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国人心目中的份量,不是一般的重。每年春晚,以春节为题的节目,无不弘扬团圆,和谐、好运将至的主题,无不渲染浓浓的亲情,游子的牵挂。千年春节,国人的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就在春节中得到体现。近日,河北宣化一中《寒假致高一学生的一封信》中,却希望家长“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弃春节意识“,网友爆料,舆论大哗!
很多网友表示很吃惊,这是学校发出的?春节的意义,学校不知道吗?教育应该真正扛起传承文明的重大使命,传承文明和文化是学校的责任,一个凝聚着国人几千年集体记忆的,凝聚着国人家国情怀,凝聚着亲情友情,表达国人美好祝愿的春节,居然要“淡化摒弃”?
不由得心头一凛,想起了历史上,岛国人不准东三省的孩子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历史等一系列措施,想起了当今某国人抢注春节的行为,不了解历史,不赓续传统,我们的学校能把孩子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太严重了。
展开全文
仔细读一下该校的信,长舒一口气。还好,该校校长不是头脑发晕,只是要求家长合理安排,不要打乱孩子在校学习时形成的生物钟。
不打乱孩子在校学习形成的生物钟,目的是为了实现寒假和开学的无缝对接,避免孩子开学后需要时间磨合,说简单点就是避免春节期间各种活动对孩子学习的冲击。看来校长考虑得比较细。但是,校长先生,为了不打乱孩子在校学习形成的生物钟,就要求孩子们“淡化摒弃春节意识”,这种要求是否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是否符合人性?是否切实可行?说白了,这种教育价值取向偏向了哪边?习惯和分数,结果我们培养了怎样的孩子?压抑人性,虚伪表达,不懂历史和传统,没有亲情和家庭观念的人!
这不是我扣大帽子,看看我们中小学是怎样安排孩子们的春节系列活动,校长先生或许能感受到差距。
某校春节系列实践活动
1、和父母一起参加春节各种活动,如“杀年猪”、“打糍粑”、“打豆腐”、“做肉糕”、“贴春联”、“守岁”、“拜年”等,感受节日气氛,用笔记录下来;
2、向父母了解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分析习俗形成的原因,可以查阅资料,每个习俗写一篇日记;
3、收集邻居各家各户的对联,分析其表达的意思,学习其写作手法,创作一副对联,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美好祝愿,对新年后学习的美好憧憬;
4、拜年是个智力活,一要规划好路径,二要说切合身份的祝福话,三要注意作客的礼仪。提前做好这三个功课,给父母提建议,在拜年中落实这三个要求,留下文字或图片;
校长先生来看看,小学生做完这一系列实践活动,是不是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假如他们将来参加高考,遇到作文题《说说中国的春节习俗以及背后的意义》,会不会有素材不跑题?
教育人结语
据说,近日该校发《情况说明》,该校高一年级主任背锅,这种事情就不要掩耳盗铃了,行动本身就反映出该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即是,重分数轻能力和核心素养。高考缺失能检验高中教育质量,在当下,校长要意识到,高考本质上是在比拼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低,不要还抱着“刷题”,“时间加汗水”这种传统的提高分数的办法,目前高考命题的趋势就是越来越侧重于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而综合实践活动目前还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办法。
放孩子们参加春节各种活动吧!不要“淡化摒弃春节意识”,那只会让人们质疑校长的办学思想出现问题。
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