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公主有哪些较为著名?被诅咒的埃及木乃伊的一个公主,叫什么_木乃伊_泰坦尼克号_公主

埃及的公主有哪些较为著名

亚曼拉公主的诅咒大约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时的埃及,有一位名叫亚曼拉的公主。这位公主生前并不出名,当她去世以后,埃及人就像对待其他王室成员那样,遵照当时的习俗将她的遗体制成一具木乃伊,葬在帝王谷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位普通的公主迅速被世界遗忘,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二十世纪以来,这一名字被人们以敬畏的口吻一再提起,而且俨然成了魔力和恐惧的代名词。1890年,四位英国年轻人在埃及游玩。通过当地的文物贩子,其中的一个人买到了一副古代埃及棺木,里面躺着的就是这具亚曼拉公主的木乃伊。虽然棺盖上镌刻的咒语令人很不舒服,但英国式的傲慢抵消了恐惧。当木乃伊运回他们居住的饭店之后仅仅几个小时,那位幸运的买家却没有告诉任何人,也并未带上一点食物、饮水或是工具,就像是要去附近散步似的,一个人悄悄地走近了沙漠,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天早上,另一个在街道上遭到枪击。虽然最终将木乃伊运回了英国,但厄运也紧紧跟随,剩下的两人中的一人迅速破产,另一个在生意和家庭生活上连遭打击,最终只落得穷困潦倒,重病缠身。噩梦如影随形公主的木乃伊的下一位拥有者是一位热爱埃及文化的英国富商,不久,这位商人就遭到了车祸,他的别墅也被一场离奇的、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片瓦不存。在巨大的恐惧下,他将这具木乃伊捐给了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看来并不害怕那说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的传闻,他们接受了这一礼物。然后在经历了运送卡车失控撞伤路人、搬运工人受伤和突然无故死亡等一系列不祥的事件以后,终于将亚曼拉公主安置在博物馆的埃及陈列室中。但是,处于埃及古物簇拥之中的亚曼拉公主似乎这才显示出真正的魔力。先是夜间负责守护的警卫向上级报告说,在她的棺木附近时常会传出轻轻的哭泣声和敲击声。不久,一名夜间值勤的警卫神秘地死去。博物馆决定将木乃伊收藏到地下室,不料,作出这一决定的主管在一周后就暴死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一名为木乃伊拍照的摄影记者在照片洗出来的第二天在自己的家中饮弹自尽,而照片上本来并不应该存在的可怕的人脸恐怖地狞笑着!最终,饱受折磨的大英博物馆将这具木乃伊卖给了一位私人收藏家。他在买下这位麻烦公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请来了全欧洲最为著名的通灵者波拉瓦茨基为这具木乃伊举行驱邪仪式。在繁琐冗长的驱邪仪式结束以后,波拉瓦茨基夫人无奈地宣布,在亚曼拉公主的身上存在着“惊人的大量的邪恶的能量,恶魔将永存在她的身上,任何人都将束手无策”。波拉瓦茨基夫人向这位收藏家提出了忠告,尽快地将她处理掉。伴随泰坦尼克号在辗转流离十余年后,亚曼拉公主的木乃伊终于被她的最后一任主人———一位不信邪,对灵异现象嗤之以鼻的美国考古学家花巨款买下。为求稳妥起见,这位考古学家选择了当时刚刚下水,由最先进技术制造而成的巨轮———泰坦尼克号运载。他将这位麻烦不断的公主小心翼翼地安置在船长室的后方,以期能够一路平平安安地到达美国,并没有人注意到棺木上那不吉的铭语。1912年4月10日中午,英吉利南部的南安普敦港乌云密布,成千上万的人拥到这里,来为大不列颠的骄傲,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送行。乘船的绅士和贵妇们,在甲板上得意洋洋地向岸上招手告别。送行的人们心怀羡慕地同他们打着招呼。一时之间,港口空前繁华热闹。神秘的超时空感应在泰坦尼克号出发前的最后一刻,有一位伦敦的实业家因为一个怪梦而放弃了自己的船票,就在三天前,他梦见泰坦尼克号在海中翻沉,大量船员和乘客拼命逃生。人们争先恐后地挤上救生艇。许多大人小孩被无情地抛向大海。绝大多数人悲惨地随船一起被大海吞没。他因为放弃这次旅行受到了朋友的一致嘲笑,因为泰坦尼克号的安全性能远远超越了时代。而后来被人一再提起的关于救生艇不足的问题,实际上被所有人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内,因为谈论“不沉之船”的沉没,简直是个笑话。1912年4月14日,海上风平浪静,天空繁星闪烁,天气出奇的寒冷。就在这天晚上,泰坦尼克号上面的一个工作人员的14岁的侄女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见有一艘非常大的船的一端突然间沉下去,而且她还听见一声非常尖利的叫声。同在14日的晚上,一个叫杰西的少女躺在一艘客船上就要死去。她把自己的一个幻觉告诉上尉索登,她说她看见一艘船在下沉,而一个名叫瓦里的人正在拉着小提琴向她走过来。说完女孩就死去了。拉小提琴的瓦里?他是谁?现在我们知道,瓦里·哈特里,泰坦尼克号上的乐队指挥,就是他在沉船过程中仍然出色地指挥乐队继续演奏,直至随船一起沉没。虽然索登几年前就认识他,但是那少女她肯定从未听说过瓦里·哈特里。大约三个半小时以后,“泰坦尼克”号就撞到了冰山上。其实早在1898年的时候,当时一位名叫摩根·罗伯特森的作家出版了一本叫做《泰坦号失事记》的书。这本书描述了泰坦尼克号客轮悲剧性的沉没。在故事中这艘新造的客轮在横穿大西洋做她的处女航时,撞上了一座冰山。全船3000名乘客中的绝大多数都被淹死了,而原因居然也是救生艇的数量远远不足。差不多同时,威廉·斯特德,一位作家兼社会活动者,写下了《泰坦号失事,或无稽之谈》一文。文中描述了一艘虚构的客轮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后人员死伤惨重的悲惨状况。然而也许是亚曼拉公主可怕的嘲弄,斯特德也是泰坦尼克号的死难者之一。怪事接连不断由于泰坦尼克号的巨大吨位,与冰山冲撞的力量足以超过700列火车的总和。很快船舱开始大量进水,抽水机无济于事地轰鸣着向外抽水。直到这时,大多数人还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船舱上层豪华舞厅中的舞会继续进行,人们对自己的危险处境毫不在意。因此,虽然泰坦尼克号在11点40分就撞上了冰山,但是到了0点5分才有人下令打开救生艇的苫布。船员以演习的名义将乘客紧急疏散到甲板上,保护妇女和儿童登上此时比生命还要重要的救生艇。然而很快地,大多数人嗅到了恐怖的气氛,秩序开始混乱起来。在船上的电台旁边,报务员杰克·菲利普斯一遍遍地拍发着海上遇难呼救信号,直到最后一刻。接到求救信号后,有6艘船只立即驶往出事现场,其中有泰坦尼克号姊妹船———奥林匹克号。当时大约离出事地点几百海里远的喀尔巴齐亚号在船长的指挥下以几乎是自杀性的航速向泰坦尼克号飞速靠近,而离泰坦尼克号最近的两艘船却没有听到紧急呼救信号。在锚泊的加利福尼亚人号上,无线电报务员不可思议地正在呼呼大睡!船长下令放信号火箭。然而,船上居然没有用于求救的红色火箭,最后只找到几筒用于庆祝的白色火箭。火箭接二连三地放了起来,附近的加利福尼亚人号就算没有接到电报信号,船上的船员也一定看到了信号,但奇怪的是,他们却一直未能赶到。有关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各种结论莫衷一是。但是在知道亚曼拉公主的木乃伊也在船上时,很多人相信,是亚曼拉公主的诅咒导致了这场悲剧。沉船周围的神秘发光体然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使人们更加疑惑,除了公主的诅咒,我们总愿意找到更加确实的答案。那么,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泰坦尼克号幸存的船员回忆说,在船将沉的时候,海里神秘地出现了许多奇特的光点,在泰坦尼克号的前后左右来回地不规则运动。1985年,泰坦尼克号终于在大西洋底被发现。研究人员曾试图打捞船上的遗物,但未能成功。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在对其残骸进行勘察时,并没有发现传说中的与冰山碰撞的损伤。假设泰坦尼克号是因撞上冰山而遇难的话,在船体的创伤处或其周围部位应该会留下不规则形状的痕迹,或船体钢板出现不规则的开裂现象。但是,考察时完全未发现这种情况,却在其右舷的中下部发现一个直径为90厘米的圆洞,其边缘十分圆滑规则,像是被某种工具切割加工后形成的样子。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专家雷蒙托·塞兹涅尔同国际专家组对这一神秘圆洞进行研究后认为,泰坦尼克号是被一种功率强大的激光束击穿后造成底舱大量进水,这才是泰坦尼克号翻沉的真正原因。更加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对沉在海底的船体作考察时依次拍摄的一系列水下照片中,发现了一些来历不明的奇特发光体围绕着泰坦尼克号游弋。海洋学家们确认,这不是人们已知的任何生物或自然现象。它们很像是某种能量凝聚体。其中在6幅水下照片中发现了8个这种神秘的水中发光体!木乃伊———可怕的诅咒———神秘的预感———用激光击沉泰坦尼克号的USO(水下不明物体),这其中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内在联系。无论结果是什么,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眼光仔细审视面前的世界,看穿宇宙的奥秘。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事物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还有多少这样的谜?(摘自《大科技》)参考资料:

被诅咒的埃及木乃伊的一个公主,叫什么

一、早在3000多年前,在古埃及一位名叫亚曼拉的木乃伊公主。这位公主生前并不出名,但当她去世以后,埃及人就像对待其他王室成员那样,遵照当时的习俗将她的遗体制成一具木乃伊,葬在帝王谷中。

1890年底,四个英国年轻人来到埃及玩耍。当地的走私者卖给他们一具古埃及棺材,那是阿曼达的木乃伊公主。最富有的英国人买了这具木乃伊。这就开始了“阿曼达公主的诅咒”。

二、有四位英国经过四次讨论后决定由首富以数千英镑的高价买下这具木乃伊。从此,这位在古埃及历史上一直默默无闻的公主给许多人带来了一系列离奇的不幸。买木乃伊的英国人把棺材带回旅馆。

几个小时后,没人知道为什么,买家无缘无故离开酒店,走进附近的沙漠,从此消失,再也没有回来。第二天他的一名同伴在埃及街头被枪杀,伤势严重,最后不得不将他的手臂移开。其余两人也遭遇了厄运。其中一人回到中国,无故破产。另一个病得很重,最后倒在街上卖火柴。

三、这位公主的棺材后来被放在埃及博物馆。展览期间,夜间的警卫报告说,他们经常听到她的棺材附近有敲击声和哭声。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展厅里的其他古董也经常发出奇怪的声音。不久,一名警卫在执勤期间死亡,吓唬其他警卫集体辞职。

1912年4月,亚曼拉的木乃伊公主的新主人亲自护送她,并把她送到一艘轰动一时的造船业的船上。为了谨慎起见,他还把她放在船长房间附近,希望她能安全抵达纽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