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名字来历和含义(10个字)?请问李白名字的来历是什么和含义_李白_长庚_太白

李白的名字来历和含义(10个字)

“大河之剑天上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在这飘逸洒脱的语句中,我们今天的主角李白闪耀登场。关于“诗仙”李白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传说,在李白周岁那天,李家桌子上摆满各种物品,妈妈抱着李白,让他用小手去抓。李白一手便抓向《诗经》。这—来起名就更难了,儿子要做诗人,名字更该风雅。

—拖再拖,李白7岁进学了,父亲决定为儿子定名。那年春天的一个傍晚,李白的父亲伴妻携子漫步庭院,望着那夕阳映衬下的绿树繁花,顿时诗兴大发。他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同时也想试试儿子有无诗才,便随口吟诗两句:“春日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他回头看看妻子,妻子会意,沉思片刻,吟道:“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没等母亲示意,挥手指向院内盛开的李树繁花,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白父亲闻后很震惊,虽未喜形于色,却也甜在心头,儿子果然出手不凡。待他归室落座后,细品这合家之诗作,觉得这前三句不如末一句清雅自然,尤其最后一个字用得绝妙,那满树李花不正洁白似雪吗?那馨香四溢的李花不是正蕴涵着书香门第的清雅淡泊吗?而这句诗的首字不恰是李家之姓吗?妙!何不为儿子取名李白呢?于是,他当即决定儿子的名字就叫李白。

另一种说法来自唐代李阳冰的《草堂集序》:“神功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到的:“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文献中指出,是因为李白出生当晚,母亲梦到太白金星下凡,根据梦象取了李白的名字。所以,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长庚!

唐朝长安元年,李白出生于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他很早就相信喜欢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请问李白名字的来历是什么和含义

李白名字的由来,李白七岁那年,父亲要给他起正式的名字。因为李白的父母也是酷爱读书的,他们的目的是要培养李白做个有才华、有学识的文人,不想他将来沦为凡夫俗子。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李白的父亲平时喜欢教儿子看书作诗,他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李母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李白的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李母接着吟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此时,李白正走向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吟道:“李花怒放一树白。”“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李白的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诗仙李白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为大众所熟悉和喜爱的一位,也是一位充满了谜团的人物。仙李白的传奇一生,在唐朝冒出的许许多多如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仅有一个特别被人民大众称之为,既有着侠士心肠,勇士的胆量又有仙气,修仙之骨的写浪漫诗的诗人!

李白的诗显示出很高的才华、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唐代另一诗家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呼李白为“天上谪仙人”,意为天上下凡来的神仙。从此,“谪仙”之名誉满长安城。唐大诗人杜甫有诗赞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狂客,李白好友贺知章也,因此,后人便把李白尊为“诗仙”。

李白名字的含义和来历是谁

李白一家本姓李,但在西域时不用此姓,入蜀后恢复使用。所谓“惊姜之夕,长庚入梦”与“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是说李白诞生之夜,其母梦见长庚星入怀。长庚星即启明星,古人又称为太白金星。李白小名长庚,字太白,全是缘此而名。

“白”在五行中属西方,西方的明星即是梦入其母怀中的长庚星,此星亮度极高,故曰太白。从李白姓名中即透露出其眷恋故地的情结。

早年天才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奋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