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之花在边疆民族地区绚丽绽放_志愿服务_文化_援建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央文明办秘书局正式公布《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名单》。据了解,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了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遴选推荐活动。最终,在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服务、特殊群体关爱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志愿服务等领域,共遴选出50个成效明显、影响力强、具有创新价值和鲜明特色的典型案例。本文聚焦其中的边疆民族地区志愿服务领域,选取首都图书馆“京和书香”文化援建志愿服务、内蒙古博物院“博物弘文·守望相助”志愿服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馆“沙枣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3个典型案例进行报道。

首都图书馆“京和书香”文化援建志愿服务:

书香飘万里 阅读共分享

中国文化报记者 裴秋菊

▲ “京和书香”线上互动阅读活动 首都图书馆供图

▲ 首都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把阅读活动带到新疆和田小读者身边 首都图书馆供图

展开全文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明办公布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首都图书馆“京和书香”文化援建志愿服务入选其中的边疆民族地区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该项目由首都图书馆组织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志愿力量,与新疆和田地区精准对接,开展图书援建、阅读推广、两地交流协作等对口援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开拓了“志愿扶贫”的文化援建新模式。

募集捐赠图书

充实贫困地区馆藏资源

“这是我之前很喜欢读的一本书,我通过首都图书馆‘互阅书香’图书交换志愿服务平台,把它捐给新疆和田地区图书馆,希望新疆的同学也能喜欢这本书,能从中学到一些知识。”一名北京中学生说。

作为“书香”系列精品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互阅书香”图书交换志愿服务是专为广大读者搭建的分享阅读、交换快乐的文化服务平台,倡导让家中闲置的图书“走”起来,分享阅读、交换快乐。

为增强和田地区公共文化发展后劲,首都图书馆依托自身优势,借助馆里文化志愿者的力量,以“互阅书香”图书交换与捐赠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为平台,向社会广泛募集图书,为当地百姓送去丰富的、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截至目前,共捐赠价值278万元的募集图书10万余册,涉及文史、社科、少儿等种类,充实了贫困地区的馆藏资源,吸引众多读者到馆阅读,满足当地民众多样化阅读需求,真正把文化“种”进群众心里,增强了文化的“造血”功能。同时,全面完成了对口援建项目的图书捐赠指标,开创了志愿服务精准文化援建交往交流新格局。

凝聚志愿力量

开展多形式阅读推广服务

书法课程、国学讲座、音乐赏析……即便图书馆曾因疫情防控而临时闭馆,但由15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老师组成的专家志愿者讲师团队仍然忙得热火朝天。“老师生动有趣地讲解《动物中的国学》,不仅让我了解了小动物的前世今生,还知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老师在教书写技法的同时,还介绍了书法家的生平以及如何鉴赏书法作品。”……2022年4月至8月,首都图书馆开展了23场以“京和书香,共读共享”为主题的经典导读、国学讲座、书法练习、音乐赏析等线上文化沙龙活动,满足和田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疫情防控期间,为继续开展文化援建服务,首都图书馆及时调整援建方式,以线上志愿服务援建方式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法韵书香”项目邀请检察官志愿者录制微视频解读民法典,“语阅书香”“心阅书香”项目录制手语培训等课程服务残障人士,“品阅书香”项目针对青少年读者开展导读课程,邀请北京市名师录制《红岩》等5堂红色经典视频课……内容丰富的线上课程进一步开阔了受援地民众的视野,受益人群涵盖当地馆员、青少年儿童、残障人士、老年人及热爱阅读的广大读者,参与者逾1.5万人次。

通过凝聚志愿力量开展多形式阅读推广服务,首都图书馆以成熟完善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为阵地,输出“书香”系列精品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以志愿服务项目带入志愿服务管理模式,扶持培育贫困地区志愿服务后备军。针对青少年儿童阅读的“童沐书香”“品阅书香”项目,以讲绘本故事、经典导读为主,吸引和田地区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参与其中;针对残障人士的“心阅书香”“语阅书香”项目,以讲解无障碍电影、基础手语教学为主,让贫困地区视障和听障读者可以无障碍走进图书馆,平等享有公共文化资源。

馆际交流协作

共享文化志愿服务建设成果

“受援地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我们各尽所能地开展业务指导、专家文化讲座、手语推广等公共服务活动,尽可能地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回忆当时随北京市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奔赴新疆和田开展文化志愿工作的场景,首都图书馆馆员杨芳怀至今历历在目。

几年来,首都图书馆以“志愿服务”方式扎实推进文化援建工作,深化和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文化志愿服务队伍阵地优势和资源优势,组织发动全市公共图书馆560人次的优秀志愿者,分两次前往和田地区开展为期16天的文化精准援建工作,开展50余场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辐射服务人群近8万人次,形成针对性强、效果突出的文化援建服务项目,为培育志愿服务力量、巩固援建成果、拓宽服务范围奠定了良好基础,实现了当地馆员在业务知识上的积淀、视野上的拓展和理念上的提升。

除了到受援地实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援建活动,首都图书馆还邀请和田地区图书馆的朋友们来京交流学习。2022年8月的一天,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少年宫迎来几名来自和田地区的学生,与他们同行的便是和田地区“京和书香”读书交流团。“自2018年以来,和田地区图书馆每年都会选派优秀阅读推广人、图书馆馆员及优秀读者到北京开展交流活动。”和田地区图书馆馆长储鑫说。在交流活动中,首都图书馆不仅精心设计文化志愿服务、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等专题交流内容,还开展图书馆特色服务及其核心业务部门的现场学习、经验交流与分享活动。

随着不断开拓边疆地区阅读新局面,首都图书馆还将开展系列文化交流及展示,设立长久性文化援建品牌;继续开展专题阅读服务,以“品阅书香”领读志愿者服务项目为依托,把图书馆阅读导读服务通过互联网宣传推广到对口援建地区;建设基于数字驱动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场景,实现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做到阅读共分享,不断满足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需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馆

“沙枣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

沙枣花香 文化润疆

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 王伟杰

▲ 图片均为“沙枣花”志愿服务现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馆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馆“沙枣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深入兵团边境团场和少数民族地区连队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助力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在推动兵团文化和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方面,作出了有温度、有力度、接地气的创新与尝试。

该项目名称取自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歌曲《送你一束沙枣花》。上世纪60年代中期,10余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支边青年唱着这首歌来到新疆参加兵团开发建设,为新疆和兵团作出了巨大贡献。“沙枣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致力于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在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沙枣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的积极倡导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发展中心主任陶光杰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库尔玛乡比尔艾格孜村参加“访惠聚”工作队担任队长,驻村服务两年。在驻村服务期间,他组织志愿者在当地开展了“包粽子”及“迎春纳福”送春联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端午节手把手教当地村民包粽子,在春节前亲自到当地村民家门口贴上兵团文化馆书法志愿者书写的“福”字和春联,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

“‘沙枣花’项目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融为一体,其服务对象以兵团基层偏远的边境团场和少数民族团场为主,兵团文化馆组织群众文化和旅游服务相关专业人才,深入基层开展艺术培训、红色景区讲解词编写、讲解员礼仪培训等志愿服务,指导帮助基层偏远团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旅游产业,我们在第七师137团已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顾远东说,“我觉得这些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有意义,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为当地发展经济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该项目核心成员、兵团文化馆群众文化科负责人巩静洁经常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展志愿服务。巩静洁为第三师44团排演的舞蹈《童心向党·幸福过大年》,弘扬春节民俗传统文化,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巩静洁与参加舞蹈演出的孩子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每逢离别,孩子们都依依不舍。

该项目核心成员、兵团文化馆美术老师王新义、郭韶娜,经常带领画家和摄影家志愿者深入第九师161团孙龙珍民兵班,为女民兵讲解绘画知识,为她们画像、拍照。“九师是兵团人均守护边境线最长的师,孙龙珍民兵班的姑娘们扎根边疆,忠实履行戍边维稳的神圣使命。这些姑娘围坐在志愿者身边,认真聆听记录,分享自己的体会,可以感受到她们对绘画的热爱。”王新义说。

“沙枣花”志愿服务队经常到第三师53团二连、三连、八连组织开展广场舞教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经典诵读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不少孩子对经典诵读活动很感兴趣。“这些孩子有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怀着浓厚的兴趣,也非常愿意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该项目负责人关山说。

2022年6月至12月,“沙枣花”志愿服务队核心成员、兵团文化中心副主任胡亚明带领队员在南疆各师、团、连队、校园广泛开展公益电影文化惠民宣传教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父辈》《守岛人》等群众喜闻乐见、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国产电影,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队员们还面向各族群众和青少年开展电影公益放映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沙枣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得到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每年为开展活动提供经费保障。目前的志愿服务团队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汇聚更多志愿力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才能充分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向往。该项目团队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文化和旅游专业人才投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

“我们希望把‘沙枣花’品牌树立起来,让它成为全兵团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引领,不光是我们文化馆本级,还要带动各师各团各连队,让更多单位能参与到‘沙枣花’服务项目里,把项目越做越好,惠及更多基层群众。”陶光杰表示,随着今后兵团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兵团文化馆总分馆制的不断完善,兵团文化馆将与各师的文化馆、基层团场的文化活动中心加强联系,用“沙枣花”这一平台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体系搭建起来,让不同层级的文化场馆通过这一平台献上文化大餐,不断提升基层各族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内蒙古博物院“博物弘文·守望相助”志愿服务:

五大系列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中国文化报驻内蒙古记者 王 慧

▲ “活色生香”主题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内蒙古博物院供图

伴着悠扬的牧歌,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弘文·守望相助”志愿者系列活动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万正社区拉开帷幕。内蒙古博物院的志愿者团队为居民带来了蒙古族民俗礼仪演示等精彩表演,同时还邀请社区居民参与到活动当中,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之中感受民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明办公布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内蒙古博物院“博物弘文·守望相助”志愿服务项目入选边疆民族地区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内蒙古博物院自2007年建院以来,志愿服务工作一直围绕“打造地区社会教育中心”的目标和“传播历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三大任务,科学确立志愿服务体系,立足博物院陈列和文物资源优势,以传播历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专长和优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博物院“博物弘文·守望相助”志愿服务项目不仅在馆内,还让志愿者走出馆舍、走向大千世界,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用情拉近距离,把爱与温暖送入百姓心间。

为了扩大志愿服务范围,2017年,内蒙古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将志愿者活动进行整合、完善和升级,发挥地区优势,打造了符合地区特点的系列志愿服务品牌,启动了以“博物弘文·守望相助”为主题的五大系列活动,分别是“带着博物馆去看你”“内博志愿者宣讲团”“博物院里的活色生香”“志愿者说文物”以及线上的“E志愿E服务”。在此过程中,志愿服务项目和志愿服务团队逐步呈现管理科学、操作规范、服务长效的良好发展态势。

围绕推出的五大系列活动,内蒙古博物院组织志愿者团队在春节、学雷锋纪念日、儿童节等节日节点,深入基层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年均开展节庆活动近百场。在敬老院、社区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地能经常看到内蒙古博物院志愿者团队的身影。其中,群众喜爱的活动“父爱如茶”“共和国同龄人——我们正年轻”“来自远古的声音与记忆”等,既有动手制作,也有歌舞表演,每一个节目都是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精心设计,精准对接服务对象的精神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博物院的“活色生香”主题活动,一改以往讲解服务的单一模式,在“活”字上做文章,主题鲜明,互动性不断增强,对文物的解读采用快闪、赛诗会、音乐会、诗歌接龙、情景剧等活动形式,使文物与时代同频共振,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观众的参与感,活动既有温度又有热度,达到以多元方式进行文化传播的目的。

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部长乌兰托娅说:“志愿者团队人才济济、卧虎藏龙,为了发挥他们的优势,我们选取团队中的专家学者,为观众深度解读历史、拓展服务,每次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的专题讲解,如‘另一半中国史’‘古代的车’‘风云骑士’等。专家志愿者以他们的学识给观众带来深度的文物赏析,这不仅能够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也满足了观众的多元需求,提升了文化服务的品质,深受观众喜爱。”

多年来,志愿者服务团队队伍不断壮大,服务形式更贴近百姓生活,服务水平日益提升,志愿服务成效显著。据统计,志愿者服务团队年累积服务时间超过44013.7小时,每年参与、组织社会教育活动近300场次,累计开展主题活动近200场次,平均每年开展近40场。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也彰显出内蒙古博物院志愿者团队服务意识的不断深化。随着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志愿服务精神也随之传递,从而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内蒙古博物院志愿服务团队中来。

2023年3月21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志愿服务之花在边疆民族地区绚丽绽放》

责编:陈晓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