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忌讳说“死”,但曹操发明了一个四字成语,解决了这一难题_自己的_百年之后_都是

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有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歌赋方面有很多高的造诣。曹操与自己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一同被称为“三曹”,史称“建安风骨”。曹植七步诗相比大家也是耳熟能详。

曹操不仅在对待军事上有自己的能力和本领,也非常爱惜人才。在生活上,善于作诗歌诗词,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政治抱负,雄心壮志。并且有得反映汉朝末年人民的生活苦难。曹操的散文清竣工整,使建安文学的开端并不断繁荣。鲁迅先生曾经评价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另外,曹操也非常擅长书法,唐朝的张怀瓘在《书断》之中,称赞曹操的章草是“妙品”。

魏朝建立以后,曹操被“魏武帝”,庙号为“太祖”。王沈的《魏书》之中也有关于曹操的记载:“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皆成乐章。”

展开全文

曹操的著书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他的诗歌现如今保存下来的都是乐府诗体,有20多篇。关于诗歌的内容基本上分为三大类,一大类是关于政事的,比如《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二大类是抒发自己的理想情怀的,比如《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三大类是以遨游仙境为主题的游仙诗。

东汉末年建安七年曹操作了一篇散文《军谯令》,其中出现了一个成语叫做:“百年之后”,指得是人去世之后。自古以来,生老病死都是自然常态,谁也无法超出生死之外。不过,人们却非常忌讳说“死”这个字,所以一般很多的老人家都是用“百年之后”这个成语来表示死亡的说法。

《军谯令》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与袁绍、刘备交战胜利之后所作。当时曹操率军途径自己的家乡沛国谯县而颁布的军令,为了安抚告慰战争之中阵亡的将士,并未他们建立庙宇,安抚体恤他们的家属亲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记载其内容为: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使吾凄怆伤怀……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为存者立庙……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我一开始起兵是为保护家乡百姓,然而现在故乡百姓却遭受战争之苦。我站在故乡的土地之上,再也看不到一个熟悉之人,内心无比的悲伤。死后的战士们,没有子嗣的,应该找到他们的家属,进行安抚关照。给战死的将士们建造庙宇,进行祭拜。若将士们泉下有知,等我百年之后与他们相见,也就心中无憾了。

死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恐惧的事,而曹操用“百年之后”来表示死亡,却让死变的没那么可怕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