而且我养的黑斑蛙还具备生长快、存活率高、肉质细嫩、销量好的优点……”从张瑜的口中可以了解到,经过多年的考察学习和政策咨询,并结合此前在磨溪乡磨溪村和港口村的种养经验,其本人自2022年来大胆扩大种养规模,持续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创新模式,整合各类资源,优化产业效益,将新田村170亩土地彻底盘活,今年预计将投放养殖4000万尾黑斑蛙,预计产值将达到600万元,实现磨乌沿线生态长效产业新突破。

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富裕才算富。通过大力发展“稻+蛙”综合种养,实现一田多收,不仅保证了粮食安全,还可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在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产业链延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就是附近新田村的村民,春节以来也没外出务工,最近听说这里需要人员施工就过来看看了,现在每天在这做事能得到150元的日收入,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井然有序的施工现场中,一位站在沟渠中的村民扛着锄头面露微笑地说道。负责人张瑜表示,养殖基地还会优先聘用当地村民在基地从事投放蛙苗、投放饲料、捕捉黑斑蛙等工作,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确保基地在今年水稻插秧之前全面建设完成,不误农时,我们村两委也积极提供帮助和技术支持,预计3月中下旬就可全面完成建设,下一步就可以下蛙苗了。”新田村党支部书记闵功军介绍道。

“稻在田中长,蛙在稻中叫”一派生机勃勃的“稻+蛙”立体生态种养景象不久后将如约而至。“稻蛙共生”的绿色经济是该乡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实践,后期将继续投资共700余万元建设第二期350余亩。下一步,德安县磨溪乡将通过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政策措施,着力调优产业、释放活力、提升效益,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新渠道,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新的德安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