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军队又叫做部队,这个名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的?塔利班严格部队纪律,不追究前政府官员责任,他们的目的是什么_部队_马里_军队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部队 部队 马里 军队

本文目录

  • 为什么把军队又叫做部队,这个名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的
  • 塔利班严格部队纪律,不追究前政府官员责任,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 想了好久,我一直很想当兵,今年刚上大一,对自己的大学也不是很满意,大学生当兵有什么前景,求指导
  • 看到有些部队将砖头吊在枪口上练习据枪,这样会损伤枪管、影响射击精度吗
  • 十六字令的写法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 马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什么样国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国家派维和部队

为什么把军队又叫做部队,这个名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的

我军最神秘的单位肯定要包括“8341部队”,也就是中央警卫团的代号,可是你若称之为“8341军队”那就不像话了,所以,如题所说那样把“军队”又叫做“部队”肯定是错误的,那是外行的表现。因为这两个名词的含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貌似可以理解为一个意思,实则在用法上有根本不同。

军队是对一个国家或者一支正规武装力量的统称,比如人民军队、美国军队、法国军队等等,泛指被法律授权使用致命武力、武器来保护其国家利益的武装力量,在最高统帅、军队总部之下设置各军兵种。而“部队”是指军队成建制的一部分,有部属、部分的意思,比如军改之前我军各部队都以“81653部队”之类的代号,来代表某一个建制单位,这里你再用军队的字样,就明显不伦不类了。

百科上对部队的定义为:“是指军队中团及团以上建制单位的通称”,其实还是错误的(这些词条都是编写的,未必就权威)。二战时期的日本军队,习惯于将建制单位以军事主官的名字代称,比如什么“松井部队”、“小林部队”等等,包括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也被称为石井部队,因为这支部队的主官是石井四郎中将,而此类称谓一般可以代指到中队级,所以“团以上”的定义是不准确的。

严格界定的话,其实部队这个名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上的“部队”泛指一切具体的军队单位,大的方面可以是军兵种称谓,比如陆军部队、海军部队、空军部队,以及陆军内部的步兵部队、炮兵部队、装甲部队等兵种称谓,也可以按任务类型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卫戍部队、边防部队、守备部队等等,这层意思更多的是一种统称。

小的方面则是指单独的单位建制,一个师、一个团或者一个营,哪怕是一支临时组建的支队或者战斗群,都可以称为部队。我们经常在军事文献中看见“某部”这个名词,那就是某一支部队的意思。这些单位建制的军事主官,无论是营长、团长、旅长或者师长,乃至于战争时期的兵团、军团等特大型单位,其实都可以用“部队长”来统称,这是非常专业的军事术语。

而狭义上的“部队”,则特指编制比较齐全的团以上军事单位,其标志性在于有军旗、有序列番号、有部队代号,同时具备司政后等领导机关、作战单位和勤务单位等等完善的机构,这也是之前提到过的“8341部队”、“81653部队”等等单位的名称由来。之前曾经撰文介绍过,团级是最大战术单位,够资格授予数字或者序列番号,够资格设置司令部机关等等。

我们以民国时期为例,国民政府的正规武装力量名称为“国民革命军”,那么它就是一支军队的全称,至于什么“国军”、“蒋军”都是简称或者蔑称。这支军队也有陆军部队、海军部队和空军部队(这就是广义的用法),在解放战争时期统统隶属于“南京国防部”指挥,而它的每一个兵团、每一个军乃至以下的师、团,那都是一支建制“部队”(这就是狭义的用法),所部投降、所部起义或者所部被全歼,都指的是某一支建制部队。

以笔者个人的理解,“军队”是对武装力量的抽象化泛指,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称谓;而“部队”是对武装力量类型、建制和单位的具体表述,在用法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再举个例子,当某支军队的最高统帅或者高级首长进行检阅、校阅时,最准确的对象用词就应该是“部队”,因为它已经涉及到了具体表述,这个时候再用“军队”一词,是非常不妥的,发现头条上一些创作者偶而也会犯这个毛病,得细品呐。

“部队”这个词由来已久,以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早就完成了抽象和具体的名词的发明,比如《后汉书·马融传》里面有记载:“用关东兵五千,裁假部队之号,尽力率厉,埋根行首,以先吏士,三旬之中,必克破之”。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的著作年代已经早在南北朝时期,如此算来,历千年矣。

塔利班严格部队纪律,不追究前政府官员责任,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阿富汗经过多年的战争,现在需要快速的结束战争,投入建设。

要有一个稳定的建设环境就需要取得大多数人的支持,需要社会各个阶层达成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互相谅解,建设家园。

为了取得各阶层的支持,塔利班严明部队纪律,首先得到市民的支持。

政府正常运作离不开旧政府的官员和公务员,赦免他们,维持好过渡时期的秩序。

塔利班的一系列焕然一新的有序的做法,树立了新形象,国际上赢得了有正义感国家的支持,国内建设一定很快就会取得成绩。

想了好久,我一直很想当兵,今年刚上大一,对自己的大学也不是很满意,大学生当兵有什么前景,求指导

想当兵只是动机,当兵到部队后你有什么打算呢?这个问题必须要搞清楚。如果现在对自己的大学不满意,你就打算另外选一条路,一但到了部队你再不满意,可就没有退路了,一来当兵入伍你就是一名军人,有军法管着你,二来你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混两年义务兵,到时退伍你是回学校继续读大学?还是就直接回家啊?

1、想参军入伍当兵,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才能有前景。

军人不是普遍的老百姓,有着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并且还得有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感。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考虑个人的军人职业规划,题主所说的前景,其实就是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入伍当兵,职业规划选项会更多,如考军官院校、考士官学校、义务兵转士官、退伍后重回大学继续完成学业、退伍后回乡创业等。

2、义务兵考军校是一条不错的选择,只要你足够优秀就有机会。

现在大学生参军入伍已经很常见,而考军校也成了很多人的首选,但是想考的人多了,自然竞争就激烈了。如果想突围而出,获得报考的资格,就必须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笔者就是在部队当战士时考的军校,当年我为了能获得报考资格,围绕军事共同科目和文化课没少下功夫,别人休息时我在加班训练和学习,最后终于圆了军校梦。

3、两年义务兵后退伍,返回大学继续完成你的学业,那时你的心态就变积极了。

别看题主现在感觉你自已不满意现在的大学,但那是建立在你没有经历过更艰苦的生活,没有经历过在眼前失去的机会。如果你只给自己准备一条路,看你还会朝三暮四不?假如你当兵入伍,没考上军校,这时路是不是就窄了?恐怕那时你会特别珍惜自己还保留的大学学籍,自然再回大学校园后,你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学业。

4、如果不想重回大学继续完成学业,又不想离开部队,那就考虑转士官。

对于部队来说,特别需要优秀士兵长期服役,这是部队对人才的需求。如此一来,对于那些曾想特别想考军校的战士来说,如果考不上但本身又很优秀,只要本人愿意就可以申请转士官。每年部队都会在义务兵退伍之前选拔一定量的战士转为士官。如果能转为士官也是非常可喜的事,因为你已经成为职业军人,并且还可以挣工资了。

结束语:通过上面的分析,题主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前景呢?如果你是一个足够聪明的人,就要充分重视你的职业人生规划,做一个有明确生活、学习和工作目标的人,并且围绕目标制定可行性方案,才会让自己在实现目标的成功率更高。最后祝你心想事成,前程似锦!

看到有些部队将砖头吊在枪口上练习据枪,这样会损伤枪管、影响射击精度吗

凡是当过兵的人都明白这是为什么!这首先是新兵的“必修课”,也就是练基本功!

这里包括增强臂力、提高瞄准和以后射击的整体稳定性与准确性!当然 ,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提高军人的意志力和耐力!这些,都是作为军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在练习瞄准的时候,有的可以在枪管挂砖头,也可挂水壶以及适当重量的物品。这些物品的重量是不会损坏枪枝的!也不会影响射击精度,相反,这样练好了,到了真的射击时会更加精确!

有人对这种做法很不理解,认为是“多此一举”或是“说太笨”了等等!其实他们还真是不懂!

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一,上面已经说过,这是军人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课目,好处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二,这种练习只适用于平时练习瞄准,而不用于实弹射击!真正在战场上也不用这样!

三,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军人的共识与口号!不要小看这种练习,只要练好了,进行实弹射击或是打起仗来,一枝枪在手里轻松自如,射击速度更快更准!这难道是“白练”了吗?

再说点别的,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了,作为长跑运动员,他们平时练习都是在腿上挂沙袋的,这同样也是练基本功:平时跑着很重很累,可是在赛场上那就不一样了!

“如虎添翼”大家应该都懂!这能说他们“笨”吗?

还有军人叠被子要求象“豆腐块”,这有用吗?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这就是磨练!

所以,我们不要把各行各业的基本功看作“多余”和“没用”!而是绝对有用!

所谓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在个道理!

谢谢邀请!

十六字令的写法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十六享令写法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词,是诗体的一种,古时词是配乐而歌唱的。每一种词按照各自依据的乐谱大体都有一定的格式,这种格式是在旧词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拟定词谱,这样一来,填词的作者则有了依据,加之有些词人并不很通音乐,他们填词是为了作诗,并不是为了演唱,于是词便成了一种纯文学式样的文学体裁。

这种体裁又分为:

一、小令,

二、中调,

三、长调。

据说五十八字以内为小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大体情况是这样划分的。

因此,十六字令自然也就划分到小调了。她也是词族中字数最少的词牌了。

十六字令,全词只有十六个字,通押平声韵,她的平仄如下:

平,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仄仄平平。

第一句,一字句,感叹性独词句入韵。

第二句,七字句,律句。也有非律句的,但很少见,一般都是用律句。

第三句,词中三字句最为常见,格式大都截取五言律句中的后三个字: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第四句,五字句。五字句一般是用五言律句。

以上就是《十六字令》的基本要求,这是对本词牌的字数、押韵、和平仄的要求,其意境与诗和其它词牌的要求应该是一样吧!

马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什么样国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国家派维和部队

马里的历史很悠久,曾与三个非洲王朝,加纳/马里/桑海息息相关。从公元11世纪,穆拉比特王国攻陷加纳帝国的首都后,当地人民就被迫改信伊斯兰教,至马里/桑海时期都是如此。

这一地区曾经历的黄金时期(13-14世纪),代表的是绝对鼎盛的军事、天文、数学和文学发展,都与伊斯兰相关。今日一些战略游戏中,都可以看到马里帝国的模样(如《文明6》、《帝国时代2》等等)。而惊奇漫画中的“黑豹&瓦坎达”,也与曼萨·穆萨(Mansa Musa)这位马里帝国的“众王之王、金矿之王”有着非常多的共同点(下图为历史艺术绘像)。

但是在19世纪末,法国占领了马里之后。这些就都发生了改变。在法国入侵时期,哈吉·奥马尔(Hajj Umar)和阿赫马杜·塞古等伊斯兰教领袖,从1848年就开始领导马里人民进行抗法战争,这也使得法国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才能占领马里全境。不过截至1916年,马里北方仍残存抵抗力量。正是这些事,为今日的反恐维和埋下了伏笔。

如上图所示,2019年3月24日,马里一个颇尔族牧民村庄出现了一次死亡过百的屠杀。这件事与2012年出现的“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息息相关。阿扎瓦德的主要成员,分裂自伊斯兰卫士,两者大多都来自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图阿雷格人。这些马里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其实早在马里帝国的统治力削弱开始(曼萨穆萨死后不久),阿扎瓦德地区就已被多个国家角逐,所图无非就是金矿(比如摩洛哥派遣的Arma探险队)。虽然有宣称在1737年图阿雷格人曾获得阿扎瓦德的短暂控制,但没有实锤。并且如上所言,在1865年左右,图阿雷格人曾与法国殖民者争夺过阿扎瓦德地区的实际控制权,时至20世纪初,马里北部的抗法斗争,主要涉及这一民族和地区。不过直至1924年的《英国皇家非洲学会杂志》中,图阿雷格人的名字才被提到(此前则被视为一个金沙交易群体,类如吉普赛人,叫Soninke Wangara)。

尽管阿扎瓦德地区于殖民时期,名义上归属法国。可当时欧洲列强在非洲,发展的是基于殖民主义和奴隶制的棉花/花生/橡胶等种植产业,谋求的是暴利的原料生产。显然身处撒哈拉沙漠的图阿雷格人,并不值得法国人费心太多。于是自认从未被统一过的图阿雷格人,在1960年马里从法国独立后,重新延续了此前的地区控制权争夺。自1962年以来,曾先后4次叛乱。最终发展成了2012年,上图中的阿扎瓦德‘国’。

2013年1月,法国欣然接受马里的邀请出兵平叛,却未达到一劳永逸的成果。于是从法国远征军展开马里战争(薮猫行动)之后,因为形式严峻,才有了各国维和部队的进驻。

总而言之,马里这一地区涉及的,确实是法国的历史遗留问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