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共有16位和亲公主,仅有3位公主是皇帝亲生,不怕被发现吗?_吐蕃_松赞干布_和亲

“朕为天下父母,苟可以利之,岂惜一女?”

这段话,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嫁文成公主时,对大臣说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是天可汗,在我面前你们都是孩子。如果你们可以和平共处,我嫁个女儿给你们,又有什么何不可以的呢?”

在太宗眼里,和亲更像是一种恩赐。既然是恩赐,谁还敢还挑三拣四?

纵观整个唐朝,番邦属国向大唐天子提出和亲的请求,一共有40多次,其中著名的吐蕃王松赞干布就提出3次。这些和亲请求,有的接受、有的拒绝。可见,和亲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而是要有成功的“实力”。

什么是成功的实力呢?

还是那个松赞干布,前前后后向李世民三次提出和亲的请求。前两次被李世民拒绝,大概李世民以为:吐蕃?这是个啥国家?没听说过啊,肯定是小国!那他来凑什么热闹?让他走开。

公元638年,松赞干布一怒之下,发兵灭掉几个唐的附属国,继而侵犯大唐边境,双方大打出手,最后,李世民派出20万大军才平定吐蕃之乱。

这个时候,李世民才意识到:原来吐蕃还是挺厉害的嘛!

于是,松赞干布第三次提出和亲的请求之后,李世民非常干脆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指定一名宗室女——文成公主,远赴吐蕃完成和亲。

展开全文

所谓宗室女,便是“冒牌”公主,也就是皇帝的兄弟姐妹所生的女儿,而非皇帝亲生。

松赞干布娶了“冒牌”公主之后,又是什么表现呢?

松赞干布亲自跑到大唐都城长安,向李世民行女婿之礼,并且管李世民叫爸爸。李世民死了之后,松赞干布再次来到长安,再次行女婿之礼,并且向新继位的唐高宗写了一封“保证书”:

“天子初继位,臣下不忠者,当勒兵赴国讨除之。”

唐高宗听了松赞干布的保证书,龙颜大悦,当即封他为驸马都尉。

松赞干布好歹也是吐蕃的王,到了大唐,仅仅混了个驸马都尉?这要是让吐蕃的臣民知道,那该多没面子呀?果然,松赞干布回去第二年,就被人刺杀。

唐朝待强大的吐蕃国,尚且如此,更勿论其他国家了。

番邦属国娶了个“冒牌”公主,心里乐意吗?当然不乐意了,可是没办法呀!打又打不过,还没人有钱,说话一点底气都没有。能娶个“冒牌”公主,和大唐建立联姻关系就行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不过,一旦番邦属国稍微有那么点儿“实力”,就想得寸进尺。

唐高宗时期,吐蕃王芒松芒赞再次向大唐请求和亲,并且点名想要唐高宗的亲生女儿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谁呢?她的母亲是武则天,父亲是唐高宗,这俩人都不是善茬!尤其是武则天,当她听说吐蕃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非常生气,直接拒绝了吐蕃人的请求,连个宗室女都不答应。

《唐书·太平公主传》里记载:

“仪凤中,吐蕃请公主下嫁,后(皇后武则天)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土方熏戒,以拒和亲事。”

可见,番邦属国也知道“冒牌”公主不好,也想要正经八百的公主。奈何,皇帝皇后也舍不得亲闺女呀!

不过,也有例外。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已经爆发好几年,唐玄宗西逃,唐肃宗于灵武继位。这一年,回鹘可汗跑到灵武觐见唐肃宗,并且决定“助国讨贼”。

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回鹘向唐肃宗请求和亲。唐肃宗为了报答回鹘可汗的恩情,决定来一回真和亲,即,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回鹘可汗。

这位和亲公主,就是唐肃宗的次女,宁国公主。不过,唐肃宗也是不厚道,为啥呢?因为宁国公主在嫁给回鹘可汗之前,已经结过两次婚,又两次守寡。

不过,回鹘可汗可不在乎这些,与大臣高兴地说:

“唐国天子贵重,将真女来。”

翻译过来,唐朝天子真看得起我们呀,竟然把亲生女儿嫁给可汗!

要知道,回鹘可汗能够得到唐天子的“贵重”,将一名“真女”娶回去,并非他们有多强大,而是唐朝暂时变弱了,需要拉拢回鹘可汗。

可见,生在帝王家的女人,到头来,终是一种筹码。只不过,更多的筹码被用在了国内与大臣联姻;至于番邦属国,若是大唐强大时,他们只能娶到“冒牌”公主。

唐朝有史记载的和亲公主,一共有16位,皇帝的亲生女儿仅有3位,且都集中在安史之乱以后。这一点,更是印证了和亲公主只是一种筹码。

不过,大唐强盛时,请求和亲的番邦属国,又怎么会在乎和亲公主是谁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