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至,老话说“人过七十不上坟”,到底有何去不得?上坟都是什么时候_上坟_女婿_娘家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上坟 上坟 女婿 娘家

本文目录

  • 清明节将至,老话说“人过七十不上坟”,到底有何去不得
  • 上坟都是什么时候
  • 上坟有意义吗你怎么看
  •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给父母上坟吗上坟带些什么
  • 过年上坟有什么讲究,可以提前吗
  • 清明上坟,在农村有什么上坟的说法和讲究呢
  • 清明节上坟的流程有哪些
  • 山西大同这边为什么都赶在立秋前上坟
  • 上坟烧纸是封建迷信还是民俗祭祀
  • 古语说,"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为什么女婿不能上坟

清明节将至,老话说“人过七十不上坟”,到底有何去不得

古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所以就有了“人过七十不上坟的说法、意思就是说七十岁的人了,自己都要回老家了,就不必再去上坟了,而现代社会,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高了很多,所以现在就没有这种说法了,继承古代的传统文化,应发扬光大。

上坟都是什么时候

一般上坟的时间还有忌日、十月初一、十月十五(农历)。

十月初一又叫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十月十五又称作下元节,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还有下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

上坟有意义吗你怎么看

都说上坟是做给活人看的,死人得到没有,谁也不知道。

给死人上坟,从古流传至今,说它是对死者的追思,也是一种感情交流。

我们继承先辈的道德理念,又延续给我们子孙,并最终老而死去。追思先人和期望自己死后被追思,这种生命延续的观念,使人们想起一系列和生死有关的丧葬和礼仪。

上坟就是其中之一。

一沓纸,一杯酒,跪在坟前,心怀感慨,冥冥中,灵魂在一起。

谈不上是否有意义,只不过寄托了对死者的思念,你信它就有意义,不信就是封建迷信。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给父母上坟吗上坟带些什么

清明节这天,岀嫁的邻舍姐姐回娘家给逝去的父亲上坟,她本以为娘家兄弟会很热情接待,不想对她却很冷淡,她百思不得其解。

早上,邻舍姐姐便将彩纸剪好的上坟清明吊,和上坟用的香纸小鞭炮用提兰装好,坐车回娘家给逝去多年的父亲母亲上坟了。

父亲去世时她还没岀嫁,她们家兄妹多,大集体时家里穷,可父亲为她们吃饱饭和上学,和大哥白天要在生产队争工分,有点空还要偷偷种点“五边地”,多收点粮菜补贴家里,累得坐下就不想起身,可他从无怨言……妈妈是生产队妇女劳力,白天有时也参加生产队劳动,回家还忙家里做饭洗衣,隔三差五晚上油灯下还要给爸爸大哥编草鞋穿。

现在她爸已去世四十多年了,妈妈也去世好些年了,她已是俩个已成家孩子妈妈了,一想起过去她非常想念去世的爸妈。

娘家有兄弟在,她一直没给父母上坟烧过纸,也没给父母掛过青,她也是父母从小抚养大嫁人成家,曾受父母关爱的亲生女儿感到很对不起逝去的娘家父母。

又是一年清明节,她吃了早饭把掛坟的东西收拾好,向儿女交待一声,便决定独自坐车去给娘家父母掛青了,现在她只有用这个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怀念和孝心了。

当她来到父母坟前时,坟上已掛了好几串清明吊,坟头还有烧过的纸钱灰和燃过的插香,说明大哥和县城的二哥已来掛过了。

她给父亲坟背上插上木枝条,掛上清明吊,再烧纸点香禀告父母领钱,然后跪拜瞌别下山,下山后她还要到哥哥家去一下,平时兄妹难得一聚。

谁知到了哥家哥对她回来给爸妈掛坟,大哥很诧异,没热情招呼却不以为然很冷谈,她很不理解。

吃了饭后她百思不得其解,本来兄妹关系平时还不错,却为啥大哥这次却有些不喜欢?为知道个究竞,她问一娘家老长辈,长辈告诉她:

“依本地风俗,只要家有儿子男丁,出嫁女儿和儿媳是不能独自给父母掛坟的,女儿女婿给父母掛坟,就表示娘家已无男丁了,媳妇不带儿子给公婆掛坟表示老公不在了已没后人。所以你哥对你回娘家给逝去的父母掛坟很冷淡,但又不好明说。

再说清明前一天不掛坟,据说这天掛坟是韩老婆婆收了,清明这天掛坟只有前半天(12点前)下半天掛坟父母收不到,等于没掛!你稍晚了点!

哦,邻舍姐姐只是很少看到女的清明掛坟,还真不知道掛坟还有这么多规矩风俗,她隐约感到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委屈……

过年上坟有什么讲究,可以提前吗

人有人的规矩,鬼有鬼的讲究,每年上坟就这几个节令,怎么会乱提前呢?

鬼节每年为四个节令,即清明.七月十一.十月初一和除夕,一般新坟是节令的头一天上坟,其它时间不能乱上,不然即使你上坟了,那边估计也收不到,白白浪费东西。

清明上坟,在农村有什么上坟的说法和讲究呢

乡村黑嫂为您回答。

清明上坟扫墓从秦以后开始流传,到唐朝时盛行开来,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非常受国人重视的节日。

题主的问题是清明上坟有什么讲究,很多人不解,不就是去了摆点供品,然后烧纸就可以了吗?其实这里面讲究太大了,只不过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我们很多人已经不再注意这些需要讲究的事。

我看到有回答说了一些什么人不能扫墓,咱们说点不一样的规矩。

一、清明上坟需要做什么

我们现在上坟,大多会带点供品,带着纸钱。去了后,把供品摆好,纸钱点着,等到纸钱烧完,很多人选择直接离开,这就算是完成了,供品有的会带走,有的则直接摆在坟前,也就是留下了。

其实,清明上坟一个最基本的做法需要折几枝嫩柳插在坟上,来源自然也是传说中的重耳第二年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去年烧焦的柳树发了新芽,抽了新枝,于是就折下几根放在坟头和编了花环,咱们在这里不过多介绍了,太多人介绍过了。

咱们只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上坟插柳枝了,当然这也不是必须性的,只不过是古时候传下来的一个项清明扫墓规矩罢了。

还有就是我们要为坟头添土,这个也不是强制性的,视各地规矩而定,有的地方去世人只要埋了,是一定不能再添土的,那这个规矩就无法实行。大部分的地方是可以添土的,但这些可以添土的地方人在上坟时,也很少有人添,具体原因是什么,咱们不在这里猜测,也不去评价。

二、烧完纸后有什么规矩

我们上面就说了,现在人烧纸,走时或者会把贡品带走,要不然会把贡品扔下。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其实古人是坐下把贡品吃掉,也就是分而食之。

很多人嗤之以鼻,那是古人穷,现在人不缺这口吃的。其实这跟穷不穷是没有关系的。我们现在在一些农村,仍然还可以看到,在一些祭奠活动后,在家里有人去世上,贡桌上的贡品都会给小孩子吃掉,意思是可以沾到福气。

而扫墓完了吃贡品不只是一种沾福气的说法,还有和去世人团聚的意思。

总结:这些规矩在一些地方仍然发生着作用,有些地方则已经完全抛弃。我们在这里不去说保留和抛弃的好坏,只是单纯回答题主的问题。希望能帮到题主。

我是乡村黑嫂,一个有态度的农村观察者。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清明节上坟的流程有哪些

清明节上坟拜山祭祖是中国人的老传统,也算是后代子孙对祖先及新逝亲人的一种纪念方式。是最严肃而虔诚的事。

我的家乡是在清明节前三天陆续进行,有特别情况,如在外地时间耽搁,最迟也要在清明节当天中午12点以前赶到并结束,俗称“闭墓”。

清明节祭祀程序大致是这样的:

一,奉献供品。先在三个盘子中整齐摆放准备好的供品,再点燃三烛香。

二,修整坟茔。除去立碑处两侧杂草,在远离坟墓的地方取土,填塞鼠窝蛇洞,用脚踩平,并查看周围水路是否畅通。切忌动坟头及两侧。

三,散挂吊纸。将事先准备的吊纸(折叠而剪成条形且相互连缀一起的纸),撒开在坟墓各处,并在坟头挂一串吊纸。

四、撒零食供品。把带来的肉丝、馒头、水果之类瓣成小块,用力扔出坟墓两三米外。

五、烧冥纸。先在地上划一大圆,并向坟根之处留一开口。先用信封装些冥纸点燃后,再成叠而烧。要慢慢拨动让冥纸全烧成灰烬为止。再祭上酒。

六、跪头、作揖,起身。

七,燃放鞭炮、离开坟地。

地域不同,风俗各异。入乡随俗就行,一切图的是心灵的安慰,也不要过分强求便是。

山西大同这边为什么都赶在立秋前上坟

汉族传统节日讲究“三元″,即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鬼节,地官的生日;十月十五下元节,水官的生日。

一般汉族祭祖多选清明和七月十五,大同位于晋蒙交汇处,故而沿袭汉族的风俗习惯。

大同市讲究立秋前上坟祭祖,有两层意思:一,希望生下的后代旺盛,如选择秋后上那意思不吉利,暗示秋呆,非呆即傻,故而多选择立秋前上坟;二,秋天代表丰收,提前在父母灵前暗示,期待秋天丰收满满。

丨大同人立秋前上坟讲究摆祭、叩头,在长辈坟前可倾吐心中之事,又可暗中祝福自己一切顺利。

古代上坟时只能男儿替父上坟,女儿、女婿不让拜祭,因女儿有泼出的水嫁出的女儿错误观念作怪。

现今时代变了,女婿和儿子一样也能上坟祭拜了,如果一家只生一女,又不让拜祭,岂不是断后了吗?

看来一切都会与时俱

进,其实生儿生女都一样,生个孝顺的无论男女都好,假如生个讨吃货男女都一般,

大家说我讲得对吗?

上坟烧纸是封建迷信还是民俗祭祀

人一死,到清明那一天,家中只要有人,大部分都去上坟。上坟不是为了迷信,那也是对死去亲人的尊敬,人一死去上坟,那是中伟传统,一代代留下的。

古语说,"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为什么女婿不能上坟

“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说来说去还没有把女婿当自家人看待。女婿如半子,难道这是嘴上说说而己。把女婿视若外人,真的才愧对祖先呢?上坟是祭拜先人,情理之中的事,女婿上坟难道就是意料之外的事,真的让后人贻笑大方。

古语说:“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为什么女婿不能上坟?

入乡随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出门的闺女,泼出的水,已经名花有主了。

古人总认为嫁出门的姑娘,泼出的水,在家从父母,嫁出去从丈夫,讲究什么“三从四德”。而过去闺女嫁人随男姓,什么张氏、王氏,与娘家占不到什么关系。而女婿更不用说了,虽说是如半子,已经名不正言不顺。过去姑娘女婿回娘家那是不可能住在一起的,说明闺女在娘家没有什么地位了。已经有儿子媳妇担当重任了。

“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说的是难道你家没有后人了吗?愧对列祖列宗。把女婿当外姓,在辱骂先人。祭拜是一种记念,怎么可能这么想呢?难道敬一点孝心有错吗?真的对活着的父母脸上没有光彩吗?其实都想歪了。烧纸看人心,心诚则灵。

传统革新,家族观念不要对女婿有偏见,女婿如半子有时也需首当其冲。

说一个题外话,我们那一年筹钱修定宗谱,每户出支50元,人家独女户就不情愿了。女不入宗祠,人家何必出哪冤枉钱呢?经过激烈争辩后得出结论,哪不是他们的错,是计划生育带来的严重后果。一代管一代,女子允许入宗谱,但以后的事就没得说了。后来族谱上又多了女子的名字。

很多地方娘家有婚丧喜事,礼簿上是不用女方名,都是一家之主男性名。女人的地位很明显了就降了一节。女人从夫意义的根本所在,女婿尽量做到问心无愧就行。随他们去吧!不是你不愿意去做,凡事入乡随俗,客随主便。

陈规陋习视女婿为外人,还是没有把女婿当自家人看待。

女婿是外人吗?从古语“女婿莫上坟,上坟辱先人”来看,就没有把女婿当自家人看待。分家财没有女儿女婿的份,哪赡养岳父母的义务怎么又有份。这不是歪理吗?闺女嫁出门,真的成了回不去的家。还不是没有把闺女女婿当自家人看待。

将心比心,你对女婿咋样?女婿心里也有一杆秤。孝心不可违,你让女婿咋做人?还有地方岳父母去世,子孙后代在堂前跪下烧纸,而女婿则在外面烧纸。这不是寒碜人吗?你分清主次,这不是贬低自己的女儿女婿吗?这个家还有什么好惦念的呢?尊严颜面何存?

闺女的义正词严,让老丈人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这事就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们在外打工多年,老婆说到她妈家过年,我也就答应了。入乡随俗,客随主便。过年要到坟上祭祀送压岁钱,我老丈人叫闺女一起去,我老婆问:“哪小戴呢”?也就是我;老丈人说:“小戴就不用去了”。老婆一脸不高兴:“他不去我去干啥”?老丈人处于尴尬局面,忙说道:“好了,那就一起去吧”!老丈人的忌讳我能理解,闲言碎语能让人抬不起头来。

时代在变革,人的思想观念也应该推陈出新,不要用老眼眶看待一切事情,妇女能顶半边天,也同样是家庭的一份子。烧纸看人心,心诚则灵;闺女女婿上坟何罪之有?也是敬的一份心意,先人地下有知,也会感到很欣慰。闺女女婿也懂得感恩了,这不是一件好事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