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个人一心想死,你会选择救他还是不救为什么?一场救与不救的辩论,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_父亲_救急_武汉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救不救 选择 父亲 救急 武汉

本文目录

  • 如果有个人一心想死,你会选择救他还是不救为什么
  • 一场救与不救的辩论,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为何“急”可救,“穷”不可救
  • 如果一个人得了癌症,作为家人的你救还是不救

如果有个人一心想死,你会选择救他还是不救为什么

这个问题就好比罪犯受了伤,送到医院该不该救一样,纵使他罪恶累累,但是制裁他的只能是法律,而不是医生。医生的职责就是救人。所以只要是职责所在,能够救的都一定应该经历去救。

一场救与不救的辩论,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针对望江女孩自杀警方救援不力事件,个人认为,大部分的民众并没有苛则警员是否会游泳,是否该一命換一命,而是对警方出警救援过程的态度。行动缓慢,设备全无,这本就是警方出警的过失,有视屏为证,没有什么可以解释的。但有些媒体及官方表态,不会游水,河水冰冷不该一命换一命的消极态度,极力在为出警不力在找借口在洗白,丧失了作为警察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令人汗颜。

我们的社会需要正气,需要正能量,而代表国家的一些部门机构媒体,更应带好头尽好责,而不是极力辩解自已的无能和不作为!!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为何“急”可救,“穷”不可救

善心善力也是有限度的!

所谓“急”?是指临时的短暂的“困难”。

所谓“穷”?是指劣根性的懒与“困难”。

因此,俗话说“救急不救穷”。

临时的短暂的“急”,这是需要及时援手的。去救一下帮助一下,很快就解决问题,迅速恢复正常,走上正轨。

对劣根性的懒,造成的“困难”和贫穷,光靠“救”是解决不了的,有时“救”了也无用。对于穷,最有效的途径是援之以“渔”而不是“救之于鱼”,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去穷而富。

世间上的“善心”与“善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无限度的使用。因此,救急不救穷就成了一条默认了的“规律”。

纵观当下,也是循着这条“规律”去办事的。对于“急”,都是及时的提供帮助。如贫家子弟考上了大学,无钱入学这种“急”,社会都是给予了援手的,让其安心放心去上学,国家也提供帮助解决困难。对于“穷”,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积极岀主意想办法,国家也倾斜政策措施帮助脱穷致富,让穷人尽快有“渔”,从而拥有更多的“鱼”。

“救急不救穷”,这也是我们行善的智慧和高明之处。凭着这种“智慧”和“高明”,我们的社会稳步进入“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缩小差距、共同富裕”的大好局面。

如果一个人得了癌症,作为家人的你救还是不救

救!

很久没答题了,今天我想以我的经历,来谈谈这个沉重的话题!

先说说家人的经历吧:

本人今年33岁,湖北江汉平原的农村娃,我的父亲于2015年4月因胸部疼痛前往荆州胸科医院就诊,在荆州住院一个月,病情好转,随后修养在家,当时根据医院出具的检验报告,并没有以为是癌症,2016年,父亲因再次病痛前往天门市人民医院就诊,在院期间主治医师建议我们前往武汉做进一步检查!随即我和老婆带着父亲前往武汉协和医院,经过一天的病理和穿刺检测,父亲被确诊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016年九月的武汉,热的出奇,但是当我拿到这份病理报告时,犹如晴天霹雳,浑身冒冷汗:成家后从不流泪的我,第一次嚎嚎大哭,那种感觉希望没有体会过的人,永远不要有……

当时我们的条件并不富裕,有一个四岁的女孩,没房没车,只有结婚五年来攒下的8万块钱,面对天价的治疗费和只有57岁的父亲,我和老婆都坚持为父亲治病,虽然我也知道这个病治不了,医生也说的很明确如果没有奇迹,治疗也只能延续半年或一年的生存期,可是偏偏我相信奇迹,相信上苍会给父亲和我们这个家一个奇迹,接下来父亲在协和肿瘤医院接受化疗,很快微薄的存款就显得捉襟见肘,住院二十多天后负债两万,院方通知我们可以回家修养一段时间再过来做第二阶段的化疗,在此期间父亲的嗓子已经变得沙哑,由于我们的隐瞒父亲明显感觉到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坚决抵制第二次化疗,不久病情加重,在家吃中药保守治疗,甚至一个人偷偷的去老家医院打吗啡,被我发现后母亲执意让我们尊重父亲的选择,他仅仅只想体面的度过余生,我知道父亲是不想拖垮我们这个家,在家里父亲性情变的喜怒无常,完全无法言语,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在自责和癌痛之中饱受折磨,2017年六月父亲最后一次在医院输液止痛时,父亲起身解手,我下意识的过去搀扶,倔强的父亲甩开我的手,步履蹒跚的走向卫生间,我心如刀绞,眼前这个父亲再也不是我体格健魄的父亲,跟随父亲的脚步,我在卫生间门口等他,看见他艰难的想要站立起来,腿脚却始终无力支撑,我含着泪将父亲抱起,帮他系上腰带,冲厕所,这一次父亲没有拒绝,反而朝着我和母亲露出久违的微笑,而我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一旁的母亲再也无法掩饰坚强,我仿佛领悟到父亲的心声,也读懂了母亲的悲伤;也许父亲觉得他可以放手了……而母亲成为了他唯一无法割舍的情怀……

2017年六月中旬在家躺卧一个星期后,无法进食的父亲与世长辞!那年我29岁,而父亲的年龄永远定格在58岁!

回到题目本身!作为子女当你的父母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做什么?当癌症降临我们家庭的时候,亲情的力量无以言表,明知不可违,偏偏为了那根本就不存在的奇迹,透支家里的财力物力,倾其所有,哪怕是负债累累,也要为我们所爱的人,去试一试,至少换回那久违的微笑,也是值得的!天堂路上,祥和的微笑是世间最美好的句号!

我始终坚信老天会善待他的后人,如今虽然漂泊在外,但好在,老家拥有了自己的按揭房和代步车,女儿九岁,母亲六十岁,虽然依旧负债,但也其乐融融,我深信父亲九泉之下也会为我骄傲!

(照片以删除)

2016年,武汉中山公园我为父亲拍摄的留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