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有意境的一首诗,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很多外国人都会背_李白_举头_思乡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诗词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诗词文化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是唐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李白便是其中之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的身份也比较特殊,而这从他的姓氏便可以看看出。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李白的作品想像奇特丰富,风格雄奇浪漫,意境独特,清新俊逸;善于利用夸饰与譬喻等手法、自然优美的词句,表现出奔放的情感。诗句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李白是个比较爽朗大方之人,他爱饮酒作诗,喜交友,过着比较快意的生活。当然,如果人们谈起李白的作品的话,就不得不提到《静夜思》。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展开全文

这是一首很好理解的作品:

明亮的月光洒在了窗纸的上面,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这样的景象,让我不禁抬头看看天上的明月,然而不久之后却低下了头,思念起了故乡。

《静夜思》整首作品中没有辞藻堆砌,没有难懂的言语,只是用叙述的语气,便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至尽,因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将其列入了小学课本之中。

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利用对比的方式,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人在外地之中,总是容易思家,并且难以入睡。而在这样的状态之中,倘若你看着身边的事物,便会认为它们都充满了寂寥之意,比如庭院,比如月光。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作者抬头望向月亮的时候,便触动了旅思秋怀的情感,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显然地,倘若你读了作品,便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倘若你离家在外,便能够感同身受。而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这首诗言语不多,字词简单,因此为人们所广泛流传,就连很多外国人都会背诵。

2015年3月21日“世界诗歌日”,联合国邮政发行了一套邮票,分别选取英语、西班牙语、汉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6种不同语言的代表性诗歌,在邮票画面上呈现,其中汉语诗歌选取的,便是李白的这首《静夜思》。

参考资料:《新唐书·李白传》、《唐才子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无风却起念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