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io(vrio框架)_选择_价值_的人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vrio 选择 价值 的人

本文目录一览:

  • 1、个人事业发展战略:自我实现的捷径,用高价值的选择突破发展瓶颈

个人事业发展战略:自我实现的捷径,用高价值的选择突破发展瓶颈

人和人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掌握真理的正确程度:由于认知决定了人的思想,而思想又决定了你能做出的选择。实际上这才是真正导致了若干年以后,人和人在事业上有着巨大的区别:有的人30多岁就拥有了毕生的事业,有的已经早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而实际上很多人的事业发展并没有这么走运,四五十岁的年纪依旧还要在人才市场上为了生计找一份工作的人不少,职场上的大多数人都处于为生存奔波,担心被淘汰的尴尬处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人和人有着不同的事业发展状态

很多人习惯把这个原因归结于“命运“,而实际上,这巨大的事业发展差别的根本原因,仅仅归结为一点:高价值的选择。

这个选择包括你所做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选择,以及在这些选择之后,你所做出的那些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选择。最后,所有的选择的结果叠加在一起,将你推到了现在所处的事业状态。

01为什么选择对个人事业发展的影响非常重大

选择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影响非常重大,往往一个选择就决定了你未来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及在这个事业发展方向下,你事业发展的效率,事业发展的瓶颈,最终影响了你的整个职业生涯。

为什么选择对一个人事业发展产生了如此重大的影响?

最主要的原因是选择的机会成本以及重大的选择对后续选择的影响(机会成本的递增性问题)这两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选择的机会成本对个人的发展影响重大。选择的机会成本是什么?通俗来讲,就是当你拥有有限皮森仔的资源,同时你面对着多个选择的时候,你只能做出一个选择,那么你就必须要放弃其它选择,其中被你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的成本,称为选择的机会成本。

举一个例子:你从19到23岁的四年时间是你的有限资源,你需要用来选择读一个大学的专业,你既喜欢中文专业,又喜欢人工智能专业,那么如果你选择了中文专业,那这四年你就必须得上中文专业课,从而不得不放弃人工智能的课程了。

没有选择的时候,拥有最大的潜力

那么,这种情况下,学习完人工智能课程所能获得的所有收益(比如工资,比如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技能和知识)都是你选择学习中文专业的机会成本。

从这个例子里,你可以看到:由于我们的资源(时间)是有限的,所有我们在所有的我们可以做出的选择中,必须选择一个,同时放弃所有其它选择。在所有的被你放弃的选择中,必然有一个价值最大选择(收入,收益,价值,未来发展的潜力)。

如果,这个价值大于你所做出的那个选择的价值,比如选择人工智能专业未来年薪可以达到100万元,而你的中文专业年薪就10万元,那么就说明了你做了低价值的选择。你的选择,可以说是耗费了你的时间,并且并没有取得最高的收益,从事业发展上来看,降低了你的事业发展效率。

这直接就导致了:你做了低价值的选择,那么就与高价值选择擦肩而过,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直接影响了你投入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之后所获得的收益的高低,高低悬殊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人生的杠杆就在这里,一个小小的选择就是杠杆的支春宽点,选对了,就可以撬动地球,选错了,就是另一种人生,切换到了一种艰难的生存模式。

讲这个有什么作用?后面讲到,提高个人事业发展的效率的时候,这块的理论就能派上用场了,你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知道了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之后,如果在众多的选择之中,做出最高价值的选择。

收入用来直接衡量人的价值大小

第二个原因:重大选择让后续的选择具有了局限性:选择的范围变窄,选择的机会变少。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当你选择了一个大学,一个专业,一座燃汪城市,一份工作,当你做完了这些选择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后面能够做出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少了。

例如,你被动地选择中文专业,那么你毕业后能找到的工作往往与中文有关,你无法从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人工智能等工作。你的就业面因为学的这个专业,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你只能在这个局限性以内做选择,你大概率只能选择与中文相关的工作,那样的话才会大概率得到offer。

你选择了一份儿与中文相关的工作,比如说媒体编辑的工作,那么与你接触得最多的人,你的同事,也大多是文字工作者,媒体编辑,总编,栏目主编,作者,美工,这就组成了你的工作圈儿,你们用这个行业的语言进行交流,对未来的展望也会带着行业的眼光。

你在这个圈子里面久了,耳濡目染,你很难做出超出这个圈子认知之外的其它选择,跳槽如此,茶余饭后的讨论也如此,你的大部分活动都没有脱离这个圈子,选择更是如此。

看到没,重大选择对后续选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决定了你后续的人生走向,所处的圈子,所面对的人,所接触到的事儿,他也会影响到你在这个圈子里面能够获得的认知和资源,从而决定了你后续能够做出的选择的范围。

重大的选择,影响的是你的方方面面

所以说,重大的选择就像是种树,你种的树是苹果树,后续不管是如何勤劳施肥和灌溉,它都只能结出苹果,区别在于苹果的大小,但是它总不可能结出椰子和西瓜来。因为种树选择种类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后面的果实种类,后面能够做的选择,就仅剩下水果的个头大小和口味酸甜。

重大的选择之所以影响巨大,就是因为类似于选择专业、选择工作这种选择,本身就具有重大的价值,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影响你人生后面的选择。你后面的选择,难以逃脱前面选择给你划的一个圈儿,这就是重大选择的影响力,有时候,它对人的事业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机会成本递增的原理:

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递增(law of increasing opportunity cost)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销售收入,那么生产成本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

举例来说,你有一亩地,可以种两年水果,你可以选择种苹果,也可以选择种西瓜。第一年你不知道种什么更赚钱,于是你凭借自己的喜好种了苹果。于是,这一年你种的苹果成功卖完了,你赚了10万元,而你的邻居卖了一亩地的西瓜赚了20万,你咬牙切齿也无济于事。

西瓜和苹果的价值选择

第二年,种植比赛又开始了。这时候你就开始做决策了:如果你选择继续种苹果,你今天还是会比你的邻居种西瓜少赚10万元,那么你选择第二年种苹果的机会成本就在不断增加,因为你没有做出价值最高的选择,种西瓜。

这就是机会成本的递增。可以总结为:一错再错,就是错过了一个最高价值的选择,那么如果不改变选择,把有限的资源继续投入到低价值的选择当中去,那么就在不断增加成本的损失,这就是机会成本递增原理。

你看,这和我们个人事业发展的规律是一样的,有些职场人,虽然在一个职业里面干得不开心,收入也不提升,事业发展也上不去,他也知道这么下去没什么发展,但是就是不去寻找更高价值的工作机会,在一个岗位上持续消耗着自己的时间,不断地增加着这个职业的机会成本。

实际上,可能他去换一份工作,换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就会获得更高的价值实现机会,但他不喜欢改变,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大好时光都用在这个“事业”上了。

当然,这有时候不能全怪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人,有时候真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才能释放最大的价值,这是一个事实。能够对自己了解得非常准确和充分,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但是,唯有对自己了解准确并能够挖掘潜在的所有选择,在其中找到价值最高的选择的人,才能拥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知道了这两个原理之后,问题就来了:职场里面有很多人,都期待在事业上有更好的发展,能够避免中年危机,不会轻易在职场上被淘汰,并且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加速自我实现。

那么,怎样通过高价值的选择,突破个人事业发展瓶颈。

如何做出高价值的选择?

02如何通过高价值的选择,突破个人事业发展的瓶颈?

这个问题我们针对两种人群的答案是不同的,一种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一种是已经进入社会工作了的职场人。

第一种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重大选择中的高价值选择什么时候一个人拥有的高价值的选择机会最多?答案是当你还没有做出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

因为你还没有到要做出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一切都是未知的,不知道你将来会选择从事什么行业,或者是创造出新的改变世界的产品,还是构建出新的生活方式。总之,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未来事业发展的想象空间。

但当你做了选择之后,未来发展的方向就确定了,而重大的选择会让后续的可选择选项范围变窄,选择机会就会变少。

正因为如此,这类重大的选择对人生和未来事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于是,在国内最重要的考试“高考”中取得一个好分数,就成了选择大学前最重要的一件事了。

高考,很重要

如果你的学习成绩足够好,你可以选择国内的名牌大学,正如我们之前的文章个人事业发展战略:你的大学,不只决定了你的开场方式里所说的:

名牌大学里将有更多的学术研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同学们也是未来各行业的翘楚,加上自己学校本身的品牌效应,将为你增加光环效应,名校对你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好处不言而喻。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一线城市的学区房可以达到20万元每平米的原因,家长们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早早地用最好的资源和学校为孩子未来做好了打算。

他们希望孩子们高考有个非常好的成绩,能考211,就考211,能考985就考985,能考华东五校就考华东五校,能考华C9就考C9,能上清华北大就上清华北大,能出国读哈佛剑桥就一定要读哈佛和剑桥这些世界名校。

这些名校的学历背景在未来孩子们进入知名公司工作或者是创业融资时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他们事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在高考分数一定的情况之下,每一个人都想选择进入最知名的院校,这是人之常情。

专业的选择,参考之前的文章个人事业发展战略:你的大学专业,不只决定了你的第一份工资里面指出的:选择那些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符合高精尖有创造性的专业特征、专业本身就在不断发展的专业,从而产生更大的潜在发展空间,符合高价值的选择。

当下时代的热潮是人工智能,是大数据,是物联网的万物互联,是芯片的设计开发技术,是基础学科和人类生产生活工作的智能化结合方向,是能够真正产生创造性的价值,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繁荣、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领域。

高精尖的方向永远具有潜力

当然,专业的选择有时候不能完全看社会的潮流,也需要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当你在这几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情上做好了选择,确保了是高价值的选择,未来事业发展上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以上这些重大的选择你没有称心如意,接下来你很可能会在进入社会后要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来追赶梦想中的自己,那么你就只能:人生后半程的努力,都是在补人生前半程偷过的懒。那么你需要鼓足勇气,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那些竞争中的佼佼者们,纷纷在上述的学校、学历和专业上拥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

而这种优势最大的特点就是会演变成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中的一种,短期内竞争者们难以获得这种优势。你想一想,上一个全日制研究生都需要三年的时间,进入社会工作后的本科生想再读个全日制研究生,不仅要放下已经沉淀了多年的工作,还要放下当前的收入和经验积累,这本身对他们很多人来讲就已经可行性比较低了。

更何况其他那些因为没有机会选择或者做错了的选择,在以后的人生中,更难弥补。而那些有着碾压优势的竞争者们,这种优势就更难被追平了,就等于建立了一般对手无法跨越的护城河,形成了长期的比较竞争优势,我们称它为核心竞争力,当然这只是核心竞争力的某一类。

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现实中的竞争

第二种,进入社会的职场人,他们的高价值的选择进入社会以后的职场人的高价值选择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和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比尔盖茨曾经采访过美国畅销书作家塔拉.韦斯托弗,这是一个出生在保守的摩门教家庭中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的女孩,17岁前,她生活在大山里的破铜烂铁垃圾堆旁,一天学校都没上过。然而,她通过自学在一年之内考上了名牌大学之后继续深造,最终成为了剑桥大学历史系博士,用普世的眼光来看,这个女孩逆袭得相当成功。

塔拉.韦斯托弗给过一个有关成功的公式,听起来鸡汤,但是她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这个公式的正确性,她说,成功=努力*运气*不公平的优势。

塔拉.韦斯托弗

她坚信这一原理,并在毕业后,写出了自己的著作《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这本书成功登顶《纽约时报》连续80周畅销榜,并获得比尔盖茨的推荐。她用自己17岁还没上过学逆袭到剑桥、哈佛成为历史学博士生的这种“不公平的”优势,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讲座及授课,通过这种方式她就赚到了高达800万美元一年的收入。

塔拉.韦斯托弗所说的这种不公平的优势,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差异化优势,或者称为比较竞争优势,也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在职场,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就是一个人可以在职场脱颖而出的最核心能力,是一个人获得职场晋升、事业发展最有价值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它既决定了职场人在职场的影响力,又决定了一个职场人的发展势能。

根据杰恩·巴尼在《从内部寻求竞争优势》中提出了VRIO模型,高价值的选择一定是要从这四个角度来加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1.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在一个企业里面能够为公司主要业务服务创造价值,所以高价值的选择一定是打造你能够为公司主营业务创造主要价值的能力。

比如说,一个房地产公司,主要的业务就是销售房子,那么在这个房地产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销售和推广能力,因为销售这种能力能够为公司的主要业务的发展贡献绝对的业绩。而在这种公司里面,如果做个行政工作或者是法律顾问之类的工作,那就只能算是辅助性工作,无法成为公司里面最有价值的员工,也就很难脱颖而出。

核心竞争优势就是专业能力

那么在这样的公司里面,你就要打造自己的销售、推广和沟通能力,让这个能力超过大部分人,成为你的标签,成为最能为主营业务贡献业绩的人,升职加薪最后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2.建立和加强自己稀缺性的核心能力的选择,是职场人高价值的选择。

在职场,有多少人拥有这种能力,换句话说,你的这个能力在你所在的职场排序是多少,是Top1还是Top2,或者是Top3。这种排序,决定了你是否可以凭借这个能力产生“闪闪发光”的影响力,被更多的人注意到从而脱颖而出。

在公司的组织里,有很多部门,包括了核心业务部门和非核心业务部门,每个部门里的同事基本上都具备同样的职能和技能,那么怎么谈稀缺性?

这个时候依旧有稀缺性,这个稀缺性就是同一个技能的高手的稀缺性,要用技能比拼,看谁的水平更高,技术更好。能力最高技术最好的往往也就一两个人,那么他们就是最稀缺的人,具备脱颖而出的机会。

如果公司比较小,同事们都是不同的职能,那么这时候的稀缺性就看哪种职能是公司主营业务的核心价值创造者,这样的人不仅“贵”,而且稀缺,是真正拥有比较竞争优势的超级贡献者。

稀缺性,可以脱颖而出

如果你虽然不是超级贡献者,但是你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上面这种超级贡献者的技能,对公司的主营业务创造最核心的价值,那么学习这种技能就是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选择,有利于你在这家公司里面产生卓越的绩效,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3.难以模仿,也就是可替代性低,难以在职场被取代的核心能力。如果说某一种选择有助于形成或者增强这种难以被取代的能力,那么无疑是高价值的选择。

难以模仿,就代表着你的能力复杂度比较高或者学习获得这种技能的时间非常长,还有一种是带有一些天赋性质的技能,这些也是在职场的人不容易模仿学到的核心能力。

举例来说,有的人天生嗓子好,就适合唱歌,而其他人要么五音不全,要么唱得水平一般,如果两个人在同一个表演组,那么水平一般的人想达到天生就唱歌好的人的水平,那难度就太大了,一方面天赋不如她,一方面她通过长年累月的刻意练习,这种差距拉开得就非常大了,想追平这个差距就难上加难。

学习技能和专业的时间过长,就会让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教育背景就是典型的例子:你和你的同事,他是博士毕业,你是本科毕业。即便你是知道“好好学习,提高学历”,但是你想追上他的学历背景,你就需要读硕士后再读博士,这么长的时间用来求学,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

难以模仿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还有家庭,有生活,那么很显然,你就不能随便将职场的生活按下暂停键,只能想想就作罢了,顶多读一个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过在含金量上,就打了折扣,这显然是无法避免的。

还有那种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某一种专业的人,比如开发程序,设计机械,财务会计,中医,科研,可以说任何一行,投入的时间越久远,经验就越丰富。非科班出身的人就难以跨行业进入,这就是他们形成的护城河,阻挡着其他行业的人切换赛道与之竞争,而对他们来讲,维持并加强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就是最高价值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半路换行到某种职业的人往往很难追上科班出身的人的脚步,原因就在于,科班出身的人的知识、技能、实践经验都远远大于跨行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会吟”,科班出身的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积累深厚,“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不是非科班的人简单模仿就能达到这种精深的程度的,这种循序渐进的长时间学习过程,是两者之间最大的鸿沟,难以跨越。

如果技能的复杂程度比较高,那么非科班出身的人就会望而生畏,有些时候虽然看起来技能简单,但是科班出身的人往往能做到“庖丁解牛”般的熟练和精湛,而非科班出身的人看起来仅仅差了一点,实际上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完全没有那个味道了。

护城河能够非常有效地将那些门外汉们挡在这个技能之外,减少了和你在这个技能上的竞争者们,从而让你的价值更为稀缺,形成了更长期的竞争优势。

充分发挥价值的选择,是高价值选择

4.能够让你的核心能力可以充分运用和体现自身价值的选择,也是高价值的选择。

一个人在职场,不是说你有了核心能力了就一定能够脱颖而出。真正想要脱颖而出,不仅要有核心竞争力,还要能够真正为公司创造非常突出的价值,还需要你在合适的岗位上,通过人际关系或者组织合作的机制,让你能够以最佳的参与方式来完成价值输出。

最佳的参与方式意味着你的核心价值是能够被大多数人看见的,有着能够充分发挥你的核心竞争力的渠道,不仅仅是高频的输出,而且都是解决大问题,做出大贡献的输出。

这样可以将你的核心能力推动主要业务发展的作用最大化地体现出来,你的核心竞争力才不仅仅是“你觉得”自己拥有的核心竞争力,而是领导认可的,能够为你带来职场影响力的最重要的优势。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有利于你发挥自己价值的项目角色或者是新岗位职责,或者说某一个公司战略级新方向的主导角色,有一些对你来说就是最有价值的站位。

公元前259年,秦军包围赵国邯郸城,形势十分危急,平原君受赵王之托请楚国出兵解围。平原君召集20个门客,最终还是差一人,此时毛遂告诉平原君自己愿意一起前往。结果平原君说他来了三年,一点锋芒都没有显露出来,说明不是个有才能的人,毛遂坚持要一道前去,最终打动了平原君。

毛遂自荐

在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谈了一上午,楚王都不愿意出兵。结果,毛遂上前,手按宝剑,气势非凡,楚王都愣住了,毛遂接着把出兵援赵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楚王彻底被说服决定出兵。毛遂因此一回到赵国就被待作上宾,毛遂自荐的典故由此而来。

毛遂的做法是一个高价值的选择,如果不自荐,他能言善辩、有勇有谋的核心竞争力就没有机会体现出来,而这一次,对他来说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个人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战成名,让自己在未来站稳了脚跟,可以持续输出核心价值。

这四种办法都是从构建和加强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这个方向做出高价值的选择,从而加速个人事业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

03高价值选择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会有高价值的选择,有低价值的选择,因为高价值选择有自己的底层逻辑,只有掌握了高价值选择的底层逻辑,才会在纷繁错乱的选择中,总能做出最高价值的选择,让一段时间或者一个时期内你所选择做的事情,为你创造最大的价值,以最高的效率实现目标。#工作#

第一个底层逻辑:高价值的选择就是让你在不得不消耗的时间里面,做投入产出比最大的事情,让你的时间价值最大化。选择是有机会成本的,投入的时间是不变的,所以产出一定要做最高价值的选择,这样才能让固定的时间里面产生的价值最大,也就可以让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的价值,其它选择都没有你所做出的选择产生的价值大,所做出的就是高价值的选择。

投入产出比决定了一个选择的价值

它要求在进行选择时,尽可能列出所有选项,并根据短期和长期的效益考虑,对所有选项进行估值,挑选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选项,然后进行价值比较,确定最有价值的选项,回归到到底是种苹果合算还是种西瓜合算的问题。所谓合算,就是付出同样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选择了任何一个低效益的选项,都是低价值选择,都是不合算的。

第二个底层逻辑:高价值的选择就是让你的选择是富有远见的选择,而不只是考虑短期利益的临时选择,这是一种看穿事物本质价值的长期思维。有远见的选择,就需要适当地延迟满足,甚至对眼前的经济利益视若无睹。

也就意味着勇于着眼于那些看起来极其困难的事情,但是经过长期积累能够产生难以模仿和取代的竞争优势的事情。这取决于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对事情的价值有着极其准确的判断,并且能够抓住那些高价值的事情,从长期主义里挖掘事情本身给自己带来的核心竞争优势。

考虑长远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三个底层逻辑:高价值的选择着眼于事情重要性和本质价值的不断挖掘和对比,从而选择那些最重要、本质价值最高的事情来让这一个选择的价值达到最大。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选择,有那些可以让人短暂的即时满足,也有那些看起来索然无味但是理性告诉你这种索然无味的坚持或许是真正成长的机会。

这就要求你不断对比这些事情的本质价值和重要性,同一个时间,你需要客观理性地挑选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来让自己做出最高价值的选择。常常用这个底层逻辑做选择,会增加你做选择的质量,避免时间产出的价值过低,真正提升自我实现效率。

第四个底层逻辑:高价值的选择不仅着眼于眼前,还需要不断探索更高价值选择的可能性,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不管前面你所做的选择有多重要,是否是最高价值的选择,都无法改变了。你能做的就是不断探索更高价值的选择,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一切皆有可能,避免定势思维

任何时候,都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所以也要相信你在任何状态下都可能有更高价值的选择。人们必须承认,更高价值的选择固然是稀少的,但人们最缺的是一双发现高价值选择的眼睛。

在首席谋略官的文章熵减思维:让好多人一下子顿悟的理论,人活着就是要对抗熵增中写道:

孤立封闭的系统,会导致熵增,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系统,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不断让自己获得能力的增长,不断变得更强。

发现高价值选择也遵循的是熵增原理,如果不提升认知,不关注更有价值的信息,不进行深度思考,不整个资源,那么思维就会固化,形成一种定势思维,在这种思维的认知下,很多事情都难以改变,除非重新选择一次。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开放我们的系统,不断和外界交换信息,不断将可以获得的资源和知识与外界信息进行整合提炼,关注新事物和新事件,多和外界保持连接。

就在这种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新想法,新的模式,新的创造价值的方式,就会脱颖而出,也许就成为你当时最高价值的选择,在自我实现的轨迹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个人事业发展的捷径,就是高价值的选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