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和兴国三年的进士名单?公主封号为什么封国名_公主_太极_宋史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兖国公主 公主 太极 宋史

本文目录

  •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和兴国三年的进士名单
  • 公主封号为什么封国名
  • 皇太极为何要凌迟处死自己的姐姐
  • 如何评价北宋兖国公主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和兴国三年的进士名单

(清)毕沅编

编者毕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湖广总督。积二十馀年之力,四易其稿,以宋、辽、金、元四朝正史为经,以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参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叶隆礼《契丹国志》及各家说部、文集约百数十种,记述详明,文字简要,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书二百二十卷,展示了宋、辽、金、元四朝兴衰治乱的历史,其中北宋部分较为精确,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其书上接《资治通鉴》,下迄元代。 毕沅(1730—1797年),字湘衡,号秋帆,因从沈德替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清经史学家,文学家。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

嘉庆元年(1796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其墓在吴县木渎。《续资治通鉴》取材宏博,考证谨严,编排合理,总引资料达三百余种,纠正了以往宋史专著详北宋略南宋的偏颇,还增加了少数民族的资料。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以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第一卷 (太祖)

陈桥兵变,赵普,平数叛,辽主嗜杀,辽平叛。

第二卷

宋政,太后崩,南唐主殂,杯酒释兵权,辽政。

第三卷

平荆南,宋政,北汉政。

第四卷

平蜀,王全斌乱蜀,辽平部叛,宋政。

第五卷

宋政,辽主遇弑,征北汉无功。

第六卷

宋、辽政,平南汉。

第七卷

卢多逊,赵普罢相,南唐政衰。

第八卷

平南唐,吴越纳供,帝崩(友爱,迁都之议)。

第九卷 (太宗)

宋政,吴越归宋,辽诸贤臣,再征北汉。

第十卷

平北汉、败于辽,赵普复相。

第十一卷

黜卢多逊,辽主殂,辽萧后听政,李继迁。

第十二卷

李穆,宋琪,陈王赵元佑事,辽治。

第十三卷

伐辽败,杨业,辽入边,李益,柳开。

第十四卷

李昉罢,赵普再相,辽大侵边,论边防五篇。

第十五卷

寇准,尹继伦,谢泌,辽政。

第十六卷

数易宰相,女真附辽,辽侵高丽,官制,王小波。

第十七卷

苏简易,吕蒙正,擒李继迁,破李顺,高丽附辽。

第十八卷

平蜀贼,辽政兴,李继迁反复,宋政(寇、吕掌政、册太子、粉饰太平)。

第十九卷

辽政,讨李继迁无功,寇准罢相,钱若水,帝崩,王钦若。

第二十卷(真宗)

宋政。

第二十一卷

疏二则,辽大侵宋,王均叛蜀,杨延郎。

第二十二卷

破王均,宋政诸臣,辽韩德让有宠。

第二十三卷

丁谓治蛮,绥州之议,迁马知节,李继迁败死,疏二则。

第二十四卷

田锡、李沆卒,多蠲,辽伐宋,宋主亲征。

第二十五卷

澶渊之盟,宋政,宋辽互聘。

第二十六卷

黜寇准,失平夏之机,王旦为相,曹玮破敌,帝倦于政(谒陵,厌奏)。

第二十七卷

天书、封禅。

第二十八卷

建昭应宫,禁饰金,辽后殂,生太子。

第二十九卷

祀汾阴前后,辽伐高丽(康肇之乱)。

第三十卷

治河疏,辽平准部之叛,王钦若之奸,杨亿。

第三十一卷

祀玉清昭应宫,罢王钦若、马知节,宋辽政(高丽入贡)。

第三十二卷

王旦为相二,范仲淹,辽再伐高丽。

第三十三卷

蟥旱,宋臣(李及代曹玮,前张后王),王旦辞相,辽萧哈绰有宠。

第三十四卷

宋辽政,李允造城,辽伐高丽败,王钦若罢相,丁谓构寇准,诛周怀政,李迪。

第三十五卷

丁谓擅权(构李迪,再贬寇准、王钦若),太子监国,帝崩,太后听政(诛雷允恭,贬丁谓党,王曾,鲁道宗)。

第三十六卷(仁宗)

易茶法,王曾为相,辽政(擢耶律罕班)。

第三十七卷

宋(治河、重艺)辽政,曹利用之死,昭应宫事。

第三十八卷

解盐法,范仲淹数谏,李妃薨,吕夷简为相,辽渤海叛,辽主殂,辽后专权(杀皇后,大封亲族),李元昊立。

第三十九卷

宋太后崩,废后事,辽主夺权,贬二妃,范仲淹,李贬二妃,元昊寇边。

第四十卷

制新乐,再更茶法,贬阎之应,贬范仲淹事,辽萧罕嘉努论边,元昊攻萧罕嘉努屡败,吕夷简罢相。

第四十一卷

谏灾异,元昊建夏,伐西夏之议,韩琦疏。

第四十二卷

西夏侵宋(延州之役,李、黄之讼),警夏之议(范仲淹,狄青)再议伐夏。

第四十三卷

宋夏交兵(好水川之败,议防边),辽议侵宋。

第四十四卷

辽欲侵宋,范仲淹守边,张亢筑垒,富弼使辽,宋夏定州之役。

第四十五卷

宋夏和议,吕夷简辞相,欧阳修、韩琦疏。

第四十六卷

范仲淹新政,滕宗谅之讼,洛城之诤,夏竦谤范仲淹、富弼,区希范反,平贼叛,欧阳修疏,辽伐西夏,包拯。

第四十七卷

黜范仲淹、富弼党事,辽伐西夏败,夏与宋和,欧阳修禀谏,平保州兵乱,杜杞平区希范。

第四十八卷

贾昌朝为相与吴育不和,汰兵增荫,议更榷法,辽萧义先。

第四十九卷

夏竦专政,文彦博平贝州兵乱,宿卫之乱,夏主遇弑,疏四则。

第五十卷

册张妃,富弼善置流民,杨怀敏,裁省边兵,辽伐西夏无功

第五十一卷

祀明堂,谏内降(张尧伏,刘沆),魏公主。

第五十二卷

求言厌谏,唐仓,范仲淹卒,侬智高反。

第五十三卷

狄青平侬智高,狄青入阁,制新乐,议城古渭城。

第五十四卷

张妃薨,疏数则。

第五十五卷

陈持中罢相,辽主殂,欧阳修、范缜疏。

第五十六卷

帝有疾,文彦博为相,狄青罢,范缜议建储,辽政。

第五十七卷

弛茶法,疏数则,辽太后殂,辽后。

第五十八卷

宋政(郭后祔庙之议)。

第五十九卷

宋政(抑讦,议均田,录苏辙,欧阳修疏)辽主宠佞。

第六十卷

立皇子,降兖国公主,张方平,辽萧图因哩有宠

第六十一卷

帝崩,仁宗陵庙之议,辽重元之乱,两宫弭隙,

第六十二卷(英宗)

仁宗配祀之议,太后还政,防西夏之侵,赵汴,司马光疏。

第六十三卷

伯孝之议,韩绛,沈遘,司马光疏,辽黜耶律仁先。

第六十四卷

追崇(黜吕诲),退西夏侵边,使西夏,修《通志》,帝有疾,立太子。

第六十五卷

帝崩,欧阳修之讼,擢王安石,韩琦罢相,种谔复绥州,夏主殂。

第六十六卷(神宗)

帝欲用王安石。

第六十七卷

朝臣疾王安石,议青苗法,王安石排除异己,苏轼、司马光疏,程颢,辽讨违命。

第六十八卷

新法之争,程颢为学。

第六十九卷

市易法,王韶,章惇平羌蛮,开河。

第七十卷

罢王用吕,郑侠绘图,辽有贤女,宋辽议界,女真始强,沈括。

公主封号为什么封国名

首先是确定公主汤沐邑的地区和大小,公主的封号不仅仅是头衔,它也标志了封地的贫富,人口的多少和物产的多寡。一般来说唐代之前的公主基本上都是享有一县之地,位比列侯,比如西汉的平阳公主和东汉的湖阳公主,她们的封地就在平阳县和湖阳县,按照国家的规定她们可以享有县邑当中的产出,并且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人头税。而一般公主的封地都会在比较富庶的地区,而且是皇帝的辖地,公主的汤沐邑一般不会出现在王国的境内。

到了唐代之后,公主的封号基本上就多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名为封号。这主要是因为皇帝对公主的宠爱程度而决定的。比如宋仁宗的兖国公主,据资料记载:

“宝元二年,封福康公主。嘉佑二年,进封兖国公主,下嫁驸马都尉李玮。七年三月,降沂国公主。十一月,复岐国公主。治平四年五月,进楚国大长公主。熙宁三年薨,谥庄孝,追封秦国大长公主。徽宗初,加周、陈国大长公主。”

如此众多的国名可以看出高低上下,基本上战国时期的七国国号比较尊贵,其他春秋时期的小国号相对较低。而如果没有国号则要更低一等,这主要还是为了标注高低上下和尊卑待遇而出现的。与之相配套的是亲王的封号,也是第一等为战国七雄名,如齐王,楚王等。第二等是地方上的州郡名,比如任城王,淮阳王。第三是位于敌国境内的地名,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所封的燕王、凉王等爵位就比较低。

公主的封号也直接和待遇与等级有关。在封号上加以区别是最直接的手段。比如上述的兖国公主后来被降为沂国公主,与之相伴随的就是待遇的下降和削减。所以,公主是否得以封国号,还是与皇帝的宠爱程度有直接关系。

皇太极为何要凌迟处死自己的姐姐

被皇太极凌迟处死的姐姐叫莽古济,被处死的原因和莽古尔泰有关。

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按长幼次序,汗位(当时未称帝)怎么都轮不到他皇太极的头上,不仅如此,他还有个先天性的不足,那就是庶出。

而另一个人,却比皇太极更有竞争力,他就是莽古尔泰。

但是,莽古尔泰的这一优势,却让自己的亲娘给毁了,莽古尔泰的母亲富察氏却与他人通奸,导致努尔哈赤的脑门绿油油,但是努尔哈赤没有杀掉她,只是将富察氏打入冷宫。

莽古尔泰为了在努尔哈赤面前邀宠,竟然狠心杀掉了犯错的生母。

但这个举动不但没有换来努尔哈赤的欣赏,反而失去了名声,从此永远的失去了汗位的继承权。

后来皇太极继承了汗位,又改金为清,登基坐殿,做了皇帝。但是莽古尔泰始终在内心不服自己的弟弟。

皇太极也对莽古尔泰存有戒心,想借着敌人的手除掉他,于是在一次攻城战时,故意让莽古尔泰率领自己的正蓝旗攻打明军炮火最密集的地方,结果正蓝旗损失惨重。

莽古尔泰向皇太极请求补充兵力的时候,与其发生激烈冲突,鲁莽的莽古尔泰再次犯二,被皇太极以“御前露刃”的罪名革除了他的大贝勒名号,还罚了奉银。

莽古尔泰从此被剥夺了兵权,胸中气闷,认为自己早晚要被弟弟害死,倒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他联络姐姐莽古济、姐夫索诺木和自己的心腹手下,准备在家中设宴款待皇太极,然后摔杯为号,将皇太极软禁,废掉。

但是莽古尔泰看错了一个人,那就是姐夫索诺木,胆小的他借一次酒宴喝醉了,悄悄的告诉了皇太极莽古尔泰的密谋。

不久,莽古尔泰就暴毙而死,死因说是急病,但其中的内幕可想而知,不仅如此,连着莽古尔泰同母的弟弟德格类也不明不白的死了。

接下来,就是清除莽古尔的余党,包括公主莽古济、额驸索诺木、正蓝旗主将布禄、爱巴扎,以及他们的家人部曲,一时间,盛京的监狱爆满。

最后,莽古尔泰的亲信和部下、子侄全部被处死,姐姐莽古济被凌迟处死。

莽古济被割了3357刀而死,可见皇太极作为帝王的残酷无情,

她也是清朝唯一一个被凌迟处死的公主。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如何评价北宋兖国公主

首先,看到之前的几个回答,我发现他们应该是看错字了。题目问的是衮国公主,而不是作为政治牺牲品的兖国公主。

言归正传,衮国公主(1059-1083),为宋仁宗赵祯的第十一皇女。关于她的事迹只在宋史之中有一段话的记载:主性俭节,于池台苑囿一无所增饬。十年夏,旱,曹族以主生日将盛具为寿,主曰:“上方损膳彻乐,吾何心能安。“悉屏之。(《宋史•列传第七》)

大致意思就是说公主性俭朴,对于华丽的亭台楼阁毫无兴趣。熙宁十年夏季,发生干旱。但驸马曹诗及族人都准备为公主庆寿,公主却说:“为了干旱,皇帝已经撤去丰盛的膳食和停止游乐了,我又怎能开心的过我的生日呢?”于是撤去庆寿准备。

由此看来,衮国公主倒是继承了她老爹宋仁宗赵祯的一些风范。生活上并不铺张浪费。


若是出题者打错了字的话,那应该就是说兖国公主这位悲剧人物了。

兖国公主(1038-1070),为宋仁宗长女。因赵祯子嗣艰难,皇子公主大多夭折于幼年。所以公主的降生,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加之公主聪慧孝顺,仁宗对这个女儿极尽宠爱。宋史记载,仁宗生病期间,公主赤足祈祷,愿意以身代父受此折磨。父女二人感情深厚。公主20岁那年,仁宗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册封礼,她被晋升为兖国公主。而她的婚姻悲剧,也正是对她疼爱有加的父亲给她一手带来的。

众所周知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其真实的历史其实并不如演义里所说的那样有着太多阴谋。不过,对于自己的生母李宸妃,宋仁宗赵祯的内心却始终觉得有所亏欠。于是在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下降给李宸妃兄长的庶子李玮

可想而知,如此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两人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完全不匹配,也无法产生感情。李玮的朴陋甚至不如公主身边的太监。而兖国公主在一次次的抗争失败后,也终于无法忍受婚姻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开始对身边的内侍梁怀吉产生情愫。

自然,如此“丑闻”对于堂堂的大宋朝廷来说,自然是无法容忍的。事情的结果便是梁怀吉被发配遥远的洛阳去守皇陵,兖国公主则是大受刺激,精神开始出现异常。于是,同驸马李玮短暂和离。然而不久之后,还是不得不与公主复婚,此后,直到公主33岁那年病死宫中,两人都没能摆脱彼此。

所以,生在帝王之家的兖国公主,虽然有对自己疼爱有加的父皇。但是,面对大局,自己却是无能为力。父亲仁宗要报母恩,李玮必须受恩,公主呢?她只是不想靠近这个被强行塞给她的驸马。然而,在外人看来,为朝廷做出牺牲而联姻或者和亲都是常事,她没有办法像现代女性一样,在婚姻不顺的时候可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兖国公主的法就是宫廷,是祖宗法度,她的反抗损害了皇家颜面,所以注定是要被牺牲的那一个。

今人看来,这场婚姻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没有赢家。而兖国公主作为最大的受害者,其遭遇也让所有人唏嘘不已。

另:宋史中对于兖国公主的封号似乎与衮国公主(仁宗第十一女)弄混。小编在网上看了好多资料,均认为衮国公主指的是仁宗第十一女,也就是文章开头说的那位。而仁宗长女福康,封号应该是兖国公主。这里附上宋史列传七原文,以供参考:

仁宗十三女。徐国、邓国、镇国、楚国、商国、鲁国、唐国、陈国、豫国九公主,皆早亡。

  周、陈国大长公主,帝长女也。宝元二年,封福康。嘉祐二年,进封衮国。主幼警慧,性纯孝。帝尝不豫,主侍左右,徒跣吁天,乞以身代。帝隆爱之。

  帝念章懿太后不及享天下养,故择其兄子李玮使尚主。玮朴陋,与主积不相能。主中夜扣皇城门入诉,玮皇惧自劾。谏官王陶论宫门夜开,乞绳治护卫,御史又共论主第内臣多不谨,帝为黜都监梁怀一辈十余人。后数年不复协,诏出玮于外,主降封沂,屏居内廷。久之,复召玮,使为附马都尉如初。英宗立,进越国长公主。神宗治平四年,进楚国大长公主。

  熙宁三年薨,年三十三。以玮奉主无状,贬陈州。辅臣议谥,帝以主事仁祖孝,命曰庄孝,追封秦国。徽宗加周、陈国。政和改封庄孝明懿大长帝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