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个预言能成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何楚国最终灭掉秦国_楚国_项羽_秦国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楚虽三户 楚国 项羽 秦国

本文目录

  • 为什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个预言能成真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何楚国最终灭掉秦国
  •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虽三户”是指哪三户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人有怎样的实力才说出了这句话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是哪三户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里,能灭亡秦朝的是哪三户
  • 项燕为何认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为什么说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历史上真的实现了吗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有何历史根据后来真的兑现了吗

为什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个预言能成真

为什么第一个从笼子里觉醒的人,陈胜,恰好是楚人?

为什么推翻秦朝政权的项羽、刘邦,也是楚人?

为什么各路势力会承认楚义帝熊心——一个放羊娃,为天下共主?要知道,秦末六国复辟,各自都拥立了自己国家的王族后裔为王,讨伐秦朝。

没错,一切都应了那句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则预言,无关炒作

预言,往往会被阴谋论者赋予一些神秘色彩,操控人心,形成有利于己方的舆论场。

我们听了太多帝王,在异象环生中出生的故事。这样的政治套路太常见,以至于我们听到政治预言就下意识地想:呵呵,又来了。

但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还真不是炒作。在当时,这就是一条逻辑清晰的政治预言。

这句话是谁说的?是范增在第一次出场,向项梁自荐时,引用的楚南公的话。

他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说了这句话呢?

我们回到公元前208年,当时陈胜大败,不知所踪。各个反秦势力都来投奔项羽的叔叔项梁,项梁是很骄狂的一个人,这是老项家人的典型性格特征。

这个时候志得意满的他做了什么事呢?

他跟属下说,秦嘉这小子,背叛陈王(陈胜),立景驹为王,大逆无道。于是,他就带着人去讨伐景驹。这时,做大的项梁隐隐然已经要自立为王了,所以他必须扫清前面的障碍。

不然,你也是王,我也是王,当菜场卖白菜呢?

这个时候,七十多岁的范增第一次登场。他说,陈胜败,那是肯定的。为什么?

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风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范增引用楚南公的这句话,既是激励项梁,也是一种威吓。他说,陈胜么,肯定要失败的,因为他自立为王,而不是扶一个楚王,哪怕是傀儡。

现在陈胜不知去向,你以为那些大大小小的势力为什么跟你?是因为你项梁有多牛逼吗?不是,是因为你老项家世代都是楚国大将,可以为楚国王族复辟呀!

范增这样一席话后,项梁才拎清了,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拥立为王,当时,这孩子在给人家放羊呢!

很显然,亡秦必楚这种说法当时已经很有市场,而不是这些楚地的反秦势力的舆论发动成果。


预言,为什么能照进现实

这则预言能广为天下人接受,并最终变成现实,是因为,在当时,楚人对秦政权的仇恨是六国中最深最远的。

在反秦斗争中,楚人是最积极响应的。《史记》记载:

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楚国,遍地都是数千人的反秦武装。而其他五国呢,多是原来的王族复辟,赵国的反秦队伍,还是陈胜派出去的将军占领赵地之后,发动起来的。

楚人为什么这么恨秦政权?范增说得很清楚:

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

第一,楚国是六国中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而且秦国用了很多不上台面的手段,给楚国挖了一个又一个坑。

 第二,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骗到秦国,好不容易逃做了,周边的国家也不敢收留他,最后还是被抓回去,抑郁地,客死咸阳。楚怀王虽然有点糊涂,可是他对老百姓不差。楚人怜之。

项羽坑坑杀20万秦兵,火烧阿房宫,5次屠城,从某个侧面来讲,也可见楚人对秦的态度,恨之欲之死。

仇恨不能解决仇恨,但是仇恨可以解决对手。一旦它的火种点燃,便能星火燎原,吞噬一个帝国,抹去一个时代。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何楚国最终灭掉秦国

  • 这句话出自哪里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出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这里的三户并不是指三户人家,而是只三个氏族,这句话背后有一个故事在里面。
  • 秦国和楚国
    • 秦朝灭六国,统一天下,这被灭掉的六国之中有一个是楚国。当年楚国是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秦国为了灭楚耗费了很大的财力物力,用了很多手段。楚国以前帮过秦国,对秦国有很大的恩情在的,最后秦国却不顾情面,用了阴险的手段来攻击楚国,在道义上是站不出脚的。所以楚国最后虽然还是被灭了,但是楚国人都不服气,非常痛恨秦的统治。
    • 秦惠王时,为瓦解齐楚同盟。秦王遣张仪使楚。张仪代表秦国,对楚怀王许诺:只要楚国解除与齐国的同盟,与秦国结盟。秦国便割让五百里土地给楚。楚国解除了齐国的同盟后。楚怀王使秦,要与之结盟,并接收五百里土地。但张仪称,当初承诺的是五里地。楚王怒不可揭,准备回楚国,讨伐秦国。
    • 秦王拘禁了楚王,让其割让土地给秦国。才放他回国。这是继商鞅囚禁公子昂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严重的违背契约精神。楚怀王铁骨铮铮,誓死不割地。秦国一直囚禁怀王。楚国国内则另立新君。楚怀王一直被囚禁至死。楚人闻之,如丧父母。谥号为‘怀’。故《史记·项羽本纪》云: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三户指的是什么
    • 楚国的一个贵族南公就说出了这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因为楚国有三个大氏族,昭、屈、景。这句话里的三户,指的就是这三个大氏族。后来人们也用这句话来形容推翻秦朝的决心,不具体解释三户代表谁,而是泛指楚国的百姓,表示就算楚国人就算再少,也要决心推翻秦朝。
  • 如何理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三是一个虚词,并非具体的数词。此话中的“三“比喻力量小,决心大,表明楚国立志推翻秦朝的决心。这个解释才是最符合楚人有仇必报、能吃苦、下得狠的性格特点。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应该理解为:“楚人就算只剩最后几户,灭秦的也必定是楚人!“即使弱小,团结一致就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种报仇雪恨的坚定信念。楚人历来生性彪悍能征战善战,秦国加之的国仇家恨令楚人定要报仇,楚人在亡秦之上必将不遗余力彻底灭秦;“楚虽三户“,更多的是树立灭秦信心,鼓舞士气。提出的激愤人心的战斗口号,彰显的是亡秦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
  • 关于更多详细内容,可以看我的博客大汇总: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虽三户”是指哪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是成语“三户亡秦”的典故出处。大意是说:即使楚国只剩下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在秦朝覆灭之际,范增游说项梁时对其说,当初秦灭六国的时候,楚国是最无罪的,楚怀王被诱骗到秦国后再也没有返回,楚南公就说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秦朝时代的名言,表示:“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不是三户人家的意思,也不是几户人家,几个人的意思。“楚虽三户”是指楚国的三个氏族,楚国的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就是楚国的三大氏族屈、景、昭。这句名言是比喻即使弱小,但是团结在一起也能成功,代表有坚定的信念,不畏强暴,奋起推翻秦朝统治,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有一定的宣传鼓动作用。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虽然只是一句反抗秦统治的时代名言,但除了代表了一种坚定信念之外,最终又不可思议地和历史发展过程吻合。在秦昭襄王九年(公元前298年),秦军出武关攻打楚国,斩首了楚国5万人,攻占十六座城,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熊槐赴约,之后秦昭襄王食言把楚怀王扣押,逼迫楚国割地保命,被楚怀王拒绝,之后被秦国一直囚禁到去世。

秦昭襄王扣押楚怀王这个事情直接使得秦楚之间的关系彻底崩坏,在楚怀王被秦国扣押期间,楚国立太子熊横为王,是为楚顷襄王、楚怀王最终忧郁成疾,命丧咸阳,虽遗体被送回楚国,但楚国人非常伤心。在楚怀王客死于秦时,楚国的南公就说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名言,最终无比正确地印证了预言。

事实上,最终把秦朝推翻的也正是项羽,西楚霸王项羽率军进入咸阳杀死了秦王子婴,亡秦这一事业乃起于楚,又终成于楚。秦国囚禁楚怀王的做法也被当时的各诸侯国反对,一位堂堂万乘大国的国君,竟然被另外一个秦国阴谋拐骗并且囚禁在异国他乡长达三年之久,楚怀王却始终不失气节,没有辜负国家,最后凄惨死在敌国,也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以致于后来反秦的起义军都喜欢打着楚国的旗号。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名言出自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在项羽本纪中记载,范增是居鄛人,平时在家也不工作,喜欢琢磨奇计,范增在陈胜吴广起义时已经七十岁,开始参加起义反秦。陈胜、吴广因下大雨不能预期打到目的地,按照秦朝的律法是要被杀头的,在情急之下,二人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官员,发动了兵变,历史上便有了“陈胜吴广起义”,因起义的地方是在大泽乡,也称为“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各地纷纷响应,原六国贵族也开始复国运动,楚国也有人参加到秦末的农民大起义中,项姓世世代代为将门,在楚国享有盛名,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项羽参与到起义之中,二人杀死会稽郡太守,号召楚国遗民开始起兵反秦。在项梁率领会稽子弟兵渡江后,成为了反秦斗争的主力,七十岁的范增前去投奔项梁,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反秦事业。

此时陈胜已被杀害,张楚大旗已倒,范增对项梁说,陈胜、吴广的起义失败本就是应该的,当初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辜的,自从楚怀王被秦国诱骗扣押没有返回后,但楚国人依然还同情他,而楚南公也说过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而今陈胜起义,却不立楚国的后代,反而自立为王,势运不会长久。如今项梁起义,有那么多的将士追随是因为项氏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大将,一定能重新立楚国后代为王。

项梁认为范增说的有道理,就开始寻找楚怀王的后代,之后找到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袭用其祖父的谥号立熊心为楚怀王,顺应楚国民众的愿望,草创了楚国政权,以激发楚国百姓对秦的怨恨。得到楚国百姓的追随后,项梁、项羽的实力也得到壮大。之后项梁起义过程中受到秦国名将章邯攻击,最终大战于定陶,兵败身死。项梁死后,项梁的侄子项羽杀了楚国的上将军宋义,威震楚国,熊心被迫任命项羽为上将军,项羽开始率领楚国的起义军队。

项羽开始和秦军大战,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之后破斧成舟,大败秦军,秦军名将章邯败走,之后北上进攻秦国在北方的大军,项羽王离统领的北方军队大败,王离也被擒,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此战之后,项羽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自此,项羽真正成为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之后章邯投降于项羽,项羽立章邯为雍王,项羽之后坑杀了二十万秦军。

此时项羽已经将秦朝的主力部队消灭,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但刘邦早已打进关中,秦王子婴也投降于刘邦,刘邦以“关中王”自居。项羽得知后便大怒,下令攻破函谷关,之后就发生了“鸿门宴”,刘邦表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最终逃了一命。项羽后领兵西进入咸阳,开始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最终秦朝覆灭,也应了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国的“三户”是昭、屈、景三氏,楚国王族姓芈,熊氏,昭、屈、景三氏是楚国王族熊姓的分支,昭氏、屈氏、景氏是楚国的公族。楚国王室的先辈原为芈 姓,芈国后裔,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yu)熊是楚的先辈,鬻熊是芈姓季连部落酋长,据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之后在商朝末年,鬻熊作为老师扶助姬昌起兵灭商,之后成功推翻商朝。在周成王时期,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劳,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楚人首领熊绎建立楚国。

关于楚国国名的来源,据其中《楚居》一篇对楚先君鬻熊的记载,鬻熊的妻子妣厉生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妣厉死去,熊丽存活。妣厉死后,巫师用“楚”(荆条)包裹其腹部埋葬。为了纪念她,后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鬻熊为楚国的最早缔造者。楚人后来感念其功,把他与祝融一样,作为祖先祭祀。

楚国在春秋时代楚成王熊恽时期开始崛起。在楚武王熊通时期因熊通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楚国开始强盛,楚武王春秋三小霸之一。到楚庄王熊旅时期因熊旅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楚国到了鼎盛的时代,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国到了楚宣王熊良夫、楚威王熊商时期进入了最鼎盛时期。在楚怀王因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

楚国的国君一脉一般只有熊氏才可以使用,屈、景、昭三族分別源自楚武王、楚平王、楚昭王,屈、景、昭三大家族,属于三个比较大的楚国公族,并称楚王族三姓。三族一直把持着楚国要职,为了管理三大家族,楚国还专门设立了三闾大夫之职,著名的屈原就曾任此职。

楚国三氏中,“昭”氏族的先祖是昭阳,昭阳是楚昭王的后裔,是楚国的令尹,主管楚国军事,兼领柱国,地位仅次于丞相,因昭阳攻打越国和魏国有功,楚怀王将传国之宝“和氏璧”赐给昭阳,又将“古勃海之地”封为昭阳食邑,战国时期的名臣昭奚恤、昭鱼、昭雎都出自昭氏。

“屈”氏族的先祖是屈原,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这个历史人物,我们就比较了解了,著名的篇章《离骚》就是其代表作,最终因贵族排挤诽谤被流放,在秦军打败楚国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景”氏族景氏出自楚平王。楚平王全谥为楚景平王,其后以谥命氏,为景氏。

楚国最终于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正式灭亡。楚国灭亡后,昭、屈、景三氏仍是地方豪族,影响力持续到了西汉初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只是一个虚指,说楚国哪怕只剩下三户人家,也必是他们灭亡秦 ,可见楚国人非常憎恨秦国。这时候“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反秦名言就可以作为一个口号和誓言,号召并激励所有的楚人,为了灭秦的目标而共同奋战。

大家对秦昭襄王囚禁楚怀王的做法怎么看?对“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时代名言怎么看?下方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人有怎样的实力才说出了这句话

这句话是楚南公说的,意思大家都知道,这是楚国人对秦国的怨恨太深了,加上楚国人也英勇善战,有血性,所以认为这个仇是一定要报的,事实证明确实是项羽率兵攻入咸阳,秦灭亡。可是秦楚两国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第一:王翦率兵六十万攻灭楚国,杀了楚国名将项燕,楚国人对秦国恨之入骨。

第二:用计骗了楚怀王,使得楚怀王在秦国而死,这一举动让楚国人对秦的怨恨急剧上升。

第三:秦国使诈攻入郢都,屈原跳入汨罗江也让楚国人痛恨。

于是楚南公说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言论,这代表了楚国人对报仇的意志之坚定,但是当时楚国人是没有这个实力的,只是到了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而楚国在项羽的带领下一步步踏上了复仇之路,最终攻进咸阳,杀秦王子婴全家妻儿,还屠城,焚烧阿房宫,可见楚人在抗秦的过程中是充满了太多的仇恨,明显就是在复仇。
【新塘君历史,欢迎加关注看最新动态】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是哪三户

京城大妞儿来回答了

1)三户专指

当时楚国的三个大姓氏族,包括昭,屈,景

昭、屈、景在当时是楚国的三个大姓,像古代的人都是聚居,后世称为是三族,也称为是三户、三家,当时在楚国朝堂上的主要力量就是这三家的人。

2)后来泛指

楚地老百姓仅三户人家便足以灭秦

后来刘邦,箫何等灭秦主力皆普通百姓

在《史记集解》中,解释三户时候认为是“楚人怨秦,虽三户足以亡秦也”

3)

虽然这两种解释有所不同,但是并没有什么矛盾的地方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虚声观天下@探秘历史@以史为镜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里,能灭亡秦朝的是哪三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寓意是即使弱小,团结一致也能成功

但在历史里

其中的“三户”是指楚国的三大氏族屈、景、昭

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时期名言,其中有浓烈的情绪化与信念。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是楚南公

为什么会说这句话?

我们不得不提起楚怀王。

楚怀王

继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进行改革,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疆土。执政后期,与秦昭襄王会盟于武关,秦昭襄王将其扣押,胁迫其割地。楚怀王为国家利益,拒不割地,使秦国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签订盟约为借口攻打楚国,楚国暂得保。三年后楚怀王客死于秦,梓棺返楚。

楚怀王的客死导致当时楚国全体对全国暴戾统治的不满与国王惨死的悲愤。

大泽乡起义的陈胜点燃了灭秦的导火线,而项氏一族则是灭秦的主力军,“西楚霸王”项羽便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楚军,也是项羽率领大军一路摧毁秦朝军队。

虽然后来“西楚霸王”项羽输给了“汉高祖”刘邦。

楚对于秦可谓是相生相克,似乎存在就是为了灭秦,当然可以说亡秦的的确是楚。

项燕为何认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项燕在战场上临死之前,悲壮地说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两千多年来让无数英雄好汉慨叹!

然而,历史又恰恰印证了他的这句话。让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的人,正是楚国人:

刘邦,沛县人,今江苏省沛县,战国时为楚国属地;项羽,项城人,今河南省项城市,战国时为楚国属地。

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后人的附会?应该都有一点。

战国末年,秦国经商鞅变法强大起来,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到公元前221年灭齐建立大秦帝国,一扫六国只用了九年时间。当时六国之中最大最强盛的是齐国和楚国,楚国是公元前223年被灭。项燕是楚怀王被俘后另立昌平君为王,第二年后兵败殉职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在影视剧中是项燕在这次战役中临死前所说,但并未见于历史文献。在历史文献中,《史记.项羽本纪》中范曾有过类似的说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的一些说法,有真实客观的,也有后人的附会。

为什么不说亡秦的是齐或者韩赵?而偏偏是楚呢?如果非要说出原因,本人以为有这样两点:

一是暴秦必亡,亡秦的是六国,更是天下苍生。“天下苦秦久矣!“何其不亡!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二是文化因素,大秦帝国所代表的,并非中华文化的全部,中华文化的根基在中原地区,她的源流是黄河长江的广大地区,她的精华在长江中下游,其中当然包括广义上的楚国。

如此说法,欢迎点评。

为什么说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感谢悟空邀请,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红字“关注”我,谢谢!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成语”三户亡秦”的典故出处。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秦朝时代名言,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意为即使楚国只剩到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比喻即使弱小,团结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种情绪化的坚定信念。楚王族姓芈,本支为熊氏,另有公族分为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

让人同情的楚怀王

其实在历史上人们对这句话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我在上面已经说了。下面再说后两者。

第二种说法:指地名,是楚人的宗庙,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库一带,历史上这里有楚国的三户城。

第三种说法:比喻三户人家,比喻力量小,决心大。

我个人倾向于第一种说法。事实上楚国的屈、景、昭三姓势力庞大、人才辈出。楚国立国时间最久,疆域最大,是当时除秦国以外最可能统一全国的国家。秦国第一次派兵二十万没有灭楚成功,第二次派几乎全国精锐六十万打持久战才战败楚国。所以征服庞大的楚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地域和文化上来讲都需要长时间的消耗和同化才可能彻底实现。有个记录片叫《楚国八百年》不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看,了解了解。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楚国也很有机会。简单总结一下。:楚国不讲究礼仪的时候,攻城拔寨;楚国后期讲究周礼的时候遇到了不讲究周礼的虎狼国家秦国,国土沦丧。先有楚怀王被骗,后有项燕中计。了解过程的,颇值得同情。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楚国最憋屈,也最卖力抵抗。再有秦国王室有楚国的血统。楚国也足够庞大。楚国老百姓认同楚国的统治。楚国老百姓不认同秦国的统治。

所以后来不论是陈胜、吴广的张楚还是项羽的西楚,都是以楚来号召大家反抗暴秦的。就是刘邦的汉说到骨子里也是楚国为号召。最开始打着楚的旗号,后来反抗西楚以项羽杀楚帝:义帝熊心,为号召。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些都印证了楚南公的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红字“关注”我,谢谢!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在历史上真的实现了吗

从事实上,实现了。

第一“户”,楚人陈胜吴广掀起亡秦之路。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第一“户”,就是楚人陈胜吴广,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掀起了秦朝末年反抗秦朝的浪潮。

随着陈胜吴广的起义,各地纷纷起义响应,原来东方六国的旧贵族也趁机起兵,企图复国,一时间,反抗秦朝的义军遍布山东各地,秦朝开始走向灭亡。

第二“户”,秦军主力被楚人项羽消灭。

随着各地起义军的日益壮大,秦朝让章邯领兵出战,秦军主力的征讨,使各起义军损失惨重,章邯集中秦军主力,另外调长城军团南下,围攻巨鹿,企图吸引各起义军到来,在巨鹿附近一举消灭。

项羽成为楚军主力统帅后,率军北上,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于巨鹿城下,随后章邯率领秦军剩余军队投降,至此,秦军主力全军覆没,秦朝在函谷关以东再也没有可以阻挡山东各个起义军的兵力,秦朝灭亡已是注定之事。

第三“户”,秦朝投降楚人刘邦,秦朝正式灭亡于楚人。

就在项羽率领楚军主力北上,和秦军主力大战巨鹿城下的时候,刘邦率领楚军偏师西进攻秦,秦朝军队主力都在巨鹿,关中难以组织有效的力量抵挡刘邦,刘邦入函谷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秦朝正式灭亡。

结语。

不管是掀起反抗秦朝浪潮的陈胜吴广,还是消灭秦军主力的项羽、攻破关中正式灭亡秦朝的刘邦,都是楚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从历史结果上来看,是真的实现了。

篇篇原创,给你独特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有何历史根据后来真的兑现了吗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秦朝时代名言,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意为即使楚国只剩到三个氏族,也能灭掉秦国。

其实,这句产生于反抗暴秦统治的时代名言,除其代表了一种情绪化了的坚定信念之外,又不可思议地与历史演进的过程吻合。据《史记·项羽本纪》载,早在楚怀王客死于秦时,楚国的南公就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它先验而无比正确地预言了亡秦的真谛:即亡秦这一事业乃起于楚,又终成于楚。而仅就亡秦这一事实,这句名言还有着双重应验。

陈胜和他的九百同伴谪戍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遇雨失期,按秦法皆当斩。陈胜便会同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大泽乡起义(大泽乡在安徽宿州,在战国时候属于楚国),响应的陈胜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权称为“张楚“。后来陈胜战死后,远在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的陈胜旧部召平为继续亡秦事业,矫称陈胜之命,拜项梁为上柱国,令其“急引兵西击秦“。嗣后,项梁及其所部就成了陈胜精神的继承者。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是项梁的侄子,项梁被秦将章邯杀死以后,项羽继承了项梁的反秦事业。亡秦的决定性战役是在巨鹿一带展开,楚将项羽率军战胜秦军主力,并接受其投降,在历史上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典故。从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转之势。亡秦之后,项羽建立“西楚“政权,自封为“西楚霸王”。

刘邦是安徽沛县人,在战国时候同样属于楚国,刘邦的众臣之中也有不少楚人。直接灭秦的就是刘邦。刘邦在楚怀王发布的诏令“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刺激下,经过一连串激战,相继攻破武关、峣关(今陕西蓝田东南),最后在蓝田击败秦国关内主力,兵临秦都咸阳城下。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开城向刘邦军投降。

至此,以陈胜发起的反秦大业功毕于刘、项。

总而言之,在这场天下云从的亡秦大业中,参与其事者也必然有出力大小之不同。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楚国在这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的无与伦比的作用。如果要对为之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作出应有评价的话,可以断言,不会有其它人能与陈、刘、项三人相并比。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谶言已不再是一个精辟的预见,它既是对这段历史的凝炼概括,也为后人准确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最简洁明白的公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