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员被贬谪为什么就自怨自艾?人到中年,不要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自怨自艾,你认为呢_贬谪_理想_自己的

本文目录

  • 古代的官员被贬谪为什么就自怨自艾
  • 人到中年,不要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自怨自艾,你认为呢

古代的官员被贬谪为什么就自怨自艾

今天是多元化社会,人生有各种各样的理想追求和生存方式。但作为官员,一旦遭受挫折,尚且难免牢骚哀怨、悲观绝望,甚至跳楼自杀的现象。

古代读书当官则是文人唯一的理想追求和出路,官职基本上代表了一切。譬如理想追求、社会地位、名声威望、金钱福利、生存方式等等。

惟其如此,一旦贬谪,遭受强大的心理冲击,自然免不了悲伤叹息,怨艾沉沦。

所以遭了流放的屈原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最后也未能找到出路,只好在叹息中自投汨罗江,“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李白是何等地豪放不羁,但“赐金放还”之后,还难免“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韩愈因谏迎佛骨而被贬朝阳,便有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悲伤情怀,喷涌而出。

听说好友元稹被贬谪九江,白居易的唱叹最为典型——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如此案例不胜枚举,其他不再赘述,如果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也将毫不例外地感同身受,贬谪的悲伤无法抑制,超脱的可能微乎其微!

人到中年,不要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自怨自艾,你认为呢

我认为一辈子很久,中年也就是过了大多数人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可以把握,不必因为人到中年,理想没实现而自怨自艾。人到中年,没能实现理想,有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机遇问题,就象买彩票,有时中奖的不是你;二是能力问题,当初的理想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就象拿着筷子夹鸡蛋,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命运,骑自行车的干不过开宝马的,这是现实,有些人一出生起点就比你高,所以没必要纠结。我们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努力抓住能抓住的东西,修正不完美的自己,比幻想不能抓住的理想要实在的多,当理想成为我们美好的初心,而不是墙上那抹蚊子血时,我们及时调整心态,也许会在人生剩余的三分之二的时间,收获更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