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钦文昭武皇帝睿陵(西安路过)_都是_玉珍_重庆

经过一夜的行驶,清晨天才蒙蒙亮车就已进入重庆地区,在到达达州时早早就驶出了高速,当然是为了给车加油,但最主要的还是想早点能品尝到四川美食。早年间因为工作原因到是来过达州(当时是达县),如今却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四川菜系特点: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一进入四川自然是先吃一顿再说。随后是去渠县观看汉朝阙台,以至到达重庆已经是第二天下午时分了。

一早起床原本是准备从洪崖洞徒步跨越嘉陵江大桥到大剧院,然后去大夏国皇帝明玉珍的睿陵游览。但是头一天晚上在洪崖洞观看夜景就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搞的我相当疲惫,第二天果断放弃走路,选择坐公交来到聚贤岩站下车,顺着街道向明玉珍墓走去。我也不去管道路怎么走,反正街道哪里景色好,也就绕着去看看,只要道路向东走就不会错,因此到是穿插看了几次的嘉陵江河水,还不到一个小时也就来到一处草地前,在走近些,原来是一个公园(中央公园)。

中央公园修的不错,芳草如菌,公园北侧一处山坡更是林木茂盛,期间多处道路通往山顶,远远向山顶望去,树林间透出一幢红墙碧瓦的古建筑,感觉这里就应该是明玉珍墓,连忙打开手机定位,原来确定无疑就是大夏钦文昭武皇帝睿陵。只是这里公园石刻上却标注为中央公园,且在地图上也无显示,自然怀疑自己找错了地方,如是连问好几个游人,多不知道这里是什么情况,更搞不明白这里到底是公园还是皇陵所在?

展开全文

在地图上显示这里就已经是“明玉珍”墓之所在,询问无果我就只能向高处爬,虽然说这里是一座小山,其实并不高,也就二十来米的样子,附近的许多大楼都比它高的太多。穿过草坪,从石阶路上的山顶,来到仿古建筑前,结果是围绕着这栋建筑竟然被用彩钢板围绕着不让进,原来此处正在进行整体大修。我爬上边上小树向里张望,看见就是一些现在的水泥复制的古建筑,也就没有了兴趣,环伺四周一圈,看见西北角山坡下有些行人和一个环卫工人,复跑下山去,向环卫工打听情况。

一般环卫工大多都是本地人,对附近的情况相对要了解的多,结果还真问对了人。他告诉我这里就是一个“皇帝”的坟墓,只是现在在维修,不让参观,还善意的提醒我啥也没有,不好看。我也只能说明此行就是专门来看这个墓的,于是他让我顺着北边的马路向东走,看见一个天主教堂对面就是明玉珍的墓。我道了谢就向东走去,路南是山坡,到也陡峭,都是用石块切成,以防塌方。而山顶的仿古建筑却就在头顶之上,绕着它走就行,不多时就走到天主教堂前,果然一排步行台阶顺着山势向上切成通往古建筑,但山坡并不多高。

一路之隔的天主教堂显然是个旅游景点,出出进进的游人也真不少,大多都是跟团前来的游客,带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倒也好看。天主教堂我也就是去看看热闹了事,然后来到路北顺着台阶几步就跑上山顶,来到彩钢板围着的地方止步。到了跟前,四处寻找一番进入的办法,结果发现在彩钢瓦上到是给开了一个天窗,走进向内一张,放眼向里直接看见里面就是一尊“明玉珍”皇帝坐像,原来这里就是夏国的皇帝钦文昭武帝睿陵。在方便参观这一点上建筑方到是想的比较人性化,给围绕着的彩钢板上开个天窗以供游人观看,这里要特别感谢他们。当然作为我一个以走陵为目的的游客来说,只从这处窗口看看却还是远远不够,只能绕着彩钢板想办法进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在彩钢板西侧不远处找见一个工人干活进出的小门,门并没有落锁,只是用锁挂在上面,见四周无人,我就小心翼翼快速溜了进去。跑进建筑内,原来这里正是“明玉珍皇帝陈列馆”,只是馆内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地上到处都是建筑垃圾,并没有看见一个工作人员。只能出来,继续寻找去明玉珍墓的道路,两者之间并不远,也就几十米的距离,但是都是栽种的大叶子植被,遮挡的密不透风,而植被间的空隙都是蜘蛛网沾满空处,很难直接过去,也只能选择从彩钢瓦的空隙间挤到墓前。

从山的整体环境看,这里应当就是当年明玉珍墓穴所在,因为挖掘该墓时并没有墓道,只能说明该墓应该为一处竖井墓,这样才能符合逻辑。当然作为“竖井墓”,规格本身就是很低的,其实我们今天的多农村,在安葬方面依然有许多地方采用这种安葬方式,可见竖井墓历史相当悠久。我在西安走陵期间也下过几处这样形制的秦汉竖井墓,但是面积和深度都是要远远超过这里,想想作为一个皇帝这样修建自己的陵墓,也确实太过寒酸了些。

明玉珍(1329年―1366年),原名瑞,字玉珍,湖广随州随县(今湖北省随县)人,元末义军领袖。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在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元帅。至正二十年夏,起义军中的陈友谅杀害了徐寿辉,自称汉帝。明玉珍闻知非常气愤,说:“汝能为帝,我不能耶”?遂以重庆为国都,自称陇蜀王,建立大夏国,年号天统,

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六日(1366年3月17日),明玉珍病故,享年38岁。遗嘱臣下固守渝川地区,勿进取中原。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同年九月,葬于重庆江北区宝盖山。子明升继位,改元开熙。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使劝降,明升不从。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遣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领兵征大夏国,夏军败溃。同年六月,明兵抵重庆,明升出降,夏亡。如此看来,这个大夏王国也就前后8年就告亡国。

由此知道明玉珍前后也就当了4年皇帝,死的时候才36岁,正当壮年,估计也根本没有考虑身后事宜。而他死时儿子才10岁,一切都是听其母彭太后的主意,女人家能有个屁见识,不几年就被朱元璋干倒。而在明玉珍当皇帝时又比较开明,不与民争利,张廷玉就评价明玉珍时说道;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开进士科,定赋税,以十分取一。玉珍割据一隅,僭号二世,皆不可谓非幸也。可见当时夏国政权并不富裕,加之连年用兵,一个帝陵修建的如同大臣之墓一般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据资料显示,一九八二年三月三十日,在重庆市江北区上横街洗布塘的重庆织布厂基建中,无意间发现的明玉珍墓(睿陵)。而墓当时就没有修建墓道,墓室为长方形穴石坑墓,墓坑东西长5.4米,南北宽3.5米,坑之上部为泥沙层,下部为原生沙岩层,岩质坚硬。因山势倾斜,墓坑岩石呈前浅后深状,前壁高2米,后壁高3.2米,在椁前有一长方形石坑,用以竖立“玄宫之碑”。玄宫之碑系砂质,色青,用独石制成。而陪葬之物也很少,出土文物中有铭旌、画幡、棺帷、金银器和丝织品。其中金银器有金盆一只、银锭两枚,说白了就是埋了一只金碗和两枚元宝,比汉朝一般地主家的墓冢陪葬品都不如。

当然,既然这里没有啥好看的,那就去三峡博物馆看看这几件宝贝也是好的。作为重庆最大的博物馆“三峡博物馆”正修建在重庆市中心地带,博物馆对面就是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当然来重庆自驾游,这里也是放车的首选之地,我的车就放在这里,相当便宜,每天24小时25快钱。而出门旅行大多坐当地交通出行,尤其晚上这里人更多,是一处市民锻炼的好地方,彩灯照耀的光彩夺目,如同天上瑶池。而大会堂更是重庆之旅的必须打卡地之一,大厦不但修建的高大宏伟,而且还对外开放,而大厦的对面就是三峡博物馆。

虽然博物馆也修建的高大气派,但是里面的藏品并不丰富,也和当地历史不够丰富有关系。自古虽然重庆的战略地位很高,但是这里相当贫穷,尤其是在八几年以前吃饭都是问题,自然缺少财富。倒是一些客家人和当地山民同大自然的抗争历史值得大力宣传,不过博物馆介绍这些感觉看点不大。整个博物馆也就进门一处汉阙显得特别亮眼,整整让我看了一个多小时,才跑去寻找那只金杯和两枚银锭。明玉珍墓所出土的文物,也都是些普通物品,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估计除了文物本身的价值较高外,并没有其他耀眼的地方。玄宫之碑"是明玉珍墓最重要的文献之一,被安排在大厅的一角,看样子在这里也并不受重视,不过好处是用玻璃罩住保护。“玄宫之碑”系砂质,色青,用一整块石头制成,通高145厘米,宽57厘米。碑首作八角形,额有“玄宫之碑”四字篆书,其左右两侧各刻一阴线盘龙,但不完全对称,也说明当时并不受重视,间接说明墓主是个比较豁达之人。但是听说还有部分丝织品和龙袍一同出土,但我却并没有看见实物,从照片上看见所谓的龙袍也只不过是一件很一般的材质所做,可见当时的农民领袖都是比较贫穷,攀比之风也不大。也就是在这一段时期内曾出过好几位皇帝,但是其它人员陵墓却相当难寻,也仅仅只有明玉珍墓得到证实和保存下来,成为一处难得的遗址为后世所继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