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江西·创新驱动发展丨江西师范大学引领服务基础教育赋能“六个江西”建设_江西_基础教育_学校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江西高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勇争先”的殷殷嘱托,坚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坚持“四个服务”,心系“国之大者”,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江西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因此,我们开设《高校服务江西· 创新驱动发展》专栏,介绍我省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采取的重要举措、实施的重大行动、涌现的科技人才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效。

高校服务“六个江西”建设典型案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江西师范大学引领服务基础教育赋能“六个江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进行一体部署,进一步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强教强师离不开师范院校的担当。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作为一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如何更好地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江西师范大学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也一直在行动。学校始终认为,教师教育是师大的特色优势,也是师大更好服务“六个江西”的最大本钱。

在综合化发展过程中,学校一直坚守教师教育本色,不断彰显江西基础教育“母机”、赣鄱优秀教师“摇篮”、红土教师教育“高地”的特色优势。据统计,学校累计培养35万余名优秀师范生,大都为江西基础教育一线服务,全省近50%的中小学特级教师、60%以上的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80%以上的高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都是学校毕业生,有力地支撑江西基础教育。

2022年,学校通过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等方式,围绕服务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国家大院大所建设和“2+6+N”重点产业,打出系列“组合拳”,弹好关键“协奏曲”,交出靓丽“成绩单”,在引领服务江西基础教育、助力建设教育强省和赋能“六个江西”建设中提供了师大方案,贡献了师大力量。

一、案例基本情况

○2022年5月,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视察赣州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时,听闻当地科研人员存在子女就学难的情况后,当即指示省教育厅和江西师大,要“像当年老区人民支持红军一样”,支持解决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子女就学问题。江西师大闻令而动,在短短3个多月,与赣州市方面协同筹建开办师大附中赣州创新院分校,解决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700余名科研人员子女就学难题,首次招生吸引1万多名学子报考,高一录取分数高居赣州第一(796分),有力服务国家苏区振兴战略、国家大院大所建设和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易炼红专门作出肯定批示:“各方精诚合作结出硕果,值得肯定,应予表扬”,并通过省委《重要信息》印送给各地各部门。

展开全文

○2022年12月,学校与上饶市政府洽谈在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区”——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推进江西师大附属上饶实验学校建设,助力上饶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预计带来办学品牌费收入和业务指导费超5000万元。

○2022年11月,学校与赣江新区签约创办附属赣江新区初级中学,直接服务赣江新区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和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50万新区人民。预计带来合作办学管理收入和业务指导费超2000万元。

○2022年9月,学校与南昌青云谱区政府合作创办附属博文实验学校等正式开学,助力提升区域基础教育水平。预计带来合作办学管理收入和业务指导费超2000万元。

○2022年7月,学校与南昌高新区合作创办附属航空城实验学校,直接服务中航工业洪都集团、中国商飞等营收超200亿元的12万航空产业职工,助力打造江西航空制造产业品牌。

○2022年9月,学校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指示,与南昌红谷滩区政府达成合作意向,接管新龙学校;与高新区合作,建设九年制附属学校、附中瑶湖校区,努力增加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

据统计,除师大附中附小附幼等江西基础教育品牌学校以外,近年来江西师范大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累计直接承办6所学校,合作举办9所学校,结出靓丽“服务之花”,产出累累“贡献硕果”,既有力地对接服务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和江西“2+6+N”产业,也更好地满足了江西人民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助力江西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区域均衡布局。

二、案例特色做法

为切实强化教师教育特色优势,更好引领服务江西基础教育,积极赋能赣鄱经济社会发展,江西师范大学专门成立教师教育处主抓师范生培养,成立公费师范生院打造卓越教师培养品牌,成立基础教育合作办公室负责开展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创新通过多种基础教育合作办学等方式,引领服务江西基础教育,赋能“六个江西”建设。

一是服务重点产业,直接办新校。如落实省委要求,与赣州市方面协同筹建开办附中赣州创新研究院分校,服务国家苏区振兴战略、国家大院大所建设和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与南昌高新区合作举办附属航空城实验学校,服务江西航空制造产业发展;与上饶市洽谈合作建设附属上饶实验学校,服务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育华学校改制后,服务解决在昌各行业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等。

二是服务基础教育,合作创名校。与南昌红谷滩区合作创办的附属中学滨江校区,已经成为南昌基础教育的品牌学校,整体提升了红谷滩区的基础教育水平。通过与南昌市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各区合作创办的九年制附属学校、新建城实验学校、新龙分校、附中瑶湖校区、瑶湖分校二部、附属博文实验学校等,积极打造区域基础教育名校,显著增加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

三是服务地方教育,帮扶建强校。近年来学校与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抚州市等地市以及新干、靖安等10余个县市签订了基础教育合作协议。作为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高校(全国20所),对口帮扶赣州于都县梓山中学和上饶弋阳县漆工镇中心小学,并托管帮扶泰和中学、进贤一中、进贤二中、横峰中学等一批地方中学,对兴国县长冈乡中学和鄱阳县莲湖乡四望湖小学开展“一对一”整校精准帮扶培训,联动帮扶泰和杏岭学校和南昌碟子湖学校、凤凰学校等,支持建设区域基础教育强校,帮助提升地方基础教育水平,助力全省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布局。

三、主要成效影响

一是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学校利用教师教育特色优势和品牌价值,较好地解决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大院大所落户江西后的子女享受优质教育服务问题,大力支持了江西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选地;有力支持了有色金属、航空制造等“2+6+N”产业,显著优化了全省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布局,在不同赛道上为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提供坚实有力支撑,为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贡献了江西师大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产生重要经济效益。学校利用自身优势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提升了所在区域的品位和价值,相关基础教育合作办学产生的区域产业价值教育溢价估算超100亿元;另一方面也为学校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服务效益,近年来我校通过基础教育合作,已经获得合作办学管理收入和业务指导费收入近1.3亿元,实际总收入将超过2亿元。

三是赢得各方好评如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莅临学校及附属学校视察指导,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对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赣江创新研究院分校专门作出批示予以肯定。学校服务基础教育成果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师范生培养经验做法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合作办学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热烈欢迎,赢得社会各方的广泛赞誉,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累计报道学校引领服务基础教育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事迹10余次,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四是助推学校事业发展。得益于教师教育特色优势,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院校和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综合办学实力持续稳步提升,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挺进或接近百强高校水平(居第98和118位)。近2轮(2018和2021年)新增一级博士点数并列全国高校第9位、全国“非双一流”高校第3位。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数从3个增加到13个,在全国师范院校中的排名由第22位提升到第12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2016年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7位,2018-2022年重点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3位、全国“非双一流”高校第1位。2022年学校省内生源排位文科由2016年的前5%提升至前2.76%,理科由前18%提升至前9.03%,学校获得了社会各界和家长考生的高度认可。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江西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xsjyt2015)

景德镇陶瓷大学现代陶瓷材料产业学院

九江学院现代产业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现代产业学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药产业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脐橙现代产业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数字产业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ICT现代产业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先进铜产业学院(鹰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