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东方朔有多厉害?传说中的东方朔聪明又有趣,历史上真实的东方朔,是怎样的人_东方朔_汉武帝_蟠桃

本文目录

  • 历史上的东方朔有多厉害
  • 传说中的东方朔聪明又有趣,历史上真实的东方朔,是怎样的人
  • 如何评价东方朔这个人物
  • 东方朔为什么被称为智圣
  • 《西游记》为什么提到东方朔

历史上的东方朔有多厉害

汉武帝是个好大喜功的千古一帝。群臣多数只会谄媚逢迎,东方朔则会时常上前劝谏。他满脸飞眉毛的表情,以及带着戏谑的语气,总让汉武帝又好气又好笑。正因如此,东方朔一生没做到什么大官,而被认为只会在汉武帝身边说个笑话,变个戏法,和伶人无异。这让本有一腔抱负的他,反而在谐星的路上回不了头了。

这一切,似无奈,似有意。

东方朔有两件事儿一直被人们诟病:

1.东方朔是有情有义有原则的好色之徒。他一年娶一个美女,还必须是长安本地户口,可他不是妻妾成群,而是把从皇上那儿讹诈来的钱财都散给妾们,让她们找人再嫁。

2.有一次,东方朔在大殿上喝醉酒了,在皇宫大殿撒尿,汉武帝得知后,一怒之下将其贬为庶人,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当然,不久后又被汉武帝重新启用了。

那么,智圣东方朔为何这么做呢?

刚才说了,似无奈,似有意。

东方朔深知自己投靠的这个汉武帝是千古一帝,势必是要带领着公司走向全世界的大人物。他十分清楚,汉武帝不会只看到自己的戏谑,而看不到背后的文韬武略的大智慧。自古君王多猜忌,一个大臣的智慧过大,如若不能为我所用了,必成大患。

东方朔则不断地“讹诈”汉武帝的钱财,把自己打扮成为利为色的“小人”,还时而出一些纰漏,让汉武帝放心。

东方朔,就是大隐隐于朝的代表,是一个情商智商极其高的人。

虽然仕途不顺,但在老百姓心中,东方朔是个智慧的化身,都称他为智星。相声演员更是尊奉他为祖师爷。东方朔虽未赢得生前名,但是身后之名,又有几许人能及之?

传说中的东方朔聪明又有趣,历史上真实的东方朔,是怎样的人

2002年有一部叫黄晓明演的《大汉天子》电视剧,其中就有陈道明老师饰演的东方朔,当时看东方朔真乃神人,然而随着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发现东方朔这个人并不简单。

东方朔此人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文学家,因为他诙谐幽默,擅于言辞,所以在一段时期内很受汉武帝的喜爱。虽然汉武帝对于东方朔仍以俳优(就是用来解闷的杂耍艺人)看待,但是东方朔的直言进谏仍对汉武帝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号称“大汉第一段子手”的东方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东方朔,字曼倩,好学而聪敏,尤其喜欢读书。据汉书记载,东方朔幼时失去双亲,是哥哥嫂子将他抚养长大。但是,东方朔依然向着全才的方向发展,不仅通晓各种典籍,而且还熟读兵书,连剑术也精通,的确是一个文武全才了。

建元元年,汉武帝刚刚即位,希望能够招揽天下有学之士为朝廷效力。国家各地的有学之士纷纷上书自荐,东方朔也在其中。

但是东方朔却和他们大不相同,别的士子上书自荐可能只用了几册竹简,但东方朔花了很长时间,写了三千多片的竹简向汉武帝上书,这些竹简一个人都抬不动需要两个人才行。

汉武帝更是足足花了两个月才全部读完,汉武帝读完之后,觉得东方朔是个人才,就让他在公车署等候召见。但是汉武帝是个大忙人,不久就将东方朔给忘了。

东方朔待在公车署,不仅俸禄微薄,而且满腹才华也无处施展,他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东方朔心生一计,对给汉武帝喂马的几个侏儒说:“皇帝觉得你们这些人不能打仗也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所以想要杀了你们。你们快去向皇帝求情,他或许能饶你们一命。”

这些侏儒们听说之后十分害怕,立马去向汉武帝求情。汉武帝一开始估计也是很迷惑,但问清事情原委之后,也是很生气,就叫来东方朔问罪。

东方朔面对皇帝的诘责也是不慌不忙,幽默地对皇帝说:“我也是逼不得已才这样做的。我待在公车署,俸禄实在是太微薄了,那些侏儒身高只有三尺,而我身高九尺,这些俸禄够他们生活的,但却不够我的所需。如果圣上不想重用我,就让我回家吧,我也不愿意浪费京中的粮食。”

汉武帝听了之后,捧腹大笑,觉得东方朔是个妙人,就让他在金马门待诏。

东方朔一年娶一个媳妇是真的吗?为什么呢?

历史上关于东方朔的野史传闻很多,在史料记载中的确有东方朔“岁更其妇”记载。

在东方朔担任郎官时,汉武帝经常会赐给他一些吃食,东方朔每次吃完之后,就会把剩下的肉揣在怀里带走。

但这样会弄脏衣服,汉武帝估计是不能忍受东方朔穿着满身油污的衣服和他说话,所以就会赏赐给他财物让他缝制新衣。

东方朔便将汉武帝给他的许多赏赐用来迎娶长安城里年轻漂亮的姑娘,但是这些姑娘一年之后便会被抛弃,东方朔会给她一笔补偿款,之后就会重新再娶。东方朔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其实也是他的一种智慧。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自古以来皇帝都有疑心病,最害怕臣子太过出众,功高盖主,会生出谋反之心,又害怕臣子之间结党营私。但东方朔这种做法将自己的短处暴露出去,钱财也都为了娶媳妇花光了,自然没有财产去结交其他臣子,也不会结党营私了。这种做法虽然使得他饱受争议,但是的确使得东方朔平安无事。

东方朔这种行为使得朝中大臣也常常抨击他贪财好色、不遵礼数、喜新厌旧。但是汉武帝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东方朔是个大智若愚的人,比你们所有人都要聪明。可见,汉武帝是明白东方朔心中所想的。

东方朔最后下场如何?徒有治国方略,却从未被重用

东方朔因为幽默,能够陪汉武帝玩耍,因此深受汉武帝信任,东方朔将自己的儿子推荐给汉武帝做郎官汉武帝同意了,还将他儿子升为谒者。

然而,东方朔的一生并没有封侯拜相,最高的职务也不过是太中大夫,在汉武帝时期,东方朔虽然受到了宠信,但不过是作为俳优这种角色,并没有能建立较大的功绩。

东方朔一直以自己幽默的语言艺术对汉武帝进行劝谏,汉武帝的外甥昭平君犯了杀人大罪,汉武帝之前曾对姐姐有过许诺,如果昭平君犯罪,可以免他一死。

但是事到临头汉武帝却不想违背法律,内心犹豫不决,也是东方朔对汉武帝敬酒,赞扬他刚正不阿,这才坚定了汉武帝公正执法的信心。

东方朔晚年时身体不太好,有一天他突然规劝汉武帝:“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意思就是说谗言使得四海之内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那些奸佞小人,不要相信他们的谗言。汉武帝很惊讶,说“为何东方朔今天说话如此正经。”结果过了不久,东方朔就病逝了。汉武帝感慨道:“这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后世对东方朔也有不少纪念,有关于东方朔的三月三庙会、还有东方朔牌楼。可见东方朔在人心心目中的形象还是很不错的。

如何评价东方朔这个人物

在汉朝时有一位奇人,他性格诙谐,语言幽默,堪称是古代“相声表演家”。在靠着世家恩荫的汉朝,此人却凭借口才入仕,并深受皇帝宠幸。而这位古代“谐星”的名字,叫做东方朔。

提起东方朔,就不得不说他那篇令人瞠目结舌的自荐书。自荐书的目的是推荐自己,自然要对自己进行包装,介绍自己的优点,但古人写自荐书会含蓄很多,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可东方朔却不管这些,他在给汉武帝的自荐书中写道:“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汉书•东方朔传》)

这段话概括下来,就是东方朔说自己是天才,以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而且自己愿意为汉武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般口若悬河的介绍词,自然让旁人甚是不屑,不过汉武帝却对这个口气不小的人产生了兴趣,于是他让东方朔在公车署里等待召见。

东方朔满心欢喜的来到了公车署,等待着皇帝召见。可是东方朔左等右等,却迟迟等不到汉武帝,而他的俸禄极低,在京城里生活入不敷出。像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要不然继续乖乖的等待,要不然托关系走后门,可东方朔却特立独行,他给皇帝开了一个大玩笑。

东方朔故意吓唬给汉武帝养马的几个侏儒,说汉武帝觉得他们不中用,要杀了他们。侏儒们自然以为大祸临头,痛哭流涕不知如何是好,东方朔就在这时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给汉武帝磕头请罪。就这样汉武帝面前莫名其妙的就多了几位侏儒马夫,不断的磕头请罪,汉武帝问清原委以后十分愤怒,让东方朔进宫,要当面质问他,然后定他的罪。就这样东方朔获得了与汉武帝见面的机会。面对着愤怒的汉武帝,东方朔开起了玩笑,他说道:“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听完东方朔的话,汉武帝不怒反喜,他听惯了阿谀奉承,看惯了战战兢兢,如今突然听到这样诙谐幽默的回答,自然感到很新鲜。于是汉武帝将东方朔留在金马门待诏,并时常召他入宫,让他讲笑话。就这样,东方朔以令常人想象不到的方式进入仕途,并侍奉在汉武帝身边。

东方朔不仅会讲“单口相声”,还知道许多奇闻异事,汉武帝每次看到奇怪的东西都会喊来东方朔,听听他的解释。除此以外,东方朔还会表演杂技与古代的“魔术”,而这些让汉武帝大饱眼福。久而久之,东方朔成了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在发迹以后,东方朔的行为更加令人捉摸不透。东方朔在做常侍郎的时候,有一次汉武帝在伏天赏赐肉给侍从。负责分肉的官员久久不来,众人都不敢妄动,然而东方朔却独自拔剑割肉,随即抱着肉就回到家中。当汉武帝得知此事以后,便故意诘问东方朔,谁知东方朔却说道:“东方朔呀!东方朔呀!接受赏赐却不等诏令下达,这是多么无礼呀!拔剑割肉,多么豪壮呀!割肉不多,又是多么廉洁呀!回家送肉给妻子吃,又是多么仁爱呀!”东方朔的自夸让汉武帝哭笑不得,他没有责罚东方朔,反而又赏赐他许多酒肉,让他送给自己的妻子。

东方朔任郎官时,汉武帝经常让他进宫,赏赐他吃食。其他人都觉得这是莫大的荣耀,不敢有任何不敬之举,可东方朔每次吃完总是会毫不客气的将剩下的肉揣在怀里带走。衣服弄脏以后汉武帝就赏赐他绸绢和财物,东方朔将汉武帝赏赐给他的绸绢等全部当掉,然后用来娶长安城里漂亮的女子。而且东方朔娶回女子一年以后就会将她抛弃另娶了一个。

东方朔岁更其妇的行为让许多人不满,他们向汉武帝弹劾东方朔,说他是疯子。然而汉武帝却不以为意,他认为东方朔若是不行荒唐之事,其他的郎官没有一个比得上他。

汉武帝的看法是对的,东方朔的荒谬行为,其实是一种自保。东方朔说自己就是隐居在朝廷里的人,他在喝醉以后时常会唱道:“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东方朔没有权势,没有靠山,汉武帝对他的宠幸既是保护又是隐患,朝中嫉妒他的人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东方朔岁更其妇,不过是一种自污的手段。

在外人看来,东方朔是令人羡慕的,他凭借口才就得到皇帝的宠幸,实现了多少人一生的梦想。然而在光鲜背后的无奈和苦楚,只有东方朔自己知道。

汉武帝喜爱东方朔不假,但他始终将东方朔当做一位俳优看待,不以重用。这是东方朔自己选择的道路,他凭借俳优之能让皇帝开心,自然就要有被皇帝当成俳优的觉悟。可是东方朔又不甘如此,在他的心中,亦有读书人的担当和抱负。

在东方朔担任常侍郎时,汉武帝想修建上林苑,于是准备征用农民的土地,并用荒地补偿农民。当时东方朔正好在场,他向汉武帝谏言,说修建上林苑对农民不利,不是富国强兵之计。随后东方朔旁征博引,向汉武帝阐述大兴土木的危害,希望汉武帝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而这样的事情,在东方朔待在汉武帝身旁时经常发生。东方朔希望能够劝谏汉武帝,为天下苍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东方朔的心中,未尝没有济世救民的鸿鹄之志。然而汉武帝始终没有重用东方朔,一直将他放在身边,把他当做取乐的对象。东方朔深知这一点,于是他行事荒诞,滑稽可笑。

东方朔临终前曾规劝汉武帝道:“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原陛下远巧佞,退谗言。”汉武帝迷惑不解,他没有想到东方朔临死前说话竟然如此正经。

终其一生,东方朔不过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位俳优。东方朔凭借自己的幽默,深受汉武帝宠幸,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东西。然而东方朔也因此无法实现他济世救民的梦想,他虽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却只能与汉武帝讲些笑话。不知这对东方朔来说,是幸运,还是悲哀。

参考资料:

《汉书•东方朔传》

东方朔为什么被称为智圣

东方朔走进朝堂,源于汉武帝的一次海选。欲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东方朔便对汉武帝的海选来了个“海吹”。

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汉书.东方朔传》

汉武帝将东方朔一文读后,捧腹大笑。而后汉武帝每每阅卷困乏时,便将东方朔的文章读一遍,笑醒了又继续阅卷。

就这样东方朔走进了汉武帝的法眼,有点悲情的是,其智慧虽立万万人之上,却终其一生被汉武帝定位于弄臣,而不得施展其治国理政的抱负。

悲而不凉的东方朔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东方朔虽然被汉武帝定位于弄臣,但东方朔并没有忘记他的职责,依然用他诙谐幽默的语言,滑稽可笑的动作,和他满腹的才智劝谏、鞭策着汉武帝成为一代明主。为汉武帝时期的繁荣昌盛贡献其毕生精力与才华。

阻止扩建上林苑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下令扩建上林苑。东方朔马上上书“三不可”。

一不可:“上乏国家之用,下一介农桑之业。”

二不可:“坏人冢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

三不可:“一日之乐,不足以危无限之舆。”

他还以殷纣王、秦二世为例,告诫汉武帝不可丧失民心。

阻止汉武帝亲近小人

馆陶公主晚年得一男宠董偃,喜欢斗鸡、踢球深得汉武帝的欢心。东方朔对提出董偃三条可杀大罪。

一,以家臣身份私通公主。

二,有伤风化,非婚同居,损害先王的制度。

三,皇上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董偃却引导皇上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

两卷名篇《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答客难》东方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时势造英雄。

用人之权在上不在下,皇上用你,你是将军,不用你则是兵。捧你,你可青云之上,打压你,你就在深泉之下。说你是虎,你就是虎,视你为鼠,那你就是小老鼠。

虽然《答客难》中有东方朔怀才不遇的牢骚与自嘲,却也道出“世易时移”的深刻哲理。

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他更需要的是武将。所以东方朔多少带点悲情人物的色彩。

首先,他为了脱颖出千万人而以搞笑形象出场,又不得已以弄臣形象玩耍于朝堂之上,虽然满腹经纶,却无法施展报国之志。但是,东方朔还是以其睿智完成了他的使命。在他临死前,还没忘记劝谏汉武帝远离佞臣。

谗言不停止,四方便不安宁。希望陛下远离谄媚之徒,不要听信谗言。

《西游记》为什么提到东方朔

第26回,孙悟空为救活人参果树三岛求方,来到方丈仙山拜见东华大帝君。

方坐待茶,只见翠屏后转出一个童儿。他怎生打扮:

身穿道服飘霞烁,腰束丝绦光错落。

头戴纶巾布斗星,足登芒履游仙岳。

炼元真,脱本壳,功行成时遂意乐。

识破原流精气神,主人认得无虚错。

逃名今喜寿无疆,甲子周天管不着。

转回廊,登宝阁,天上蟠桃三度摸。

缥缈香云出翠屏,小仙乃是东方朔。

行者见了,笑道:“这个小贼在这里

哩!帝君处没有桃子你偷吃!”东方朔朝上进礼,答道:“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你偷吃。”

东方朔,汉武帝时期有名的才子,著名的搞笑大师,相声的祖师爷。他在《西游记》中出场了,而且还当了神仙。突然间冒出一个东方朔,非常的突兀,这里面肯定有事。

更有趣的是,孙悟空见到他之后说的话:你小子在这里哩!

孙悟空认识东方朔,而且知道东方朔偷桃。孙悟空什么时候见过东方朔?东方朔什么时候偷的桃呢?

第14回,老头说:“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

咱们算算时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正是汉朝,而东方朔刚好是那个时期的人。这里咱们补充一下,《西游记》中都是大概时间,所以咱们也不要考究的那么细,差不多就行了。

这两位同时成仙,同时偷桃,一定不是巧合。

事情的真相就是:当年有两个人被破格提拔,一个是孙悟空、一个就是东方朔。东方朔的工作就是在孙悟空的眼皮底下偷走蟠桃,而猴子当年在蟠桃园看到过东方朔,但是没有放到心上,在五行山下压了500年,想清楚了一切。

  •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东方朔一个凡人来偷桃呢?

书中没写,不过咱们可以从历史故事中了解下东方朔。东方朔的官,是他上书自荐得来的,曾经多次批评汉武帝,一次醉酒居然在大殿撒尿。这个人可以说是聪明又大胆。和咱们前文讲到的相良夫妻是大大的不同,东方朔就是那种天上砸下来个金库他就敢接的主。

偷蟠桃就要找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和案底的人,放眼当时的人间,东方朔是最合适的,见过世面、聪明大胆,机动灵活。不然民间也不会有东方朔偷王母蟠桃的传说,从侧面也说明民间和王母都认为他是偷桃的最佳人选。

  • 《西游记》偷蟠桃的为何只有孙悟空和东方朔?有何特殊之处?

《西游记》天庭蟠桃园里的蟠桃,那是令所有仙佛妖垂涎欲滴的仙果。

得不到蟠桃,去五庄观吃个人参果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可这选择却也难以实现,地仙之祖镇元子可不是软柿子。

好东西,历来都是很难得到的,既要有本事,还要有那机缘。

我们渴望成功,可成功的人不多,成功也是需要本事和机缘的。

有本事,没机遇,成功不了,只能挣扎着;有机遇,没本事,也成功不了,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明确提到偷吃到蟠桃的仙人有两位,一是孙悟空,二是东方曼倩。

至于其他仙人,我们总是猜测他们其中也有谁偷到过,但我们拿不出足以使他人信服的证据,所以只当是孙悟空和东方曼倩做到了。

搞笑的是,这两位偷到蟠桃的仙人却互相对骂,互相嘲笑。

原著道:“行者见了,笑道:这个小贼在这里哩!帝君处没有桃子你偷吃!东方朔朝上进礼,答道: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你偷吃。帝君叫道:曼倩休乱言,看茶来也。曼倩原是东方朔的道名,他急入里取茶二杯。”

贼取笑贼,不过东方朔就是东方朔,口才一流,讽刺人更是厉害,孙悟空没赚到便宜。

孙悟空处处要强,可在这口才上一个回合就输给了东方朔,东方朔不仅讽刺了他偷桃是老贼,也讽刺了他偷丹药。

换做一般人,一定会回孙悟空一句“你也偷不到”。

俩“贼”,都很有本事,敢偷蟠桃,那不是一般的厉害,东方朔更厉害,没受罚,孙悟空还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多年了呢。

《西游记》里的仙佛妖那么多,想偷蟠桃的不在少数,可敢去偷的几乎没有,为何偏偏孙悟空和东方朔两个敢偷且偷到了蟠桃呢?

这要从想在天庭偷蟠桃,必须具备四个硬性条件说起。

1、没什么可以失去

东方朔是凡人,能上天庭一趟,本就是莫大的机遇了,他没什么后顾之忧,更不怕失去什么,大不了继续回去做凡人。

孙悟空本是妖仙,能到天庭当官,纯属意外,因一心想长生而闹了地府,想得到趁手的装备而闹了龙宫之后的意外收获,这样的他也不怕失去什么。

2、不能是通过修仙或者被尊神这样途径飞升天界的仙人

长期通过修炼道家正统法术或者被下界凡人尊神的人飞升天界成为天庭的官员,他们必须顾及自己的名声以及他们背后之人的名声,所以不能做出格的事情。

他们本就无欲无求,就连偷蟠桃的心也不会有。

3、因有本事而无所畏惧之人

东方朔我们都清楚,他敢跟汉武帝叫板,在天庭也因自己的聪明料定不会受罚,他的本事是聪明和那能把死人说活的口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到闯祸而不受罚。

孙悟空的本事是法术,所以他认定自己闯祸也不会受罚,因为自己能逃跑,所以无所畏惧。

两个无所畏惧的人,也就不会管偷蟠桃的罪过了。

4、有所需

其他仙人,大多无欲无求,不需要什么,即便因吃不上蟠桃而无法渡劫而死,也不会苦闷,因为他们都看透了。

东方朔和孙悟空不同,都需要蟠桃长生,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孙悟空,他想着取代玉皇大帝呢。

正是这四个硬性条件,决定了孙悟空和东方朔必定会去偷桃。

两个偷蟠桃的仙人,都是天庭的另类,所以他们敢偷且能偷到。

即便在下界,他们也是异类,东方朔是汉朝朝堂上的另类,孙悟空是妖界的另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