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如何评价范睢
- 地广人众的楚国为何没能一统天下
- 西周灭亡,迁都洛邑,进入东周时代,周天子和战国七雄的实力如何
- 实力强劲的楚国,是如何失去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本的
如何评价范睢
范睢,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年轻时当过魏国官园须贾的门客。为人机灵口才了得,在一次跟谁须贾出行齐国时,被齐王欣赏,从而奖赏一些贵重礼品。让须贾十分妒忌,回到魏国后,须贾向魏国宰相魏齐告发。罪名是像齐国透露魏国机密。范睢遭受魏齐羞辱后乱棍暴打,奄奄一息后被丢到乱坟岗。天无绝人之路,被魏国人郑安平所救。范睢偷偷的拜访了正在魏国的秦国官员王稽。与王稽一番交谈后,王稽决定带范睢会秦国。
而此时秦国正是楚宣太后,魏冉当权。秦国异常强盛。而战国第一名将白起也开始崭露头角。可惜的是嬴稷身为秦王,却没有秦王真正的权利。而范睢为嬴稷夺回权利精心策划了非常多的事件,包括诛杀白起。羞辱当年告发他的须贾,千里追杀暴打他的魏国宰相魏齐。
结论:范睢此人有大才,有胆略,但是为人瑕疵必报,公私不分。为了复仇绞尽脑汁,为了报恩也是绞尽脑汁。魏国小民郑安平都可以当上秦国大将。
地广人众的楚国为何没能一统天下
楚国在春秋时代是个超级强国,然而,到了春秋末期,差点亡于吴国之手。此后,楚国的国力再也恢复不到鼎盛时期的水平。
进入战国后,楚国表面上实力不弱,实际上已经失去春秋初期那种锐意进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缺少了“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一往无前的气概,王廷显得暮气沉沉。曾经精简的政府部门如今人员冗杂,办事效率低下,为什么会这样呢?当一个国家的历史越悠久,它所背负的包袱就越沉重。
那是一个贵族拥有继承权的年代,当一个王室家族经历了十几代的裂变后,无所事事的贵族越来越多,什么事也不干,就凭自己的特殊身份领国家的俸禄,继承祖辈的爵位,成为社会的蠹虫。你想想,当权力都落在这么一群无所事事的闲人手中时,你能期待他们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吗?
但楚国仍有希望来改变现状,楚悼王把希望寄托在吴起变法上。可惜的是,变法尚未成功,楚悼王便去世。在变法运动中利益受损的贵族发动叛乱,杀了吴起。吴起之死,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在吴起死后,保守派势力再度猖獗,楚国永远失去了机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楚国几乎没有过令人激赏的表演,它之所以还勉强维持七雄的地位,那完全是吃春秋时代的老本,只不过印证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罢了。
在战国七雄中,楚国是最守旧的国家,这与它在春秋时代的形象截然相反。楚国地大物博,兵力众多,有辽阔的国土,有一百万的军队,这些都很吓唬人,可问题是楚国的政治很混乱,又没有雄心壮志。自吴起变革失败后,国家权力都把持在老贵族、老官僚手中,政治效率低下,腐败严重。
我们来看一下秦国战神白神白起是如何评价楚国及其军队。
公元前279年,秦以白起为伐楚兵团总司令,率领数万大军,攻入楚国。楚国有百万军队,而白起只有区区数万人,秦军是否过于薄弱了呢?白起以为不然。为什么呢?他对楚国的局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下是他的原话:“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楚国内政混乱,奸臣当道,民心不附;军事上更糟糕,根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破旧的城池也没有得到修缮。这样的楚国,还谈一统天下,简直是作梦。
再来对比一下秦军与楚军。白起这样说:“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战,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这足见秦军训练之有素,在战场上视死如归,当然也是白起带兵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秦军的荣誉感很强,只要杀敌建功,就可以进爵,这也是他们勇往直前的动力。
相比之下,楚国人又是怎么样呢?在自家门口作战,难道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勇气与大无畏的精神吗?很可惜,并没有。白起后来评论说:“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斗志。”楚国军队各自为战,各自只顾自个的家,没有凝聚力,没有斗志。如此军队,安能不败?
由上可见,楚国虽然地大物博,军队庞大,却根本不可能一统天下。
西周灭亡,迁都洛邑,进入东周时代,周天子和战国七雄的实力如何
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叫春秋,一个叫战国。传统意义上说,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春秋战国的分界,实际上还有孔子之死和吴越灭网的事件。
西周到东周的过渡中,出现了山戎人灭西周的事情,导致周朝的军队损失了很多精锐,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已经开始不听周天子的话。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是郑国,郑国在称霸的过程中,和周天子发生矛盾,结果周讨伐郑,被郑国击败,周天子负伤,周朝最后的军队也消失殆尽,周再也无力控制诸侯。史称“郑庄小霸”。
春秋时期,有四个大国,即齐、秦、晋、楚。战国有七雄。这些国家,国力互相牵制,如果谁逼迫周天子退位,其他国家就会借口此事联合攻击他,那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能抵抗的了的。比如战国时期,齐独自灭掉了宋国,就引起了诸侯的不满,五国联合攻齐,差点灭网了齐国。一个宋国尚且惹这么大麻烦,别说周了。还有齐秦联合称二帝,想废掉周天子,在苏秦的握权下,两国最终没有敢这么做。可见当时周朝虽然没有实权,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牵制作用的。
后来,东周分裂为东周国和西周国。秦先后灭掉西周国和东周国,周朝灭亡。
实力强劲的楚国,是如何失去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本的
尽管历经波折,但直到战国中期,楚国依然是天下实力最雄厚的超级大国。
不过,在短短数年间,一连串的失误,使楚迅速衰落,彻底失去了与秦一较长短的实力。
实力雄厚
早在春秋时期,楚就是超级强国。春秋之世,晋楚争雄延续了百年。
此后,楚国遇到不少“倒霉”事。
春秋末年,遇到开挂的吴国,楚国险些被灭。
战国初年,又遭到魏、韩、赵三晋联军的打击,丢失了大梁等富庶之地。
吴起变法,稍有起色,但为时很短,效果一般。
不过,直到楚怀王即位时,楚国仍然是天下最强的诸侯之一。
楚国发起狠来,谁也吃不消。
齐魏争霸。齐威王击败魏国后,得瑟没几天,就在徐州被楚军击败。
楚怀王继位后,又北伐魏国,在襄陵大获全胜,一举攻占八座城池。
可以说,此时的楚国,与秦齐并立,有一争天下之机。
优越的外交环境
尽管当时秦齐楚三国的实力都很强,但是,公孙衍、苏秦等人的合纵抗秦之说已经大为流行。
当时,秦已从魏手中夺得河西,可以随时威胁韩、魏腹心地带。
因此,外交形势大致有两种。
1、魏韩不甘心为秦所挟,联络齐楚,结成合纵,一起抗秦。
2、魏韩为秦所挟,但这样,秦魏韩三国的联盟实力过大,齐楚就会结盟抗衡。
虽说“纵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但楚占据更多主动。因为他进可以主盟六国,压制秦国;退可以与齐结盟,两强联合,对抗秦韩魏,立于不败之地。
实力上足以与强秦抗衡,外交上居于主动,形势对楚非常有利。
可是,楚怀王一连串的低级失误,葬送了局面。
“幼稚”的伐交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楚国的悲剧,正是从伐交开始的。
张仪相秦后,先是连吓带拉,把韩魏拉到了一边。
随后,张仪使楚,开始忽悠楚怀王。张仪提出:希望秦楚联盟,一起打击齐国。为此,秦国可以拿出600里商於之地给楚。
其实,对秦,楚怀王的父亲楚威王早就指楚:秦有取巴蜀并汉中之心,虎狼之国,不可亲也!
所谓“纵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秦楚当时是彼此最大的对手。
何况,此时,秦已经攻取巴蜀,与楚大片接壤,相比之下,与齐几乎不接壤!
显然,无论从哪个方面说,秦要打击的,是楚,而不是齐!
楚怀王以商於六百里之地,自断齐楚联盟,是没有全局思想。
为了确保断交,楚不仅与齐绝交,还派人借宋国的符节,去大骂齐宣王,把事情作绝!
楚国,彻底孤立了!
这时候了,还谈什么六百里商於之地?
秦先拉拢韩魏,后诓骗楚是有全面的伐交思想。
相比之下,楚怀王可谓懵懂!
怒而兴兵
被耍了,楚怀王怒,决心出兵攻秦。
陈轸表示:不如索性就送一个名邑给秦,跟秦交好,一起去打齐吧,从秦国拿不到的利益,从齐国那里要。
楚怀王拒绝,坚持发兵攻秦。
其实,陈轸的想法并不算上策。秦瓦解秦齐联盟,主要针对的就是楚国。秦楚联盟攻齐,秦得不到利益,楚能得到土地,这并不符合秦的利益。
不过,楚怀王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贸然攻打秦国,显然是没有胜算的。
丹阳、蓝田两战,楚连续惨败,损失惨重,汉中郡也被秦国夺去了。
楚,在伐交失败的情况下,以主力攻打强秦,无异于送货上门,主动削弱自己!
赌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连遭重击
攻秦之战,楚国损失惨重,这又给了齐机会。
齐、魏、韩联军,攻楚方城,在垂沙大败楚军!
齐打击完楚后,秦国连续出击,在新城大败楚军,斩首2万。不久,又出兵攻取楚8个城邑。
在把楚怀王骗到秦国后,秦再出兵,歼楚军5万,攻取了10多城。
连续的外部打击下,楚国国力衰落,内部矛盾激化,又爆发了农民起义,楚一度被“分而为三四”。
在秦齐两强连番打击和内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楚迅速衰落了下去。
其后,白起伐楚,一路深入,攻破郢都,使楚迁都,更是致命一击。
此后,由于秦赵争雄的展开,楚国暂时安定了下来,可是,只不过苟延残喘而已,楚已不是那个可以与秦争雄的超级大国了。
早已注定
楚国的迅速崩盘,表面上是楚怀王等人在外交、军事上一连串低级失误导致的,实际上,根子早已经埋下。
当初,吴起一阵见血地指出了楚国的根本问题:大臣太重,封臣太众。
大臣太重。当列国都在广求人才时,楚国朝堂的高级官员一直由几个大家族把握。
一个直接后果是:楚国的决策水平与其他诸侯不在一个级别上。
楚怀王在相信张仪鬼话的时候,朝堂大臣都支持楚怀王,唯有陈轸、张仪等少数几个人反对。
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正反应出:昏聩的,不是楚怀王一个人,而是整个楚国统治集团。
战国中后期,当秦国的商鞅、司马错、范睢;赵国的廉颇、蔺相如、李牧;燕国的乐毅、苏秦闪耀登场时,一群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正把楚国带向深渊。
封臣太众,削弱国家动员能力。
从楚国几次作战被歼的数字看,楚国几次大规模战役,动员的兵力最多在10来万。
这个数字,有点”对不起楚国的实力“。
战国中期时,田单与赵奢论战,田单就说赵奢每战都动员数万,甚至十几万大军作战。
长平之战,赵军更是拿出了45万大军。
从被斩首数字看,楚国在战场上的损失似乎还不如韩国。
这正是封臣太众,国家动员能力不足所导致的!
国家虽大,但战争动员能力不足;实力虽强,但统治集团却由几个家族长期把持。
如此楚国,拿什么来与秦争锋呢?
楚国被打趴下,发生在楚怀王时期。
但楚国的命运,其实在吴起倒下,变法失败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