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立春的时间会精确到分钟这个时间点有什么深刻变化吗
- 历史上没有闹钟的时候,人类是怎样知道当时的准确时间的呢
为什么立春的时间会精确到分钟这个时间点有什么深刻变化吗
“立春”时间会精确到分、秒,而且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的每个节气都能精准的预报出来,这说明天文科学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历史上没有闹钟的时候,人类是怎样知道当时的准确时间的呢
在世界上中国是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的远古时期。
中国历法的由来
远古的人类对于时间的认识是逐步形成的。
早年的人类对于时间的概念还没有那么明显,大家不过是随着大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某天,有一个智者,仰望星空,他开始发现原来天象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就把它刻画下来,这或许这就是历法的雏形。
随着人类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在生活耕种时,开始意识到了节令的重要。
到了商代祖乙在位时期,计时工具出现了,相传是一个叫万年发明的。
他先依据地上树影的移动规律,设计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问题出现了,如果没有太阳,就无法准确的测量了。
后来有规律的滴水声又启发了他的灵感,设计了一个五层的漏壶,利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这么一来,不管天气阴晴,都可以正确地掌握时间。
有了计时的工具,万年更加用心的观察天时节令的变化。经过长期的归纳,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覆一次。
后来万年就带着自制的日晷仪及水漏壶去觐见商王祖乙,祖乙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盖起日晷台、漏壶亭,万年得以专心致志的研究时令。发现了: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月。
商王祖乙根据万年的研究,制定了年、月、日,和顺应大自然与四季的春夏秋冬的法则,从而形成了历法。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
中国历代特色计时工具
圭表
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当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
它是一种依靠计算日影长度来计时的工具,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在地面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南北放置测量表影的刻板叫做圭。时间又被称为“光阴”,意即太阳在地上留下的阴影,光阴一词就和圭表有关系。
日晷
在圭表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日晷”,又称“日规”,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还是以光的投影来判断时刻。日晷由一根晷针和一个刻有刻线的晷盘组成。当太阳的方位变动时,晷针在晷盘的投影所指的方向也不一样。古人根据长期的观察,确立了十二个时辰所对应的日影方位并以此来判断时间。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月晷
与日晷相似,用来指示时间的工具。是利用月亮的变化确定时间
刻漏
又叫做“漏壶”。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就是利用水流的均衡性原理,在壶里盛水,通过观察壶上刻有时间的标尺(叫刻箭)位置来判断时间。刻漏由于不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在中国民间长期被广泛使用。
沙漏
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水运浑天仪
水运浑天仪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间,是世界上最早将擒纵装置应用于计时,比外国自鸣钟的出现早了六百多年。
香篆钟
香篆钟这种古代计时器鲜为人知。据宋代学者薛季宣著书记载,香篆钟是一种于12世纪中叶在中国流行的古代计时器。香篆钟为梅花形黄铜盘子,盘内有梅花五瓣,每瓣梅花各缭绕一圈盘香,焚熏后,根据盘香的烧没程度来计时,时人谓之“五孕祥云”。
大明灯漏
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创制了大明灯漏。它是利用水力驱动,通过齿轮系及相当复杂的凸轮机构,带动木偶进行“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动报时器。因其造型似宫灯,又放置于皇宫的大明殿,所以称为大明殿灯漏。
中国历代计时方法
年干支计时
干,即天干,有10个: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支,即地支,有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以天干地支按顺序相配,可以配成60个干支数
这60个干支数,叫做“甲子”或“六十花甲子”。“甲子”周而复始,成了一种可以循环的计数方式。
天十二个时辰
子时:23:00至01:00(夜半) 丑时:01:00至03:00(鸡鸣)
寅时:03:00至05:00(平旦) 卯时:05:00至07:00(日出)
辰时:07:00至09:00(食时)巳时:09:00至11:00(隅中)
午时:11:00至13:00(日中)未时:13:00至15:00(日昳)
申时:15:00至17:00(哺时)酉时:17:00至19:00(日入)
戌时:19:00至21:00(黄昏)亥时:21:00至23:00(人定)
此外,一刻等于15分钟,一柱香约为20分钟。
古人还把一夜分成五更,也称“五鼓”。
中国古代报时方式
打更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打更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
钟鼓楼
中国古代的钟鼓楼就是向大众报时用的,所谓的“晨钟暮鼓“,每天都有专人在鼓楼上值更敲鼓撞钟。敲几声鼓就是几更天,撞一声钟就是报时结束。
都说时光似水,岁月如烟,而中国的古人用自己的智慧,让抽象的时间,变得如此真切,从此历史就打上了真实的时间印记。
图片部分和部分资料来自网络,侵联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