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马诗》体现了诗人处在什么样的政治局面
- 马诗意思
- 李贺写马诗的写作背景
-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全文)
- 马诗的写作背景
- 有关马诗的背景
《马诗》体现了诗人处在什么样的政治局面
诗人写《马诗》时所处的年代是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政治局面。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
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马诗意思
马诗 唐 · 李贺(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坦的沙漠覆盖着无尽的白雪,月亮挂在燕山之上,好像一把弯钩。
什么时候我能给它带上金络头,飞快的跑着,踏遍这秋高气爽时的田野!
思想感情:
古代通过描写马的境遇,赞美马或哀叹马的命运,托物言志,展示诗人的才华异质,雄心勃勃而又不满足时的感情和愤怒。这首诗的一、二句展现出了一片边境的战场,乍看是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了连绵不断的燕山山岭上,像一弯明月在空中;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凄惨,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三、四句借马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才能建功立业。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心情。
李贺写马诗的写作背景
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李贺身负奇才,报国无门,愤怒悲伤之余,写下马诗。他所写的诗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扩展知识:简介
李贺系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他少年时即富才名,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才华横遭小人之忌,以冒犯父名的罪过取消了李贺的进士考试资格(李贺之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以致韩愈等文章大家为此发出不平呐喊。年轻的李贺从此仕途无望。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全文)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李贺(唐代)《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 李贺(唐代)《马诗二十三首》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 李贺(唐代)《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 李贺(唐代)《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 李贺(唐代)《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 李贺(唐代)《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 李贺(唐代)《马诗二十三首·其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李贺(唐代)《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马诗的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扩展资料】:
1.作者: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七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2.作品原文: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白话译文:
平沙覆盖着大漠,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什么时候我能给它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有关马诗的背景
作者李贺本是皇室远枝,尽管非常的有才华,但却始终不受重用,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马诗》这篇诗组共计二十三首,其中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扩展资料: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诗中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对下层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后人誉为“诗鬼”,可惜英年早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