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_能源_马骡_新能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先秦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在治国中都面临着文治与武功两大重任。力图发挥文与武的不同作用并保持双方必要的平衡,已成为基本的政治常识。如唐太宗曾说:“斯二者递为国用,……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帝范》卷4)但这一认识到宋代却发生了显著变化。

宋代之前的历朝,在开国初期以及开疆拓土之际,军功集团往往获得重用,王朝衰败之时更成为强权势力。而在建设、守成时期,文臣集团则常得到倚重,占据朝堂主导位置。不过,文臣与武将的影响力固然此消彼长,但文武关系总体上保持动态平衡,并无绝对的厚此薄彼。到了唐代末期,武将集团再度强大,至五代更是盛极一时,在近百年间,文臣沦为附庸,甚至饱受武夫悍将的欺凌。日益突出的文武失衡,既影响了政务运行,还直接危及皇权和国家秩序。在此历史背景下建立的宋朝,势必会对文武关系失衡痼疾予以反思。

宋朝建国后,赵匡胤集团在重建中央集权统治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充分反思并汲取了五代的教训。因此,其开展的拨乱反正进程多以“防弊”为出发点。其中,围绕以往文武失衡的积弊采取了诸多措施。通过双管齐下的举措,赵匡胤集团抑制了过强的武将势力,扶持了弱势的文官队伍,基本恢复了文武关系的平衡。

宋太宗即位后,统治路线逐渐发生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伐辽失败后,放弃了大一统的追求,朝政重心转向维持城内的稳定,并以文治成就为主要追求目标。由此,宋太宗萌生了“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如他强调:“王者虽以武功克敌,终须以文德致治。”(《宋朝事实》卷3《圣学》)与此同时,文官的政治地位迅速上升,成为皇权依靠的主要力量。

到宋真宗朝,文官士大夫已然崛起,“崇文抑武”也落实为朝政路线。如王安石指出:“本朝太祖武靖天下,真宗以文持之。”(《王文公文集》卷2《上田正言书二》)自此以后,文臣治国的局面完全形成,士大夫成为宋代政治主体力量,武臣则降为附庸,以往历代文武博弈的景象已不再显现。军事领域的变化更值得关注:从宋真宗朝开始,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枢密院巳逐渐被文臣控制。到宋仁宗时期,前线战区的指挥权亦由文官掌握,武将沦为副职、部将。这种制度化的以文驭武规则前所未有,直至南宋依旧延续,标志着武将本职角色和地位的显著降低。

自古以来,朝野的价值取向深受政治的影响。以汉唐为代表的时代,王朝有大一统的追求,军功意识广泛存在,故上战场为发迹的重要途径,投笔从戎的现象相当常见。因此,文武官员相互转换并无障碍,出将入相亦属常态。随着宋太宗朝以来“崇文抑武”治国理念的发展,科举入仕与晋升大行其道,从文遂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官、士人普遍以从军为耻,少有愿意改换武职者。宋朝宰执大臣绝大多数来自文臣,又以进士科出身者为主。从《宋史·宰辅年表》可知,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为进士出身。在所有宰相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由此可见,以往出将入相的传统在宋代遭到终结。考察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可以从中窥见唐宋政治与社会的变迁。

(摘编自陈峰《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以来的中国历朝统治者都懂得如何平衡文治与武功,致力于发挥文与武的不同作用。

B.文臣集团往往在王朝进入建设、守成时期占据优势,而在其他时期则饱受军功集团的欺凌。

展开全文

C.鉴于历代之失,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武将、扶持文官的举措,给予文官政治主体的地位。

D.汉唐人多有军功意识,而宋代自太宗朝以后,士人多以从军为耻,体现出政治对朝野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先从文武关系的角度概述中国古代基本政治格局,进而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话题。

B.文章第二段阐述唐末五代时期武强文弱的状况,主要目的是与宋代的崇文抑武形成对比。

C.文章三、四、五段以时间为序,简要梳理了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脉络清晰分明。

D.文章尾段《宋史·宰辅年表》的相关数据,是为了论证出将入相传统在宋代终结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以前,文臣与武将的影响力往往随着朝代的演变而此消彼长,但总体上保持动态平衡。

B.五代时期武将集团盛极一时的现象和宋代文臣治国局面的形成都凸显出文武关系的失衡。

C.“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萌生于宋太宗时期,落实于宋真宗朝,并且一直通行于南宋时期。

D.宋代士人从文逐渐成为社会风尚,宰辅绝大多数为进士出身,武官无力通过科举得以晋升。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能源又称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包括天然气、煤炭、石油、水能、木材等;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使用,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能源。区别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新能源多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等。

目前,国内外权威组织对新能源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是否把水能归为新能源范畴。我国现有能源产业体系把水能归为新能源,而国际组织多把应用已久的水能排除在新能源范畴之外。

根据2014年4月15日实施的中国国家标准《能源分类与代码》,新能源按其形成和来源可分为:(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3)天体引力能,如:潮汐能。新能源按转换传递过程可分为:(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2)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沼气、蒸汽、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摘编自《能源的分类及未来发展战略》

材料二: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在“十三五”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年均装机规模还将有大幅度的提升,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据此,初步预测至2025年末,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可达到17亿千瓦,至2027年末,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或将达到21亿千瓦。

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稳步增长,预计至2027年我国光伏、风能、水能等新能源发电量也将随之进一步高增,根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量以及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初步预测至2025年末,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可达到4.28万亿千瓦时,至2027年末,新能源发电量或将突破5.20万亿千瓦时。

(摘编自《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全景图谱》)

材料三:

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10月17日,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在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能源发展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进转型。2021年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已经突破了11亿千瓦,比十年前增长了近三倍,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比重超过30%。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的规模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下一步,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动终端用能转型升级,加强重点用能领域节能降碳,积极推进电能替代,力争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用能的比重达到30%。”任京东说。

“能源是产业和民生的上游,能源安全会直接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态势,因此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对经济安全有重要影响。”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作为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经济体,我们要通过能源革命来调整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新能源产能,从增量供给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好需求端管理,提升现有产业体系的能源利用效率。”胡麒牧认为。

(摘编自《解读二十大报告之能源转型:新型能源体系需要补哪些短板》)

4.下列对“新能源”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化石能源之外的尚未大规模使用、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都属于新能源。

B.国内外对新能源的定义有所不同,目前,国外权威组织在界定新能源的范畴时,多不包括水能,我国则把可再生的常规能源水能也归为新能源。

C.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位列前三,且都超过3亿千瓦。

D.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1亿千瓦,比十年前增长了近三倍,预计至2027年末,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或将再有近一倍的增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都属于可再生能源,而核能、地热能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不可再生。

B.水能、风能、核能等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属于一次能源,而对一次能源进行加工转化成的能源如水电、核电等则属于二次能源。

C.“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风能、水能等新能源发电量进一步高增,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了我国电力总装机的一半以上。

D.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需要补足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短板,既要解决现有常规能源的增量供给问题,又要提升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6.我国为何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马帮

贠靖

老柯是白河远近闻名的“马帮帮主”,带领着白河最为庞大的马骡队,常年行走在大山深处运送货物。

他已习惯了这种营生,每天天亮开工,天黑收工,收工回来头一件事,就是把马骡牵到山脚下的峪口去饮水。那里有一股清澈的泉水从石头缝里汨汩地流出来,马骡们低头饮水的时候,老柯就往脸上撩着清澈透凉的泉水洗几把。回来将马骡拴上槽,给它们添足草料,老柯便坐下来,从腰里取出旱烟袋,捻上金黄的烟丝,美美地咂上一口。马骡嘴里嚼动着草料,用头亲昵地蹭着老柯的胳膊。

这些马骡都是老柯从四川那边买回来的,和马比起来,马骡劲大,驮的东西多,尤其是有耐劲,爬坡能力强,更适合陡峭崎岖的山道上运送货物。

晚上老柯就睡在牲口棚里,半夜还要起来给马骡添草料。吃饭的时候,婆娘半开玩笑道:“孩他爹哟,俺瞅着你跟马骡形影不离的都快成夫妻啦!”

老柯是土生土长的白河人,从小就“爱折腾”“闲不住”。他早年曾出门务过工,最初去了北京,在鸟巢旁边摆了个摄影摊儿,专给游客照相。后来,有了智能手机,照相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他就收拾行李卷回到白河,在家门口开了间农家乐。生意倒还马马虎虎,但开农家乐耗人费力,婆娘根本无暇照顾娃娃。老柯就寻思着重新换个营生。那时村上正在山顶修蓄水池,上山的羊肠小道又窄又陡,车子上不去,石料只能靠人往上背。老柯突然间就来了灵感——何不买些马骡来搞运输呢?他小时跟他爹到四川贩卖过马匹,那时就想过将来有一天,能有属于自己的一支马队该多威风呀!

说干就干,老柯脑子一热,当即关了农家乐,跑到四川去买回了一匹健壮的棕色马骡。没想到马骡刚买回来,便接到了活儿。半月后,老柯又买了两匹马骡回来。活太多,一匹马骡根本不够用。

后来,生意越做越好,老柯的“马帮”也越来越庞大,扩充到了十几匹马骡。一个人忙不过来,他便在村里雇了几个脚力好的青壮年当帮手。

这些年山里的产业发展快,修房子、卖山货的活儿越来越多,老柯的“马帮”一单接着一单,干得红红火火。一年四季,除了冬季大雪封山,能在家蛰伏一阵子外,老柯一直带着“马帮”在山里“转战”。老柯挺享受这种生活,赶起马来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力气。

白天老柯和他的马骡队穿行在高山密林之中,很少有人看到他的身影,但却时时能听到山谷里马骡杂沓的脚蹄声和老柯“得儿起——得儿起——”的吆喝声。老柯说,运料的活儿一般都很急,咱不能耽误了人家的工期不是。再说了,多干点活,也能多点收入哩!

自从干上马帮,老柯也喜欢上了唱歌。每天穿行在山里,除了草稞子里扑棱棱飞起来的锦鸡或鸟雀,还有兔子、松鼠……连个人影也见不到,最怕的就是“沉闷”。瞅着头顶飞过的大雁,听着脚底淙淙的溪流声,老柯就扯着五音不全的嗓门,野声野气地吼了起来。山里没人,只有马帮低头吭哧吭哧地赶路,唱好唱坏也没人听得见。

老柯开了个头,伙计们便跟着有一句没一句地瞎吼起来。吼得头顶的树叶哗啦啦地摇摆着,鸟雀们跟着叽叽喳喳唱起来,不知不觉地,一天就快快乐乐地过去了。到了晚上伙计们聚在一起,拿出从镇上樊记腊汁肉铺子买的猪头肉,围坐在马棚外的石碾盘上,仰头瞅着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喝着十块钱一瓶包谷酒,喝得东倒西歪,脸上泛着红润,说着醉话。

除了十几匹健壮的马骡,老柯还买了两匹毛色雪白,四蹄修长,高大漂亮,一根杂毛也没有的骏马,捎带着揽迎亲的活儿。他的两匹白马,已成了白河当地迎亲的“明星”。每逢镇上有人婚娶,老柯就把白马牵出来,梳洗得白滑亮,披红挂彩,驮着新娘子新郎官从镇街上呱嗒呱嗒地走过,赢得一片喝彩声。

主家兴高采烈地散着瓜子糖果,将一封厚厚的红包塞到老柯手里。老柯瞅了一眼揣进兜里,对一起来的小伙子说:“哥几个,忙完这阵子,有个大活儿,干完了,就该过年了,回家去好好团聚团聚。”

伙计们两眼发亮,一个个猴急地问:“老板,啥大活儿?快说说!”老柯说:“到时你们就知道了!”伙计们又问:“那你上次说的年跟前到镇上吃杀猪菜的话还算不算数?这回揽到大活了,可得好好撮一顿哩!”老柯说:“当然算数嘞,到时都敞开了吃,敞开了喝,管保你们吃够喝够!”

伙计们仍凑在一起围着老柯刨根究底:“到底是啥大活儿呀?”老柯说:“县里要从山口那边往里修一条盘山路把卡子镇和山里的村子连起来,运砂石的活儿就交给咱了!”“要从山口往里修一条盘山路?”伙计们惊得目瞪口呆:“这可真是个大活儿!不过这通往山上的路要修好了,咱马帮不就该歇菜了么?”

老柯转过脸去,故作轻松道:“修路,好事儿么,好事哈!”“好个屁!”伙计们骂骂咧咧道:“这不是存心要砸掉咱的饭碗么,这砂石料咱还运不运?”“当然要运了,不仅要运,活还要干漂亮!”老柯转过身来,摸了一把脸颊,喃喃“这或许是咱最后一趟活了……”他说着眼圈便红了。

伙计们就七嘴八舌地劝慰老柯,劝着劝着,一帮大老爷们竟抱着头呜呜地哭了起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最后的马帮”为题,既制造了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暗示了小说的结局。

B.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以老柯的“马帮”为代表的马帮故事,便于客观全面地反映现实。

C.小说描写马帮伙计们两次喝酒吃肉的场景,展现出山里人的豪爽性格,也暗示其生计艰难。

D.小说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清新自然,如描写老柯收工后让马骡饮饱吃足时的情景,温馨动人。

8.小说中,老柯在与伙计们说起县里要修建盘山公路时,他的表现与心理颇为复杂。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文学评论家秦俑认为:“人物塑造是小小说的第一要义。”请结合本文,简要说明小说是如何塑造老柯形象的。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令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韩暹矜功专恣,董承患之,因潜召操。操乃将兵诣洛阳。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操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遣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操曰:“善!”即遣使诣奉。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迁都许。己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曹操在许》,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

B.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

C.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

D.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可卒制”与“保卒余年”(《陈情表》)两句中的“卒”含义不同。

B.“操引董昭并坐”与“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引”含义不同。

C.“远近跂望”与“吾尝跋而望矣”(《劝学》)两句中的“跂”含义相同。

D.“幸曹操营”与“幸承恩于伟饯”《滕王阁序》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部下对迎接汉献帝之举多有疑虑,但荀彧持不同意见,力谏曹操奉迎天子以顺民心,曹操听取了他的建议。

B.董承先是阻拦了曹操派去迎接汉献帝的大军,后因厌恶韩暹倚仗护驾有功专横霸道,就私下派人召请曹操入洛。

C.董昭看出杨奉当时缺乏同盟,便写信给他将其夸赞一番,并说自己对他倾慕已久,想要和他共同辅佐汉献帝。

D.董昭认为曹操留在洛阳辅佐朝政有诸多不利,当请天子移驾许县。在其谋划下,曹操终使汉献帝迁都许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2)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晏几道①

天边金掌②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③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①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性孤傲,中年家道中落,一生抑郁不得志。②金掌:汉武帝时在长安建章宫筑柏梁台,上有铜制仙人以手掌托盘,承接露水。此处以“金掌”借指国都,即汴京。③绿杯红袖:代指美酒佳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从气象和物候两方面凸显出季节特征,为全词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B.“人情似故乡”一句赞美了客居之地人情之美,同时激发出浓浓的思乡情意。

C.下片前三句追忆过去,着力描写重阳节赏菊宴饮的情景,渲染了节日的盛况。

D.全词情感波澜起伏,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也随情感的变化而从和婉到悠扬。

15.《蕙风词话》评论此词:“‘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环境的寂静和江月朗照衬托音乐的感染力之强。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印证了刘备礼贤下士的佳话,也是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要多些人情味,少背些人情债。正常的___①___无可非议,但陈规陋习要不得。不少人被所谓的人情世故裹挟,心有不愿却____②___。这些陈规陋习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推动农村移风易俗,说到底是维护农民群众自身的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化解农村矛盾,让农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要久久为功。应从农民群众愿接受、易实施、能见效的问题入手,先易后难,___③___。从陋习背后的客观因素入手,消除陋习存在的环境土壤,乡村新风筑好经济基础,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吸引群众远离陈规陋习。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有学者对汉语语料库进行统计,发现貌不惊人的“的”字在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如同汉字之盐,看似平常,实则必需。用对了不易察觉,____①____。比起“在”和“再”、“做”和“作”、“戴”和“带”,“的地得”的出场率和关注度自然高出不少。正如学会放盐是学习做菜的必要步骤,____②____,也可以说是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说清“的地得”的来龙去脉,____③____。如果要展开梳理这三个字的源流演变,评析对于“的地得”的学术分歧,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简言之,从历时看,“的地得”始于唐宋,兴于“五四”,成于当代,演变比较复杂;从共时看,“的地得”在现代汉语中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的”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使用规则十分明晰。

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地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不在少数。一方面,是一些内容平台、内容生产者对文字把关不严。另一方面,快节奏、碎片化的线上交流,拼音输入法、语音输入法的流行,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即时即刻的通信中,准确让位于速度,严谨让位于效率,几个错别字、几个误用甚至不用的标点,通过上下文语境的补充,也能表达个七七八八。在这种条件下,即使能区分“的地得”的人,也可能来不及、顾不上、不在意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1.请概述第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八、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一生著有70多部著作,涵盖生物学、哲学、数学、遗传学、农业等多个方面。他曾经开玩笑说:“给学者拍照,不该拍脸,该拍臀部。”这句玩笑话的弦外之音是:作为科学家,“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历史学家韩儒林也曾有一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甘坐冷板凳不仅是对学者的要求,也应是我们每一个希望自我提升的青年对自己的要求。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都懂得如何平衡文治与武功”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自先秦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在治国中都面临着文治与武功两大重任。力图发挥文与武的不同作用并保持双方必要的平衡,已成为基本的政治常识”。“面临着文治与武功两大重任”并不意味着就“懂得如何平衡文治与武功”。

B.“而在其他时期则饱受军功集团的欺凌”错,扩大了范围且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唐末五代时期“文臣沦为附庸,甚至饱受武夫悍将的欺凌”。

C.“历代之失”错,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充分反思并汲取了五代的教训”;“给予文官政治主体的地位”错,根据原文,宋太祖时期,文武关系大致平衡,到了宋真宗时期,“士大夫成为宋代政治主体力量”。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主要目的是与宋代的崇文抑武形成对比”错,结合原文“在此历史背景下建立的宋朝,势必会对文武关系失衡痼疾予以反思”可知,阐述唐末五代武强文弱的状况是为了交代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背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武官无力通过科举得以晋升”错,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为进士出身。在所有宰相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由此可见,以往出将入相的传统在宋代遭到终结”。

4.C5.B

6.①新型能源多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②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需要;③能源是产业和民生的上游,能源安全关涉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三态势,通过能源革命来调整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保障能力,降低对外依存度,是保障国家安全之必要。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位列前三,且都超过3亿千瓦”错,根据材料二的图表2,这是2021年的数据,不是2017一2021年的数据。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而核能、地热能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不可再生”错,根据材料一,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我国光伏、风能、水能等新能源发电量进一步高增,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了我国电力总装机的一半以上”错,未然变已然,我国刚刚进入“十四五”阶段,这些属于预测,尚未成为现实。

D.“既要解决现有常规能源的增量供给问题,又要提升新能源的利用效率”错,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是要“扩大新能源产能”,同时“提升现有产业体系的能源利用效率”。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中“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使用,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能源”可知,新型能源多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

根据材料三中“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下一步,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动终端用能转型升级,加强重点用能领域节能降碳,积极推进电能替代,力争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用能的比重达到30%”可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需要;

根据材料三中“能源是产业和民生的上游,能源安全会直接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态势,因此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对经济安全有重要影响”“作为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经济体,我们要通过能源革命来调整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可知,能源是产业和民生的上游,能源安全关涉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三态势,通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新能源产能,从增量供给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做好需求端管理,提升现有产业体系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革命来调整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保障能力,降低对外依存度,是保障国家安全之必要。

7.C

8.老柯既有为修建盘山公路后山里能有更好的发展而开心,所以他说这是好事;也有为自己这“最后的马帮”即将没落消散而失意伤感,所以才会哭起来。

9.①采用骡马和老柯婆娘的侧面描写展现老柯对马帮的爱护,如马骡们对老柯的亲昵、婆娘对老柯的玩笑话等;②采用倒叙,记叙老柯的人生经历,丰富老柯“爱折腾”“闲不住”的形象;③采用生动的语言、行动等描写,展现老柯尽忠职守的特点。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C.“暗示其生计艰难”说法有误。小说第一次描写他们喝酒吃肉时说“不知不觉地,一天就快快乐乐地过去了。到了晚上伙计们聚在一起……喝得东倒西歪,脸上泛着红润,说着醉话”是为了展现他们收工后难得的温馨快乐时光,第二次是为了引出下文要建公路的情节,并没有暗示其生计艰难。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的能力。

根据原文老柯的表情和说的话“老柯转过脸去,故作轻松道:‘修路,好事儿么,好事哈! ’”“当然要运了,不仅要运,活还要干漂亮!”可知,他知道修建盘山公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能帮助大山,走出贫困,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说是好事,并立志要把活干得漂亮。

根据原文“老柯转过身来,摸了一把脸颊,喃喃‘这或许是咱最后一趟活了……’他说着眼圈便红了”可知,老柯知道公路建起来之后自己这“最后的马帮”就会就此消亡,也为此感到伤感。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描写的手法的能力。

根据原文 “马骡嘴里嚼动着草料,用头亲昵地蹭着老柯的胳膊”和“吃饭的时候,婆娘半开玩笑道:‘孩他爹哟,俺瞅着你跟马骡形影不离的都快成夫妻啦!’”可知,这里虽不是直接描写老柯,却生动展现了老柯对马帮的关心和爱护。

根据原文“他早年曾出门务过工,最初去了北京,在鸟巢旁边摆了个摄影摊儿……在家门口开了间农家乐。生意倒还马马虎虎,但开农家乐耗人费力,婆娘根本无暇照顾娃娃。老柯就寻思着重新换个营生……老柯突然间就来了灵感——何不买些马骡来搞运输呢?他小时跟他爹到四川贩卖过马匹,那时就想过将来有一天,能有属于自己的一支马队该多威风呀! ”和“说干就干,老柯脑子一热,当即关了农家乐,跑到四川去买回了一匹健壮的棕色马骡。没想到马骡刚买回来,便接到了活儿”这些对老柯人生经历的倒叙可知,作者这么写,是为了充分展现“老柯是土生土长的白河人,从小就‘爱折腾’‘闲不住’”这一性格特点。

根据原文“白天老柯和他的马骡队穿行在高山密林之中,很少有人看到他的身影,但却时时能听到山谷里马骡杂沓的脚蹄声和老柯‘得儿起——得儿起——’的吆喝声。老柯说,运料的活儿一般都很急,咱不能耽误了人家的工期不是”“每逢镇上有人婚娶,老柯就把白马牵出来,梳洗得白滑亮,披红挂彩,驮着新娘子新郎官从镇街上呱嗒呱嗒地走过,赢得一片喝彩声”等,可以直接看出老柯对马帮生意的尽心尽力。

10.A11.D 12.C

13.(1)以前晋文公重耳接纳周襄王,各诸侯国像影子一样跟随他;汉高祖为义帝身穿孝服,天下百姓诚心归附。

(2)这的确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得到的,心脏、胸腹与四肢,实际上是互相依存的,一样不完备,就有残缺。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首先提倡兴起义军,只因崤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如今献帝返回洛阳,但洛阳荒废,忠义之士有存续国家正统的想法,黎民百姓有怀念旧的王室的衰伤。

“天子”是“蒙尘”的主语,结构完整,应在“蒙尘”后断开,排除BC;“义士有存本之思”中,“义士”是主语,“有”是谓语,“存本之思”是宾语,结构完整,应在其前后断开,排除BD。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前者同“猝”“仓促、急速”的意思,后者是“终了、完毕”的意思。两句中的“卒”含义不同。句意:不能马上制服。/保全她的余生。

B.前者是“拉,牵挽”的意思,后者是“引导”的意思。两句中的“引”含义不同。句意:曹操拉董韶与自己并坐在一起。/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

C.都是“抬起脚后跟站着”的意思。句意:远近的人都踮起脚跟观望。/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

D.前者是“皇帝亲临”的意思,后者是“有幸”的意思。两句中的“幸”含义不同。句意:献帝抵达曹操军营。/有幸参加这次盛宴。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并说自己对他倾慕已久”错,由原文“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可知,董昭是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的。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纳”,接纳;“景从”,像影子一样跟随;“缟素”,穿孝服。

(2)“诚”,的确;“心腹四支”,心脏、胸腹与四肢;“阙”,残缺。

参考译文:

曹操在许县,计划迎接献帝。部下众人都认为:“崤山以东尚未平定,而且韩暹、杨奉等人自认为护驾有功,骄横凶暴,不能马上制服。”荀彧说:“以前普文公重耳接纳周襄王,各诸侯国像影子一样跟随他;汉高祖为义帝身穿孝服,天下百姓诚心归附。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军首先提倡兴起义军,只因崤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如今献帝返回洛阳,但洛阳荒废,忠义之士有存续国家正统的想法,黎民百姓有怀念旧的王室的衰伤。如果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来招来英雄豪杰,是最正确的策略。尽管四方还有叛逆者,但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韩暹、杨奉之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如果不及时决定,使别的豪杰生出奉迎的念头,以后就算再费尽心思,也来不及了。”曹搡于是派遣杨武中郎将曹洪率兵向西到洛阳迎接献帝。董承等扼守险要之地拦阻曹洪,曹洪不能前进,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说:“我和将军相互倾慕,只听到名声,便已推心置腹。如今将军在艰难之中救出天子,护送他回到旧都洛阳,护卫辅佐的功勋盖世无双,是何等的美善!现在各地不法之徒扰乱华夏,天下不宁,政权至关重要,事情主要靠辅佐大臣;所有的贤明之士必须一齐努力,来肃清君王道路上的障碍,这的确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得到的,心脏、胸腹与四肢,实际上是互相依存的,一样不完备,就有残缺,将军应当在朝廷主持事务,我则作为外援,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马,互通有无,足以相辅相成,我们生死相约。祸福同当。”杨奉接到信后十分高兴,对其他将领说:“兖州的军队近在许县,有兵有粮,正是朝廷可以倚靠仰仗的对象。”于是诸将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并承袭他父亲曹嵩的爵位费亭侯。韩暹倚仗护驾有功专横霸道,董承对他十分厌恨,就私下派人召请曹操。于是曾操率兵到达洛阳。曹操拉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问他:现在我已到洛阳,应当采取什么策略?”董昭说:“将军兴起义兵,讨伐作乱之人,入京朝见天子。辅佐王室,这是像春秋五霸一样的功业。现在洛阳的各位将领都有自己的打算,未必服从将军的指挥,如今留在洛阳匡正辅佐朝政,有许多不利因素,只有请天子移驾到许县。但是天子在外流离多时,刚回到旧都城,远近的人都踮起脚跟观望,盼望迅速获得安定,如今再要移驾,是不符合民心的。不过,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将军作出利多弊少的选择。”曹操说:“这也是我的想法啊,只是杨奉近在梁县,听说他兵强马壮,难道不会阻挠我吗?”董昭说:“杨奉缺少与他结援相助的人,所以他愿与将军结交,任命您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的事情。都是杨奉的主意,应该及时派遣使者送去重礼表示感谢,使他安心。并告诉他说‘洛阳没有粮食,想让献帝暂时移驾鲁阳,鲁阳靠近许县,运输较为便利,可以免去粮食匮乏的忧虑”。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此计一定不会被他怀疑,等到使者去了再返回,就足以定下大计,杨奉怎么能成为忧患呢!”曹操说:“很好!”立即派使者去拜见杨奉,庚申,献帝车驾出辕关,向东行进。于是迁都于许县。己巳,献帝抵达曹操军营。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

14.C

15.“欲将沉醉换悲凉”紧承上句“殷勤理旧狂”,解释重现从前狂放不羁情态的原因,是想借一番沉醉消除失意悲凉;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②“清歌莫断肠”是说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莫”字与“欲将”二字呼应,收束全词,包含着词人历经人生风尘后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万般无奈而又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下片前三句追忆过去”错,这三句既有词人对眼前情景的描写,也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但更多的是借眼前的情景抒发内心的那种无法排遣的郁结之气。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殷勤理旧狂”意思是: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词人仕宦连蹇,陆沉下位,情绪低落,不得不委屈处世,难得放任心情,今日偶得自在,于是不妨再理旧狂,甚至“殷勤”而“理”,以不负友人的一片盛情。试想,本是清狂耽饮的人,如今要唤起旧情酒兴,还得“殷勤”去“理”才行,此中的层层挫折,重重矛盾,必有不堪回首、不易诉说之慨,感情的曲折,自然把意境推向比前更为深厚的高度,从而归结出“欲将沉醉换悲凉”这句诗,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不过,虽能偶得自在疏狂,说到底也只是一种自我排遣罢了,“欲将沉醉换悲凉”作“殷勤理旧狂”的注脚,极为中肯。

“清歌莫断肠”意思是: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内心之悲凉,却非沉醉所能轻易“换”得。席间的“清歌”一举,不禁又有“断肠”之感,只因已有聊作疏狂之意,便只得自宽自解。一个“莫”字,包含有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苦楚——尽管作者那种披肝沥胆的真挚一如既往,但在经历了许多风尘磨折之后,悲凉已压倒缠绵;虽然还有镂刻不灭的回忆,可是已经害怕回忆了。“清歌莫断肠”,这最末一句,又加深了一层感情的回环曲折,将前面所写之情意,推到一个更深广的心理世界中去,使此词竟体空灵,留下了不尽的余意。

16.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舫”“唯”“端”“庐”“咨”。

17.①礼尚往来 ②身不由己(无可奈何) ③循序渐进 18.为乡村新风筑好经济基础,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引导群众远离陈规陋习。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语境“乡村要多些人情味”,此处是说正常的人情往来,可以用“礼尚往来”。“礼尚往来”:礼节上注重相互往来,多用于人际关系;也用于比喻施以怎样的行为,即以怎样的行为回报。

第二空,结合语境“心有不愿却……”,此处是说自己不能做主,可以用“身不由己(无可奈何)”。“身不由己”: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为不能由自己支配。“无可奈何”:指事已如此,想挽回已无能为力了。

第三空,结合语境“先易后难”,此处是说逐步推进解决问题,可以用“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或程序逐渐推进或提高,常用于学习、工作中以及处理事情时。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文语句有三处语病:一、成分残缺,缺少介词“为”,应在“乡村新风”前加“为”;二、语序不当,应将“越位”和“缺位”互换位置;三、搭配不当,应将“吸引”改为“引导”。

19.①用错了一望而知 ②正确区分“的地得” 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0.①把汉字中的“的”字比作生活中的盐,“的”为本体,盐为喻体,“如同”是比喻词。②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地突出“的”字的特点:既平常又必需。 21.因为一些内容平台、内容生产者对文字把关不严,加上追求速度与效率的线上交流常使用拼音、语音输入法,所以互联网平台上多见“的地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句“用对了不易察觉”可知,此处是说相反的一面,即用错了却很容易知道,故补写内容是“用错了一望而知”。

第二空,根据前句“正如学会放盐是学习做菜的必要步骤”,可知此处是以做菜学会放盐类比,是说“的地得”的使用要正确区分,所以补写内容是“正确区分‘的地得’”。

第三空,由后句“如果要展开梳理这三个字的源流演变,评析对于‘的地得’的学术分歧,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可知,此处是说说清“的地得”的来龙去脉并不简单,故补写内容应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1)分析比喻的构成要素

画横线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为本体,“盐”为喻体,“如同”是比喻词。

(2)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

句中把汉字“的”字比作生活中的“盐”,化抽象为具体;“看似平常,实则必需”,生动形象地突出“的”字既平常又必需的特点。

21.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

第三段第一句为总括句,第二、三句从两个角度分析原因。

根据“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地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不在少数”概括为:互联网平台上多见“的地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根据“一方面,是一些内容平台、内容生产者对文字把关不严。另一方面,快节奏、碎片化的线上交流,拼音输入法、语音输入法的流行,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概括为:“的地得”使用不规范是由互联网一些内容平台、内容生产者对文字把关不严,加上追求速度与效率的线上交流常使用拼音、语音输入法造成的。

最后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述第三段的主要内容为:因为一些内容平台、内容生产者对文字把关不严,加上追求速度与效率的线上交流常使用拼音、语音输入法,所以互联网平台上多见“的地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

2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概述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一生的成就,进而引出他关于拍照要拍“臂部”的玩笑话,并指出其弦外之音“坐得住”才能成功。柳比歇夫玩笑话的“弦外之音”是“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这部分内容是启示我们思考“坐得住”的深层内涵,“坐得住”是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沉潜心思、静心专注。接着材料又提供了韩儒林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佐证上文的观点,“甘坐冷板凳”是对自己研究的热爱与执着,是坚定面对时事风云变幻的内心的淡泊。材料进一步指出“甘坐冷板凳”不仅是对学者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追求进步的青年的要求。“坐得住”是一种沉下心来潜心做事的态度。《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只有坐住了,静下来了,沉进去了,他才能比别人看得透、钻得进、研得深。然而,如今我们往往缺乏这种态度,其实我们不是坐不住,只是这种枯燥乏味让人很难忍耐,大多数人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于是换来换去,最后发现离成功越来越远。写作时可围绕关键词“坐得住”“甘坐冷板凳”,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进行单角度深入分析或者多角度综合分析。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坐得冷板凳,蓄力攀高峰。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坐得冷板凳,需要我辈青年有远大的理想,仰望星空,心有梦想,才能沉潜心思。二、坐得冷板凳,需要我辈青年有顽强的拼搏精神,累微尘以崇峻极,挺起山河脊梁,心怀热爱,砥砺向上。三、坐得冷板凳,需要我辈青年不畏困境的坚定意志,不惧路途坎坷,勇毅向前,勇攀高峰。

立意:

1.提升自我,需要耐得寂寞,沉潜心思,努力向上。

2.甘坐冷板凳,心中有热情,执着追求无止境,勇攀人生最高峰。

3.青年人要从甘坐冷板凳中锤炼出“真品格”“硬本领”,在甘坐冷板凳中成就精彩人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