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过年是种考验,想开心过大年,父母需要做好这6项功课_孩子_拜年_过年

带着孩子拜年是一种考验。不仅考验孩子,也是考验大人。这不但是种力气活,更是费心费神的技术活。怎样引领孩子乖巧、开心地过大年呢?

第1项功课:让孩子参与进来

过年,对大人来说很容易感受到过年的氛围,因为大人的参与度比较高,像准备过年的东西,制定过年计划等。但是孩子的参与度低,往往不容易感受到过年的氛围。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想办法调动起孩子对于过年的兴奋度,那就需要邀请孩子参与进来。比如我会带孩子一起贴对联、贴窗花、挂灯笼、包饺子等等。

如果不参与进来,好像过年跟他没关系似的。孩子亲自参与,才能越发感受到过年的喜庆和快乐。

第2项功课:丰富孩子的拜年词汇量

对于过年的祝福语,拜年词,大人张口就来。但是小孩子的词汇量有限,有时他就是想说,还不知道怎么说呢。所以,可以提前丰富孩子的拜年词汇量。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与过年主题相关的绘本,和孩子学习拜年;也可以播放一些过年主题的儿歌,让孩子来听和看;同时,我们也可以分类教孩子,给不同年龄段的人,送上适合他们的不同的新年祝福。

像对岁数大的爷爷奶奶,我们教孩子可以祝福他们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对于年轻的叔叔阿姨,教孩子祝福他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对于哥哥姐姐,教孩子祝福他们学习进步。就是常用的祝福语,不要太拗口,太偏僻的词。

展开全文

第3项功课:去拜年前,提前跟孩子介绍拜访对象的情况

过年时,每次带女儿去哪家拜年,我都会提前给她讲清楚,接下来我们要去谁谁家拜年。一路上也会多跟她聊聊。我们的拜访对象,她应该怎么称呼;他们家有几个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等等。

特别是称呼要多跟孩子说几次,特别是平时不常叫的。有一次带女儿去给姑奶拜年,她总是搞不清,管姑奶叫姑姑。弄得她后来都不敢开口叫了,自己都怕叫错。

第4项功课:接近孩子与亲戚朋友的关系

带着孩子去拜年的时候,孩子见到人往往怕生,不敢说话,不愿意在人家多停留。这个时候,父母要想办法接近孩子与亲戚朋友的关系。

第5项功课:教给孩子接红包的礼节

孩子拜年,有一项美差就是收红包。不要忘了,给收红包收到手软的孩子,提前科普一下接红包的礼节。

最有趣简单的办法就是,可以编首小顺口溜,教孩子读一读,记一记。关于接红包,我曾给女儿编过一首顺口溜“爷爷奶奶真是好,给我一个大红包,说声谢谢嘴巴巧,双手接过懂礼貌。”当然,前面的人称是可以换的。

这样便于孩子生动记忆接红包的礼数。还有一点,可以神秘地告诉孩子,长辈给红包给的是一种惊喜。惊喜不能当面拆开,要回家之后悄悄地打开看。把这种当面不拆红包的礼节,以这种神秘的惊喜方式告诉孩子。一般孩子会接受并配合。比单纯说教孩子“当面打开红包不礼貌”,更能让孩子接受。

第6项功课:让孩子表演节目要顾及孩子心情

有一种中国式的过年团聚模式,大人带孩子团聚,成了孩子的才艺表演聚会,或者是孩子们的才艺大比拼。大人喜欢让孩子人前露一手,长长脸。

这一点是可以的,毕竟孩子可以活跃气氛。不过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意愿,顾及孩子的心情。人家愿意就鼓掌欢迎,不愿意也不要强迫,家长更不能指责。

有一次带孩子去给长辈拜年,表妹也带着女儿朵朵去了。电视里播放着喜庆的歌曲,其他两个孩子跟着音乐扭起舞。大家让朵朵也跳个舞。可是害羞的她缩到妈妈身后,拉都拉不上前。

表妹劝说几次她也不肯表演,最后她失望地说:“你还学过跳舞呢,还没小弟弟小妹妹强呢。真是上不了台面……”说的朵朵抹眼泪,大家也觉得很尴尬。

孩子表演才艺,应该是一种自愿的娱乐活动,不是给大人挣面子的任务。大过年的,何苦为难孩子呢?

过年是礼节复杂的集体性活动。我们有必要从小传授孩子这些。提前陪孩子做些功课,带孩子过一个有礼数的快乐新年。

当然,过年图个乐呵,也是难得的全天候跟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刻。带孩子拜年,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小插曲,小意外。关键,家长要多包容孩子,站在孩子一边,多替孩子周旋。比如,孩子哪礼数不周了,或者说错话了,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打圆场。陪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吉祥年。

比如,当对方给孩子糖果,或者好吃的,或者红包时,进一步引导孩子:“看,谁谁对你多好,多疼你。他是喜欢你才给你这么多糖果呢。”牵起孩子和对方的好感,孩子更容易吐露感情,放松下来。跟人家互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