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怎么评价亮剑中楚云飞
- 《亮剑》虽然曾被人调侃为“抗战神剧”,为什么却让人觉得真实
- 《亮剑》这一部电视剧中,到底是李云龙和楚云飞是主角,还是李云龙和赵刚是主角
- 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团
怎么评价亮剑中楚云飞
打仗,战斗,部队光有机枪,轻武器还不行,山地战和攻坚排不上用场,人家用炮一压制,首先就干掉重机枪火力点。所以鬼子才一路打进内地。国人的战场感知很差啊,楚云飞算得上人物,不过他的手下一接触就暴露重火力点,也是治军一般了。
不过也不是楚云飞不行,刚接手三五八团,哪时候跑官要官倒卖军火,可以说烂到家了,几年时间经营成晋绥军主力团可想而知的他的能力。楚云飞在晋绥军里从团长,到中央军王牌师长,应该也可以说是厉害。但是也差点火候,比如大孤镇对账期间被包了饺子,手下的营长竟然叛变,这些是一个带兵之人所不齿的。
不过亮剑书上唯一善终的就是楚云飞了(丁原和孔二愣子也没死),楚云飞聪明啊!命也好,用李云龙的话说:大娘、小娘、后娘都疼他!说明情商相当高!不像李,当八路其实是没得选的。楚云飞的孩子回来,也比他们几个的孩子混得好。
《亮剑》虽然曾被人调侃为“抗战神剧”,为什么却让人觉得真实
这个本就是神剧,只是神的不够。
比如三五八团晋绥军有5000人,晋绥军当时编制虽高,但一个师普遍也就只有3000多,5000怎么可能还是团长。多出来的几千人楚云飞拿什么养活呢?
同样,独立团可能发展到7000人,带地方部队能有一万。可惜,剧中并没有给李云龙挂上军分区的职务。因为1942年分兵地方化之后,李云龙独立团直属队之外的各营连均已地方化,是县大队这样的部队,理论上不是独立团的下属,更不能擅自接受军分区之外的命令。
可是,我们为何认为真实呢?
因为,八路军确实装备差,攻打县城确实很难,缺乏火炮嘛。
李云龙穿的土布。不是随时都是笔挺军装的神剧:
八路军如果都有这等火力,倭国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亮剑》这一部电视剧中,到底是李云龙和楚云飞是主角,还是李云龙和赵刚是主角
这部电视剧我看过十几遍,关于谁是主角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我看了这么多遍后,给我印象第一的反而是剧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敢于亮剑、忠诚、团队、民族大义、惺惺相惜、智慧,关于谁是主角反而有些弱了。如果非要分出谁是主角,那肯定是李云龙,他出现的最多,也是敢于亮剑这一剧中最重要的情节的代表。
楚云飞所属的晋绥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军团
提起晋绥军,就不得不提阎锡山这个人。1909年,他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就回到太原当陆军小学的教官。
同年11月23日,阎锡山在归国留日士官赴北京会试中名列上等。因而,他成了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成授予少尉。之后,阎锡山回到山西,成了副团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以后,一时间全国风起云涌。阎锡山也把握住了这次机会,趁机在山西发动了起义,响应了革命,并且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统治。阎锡山也因此成了大都督,从此他便开始了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
阎锡山的晋绥军原本是清末的山西新军,在他独揽大权以后开始利用各方的矛盾来进行了四次扩军。晋绥军也从辛亥革命的一万多人发展到中原大战前的二十万人,真正成了一只盘踞在山西的重要军事力量。
1917年,阎锡山对晋绥军进行了第一次扩编,晋绥军从一万人增加到两万人,当时的晋绥军由四个混成旅、两个骑兵团以及五个特种营组成。由于阎锡山讨伐张勋和出兵湖南中站在了段祺瑞这边,所以段祺瑞上台以后,也对这次扩军予以了默认。
1924年的时候,由于军阀混战,地方军阀都趁机扩充自己的兵力。此时,冯玉祥的国民军实力比较强,威胁到阎锡山的山西。因而,阎锡山进行了第二次扩军,扩军后的晋绥军又增加了一倍,达到了四万人。此时的晋绥军组成是这样的:
1927年,当时阎锡山参加了北伐,因此进行了第三次扩军。这一次直接从四万人增加到了十三万人,此时的阎锡山的晋绥军成为了一只举足轻重的军队。
1930年,阎锡山害怕蒋介石“削藩”会波及自己,为了增加对抗的筹码,他悄悄进行了第四次扩军,以应对蒋介石的压力。这一次,晋绥军增加到了二十万人。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阎锡山治军两个最大的特点:
1.信任五台人,不信任外省人。
2.手下不能动他的权和钱。
3.保守均势的核心策略。
阎锡山非常重视将领的籍贯,地域观念特别强。这点其实和他的老对手蒋介石是很像的,阎锡山的晋绥军是以五台籍将领为主的打造的嫡系部队。比如1939年的时候,第二战区四个集团军中,五台人占了三个。在当时,五台话也一度成为了山西的官话。
当然,阎锡山毕竟是科班出身,其高级将领也大部分是科班出身。这些人在军校中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军事素养还是不错的。比如阎锡山的参谋长朱授光就两次到日本留学,先后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
第二点自然好理解。阎锡山的爱将杨爱源就曾这样说过“会长给你甚,你拿上甚,会长不给你甚,你不要要甚,你千万不要捋他的权,也千万不要捋动他的钱”。杨爱源就是因为一生恪守这些原则,才能够深得阎锡山的信任。
当时的晋绥军内部其实是互相牵制,互不和睦的。比如阎锡山任命一个军长,就要给这个军派一个和军长不亲近的师长;任命一个师长,又必要委派一个和师长不亲近的旅长和团长。为的就是使得晋绥军达到均势,便于那个势力都是自己能够控制的。
在阎锡山“保守均势”的方针下,晋绥军大部分时间都在山西本土执行防守任务,外出作战的时候并不多。特别是阎锡山的手下傅作义,更是有“守城名将”的称号。这个策略也是使他能够在山西统治38年的重要原因。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