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为什么要立傻儿子,还给他娶贾南风,并且还立了那么多藩王?白痴皇帝晋惠帝太子司马遹为何被废杀是母后贾南风下的毒手吗_司马_南风_西晋

本文目录

  • 司马炎为什么要立傻儿子,还给他娶贾南风,并且还立了那么多藩王
  • 白痴皇帝晋惠帝太子司马遹为何被废杀是母后贾南风下的毒手吗
  • 西晋名臣张华为什么愿意辅佐乱政的贾南风

司马炎为什么要立傻儿子,还给他娶贾南风,并且还立了那么多藩王

司马炎在统一天下后犯了三个毛病,最后导致中华大地再次陷入分裂的境地。而这三个毛病,稍微熟悉一点西晋历史的人基本都知道是什么——立司马衷为接班人、选贾南风为皇后、大封同姓诸王。

后人大凡提到低能儿司马衷、悍妇恶妇贾南风和乱七八糟打成一团的八王之乱,都会止不住地叹息司马炎昏庸,怎么会选这样一个太子、娶这么一个混账儿媳妇、养这么多不孝子侄?

然而我要告诉你的是,也许事实没那么简单。司马炎的决定,可能是当时他所能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首先说司马衷的问题。他确实是个智障(有可能就是唐氏综合征患者),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立他为太子确实不太合适。但是我想问一句,不立他,又立谁呢?

司马炎有十八个儿子,其中早夭了八个,活到长大成人的有十个。而在这十个里面,司马衷是无可争议的嫡长子。以嫡长子继位,是没什么不合适的。

中国古代绵延近三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最讲究的就是接班次序。对于司马衷这个毫无争议的嫡长子来说,他是不是智障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身份。更何况,历史上比他情况还糟的皇帝也不是没有。

就说东汉,一共十二个正统皇帝,十岁以前死的就有殇帝、冲帝、质帝三位皇帝。这仨人理头,最大的质帝死的时候八岁,殇帝和冲帝都是周岁还没过就咽气了。而大汉王朝,也没见有什么剧烈的震动。

之所以没有出什么大乱子,原因也很简单。在帝国体制下的中国王朝,其实并不太需要皇帝有什么太大能力,很多时候只要你不惹事,帝国的强大的行政班子就能把这个巨大的机器给带动起来。更何况,东汉的外戚势力还那么强大,足够代替皇权行使最高权力。

而这,也可以解释熟读典籍的司马炎给司马衷选的太子妃是贾南风的原因。

贾南风的父亲是贾充,而贾氏家族在从东汉到三国都是有名的望族。到了贾充这一辈,十一岁就继承侯爵,早早就追随司马师,历侍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三代司马家族领导人,更是晋朝开国的头号功臣。若不是当年他一刀干掉高贵乡公曹髦,可能司马昭就得被气势汹汹的曹家小皇帝给送去见他爹和他哥了。

对为自己亲爹背上篡逆弑君之名的贾充,皇帝司马炎自然是恩宠有加。而他和贾充家的联姻,也就不仅仅有看重贾家的意思,更有拉拢士族豪门的想法在里面。

晋朝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因为它是皇族与士族共治天下的,这一现象在东晋极为明显,而在西晋就已经有迹可循了。

司马家族能推翻曹家,靠的不仅是司马懿和他的子孙们的运筹帷幄,更是依靠士族门阀的力量,才能将出身“赘阉遗丑”的曹家给干掉。而在获取最高权力以后,司马炎就必须拉拢那些门阀士族,以让他们能够忠心地为自己服务,最起码不造自己的反。

为此,司马炎和贾充的联姻也就没有什么大毛病了。对这位开国第一功臣,将他捧成未来的国丈不仅是对他最好的褒奖,更是对他身后的贾家乃至整个西晋门阀士族的一次示好。毕竟,把这么一个智障推上去以后,后族肯定要出力不少。这种信任,岂不令人感动?

那么司马炎就不怕贾家成为司马家第二吗?当年他们司马家一个女儿都没嫁给曹家的皇帝,最后都可以篡权,难道贾家就没想法吗?

有关这个问题,司马炎对贾家还是有信心的。因为首先,贾充没儿子,爵位都是外孙子改姓承袭的;还有,就是他布的一着大棋,那就是广封诸王。

把各种司马全部封成王,这大概是司马炎被诟病的最多的一件事。但是司马炎的本意,肯定不是为了看见他们互相残杀,而正是为了拱卫皇权,将权力最大限度地留在司马家的手里。

这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西汉初年,刘盈继位,吕雉垂帘听政。刘盈早崩以后,吕雉一边动手剪除刘氏宗亲,一边扶持了连血统都不大说得情的少帝继位。尽管如此,吕雉去世后两个月,权力就又重新转回到刘邦的儿子手里。诸吕之乱,算是平稳收场。

有这个前车之鉴,司马炎应该心里也有点底儿——你贾南风一个没了爹的丑女(司马炎驾崩前贾充就已经去世),难道还能比吕雉还牛?就算你有那么大能力,可我也有不少儿子和侄子,过不了多久就能把你给收拾了。

而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家族势力最为兴旺的时代。士族门阀垄断朝堂,控制了绝大部分资源,甚至可以靠一己之力改朝换代。面对这种情况,身为第一家族,皇室如果不也加强自己的家族势力,就很容易大权旁落。曹魏的没落,就是一个明证。

实际上,暗弱的司马衷继位,强势的贾家外戚在背后势必要兴风作浪。而能够帮助司马衷坐稳帝位的,不会是别人,只能是司马家的人。退一步说,即使司马衷没坐稳地位,换一个别的司马来干,那也算没有大权旁落。

应该说,如果上述推测是司马炎的真实想法的话,那么老爷子还真没想错。只不过,取得这结果所经历的过程——八王之乱,却是他绝对没想到的。

其实,八王之乱也不是没有先例,那就是汉朝时期的七国之乱。只不过,七国之乱是在吕雉称制之后几十年才发生的,而八王之乱却根本等不了那么久,在司马炎尸骨未寒之际就开始了预演,并在逼死贾南风之后还不罢休,直到连同司马衷一起被弑杀才告一段落。

其实,又有哪一个布局的结果是他司马炎想到了的?据说当时立司马衷的时候,是看重其子聪慧有加;结果老爷子刚闭眼不多久,这位聪明的太子就被贾南风杀了。司马炎“儿子不行看孙子”的想法,自此烟消云散。

死人去预测活人的事儿,委实是有些难办。

但是你能说司马炎做得是不对的吗?在那个以世家大族为主要领导阶层的时代,以政变上台的司马家,要想尽可能地坐稳江山,就必须得一方面和世家大族联姻,另一方面巩固自身宗族势力以与其对抗。

为此,司马炎就只能严格遵照礼法,立嫡长子司马衷为帝;还要和贾家联姻,娶那个丑陋无比的贾南风为太子妃;同时,还要广封子侄为有实力的王爷,以备不时之需!

不过这都是司马炎的身后事了。在他活着的时候,西晋总体来说还是欣欣向荣的。他所缔造的“太康之治”,成为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个难得的盛世,也是极其无边的黑暗前的最后一丝夕阳。

白痴皇帝晋惠帝太子司马遹为何被废杀是母后贾南风下的毒手吗

司马遹应该是司马炎后人中,才能比较突出的一位,冯梦龙曾经感慨,如果司马遹不被害死,司马家族必昌!司马遹的死,其实就是一群各怀心思的人的合作成果。其中包括始作俑者贾谧,阴谋家司马伦,糊涂的决策人贾南风,杀人工具晋惠帝、潘岳、程据、孙虑,也包括自作自受的司马遹本人。

司马遹的出生有点让人说不出口,他妈谢玖,本是他爷爷晋武帝司马炎的才人,司马炎担心傻儿子司马衷不懂男女之事,就派谢玖去东宫给司马衷当“启蒙老师”,结果“启”出了司马遹。谢玖怀孕后,害怕贾南风对她下手,要求回到西宫,在司马炎保护下生下了司马遹。

有人一直说,司马遹其实是司马炎的儿子,应该是误传。不过,司马遹自幼聪慧无比,司马炎非常喜欢他,将他养在身边,称“此儿当兴我家”。

可惜伤仲永的事发生在了司马遹身上,在后宫开集市,能割肉做到份量丝毫不差的就是此人。这种荒诞不羁的生活过了十来年,最终没逃过复杂的宫廷斗争,他被贾南风一伙害死!

始作俑者贾谧

贾谧此人不出名,他爹就是“韩寿偷香”这个典故的主人公,他被韩寿过继给外公贾充,所以改姓贾。贾谧学问不错,做了东宫讲读,因而跟司马遹经常打交道。

贾谧学问高,为人却跟他外公一样,鸡肠狗肚,阴险毒辣。司马遹不喜欢贾谧,因此经常给贾谧冷脸子,下盘棋,俩人都能闹得不开心。

按理来说,太子是君,贾谧是臣,但贾谧一点不拿司马遹当领导。其实俩人还是连襟关系,不过贾谧仗着姨妈贾南风,骄横惯了,对司马遹一直很不爽。

就这点鸡毛蒜皮的事,他三头两日,添油加醋到贾南风那里告太子黑状,说太子准备学贾家灭杨家,要灭了贾氏,还要废掉贾南风。贾南风慢慢信了。

糊涂的决策人贾南风

贾南风虽专权霸道,但她没有儿子,本来跟太子没有什么冲突。正常情况下,司马遹即位,她凭嫡母身份也能当上皇太后,所以她跟太子谈不上好,也没有交恶。贾南风的母亲郭槐这个悍妇,也是相当聪明,她也一再叮嘱贾南风,对太子要好一点。

如果贾南风能听进去母亲的建议,或许就没了后来杀身之祸,可惜她被贾谧灌晕了头,最后决定废掉太子,换一个乖巧一点的。

于是她打出了第一张牌,假传圣旨诏司马遹进宫,并让人将他灌醉,又让他在稀里糊涂中,誊抄了一张纸,内容当然是谋反的话。第二天,贾南风将这张纸交给了晋惠帝,晋惠帝大怒,就要处死太子。

好在有大臣力争,贾南风不得已,改成废司马遹为庶人,囚禁于金墉城。不久,又因为一个人的奸计,贾南风匆匆忙忙,下令害死了司马遹。

一箭双雕的阴谋家司马伦

设下奸计的人就是赵王司马伦。司马伦在谋士孙秀的建议下,决定舍弃司马遹,耍了个一箭双雕的阴谋。

首先他在宫内散布谣言,说有人准备劫出太子,杀掉贾南风。谣言很快传到贾南风的耳朵里,她很紧张,于是立刻布置杀害司马遹的行动。

她找来太医程据帮她调制毒品,又让太监孙虑,假冒圣旨,逼司马遹喝下毒酒。司马遹不肯就范,孙虑持药杵击打司马遹,最后将毒酒灌进昏死的司马遹口中。

司马伦在司马遹死后,也假冒圣旨,打着为太子复仇的旗号,发动政变,杀了贾南风。司马伦成功地篡权,并在第二年篡位,由此,“八王之乱”第二阶段的高潮拉开帷幕!

杀人工具晋惠帝、潘岳、程据、孙虑

杀害太子司马遹的,除了这三大凶手外,还有四个人,充当了贾南风的工具。

其一就是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这个傻子不出人意料地听信贾南风的一面之词,丝毫没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贾南风打着他的旗号做事,成了加成便饭。

第二个帮凶就是有名的美男子潘岳,即潘安。史传,潘安就是贾南风的情人。灌醉司马遹后,让司马遹誊抄的原稿,就是潘安所写。司马遹因为喝得伶仃大醉,字迹不成型,也是潘安给伪造补缺的。

第三个帮凶就是太医程据,此人就是贾南风的情人,司马遹喝下的毒酒就是他调制。

第四个帮凶就是太监孙虑,是他亲手杀害了司马遹。

这是个帮凶都没好下场,晋惠帝第二年被司马伦废掉,其他三人都与贾南风一起,被司马伦杀了!

自作自受的司马遹

除了以上凶手外,司马遹的死,其实也是他自作自受。成人后的司马遹,没有按照祖父的期望成长,变成了一个纵情享乐的堕落分子,早就失去了很多大臣的支持。

其实,最初司马伦是准备解救他的,孙秀对司马伦说:你解救了太子也没有功劳,司马遹知道你是贾南风的人,况且太子性格暴戾,早晚会杀了你。莫不如舍弃太子,一箭双雕......

可见,若非司马遹的暴戾,司马伦也不至于担心救了他反而被害。

司马遹还是个很刚愎自用,不懂得权谋的“小白痴”。当初,他对贾谧很傲慢的时候,就有人提醒他,要注意贾谧后面的皇后,贾谧不可得罪,他不听。在贾谧挑唆下,贾南风准备采取行动前,又有人听到了风声,劝他先下手为强,他又不听。

被伪诏诏入宫中后,他一点警惕性都没有,既然来见父皇,怎么敢莫名其妙地喝宫女送来的酒?还把自己喝得伶仃大醉,分明自寻死路!

说到底,司马遹这个太子当的太没水平,宫廷的复杂性,他一点都没学会,就忙着学习怎么做小买卖,怎么能一刀下去割下的肉分毫不差了。想当屠夫,干嘛生在皇宫呢?身为太子,却要想做屠夫,那么被屠夫把他宰了,也是活该。

冯梦龙还为司马遹的死感到惋惜,其实这家伙上台,恐怕未必就比晋怀帝和晋愍帝强。

西晋名臣张华为什么愿意辅佐乱政的贾南风

张华在贾南风临朝掌控西晋朝政时,出任宰辅之职,其实并非单纯地为了权位而谄媚取容。在我看来,张华之所以辅佐贾南风,是出于他对于当时西晋朝局的考量。

那么,张华为何甘愿辅佐贾南风呢?要从张华出任宰辅的目的说起:

一、在西晋乱局之中,张华想要利用贾南风来压制西晋内部各方势力,扭转西晋颓势

看当时张华出任宰辅之职的历史时期,或者说是贾南风专政的阶段,正是西晋王朝由盛迅速转衰的关键时期。当时,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病逝,紧接着外戚杨骏依仗皇后杨芷的关系临朝专权,贾南风又利用司马玮等人除掉杨骏。

之后贾南风看朝中只有年轻的楚王司马玮具有威胁,于是在司马玮刚诛杀了杨骏之后的辅政大臣司马亮和卫瓘之后,贾南风就以司马玮假传诏书诛杀辅政大臣为由,除掉了楚王司马玮。由此贾南风得以临朝掌权。

而自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到贾南风掌权,这已经是西晋王朝乱局出现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西晋内部并非只有杨骏、司马玮和贾南风这寥寥几方威胁西晋安定的势力。结合之后西晋局势的走向,威胁西晋内部稳定的司马氏封王势力、贵戚势力、大臣朋党势力等,都在当时西晋乱局之中,等待着时机窥伺西晋权柄。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张华选择出任宰辅之位,很大程度上是想要借助最终掌权的贾南风,来压制西晋内部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甚至有想要通过自己的辅佐,来扭转西晋颓势的考量。

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疑而未决,以问裴頠,頠素重华,深赞其事。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虽当暗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华之功也。——《贾后传》

张华的宰相之位,是贾谧与贾南风一起选择的,张华出身庶族,没有像杨骏那样的贵戚身份,也没有司马亮那样的宗室身份,甚至连卫瓘那样的士族身份都没有,张华并没有如杨骏、司马亮和卫瓘那样夺权的威胁。由此来看任用张华,是当时掌控西晋大权的贾南风非常好的选择。

虽然贾南风选择张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张华并非像其他人那样的威胁,但张华出任宰相之位后,的确“尽忠匡辅,弥缝补阙”,让西晋王朝出现了少有的安定局面。西晋王朝经历杨骏、司马玮乱局,在贾南风临朝的数年间,出现了罕见的“海内晏然”,离不开张华的功劳。

从张华所作出的努力来看,更印证了前面的推测,张华之所以愿意在贾南风临朝的时期,出任宰辅之职,很大原因上并非出于对权位的考量,而是在于想要利用贾南风来逆转当时西晋王朝即将步入颓势的进程。

二、张华对贾南风的支持,是以西晋王朝正常传续为基础的,并非谄媚之臣那般巴结依附

很多人会认为张华对贾南风的支持,是出于对权位的追逐,但是从几个例子当中便能够看出张华的目的并不在此。

頠深虑贾后乱政,与司空张华、侍中贾模议废之而立谢淑妃。华、模皆曰:“帝自无废黜之意,若吾等专行之,上心不以为是。且诸王方刚,朋党异议,恐祸如发机,身死国危,无益社稷。“——《裴頠传》

裴頠想要废除贾南风,改立太子司马遹的生母谢淑妃为后,张华和贾模都反对。张华认为晋惠帝司马衷尚在,作为臣子不应该行废立之事。并且他认为现在西晋内部“诸王方刚,朋党异议”,随时都会有危难之时,更不应该行此事。

从张华拒绝的理由当中来说,他并没有称赞贾南风多么贤明,来当做拒绝的理由。而是陈述了当时西晋王朝内部司马氏封王正强盛,朋党贵戚势力也颇具威胁,西晋王朝随时都会有祸乱发生。即便现在杀掉了贾南风,也无异于社稷。

这很好的说明了,当时张华并非单纯地为了巴结依附贾南风,而是出于当时贾南风能够稳定局面的目的。

不仅如此,在贾南风临朝初期,任用贾氏子弟,张华认为贾氏势力太过膨胀,“华惧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为讽”,来向贾南风表达他不满贾氏势力扩张的意见。对此,执政暴虐、喜好虐杀的贾南风,并没有怪罪张华。从这当中,其实也能看出当时张华并非谄媚取容之臣。

张华出任宰辅之职甘愿辅佐贾南风临朝的一切目的,都是以西晋王朝能够正常传续为基础的。

河东裴氏的裴頠,想要废除当时专权干政的贾南风,这符合正统王朝臣子的忠君之事,但是却并不符合当时稳定西晋内部局势的要求。于是,张华拒绝了裴頠。

在张华看来,稳定当时西晋即将出现祸乱局面,才是重中之重,至于谁临朝掌权,并非张华首先去考量的。不过,出于君臣之礼,张华也并未过分谄媚取容于贾南风,只是把贾南风当做制止当时西晋颓势的“工具”。

三、张华的打算落空,是他忽略了西晋内部早就极具威胁的司马氏封王

西晋王朝最终的乱局,证明了张华的打算落空,而这与他颇具“理想主义”的计划最终失败,有着很大干系。而张华的计划落空,则与他忽略了当时西晋王朝内部最具威胁的司马氏封王势力有关。

张华出任宰辅的目的是利用贾南风稳定西晋内部势力,在张华看来,即便当时司马氏封王强大,但只要能够保证了西晋王朝的皇统传承能够正常,就能够让司马氏封王不会作乱。

可是张华错误估计了当时历史的发展:

  • 1、太子司马遹的不堪。

皇族传承是保证古代王朝能够正常存续的重要保证,而当时西晋愍怀太子司马遹,虽然并非如同晋惠帝司马衷那般“痴傻”。但是也有太多不堪,这让贾南风抓住机会废黜了司马遹。

对于太子司马遹的期待,正是张华在贾南风想要废黜司马遹时,站出来阻止的原因。在张华的谋算当中,司马遹的作用除了能够保证王朝正常传续,还有取代贾南风执政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稳定地方封王。可是,司马遹最终还是被废,让张华的计划落空。

  • 2、贾南风的急不可耐。

张华辅佐贾南风正如之前所言,更多的是想要利用贾南风来压制各方,张华本身并非谄媚之臣,所以在他看来,贾南风并不应该作出太过“叛逆”之事,只待西晋内部局面稳定,让愍怀太子司马遹继位,便是西晋王朝的一丝生机。

可是贾南风对于权势的热衷,让她不顾张华等人的反对,急不可耐地废黜太子司马遹。这不仅让张华的谋算落空,也给贾南风自身招来祸患。在京师和地方的司马氏封王,终于找到理由来讨伐贾南风,这是张华没有意料的情况,也是西晋王朝开始崩乱的开始。

  • 3、忽视了太过强势的司马氏封王

对于张华来说,并没有太过重视司马氏封王的实力,甚至在张华看来,司马氏封王势力,都如贪生怕死的汝南王司马亮,和被轻松利用后除掉的楚王司马玮那般容易对付。这也是张华希冀贾南风可以压制司马氏封王的重要依据。

可是自西晋初期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宗室,并且给予司马氏封王过多的权力,让司马氏封王势力早就太过强势,这不是仅靠权谋、计划就能够改变的事实。之后的几个司马氏封王,对于西晋王朝的破坏,更能印证张华对于司马氏封王实力的忽视是多么失策的事情。

也正是张华过分“理想主义”的谋算,以及忽视了司马氏封王过于强大的实力,才导致了张华最终目的的落空。


最后

总而言之,张华出任宰辅之职辅佐贾南风,并非为了权位的目的,更多地是想要利用贾南风,压制当时西晋内部各方势力,以实现稳定西晋内部局势,甚至扭转西晋颓势。不过,由于张华的谋算太过“理想化”,高估了太子司马遹和贾南风,忽视了司马氏封王的势力,最终让他自己的谋算功亏一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