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水浒传》江州法场上,宋江如何破掉死局实现自我挽救
- 九江是《水浒传》中大闹的江州吗
- 宋江发配江州路过梁山,为什么死活不肯上梁山
- 晁盖上江州救出宋江,上梁上更是主动让位,是真心的吗
《水浒传》江州法场上,宋江如何破掉死局实现自我挽救
宋江被定死罪是因为醉题反诗。
后来戴宗到梁山求救,吴用请的妙手书生萧让和玉臂匠金大坚假造太师回信,结果被识破押赴刑场。
宋江没有自我挽救而是被吴用料到事败让梁山好汉去劫法场救的宋江。
这件事正是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梁山好汉劫法场。结果使二张二穆薛勇侯建等数人追随宋江加入梁山泊大军。
九江是《水浒传》中大闹的江州吗
九江肯定不是《水浒传》大闹的江州,梁山好汉大闹的江州,应当是在江苏镇江。然而,施耐庵在书中反复以“浔阳楼”、“琵琶亭”、“浔阳江”这样的地标写江州,难道不是江西九江吗?
而且,白居易的《琵琶行》,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纸黑字的写着,江州就是九江。那么,我为何就肯定地说,《水浒传》中的“江州”不是江西九江,而是江苏镇江呢?
心在山东身在吴
宋江浔阳楼题写反诗,其七绝中有一句:“心在山东身在吴”,便是一条“铁证”,证明宋江是在“吴”地的江州充军。
江西是“赣”,那么,九江就在“赣”而不在吴。假如宋江把这句诗写成“心在山东身在赣”,《水浒传》中的江州那就毫无争议的铁定是江西九江了。遗憾的是,施耐庵让宋江去的是“吴”地。
“吴”所指的范围也非常宽泛,为何就一定能确认就是江苏镇江呢?
施耐庵在这段故事中,设计了很多人物,其中有几个应当具备“实名制”的身份。本回答将以这几个“实名制”人物,为列位看官解读《水浒传》中的江州写的就是江苏镇江。
第一个“实名制”人物,就是蔡京。书中说,江州知府蔡得章是蔡京的第九个儿子,人称蔡九知府。既然蔡京是一个历史人物,书中又明确的写了蔡九知府就是蔡京的儿子,因而,蔡九就有可能是个“实名制”人物了。
那么,历史真实中蔡京有没有第九个儿子呢?答案是没有。
据《宋史·蔡京传》记载,蔡京总共有八个儿子,显然,“蔡九”就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假如仅以《蔡京传》为依据,恐怕就不能说蔡九知府是一个“实名制”的人物了。但是,我们若把搜索的范围扩大一点,就会发现,蔡九知府确实是历史上存在过的镇江“知府”。
《宋史·蔡攸传》中有这样一条记载。说的是:会金破濬州,徽宗南幸,攸假徽宗旨,请翛守镇江,改资政殿大学士。
这条记载说的是靖康元年正月,金兵攻破濬州(治所在河南浚县东),蔡攸假传太上皇宋徽宗旨意,任命蔡翛为镇江留守。蔡翛是蔡京第三子,原为礼部尚书,曾经献计宋钦宗,自请前往陕西募兵抗金。
但是,哥哥蔡攸为保蔡氏权势而与童贯通谋,裹挟宋徽宗南下复辟。于是,便从中作梗,坏了蔡翛的大事,把他调任到镇江当留守。
查遍蔡京的八个儿子,只有蔡翛在镇江做过官,而且,涉及到宋徽宗的镇江复辟。蔡九知府的原型应当就是蔡攸、蔡翛兄弟。而且,以蔡翛的经历,把镇江留守写成了江州知府。
宋江江州的故事,通篇讲的是“播乱”、谋反,而“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不丈夫,隐喻的就是这段历史。宋徽宗镇江复辟,其实就是帝王级别的“谋反”。
因而,《水浒传》中的江州隐藏着北宋这样一段历史。江西九江与北宋时期的蔡氏家族没有任何关系,更与《水浒传》的故事线索不搭界,施耐庵凭什么写这个地方呢?
江州的地理位置很蹊跷
且说宋江从郓城县出发,一路经过梁山、揭阳岭、揭阳镇,从揭阳镇渡过浔阳江,来到了充军之地江州。
这条线路除了途经梁山有点绕道之外,大致方向还是很清楚的,宋江一路南下,渡过长江之后才能到达镇江。当然,也可以不经过镇江而折往西南,从浔阳江渡江到达九江。因为,浔阳江就是长江流经江西境内的名称。
但是,若是稍加考察,这两条线路其实都不对,无论是镇江还是九江,对岸都没有揭阳岭、揭阳镇。同时,也没有后来写到的无为军。无为军是在安徽境内,大致就是现在的无为县。张横、张顺兄弟居住在小孤山,也都不在镇江或者九江,与无为军一样,都是安徽的地盘。
这样“混乱”的描述,证明施耐庵是有意错乱时空,并非实写九江或者镇江。这样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水浒传》中诸如此类的“错误”还很多,比如我今天写的另外一个问答中所讲到的“景阳冈”,同样也是施耐庵有意的错写,在其中要隐喻故事。
我之所以能够破译《水浒传》,很大程度上就是从这些历来被认为“写错”的文本入手,解开了书中一个又一个谜团。因而,我认为《水浒传》没有一处是“写错”了。
从本回答第一个小问题中,已经读到施耐庵把江州写成了江苏镇江是可以找到很多依据的,反倒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错乱,让江西九江就是《水浒传》中的江州失去了可信度。
同时,上文也提到了北宋历史上一次帝王级别的造反,宋徽宗的复辟就是发生在了江苏镇江。《水浒传》隐藏历史真实,“江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码。说它重要,其实还远不止隐写了宋徽宗的复辟,更是隐藏了靖难之役的全过程,尤其是朱棣进入南京前后的历史真实。
那么,宋江在江州的经历,又是如何隐喻大明朝的这段秘史的呢?
究竟是谁“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徽宗镇江复辟,确实够得上皇帝级别的谋反,太上皇也够资格“敢笑黄巢不丈夫”。而且,历史也证明了宋徽宗这场复辟在靖康元年四月被粉碎,八个月之后便成了金国人的俘虏,结局与黄巢相似,但比黄巢更为悲惨。
宋徽宗镇江复辟的历史及其结局,在“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回书中再一次印证,书中以“二龙相戏”、“二龙戏水”这两个场景,交代了北宋时期的“敢笑黄巢不丈夫”闹剧。以及这场闹剧所导致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二龙”五国城坐井观天。
所以,《水浒传》中的江州,指的就是江苏镇江。
但是,施耐庵是明朝人,写北宋历史需要这么隐涩吗?我觉得没有必要,施耐庵之所以如此春秋笔法,是因为要隐藏明朝的历史。这一点,上文已经提到,此处,稍微讲详细一点。
如果说宋徽宗是帝王级别的谋反,最终走向了覆灭的终点。而朱棣的谋反,则让他从一个藩王进位为皇帝,朱棣才是宋江反诗中真正的“敢笑黄巢不丈夫”之人。
公元1402年,朱棣从扬州渡江,兵不血刃占领了镇江,屯兵龙潭。随之,在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的策应下,顺利进入南京。夺位成功后,朱棣对建文帝死党进行清算——这才是真正的“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在朱棣清算“冤仇”中,积极主张削藩的黄子澄下场悲惨,受肢解之刑。第一支平叛王师统帅,与燕军死战的耿炳文被迫自杀(一说战死),他的三个儿子遭到株连而被斩杀。
闲居江州的通判黄文炳,其实就是黄子澄、耿炳文名字的合成,宋江报仇雪恨,李逵便寸磔了这个黄蜂儿。从“黄文炳”这个名字的巧妙合成来看,“江州”的移花接木便不奇怪了。
当年,黄子澄积极推动削藩,一度将朱棣逼得装疯。《水浒传》中的黄文炳对宋江步步紧逼,为逃脱黄文炳的毒手,宋江也被迫装疯。朱棣的装疯被黄子澄识破,宋江装疯同样也没逃过黄文炳的酷刑。
宋江装疯时,曾经“风言风语”,说了一句:“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将军做合后”。这句话在武松杀嫂故事中,此前已被王婆说过了一遍。王婆说潘金莲是“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
五道将军中,有“孙立”,暗喻了朱元璋立孙子做皇帝,从而引发削藩、靖难之役。在武松杀嫂的故事中,西门庆说王婆“扯着风脸”的“风婆子”。其实,西门庆说的是“疯婆子”。去掉了病字边,岂不就是装疯吗?所以,阳谷县的故事说的是削藩,江州的故事则是朱棣造反了。
武松杀嫂隐喻的就是“削藩”,这个隐喻,我在很多文章中已经讲过,此处不再重复。
施耐庵以“江州”隐写宋徽宗镇江复辟,并且,巧妙地把明朝这段历史隐藏了进去。所以,《水浒传》中的“江州”就是江苏镇江,绝不可能是江西九江。写江西九江有什么意义呢?
宋江发配江州路过梁山,为什么死活不肯上梁山
宋江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先回答问题,宋江发配江州路过梁山,为什么死活不肯上梁山?我的回答是宋江是个聪明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宋江和晁盖见了面,晃盖先说道:【自从郓城救了性命,弟兄们到此,无日不想大恩。前者又蒙引荐诸位豪杰上山,光辉草寨,恩报无门。
晁盖说这番话,完全是说给聚义厅里的兄弟们听的。当时聚义厅里的兄弟们,分成宋江的小弟和晁盖的小弟这两派。晁盖这么说了,宋江的小弟会觉得晁盖会说话:你看啊,晁领导明明已经报完恩了,还硬说自己恩报无门,没报恩。大家立刻就会对晁盖这个领导的好感度大增。好感度大增了,这就便于晁盖以后控制吸收这群宋江的小弟了。而晁盖的小弟听了晁盖这么说,则会感觉自己的领导高深莫测,从此更加铁了心的跟着晁盖干。
宋江听了,也笑了笑,道:【小可自从别后,杀死阎婆惜,逃在江湖上,去了年半。】
宋江也说的很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从一个整天享清福的基层干部,一下子变成杀死阎婆惜,逃在江湖上半年多的逃犯呢?原因说的很明白了,就是:小可自从和你分别后!
晁盖,都是你啊都是你,都是你派人来阴我,弄的我一和你分别了,就立刻出了杀阎婆惜的事,沦为了逃犯——我混成今天这样,全是因为你!
由于此时宋江是在晁盖的主场上,所以宋江说的还算含蓄,也不敢说的太直接。
但是,当年宋江在自己的主场清风山上的时候,对自己为什么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说的就很明白。
当时宋江对秦明说道:【刘唐寄书,将金子谢我,因此杀了阎婆惜,逃在江湖上。】
宋江之所以没了悠哉悠哉的富贵生活,原因就是因为:刘唐来谢我,所以导致了我杀了阎婆惜,变成了逃犯。
后面,宋江也说道自己【虽然明吃官司,多得上下之人看觑,不曾重伤。】
宋江又对晁盖说道:我【本欲上山相探兄长一面,偶然村店里遇得石勇,稍寄家书,只说父亲弃世。不想却是父亲恐怕宋江随众好汉入夥去了,因此诈写书来唤我回家。】
我不上山,主要是因为父亲诈写家书骗我,而不是我不愿意上山。这件事,有目击证人石勇作证,我本来是想上山的。
宋江本来是想上山的,但他本来想上山干什么呢?宋江本人也说得很清楚了,当初他们闹了青州,宋江带着花荣秦明这一伙手下来到了梁山,他的本意只是想:上山见晁盖一面!而不是入伙!
相对于上梁山来说,杀阎婆惜,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坐上几年牢,对宋江来说就是玩而已。可上了梁山,可就不一样了啊,那是造反罪,抓住要砍头的!
坐牢当然比砍头要好多了,所以宋江不想上山。
到了后来,宋江被张横在江上抓住,张横要杀了宋江,宋江则哭到:【早知如此,权且在梁山泊也罢】
上梁山造反,只不过是可能会被杀死。但现在,马上就要被张横杀死了。可能死当然要比肯定死好多了,这样一对比,早知道还不如上梁山造反呢!
宋江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从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一条理论来判断的。而不是通过忠义,义气,道德等虚无缥缈的东西来判断。
宋江天天说忠义,他就真的忠义,他就真不会去造反啊。
宋江压根就没想上梁山入伙。
宋江想上山,这是真的。宋江不想上山,这也是真的。
宋江为了躲避造反罪,不想上山。但同时,宋江也是想上山的。
宋江想上山见晁盖一面,先确立下自己的地位和势力!然后再下山回家!宋江的本意是:带着秦明花荣一群人,先上山见一面晁盖,然后确立下自己二把手的地位,先在梁山上立下自己的势力和派系。同时告诉大家,这秦明花荣一群人,都是跟着我宋江的,而不是跟着你晁盖的,大家要擦亮眼睛,站好队伍。
确立完了自己的地位,巩固了自己的派系和地位,将梁山分成晁盖派与宋江派之后,宋江再趁机下山,回到家中自首,继续坐牢!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既保证了自己在梁山上的地位和手下,又可以避免造反罪——因为我没上梁山啊,我仅仅杀了个阎婆惜而已,我坐几年牢就没事了
宋江差一点,就把这个两全其美的计划弄成功了。可谁知道宋江聪明,他老爹却有点蠢,假死把宋江给骗回去了。就这样,宋江失去了一次在梁山上确立自己地位的机会。
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江本来是带人来入伙的,但却说他的本意只是想见晁盖一面。不是因为宋江在骗晁盖,而是:宋江的本意,就是想见晁盖一面,先确立下自己的地位,然后立刻离开梁山。
说完,宋江说道:【今来既见了尊颜,奈我期限相逼,不敢久住,只此告辞。】
晁盖回应道:【直如此忙!且请少坐。】
其实啊,晁盖的意思就是:宋江啊宋江,你又想在反贼这里立下势力,建立队伍,壮大自己。又想把造反的罪撇得一干二净,自己去坐一个小小的杀人罪,这么两手准备,你可真是忙啊!
最后,宋江说道:【如哥哥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兄长手里乞死。说罢,泪如雨下。便拜倒在地。】看的出宋江真的不简单,很清楚知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晁盖上江州救出宋江,上梁上更是主动让位,是真心的吗
《水浒》一部大书中,说了好几次关于让位的事儿。其中有真心让位,有假意让位,也有半真半假的让位。
真的让位我想起来的有三起,少华山的朱武让位给史进,桃花扇的周通让位给李忠,饮马川的邓飞让位给裴宣。
假的让位就比较多了,多是宋江这个老阴逼干的,一会儿让位给关胜,一会儿让位给卢俊义的,一边开始让,一边让李逵发作让卢俊义感受到压力,可谓阴险至极。
至于晁盖让位给宋江么,个人认为半真半假。
晁盖提出让位给宋江的事儿发生在江州劫法场众英雄同上梁山之后,晁盖提出的主要原因是宋江曾经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当然,老阴逼宋江为了维护自己的光辉形象,表示请愿去死也不能要老大这个位置。
根据我的理解,晁盖这个让位确实有其真诚的一面。宋江带着一大帮亲信整整二十七人强势上了梁山,对晁盖已经形成了强宾压主的态势。有过王伦的前车之鉴,晁盖不可能也没有理由拒绝宋江上山,毕竟度量不大在江湖上是混不长久的。不管怎么说,自己七人当初劫生辰纲的时候却是是受了宋江的救命之恩,真要让宋江当梁山之主,也没什么不应该的,晁盖也是能接受的。
但是,晁盖毕竟是当惯了老大的人,能不当老二当然是最好,于是他让位的时候就只谈救命之恩,而绝口不提宋江在江湖上巨大的人望以及出色的领导才能。他的意思是,我让位给你,只是因为你对我有救命之恩,而不是我觉得你的能力强过我。
很有意思的是,宋江的让位也很有深意,宋江让位是这么说的“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这话的意思是,我不当这个寨主,不是因为我没有能力没有资格,而是因为你年纪大,我让着老同志。
可以说,这场让位是带有一些表演成分的,不过和后来宋江让位关胜让位卢俊义的纯表演还是要强得多。晁盖毕竟是讲义气的好汉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