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撕掉“差生”的标签,让教育变得更有情怀_转化_我也_后进生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的精髓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但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学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 。我的体会是,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关键是要对他们有信心、耐心和爱心。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做吴某某的男生,初一时,调皮捣蛋,作业开始糊弄甚至不能按时完成;每天无精打采,上课时偷偷睡觉;在我批评教育时,还经常与我顶嘴;成绩也大幅度下降,从全科及格到一科不及格再到两科不及格……长此以往,后果不堪想象!于是我对他开始了拯救行动。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我得知,他家遭遇了一场变故,导致原本幸福的他,开始比同龄人承受巨大的痛苦,这样的他让我觉得很心疼,我下定决心——绝不放弃他!

开始,我严厉地批评他甚至请家长,所以他一开始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第一次的拯救行动以失败告终。慢慢地,我发现,他只是好面子罢了,我决定打感情牌,我带他到办公室,请他跟我面对面地坐下,我从一些生活细节开始入手打开他的心扉,情到深处,我第一次在学生面前落泪了。渐渐的,他跟我讲了他的很多事情,自己的、家里的……我发现他开始信任我了,我也了解了他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不下去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跟他讲人生,跟他讲生活,并让他知道我是绝对不会放弃他的,针对他的现状,我们一起想办法并达成共识,校内校外共同努力。私下里我也与他的母亲取得联系,告诉他们孩子的困惑与现状,请求她的协助,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他开始转变了,不再不完成作业,不再拒绝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不再顶嘴,成绩也有所回升。

展开全文

每当他有一点小进步,我都会全班表扬,私底下夸奖,并且常常跟他开玩笑,和他一起吃饭,就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男生身上开始散发出灿烂的阳光了,我也由衷的欣喜。初二开学前,我们又在北桥公园以朋友的关系又畅谈一番,我也了解了他的想法。果然,他不负众望,初二整个学年,非常认真,上课积极听讲,并且萌发考高中的斗志了,这让我欣喜若狂。通过这件事我也总结了一些转化后进生的经验,简单来说就是“三心”——信心、耐心和爱心,具体阐述如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的基础。

丁有宽老师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很多老师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这点。他们对优等生关爱有加,呵护备至,从座位编排到课堂提问都是优先考虑,而对后进生却没有这样的“礼遇”,常常恶语相对,冷眼相待,或者是对他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获得成功的愉悦是转化的动力。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股强烈的胜利欲望,都希望得别人的肯定或认可。有时一个嘉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往往能激励其奋发向上,甚至改变他的一生。

班集体的影响力,引导后进生自省上进。

转化后进生,集体的力量不可忽视。创建一个班风良好,民主,融洽的班集体,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就像生活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彻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和学习。

改变评价的方式是转化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或等第论好坏。如果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一部分“学困生”永远无法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也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师所做的是适合于人才的教育,而不是适合于教育的人才。

多方协作,共同转化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班主任不能一人唱独角戏,而是要联系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此,我开展了“班级互补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没能正确对待,走了弯路,只要同学们都能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为班级争光的。

量体裁衣、持这以恒是转化的保证

在确定“学困生”的教学要求时不能急于求成和“一刀切”。应分清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可以采取减缓坡度增加台阶,小步子前进的策略,使“学困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逐步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有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开拓探索前进,不断完善和提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