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一首寄给母亲的送别诗_母亲_自己的_阿鲁

阿鲁斯是从草原里走出来的音乐人,有天他接到来自母亲的电话,电话那端熟悉的语言却说着语意不明的话,于是阿鲁斯匆忙回到哥哥家,见到了像个孩子一样闹腾不休的母亲。

原来母亲患上了阿兹海默症,不仅到处乱跑还各种添麻烦,动不动就要收拾行李“回家”、大半夜不睡觉起来画画……给哥哥一家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展开全文

在见到哥哥照顾母亲的耐心与日俱减、嫂子顶着压力独自抱怨之后,阿鲁斯决定带着母亲回到他们以前生活的地方,回到荒芜而空旷的草原上。

然而在他带母亲回家之后,母亲仍时常念叨这里不是自己的家。

因为病情她的生活不能自理、认不清人忘记了许多事,但她一直记得那个长着一棵一半死亡一半繁盛的“阴阳树”的地方才是她的“故乡”,于是循着唯一的线索阿鲁斯带着母亲再度踏上“回家”的路。

蒙语电影《脐带》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充满温情的故事,而伴随着悠扬的民族音乐和辽阔的草原风景,影片将观众带入一段感人至深的母与子的归乡之旅。

在浅层表达上,影片的确展现了阿兹海默症患者亟需社会关爱与亲人陪伴,但它的重点实则借由阿鲁斯与患病母亲的相处来描绘亲情羁绊,母亲的心结则意在书写生命易逝但爱与血缘无限延续。

这段旅程中,母子关系发生了逆位,就像阿鲁斯说的“妈妈越来越像个孩子”,昔日撑起儿女半边天的母亲变成了需要被照顾的那个,她不会煮奶茶、不会洗头发、看到好看的东西会想要、谁对自己好就想抓住他……甚至不注意时会小便失禁。

她看着周遭并非“家”的陌生环境变得没有安全感,虽然认不出阿鲁斯但对无微不至的体贴小儿子产生了依赖,阿鲁斯便像小时候母亲给自己喂饭、洗头、穿衣、铺床那样细心照料着母亲。

母亲总喜欢到处乱跑,出于担心母亲的安全阿鲁斯在两人腰间绑上了一条粗粗的麻绳,这根绳子一方面束缚着母亲的行动,是小儿子不愿让母亲离自己而去的具象表现,另一方面它就像一根“脐带”拉近了母子的内心距离。

“脐带”连接的是生命的传承,也指代难以割舍的亲情羁绊。

即便是母亲,她也有想要追寻的心灵港湾,她之所以反复否认丈夫家、大儿子家不是自己的家,是因为她曾经也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在爱中成长、可以永远收获包容的地方才是她的“家”。

在剧情结尾时,阿鲁斯独自来到母亲要找的树下静坐回忆,这让观众分不清刚刚与他一同经历的终场旅行是梦还是现实,只知道母亲确实是离开了。

那棵树一半死亡一半繁盛,连接着生命的终结和开端,也象征着母与子无法分割的骨肉情深。

病中的母亲总会看到自己的父母来接自己离开,他们举着火把唱着歌,用音乐和光亮指引她脱离病痛回归“故乡”。

最终阿鲁斯割断了麻绳放母亲独自远去,更像是放下了对母亲离去的执念,带母亲“回家”实则是对母亲做的最后告别。

生命的消逝本是凄凉而惨淡的,《脐带》却用相对浪漫唯美的方式将生命尽头的最终旅程刻画成“回家”,再用浓浓亲情溶解掉哀伤的氛围,略为隐晦却蕴藏难以言喻的暖流。

而母亲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孕育生命,更在于在儿女成长过程中她不计代价的默默付出和隐藏于心的牵挂惦念。

病中小孩子脾气的母亲仍不改舐犊情深的本性,她看到离群的小羊羔会心生怜悯,她抚摸着儿子小时候学习用坏的马头琴满是欣慰,她留着小儿子第一次演出时的门票......

她期盼孩子们有更好的前程,她在感慨自己的 “小鸟们都飞远了”的时候欣喜多于哀恸, 或许她的离开也是不愿成为他们的负担,她推着小儿子向前看向前走,自己却奔向了回忆中的故地旧土。

人人都说吾心安处是吾乡,心安之所又在何方?大概只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吧!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

xkxike@qq.com

温馨提醒

微信改版啦,以防走散,可以 把我们设置成星标哦

现已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企鹅媒体 | 百度百家 | 新浪看点

凤凰新闻 | 搜狐新闻 | 网易新闻 | 一点资讯

快传号 | 东方号 | 知乎 | 豆瓣 | 大鱼号 | QQ看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