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曲裾被踢出了汉服圈,这是真的吗?什么是曲裾_的是_汉服_汉代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曲裾 真的 的是 汉服 汉代

本文目录

  • 有人说曲裾被踢出了汉服圈,这是真的吗
  • 什么是曲裾
  • 为什么曲裾没多少人穿

有人说曲裾被踢出了汉服圈,这是真的吗

曲裾被踢出群?应该没有吧,不过就我所见,曲裾倒是确实有点不太受部分妹纸欢迎。

大部分“汉服党”之所以喜欢汉服,主要是由于喜欢那身“仙气”。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这才是仙女们的终极目标。

振兴汉服?把老娘穿丑了你负责吗?那还不如穿LO裙。

说直白点,她们只是为了扮仙女,而非对所有汉服都一概接受。

曲裾较为庄重,还透着股老气,不容易与粉润旖旎的色调相合,又搭配不上那些轻绸薄纱,实在不好“仙”起来。

而且,一身较好的曲裾,需要织锦布料方能展现其魅力,这种布料有些过于昂贵,并非“票友”能够玩得转。

在穿着上,曲裾也过分的“仪式化”,上身繁琐,布料厚重,不如其它襦裙霓裳轻便利落,小女生穿着玩都玩不动,夏天还热的冒汗,冬装则如同裹个被子。

曲裾还不藏肉,腰条不够细,很容易穿成上下一条线。

更麻烦的是,曲裾的讲究还多,一不小心就陷入“山正”之争,平白惹得一身麻烦。

你说,穿着这玩意儿能逛街吗?去祭天还差不多。

总而言之,现代美女们虽然极为青睐汉服,成天嚷着复兴,其实仍然不能接受所有的汉服体系。

不少人向往的是是“划袜步香阶”的含苞待放,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浪漫,是“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暧昧之情。

所以,纵使有:“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的词句映衬,曲裾也终是不那么受汉服圈的小仙女们欢迎。

实际上,不少改良曲裾在汉服圈是非常受欢迎的,并没有被“踢出群”。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什么是曲裾

曲裾实际是深衣的一种。

深衣根据衣裾是否绕襟而分为直裾与曲裾。属曲裾的深衣则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形,经过背后再绕至身前,然后在腰部用大带约束,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显得较为庄重合礼了。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直到汉末至魏晋时期,女子深衣也慢慢消退了,襦裙时兴起来之后,曲裾深衣自然便几乎销声匿迹。在后来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则是襦裙。曲裾

为什么曲裾没多少人穿

在汉朝初期,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短打是清朝叫法)。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西汉时,服饰多为曲裾,原因是西汉的裤子无裆,需要有曲裾的遮挡。而至东汉,由于服饰的完备,不再需要繁琐的曲裾,便产生了简洁的直裾,曲裾因此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