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了!这一银行将收购瑞信→_瑞士_流动性_银行

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联邦委员会在伯尔尼召开新闻发布会, 确认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集团将收购陷入危机的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瑞士信贷银行。

瑞士信贷在当天发布的声明中透露,瑞信的股东将以22.48股瑞信股份换取1股瑞银的股份。这一交换比例反映了 瑞士信贷所有股份的合并对价为30亿瑞士法郎。

瑞士央行表示,这一收购是在瑞士政府、瑞士央行及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实现的,瑞士央行将为合并提供大量流动性援助。

瑞信危机可能波及全球金融体系

瑞信成立于1856年,在全球资本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 瑞信是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认定的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其危机可能波及全球金融体系,被视为“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路透社、彭博社等媒体援引多方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这个周末,美国和欧洲多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就瑞信危机与瑞士方面沟通协作。

受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关闭风波影响,欧洲银行股过去一周普遍暴跌。瑞信本就因经营亏损、内控不善等问题备受质疑,加上大股东近日表态不会继续注资,导致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受挫,瑞信股价15日盘中一度暴跌约30%至历史低位。

从诱发瑞信风险事件的内因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瑞士信贷银行经营不善累积的巨额亏损迟迟未能有效填补,造成资产负债表的持续恶化和收缩,总资产从2007年的1.36万亿瑞士法郎收缩至2022年底的5314亿瑞士法郎,十余年间缩水六成以上;资产负债表已经失去基本的造血功能,2022年全年亏损额达到72.93亿瑞士法郎。与此同时,公司治理失序和财务内控违规诱发的信任危机,更是带来了资产价格与流动性的螺旋式负向反馈机制。2023年3月中旬,瑞信的股价缩水25%以上,信用违约互换费率连创新高,带动欧洲银行业的风险溢价整体提升,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拒绝增资则成为压倒瑞信的最后一根稻草,迫使瑞士央行介入为其提供流动性支持,市场情绪才有所稳定。

瑞信危机是如何导致的?

从美国的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到欧洲的金融“巨无霸”瑞士信贷银行,曾经风光无限的多家银行接连陷入严重的风险事件,让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从资产价格的暴跌,转向对金融体系陷入系统性危机的忧虑。尤其是瑞信的“暴雷”事件,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深度恐慌,一旦“自救”与“他救”措施皆宣告失败, 或将重创全球金融体系并产生复杂的连锁效应,为低迷的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一层阴影。

结合瑞信风险事件演化历程来看,每一次的金融危机虽然都看似“这次不一样”,但也都表现出很多共同特点,是诸多内外部因素和长短期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

首先,资产价格体系对经济衰退和“宏观经济尾部风险”有着显著的反应,金融周期波动、金融机构间复杂的内在关联和流动性杠杆形成复杂的反馈结构,在外部条件变化时,极易触发系统流动性风险事件。装有大量有毒资产的资产负债表持续失去盈利能力,往往被动地诱发去杠杆过程,放大资产价格的下跌幅度,造成资产的折价急售行为,将流动性风险从资本市场外溢至整个金融系统。伴随着资产负债表的恶化,瑞信不断面临流动性抽逃,表现出银行挤兑的特征,仅仅2022年四季度存款便流出1380亿瑞士法郎;与此同时,相较于上一年度,2022年的现金及证券构成的流动资产池减少1114.3亿瑞士法郎,流动性不足问题昭然若揭。

其次,瑞信风险事件体现出银行挤兑和市场挤兑共同交织的新特征。危机事件爆发时,融资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之间产生显著交互作用,促使流动性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形成“流动性螺旋”,叠加而成的负面效应远大于这两种流动性单独形成的危机效果之和。此外,瑞信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约七成的资产负债分布在国外,与其他金融机构有着广泛、密切的股权关联、负债关联、资产关联等,极易将流动性冲击快速扩散到其他交易对手,市场参与者的资产急售、流动性囤积和安全资产转移行为又放大了上述传染效应。

展开全文

再次,危机事件的爆发往往意味着监管套利会使传统监管指标渐趋失效。即便在危机时刻,瑞信的流动性监测指标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Net Stable Funding Ratio)和流动性资金覆盖比率(LCR,Liquidity Coverage Ratio)仍然高达203%和144%,总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比率、普通股权益一级资本也都远高于监管标准。

最后,对市场公众的预期干预和管理至关重要,但是难度也前所未有。瑞信高层、瑞士国家银行和监管机构相继发布声明来稳定市场预期,不过有效性大大降低,甚至当事机构对资本实力和流动性的声明反而让市场情绪更加恐慌,造成股价进一步下跌。似乎印证了理性预期学派评价政策干预的名言:“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你可能关注的新闻

董事长辞职!中国银行、中国人保发公告→

这个尘封逾15年的纪录,破了

来源:中国经济网微信综合经济日报、新华社、央视财经微信等

监制:刘志奇 审核:彭金美

编辑:王俊杰

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