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的台风携带雨水吗?美国飓风和我国的台风有什么区别_台风_气旋_登陆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罗莎台风 台风 气旋 登陆

本文目录

  • 南半球的台风携带雨水吗
  • 美国飓风和我国的台风有什么区别
  • 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对台州有什么影响
  • 为什么今年的台风不往内陆纵深去,而是从沿海地区过
  • 2019第10号台风罗莎生成,太平湾难得3台共舞,各自会影响哪里呢
  • 罗莎会和利奇马融合吗

南半球的台风携带雨水吗

台风本质上是热带气旋,无论是形成于哪里的台风,都会携风带雨,因为它的出现会伴随着强烈的大气对流现象,大量水汽参与其中,所以台风在海洋和地面上的表现就是狂风骤雨。

台风形成于海洋中,当海洋表面的水温较高时,水汽蒸发现象以及风向气流作用容易造就低压涡旋,热带气旋独有的系统就会形成,地球的北半球与南半球的中低纬度都有可能形成这种热带气旋,只是在不同的地区它的叫法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地带形成的热带气旋叫做台风,以东地带行程并且没有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热带气旋叫做飓风。

台风所携带的降雨量是相当惊人的,可能很多朋友对于今年光顾我国中部地区的利奇马台风记忆犹新,它仅在浙江省就降下了189亿吨的降水,而山东省的降水更多,有专家估计或在200亿吨左右,之后该台风转战我国东北地区,绵延降下了数天暴雨,专家估计利奇马台风给我国带来了上千亿吨的降水。

但是台风都生成海上,在大海中的时间要比在陆地上长很多,且登陆之后就会减弱,降雨也会随之变少,因此如果加上它在海洋上的降水,那么这个数值至少要翻上5倍,所以台风利奇马从形成到结束至少会降下5000多亿吨左右的降水,相当于黄河至少10年的年径流量。

不过台风利奇马的规模并不算大,与它几乎同时形成的罗莎台风的规模几乎要比它大一倍,持续时间也比它长了一个多星期,所以它携带的降雨量或是台风利奇马的2~3倍,不过降雨量更大的应该是前几天登陆日本的海贝斯台风。

海贝斯台风被认为是60年来登陆日本的最大台风,已经被认定为今年出现的全球风王,登录日本前其云系规模可达140万平方公里,比罗莎台风又大了好几倍,被认为是历史风王的台风泰培曾经给日本带过去439亿吨的降水,而日本有记录的台风最大降雨量是800多亿吨。

日本有专家预估台风海贝斯在日本的降雨量或不下于台风泰培,不过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而且海贝斯台风在日本的驻留时间不超两天,但是其于10月3日获得编号,10月13日停止编号,但是其转化成温暖低压至今仍在降雨,其降雨量至少是罗莎台风的两倍,或达3万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三年的年径流量,或者相当于黄河55年的年径流量了。

不过台风海贝斯虽然是60年来登陆日本的最强台风,但是降雨量仍然无法与泰培相比,所以还是不能创造降雨量记录,这是因为两者的规模虽然都同样巨大,但是相对而言泰培还是要更大一些,其最大时云系环流半径超过4300公里,更夸张的是它的持续时间,编号时间达到了惊人的22天,降雨时间则超过了一个月,所以其降雨量或比海贝斯还要大一倍左右。

美国飓风和我国的台风有什么区别

热带气旋(即台风、飓风、旋风等)一般发源于赤道附近的海洋之上,低纬度地区,受温度,气流垂直运动等对流天气影响而形成。热带气旋一生不长,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个月。热带气旋一生分为三个阶段:生成、成熟、消亡。成熟的热带气旋分为:外圈、中圈、内圈。而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地面最大风速分为六种形式: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级台风。热带气旋发源地主要有八个地域:即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等。热带气旋过境之处,破坏力很大,经济损失无法估计,但同时也给该地区带来大量降水。

那么,美国的飓风和我国的台风有什么区别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飓风和台风的叫法不同

登陆北美洲大陆的热带气旋,被称为飓风;而登陆我国所在地区亚洲大陆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当然热带气旋还有其它叫法,比如在印度洋上,周围国家叫它旋风等。

二、飓风和台风的生成地点不同

飓风生成于太平洋东部和大西洋西部的赤道附近;台风生成于太平洋西部的赤道附近和南海之上,国际日更线西侧。

三、飓风和台风登陆路径不同

飓风从北美洲东西两侧“夹击”登陆北美洲,消亡于北美洲大陆之上,或者消失于北太平洋的东北地区和北大西洋的西北地区,更有甚至,飓风会向北太平洋的西北移动,到达我国沿海,当然数量不多;台风从太平洋则向西向北移动,登陆亚洲大陆,消亡于亚欧大陆之上,或者向西北方向移动消失于西北太平洋之上。

四、飓风和台风的命名方式不同

飓风,采用男女名交替命名飓风,美国沿用至今,世界气象组织采用了六张飓风命名表,每六年循环一次;台风,根据新的《台风命名表》里面共有140个名字循环使用,分别由亚太地区气象组织的14个成员国(或地区)命名,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台风名字,按照顺序重复循环使用。当然不管是台风还是飓风,那些破坏力大,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较大的热带气旋名字,将会“除名”,永远不再使用。

浅析,谢谢阅读。

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对台州有什么影响

在回答问题的2019/8/6 下午1400,如果以台湾与大陆的气象单位预测,2019年第九号台风利奇马,最终在大陆温州到台州之间登陆的机率非常高,风雨是少不了的。

利奇马台风是2019年的第九号台风,但可能会是第一个登陆台湾、至少是直接影响台湾的台风,也因为利奇马台风的西北走向,无论是不是登陆台湾,最终都会在福建北边到浙江中部之间登陆,只是在2019/8/6下午,各气象单位的预测路径差不多,最终路径可能还要24小时才会更准确。

上图是台湾气象风险公司的预测,他们预测利奇马台风不会直接登陆台湾,而是从台湾东北角擦过,这在台湾称为 西北台,西北台 其实是台湾最怕的一种台风,因为,没有登陆,台风整体没有被破坏,威力很强,再加上台风是逆时钟旋转,风雨几乎会把北台湾全都打到。

而且,没有在台湾登陆的台风,而直接登陆大陆,对大陆的影响也就比那些在台湾登陆以后,结构破坏的,再登陆福建、浙江的台风来得强大。

所以,对于台州的朋友来说,做好防台准备吧,例外,祈祷利奇马台风的路径一定要偏南,最好登陆台湾,被中央山脉阻挡、破坏,威力下降,而到浙江、台州时,只是一个带来风雨、降温的好台风。

为什么今年的台风不往内陆纵深去,而是从沿海地区过

谢邀!你还挺敏锐,截至八月上旬,还真没有台风深入过内陆!

上图就是截至8月8日,所有已生成热带气旋的集合,由于汇集有12条路径(十个台风两个编号低压),太乱了。我们把跟我国无关的台风都去掉再看看:

这样一看,就是两个台风登陆华南,第4号台风木恩、第7号台风韦帕;两个擦过,一个是第5号台风丹娜丝,和丹娜丝被吕宋岛撕扯出来的分身,消散在台湾南部那个。再有就是下图,即将影响我国的9号台风利奇马和20190012-NAMELESS。

不过现在这个无名低压已经停编,环流和利奇马合并了。而这利奇马,截至目前的风王,也不会深入内陆,将沿着东部沿海北上,并结合东移的高空槽,给东部9省市带来风雨影响。总的来说就是风雨影响极大,部分地区雨量会超过400毫米;波及面极广,从台湾一直到辽宁,都需要防范。

那为什么今年台风都溜边走,不挺进内陆呢?

这当然是天气舞台的总导演说了算,副热带高压指着去哪儿,那就得去哪儿。有一个很好的比方是这么说的,“如果台风是面团的话,那么副高就是揉捏面团的那双手。”

先说登陆的木恩和韦帕吧,为什么他们登陆华南,然后向西偏北行呢?这是因为每年6月中旬的时候,副热带高压会第一次北跳,其中心脊线会从北纬20度以南移动到北纬25度左右,而副高的北侧和西侧,就是主雨带。

这第一次北跳,一是会让出一片台风孕育的高水温区域;二是能让生成的台风沿着副高南侧,在偏东气流的引导下向西行进。最典型就是今年的4号台风木恩,7月初的台风,登华南然后进北部湾去越南,是“规定动作”。

但和它路径相似的7号台风韦帕,就显得好像略微有点“犯规”了。因为7月中旬的时候,副高会第二次北跳,脊线在北纬25-30度之间,黄河下游进入雨季;7月底8月初的时候,副高第三次北跳,脊线来到北纬30度附近。既然台风是沿着副高南侧西行,那台风的路径不是也要跟着偏北一些吗?为什么7月底生成的韦帕,会和木恩路径相似呢。

7月27日地面形势~

道理是这样没错,但副高三次跳跃是一个大概的时间段,另外北跳之后,它本身也有一个西伸北抬的加强,或者南缩东退的减弱,也有一定的摇摆区间。所以虽然韦帕是7月底的台风,按理去华东沿海的概率更大,但刚好韦帕就碰到副高有点南退,又把韦帕顶去了华南。

9号台风利奇马,风眼清晰、结构紧密,已成今年风王~

最后再说马上将沿着东部沿海北上的利奇马。在副高已经完成第三次北跳的时节,登陆台风大概率扑向华东是没错的。但刚也说了,副高一旦弱下去会东退。而这次呢,因为西北太平洋上除了9号台风利奇马,还有10号台风罗莎,同时北边还有高空槽一路向东移动过来,在这三股力量的压制下,副高不得不东退。

而台风一旦绕过副高脊线的最西端,就要向北移动了,比如2018年的台风摩羯↓

另外,10号台风的存在还和9号台风有一点互旋,让利奇马更多了一个向北的分量。我们看下面8月8号的中层天气形势分析图,可以看到利奇马马上就要绕过副高西端(588线代表副高核心区),转而北上了。

所以,这次的利奇马也不会西北行挺进内陆了,而是绕过副高,在10台风的拉扯、北方高空槽的推搡下,沿着华东沿海一路北上,直奔东北而去了~

2019第10号台风罗莎生成,太平湾难得3台共舞,各自会影响哪里呢

在北京时间2019/8/6下午2点,太平洋上正式发生同时有三个台风的三台共舞现象。

第八号轻度台风范斯高登陆日本以后,在2019/8/6下午正在登陆韩国,之后可能到日本海,最后三度登陆北海道后消失。

第九号台风利奇马,目前也是轻度台风,位置还在菲律宾的东方海面,朝向西北方向移动,台湾、大陆都在严密关注这个台风,这台风可能会在2019/8/9扫过或登陆台湾的东北,然后在10号登陆浙江南边。

一直被认为很可能形成第10号台风的热带低压,果然在2019/8/6下午2时,增强为另一个轻度台风,命名是:罗莎Krosa,台湾称为柯罗莎。罗莎的形成,让太平洋上同时出现了三个台风的难得景象。

轻度台风罗莎生成时中心位置位于北纬 18.50 度、东经 143.00 度,以每小时11公里速度,向西北西进行。台风中心气压 998 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每秒 18 公尺,瞬间之最大阵风每秒 25 公尺,七级风半径 100 公里。至于之后罗莎会往哪个方向移动,气象单位的预估,罗莎最可能还是会往日本方向移动,最强可能会是中度台风。

罗莎会和利奇马融合吗

台风利奇马和罗莎不够近,并且利奇马已经登陆了,所以不会跟罗莎合并一起,台风会不会融合一起要看情况!

双台效应 又称藤原效应(Fujiwhara effect)是指两个距离不远的台风因为气压、质量及相对位置的不同,而互相影响的气候状态。一般在北半球的台风会因为双台效应互相沿著两个台风中心所形成的轴线,呈逆时钟方向旋转。双台效应往往造成台风行进方向或行进速度的改变,进而有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最初是由日本气象学家藤原于 1921~1931 年间的所做的一系列实验及研究发表而得名。藤原发现,两个接近的气旋式涡旋,它的运动轨迹会以两者连线的中心为圆心,绕著圆心互相旋转。 而实际上常见的藤原效应依照台风之间的强弱程度而不同而大致分为三种: 1. 主导体牵引较弱者移动 如果两个台风一个较强而另一个较弱的情况下,两个台风中比较强的一个会影响另一个较弱台风的运动方向,而使较弱的台风绕著较强台风的外围环流作逆时针旋转移动,(这是以北半球而言。如果是在南半球则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直到影响力减小为止。 2. 两者合并 如果两个台风的距离够接近,并且较弱的台风没有受到其他的天气系统影响的话,那么比较强的台风可能会把较弱的台风吸收或合并。 3.两者互旋 如果两个台风的强弱差不多,则以两者连线的中心为圆心,共同绕著这个圆心旋转,直到有其他的天气系统影响,或其中之一减弱为止。 但也有可能出现互相排斥、并列而行等等罕见的情况产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