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句唐诗来自于《咏鹅》,相传是由骆宾王在七岁时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作者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和卢照邻,一同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骆宾王(619年——约687年), 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因坚决忠于李唐和反对武周而遭到排挤,长期郁郁不得志。
在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为其写下了《讨武曌檄》,大量罗列了武后的一系列罪状。甚至于,当武则天本人读到这篇檄文时也大受感触,尤其是那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更令武则天极为动容。
在徐敬业兵败之后,骆宾王随即下落不明,有传言说他死于乱军,也有传言说他遁入了空门。虽然他心怀百姓和社稷,但政治上不受重用,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诗人。
在唐朝,像骆冰王这样怀才不遇的诗人有很多,比如李白、杜甫、陈子昂等。接下来,我们一起着重聊一聊陈子昂。
陈子昂(661年——702年)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因为曾担任过右拾遗一职,也被后世称为“陈拾遗”。
展开全文
陈子昂的诗风诗骨都以大气磅礴而著称,坚决主张批判自南北朝以来延续的那种浮华绮靡和空洞无物的文风。他与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司马承祯、王适、毕构、卢藏用、宋之问被合称为“仙宗十友”,在当时颇具影响力。
在文学上大放异彩的同时,陈子昂的政治抱负却一直没有得到施展,一生看似熙攘繁华,实则孤独落寂。难怪,他会写下《登幽州台歌》这样至今读来都令人悲从心头起的诗作: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算得上是名门之后,其祖上是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的开国功臣陈平。
随着历史的传承,到了唐朝时陈家在政治上已经没落。好在,陈家在经济上依然富足,在当地也小有名望。据《新唐书·陈子昂传》记载:
祖父陈辩“少学儒学,然以豪英刚烈著闻,是以名节为州国所服”。
唐高宗李治的后期,尽管唐帝国依然强盛,依然属于李家的天下,但是皇后武则天已经逐渐崛起。而陈子昂就出生于这个时期,据《资治通鉴》记载:
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当然,这样的国家大事显然影响不到少年陈子昂,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结交朋友,以祖父为榜样,处处透出一股豪侠之气,正如他在《赠严仓曹乞推命录》中那样:
少学纵横术,游楚复游燕。
栖遑长委命,富贵未知天。
纵情挥霍青春的岁月是美好的,可惜陈子昂有些过头了,他在十七岁时因争执而出手伤人,被当地官府捕获,差点儿因此身陷囹圄成为囚徒。
此事过后,陈子昂决心痛定思痛,收敛心性专心苦读。他第一次树立了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的信念,并以此光宗耀祖,报效国家。
客观讲,虽然隋朝出现科举制度后不断发展,但直到唐朝时科举考试的录取率都很低,基本都要从童年起就开始苦读。像陈子昂这样的富家公子,在“挥霍青春”和“不务正业”十几年后,才选择“半路出家”,基本上中举的概率极低。
就在其他寒门学子家中苦读之时,二十岁的陈子昂却得以进入长安,在国子监进行系统的学习。第二年,陈子昂便信心满满地参加科举考试,结果铩羽而归。
还好,他的心里承受能力还过关,回家后没有沉沦,反而百倍努力继续专研,据《新唐书·陈子昂传》记载:
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682年,陈子昂再一次到长安赶考,再一次名落孙山。此次落榜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自认为学有所成但却屡屡碰壁,整天就在长安城中闲逛,也不愿回家。谁曾想到,陈子昂竟在此期间成功进行了一次自我推销。
某一天,正当陈子昂在长安街头百无聊赖之时,偶遇一位白发老者正在叫卖胡琴,引得众人围观。本来,沿街叫卖实属正常,不过以“百金之价”叫卖却贵得离奇,自然成为人人围观的稀罕之事。
陈子昂当即判断,自己扬名的机会到了,于是在众目睽睽下购得这把天价胡琴。离开前,他还向围观人群留话,自己将在明日为大家抚琴献艺。
第二天,陈子昂果然如约而至,可是他并未抚琴,只是把这个天价胡琴摔成了碎片。正当众人目瞪口呆和惋惜痛心之时,陈子昂却语不惊人死不休道:
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
话毕,他还将自己随身携带的诗文分发给了众人品评,瞬间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个与众不同而又满腹经纶的狂生陈子昂。
凭借这次成功的广告,陈子昂一跃成为了当时文化圈中的知名人物。甚至于,他的事迹还流传进了政治圈,当时的京兆司功王适就对陈子昂的才学啧啧称赞:
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
又过了两年,陈子昂终于得以高中。期间,正值唐高宗李治驾崩不久,而武则天还未完全掌控朝局。
为了赢得武则天的关注,为了寻求政治的靠山,陈子昂做出了一些违心之举,多次奉迎武则天专权,成为他被后世的诟病之处。尤其是,他的《谏灵驾入京书》,就以恣意不羁的文风得到了武则天的欣赏。
此后,陈子昂被武则天任命为秘书省正字,有机会伺驾左右。不过,他却没有完全放下架子依附武氏,像同期的俊美才子那样被迅速提拔。据《唐才子传·陈子昂》记载:
貌柔雅,为性褊躁。
686年,陈子昂追随乔知之从军北征,还朝后却没有受到任何的封赏,其秉性显露无疑,那种不满情绪立即就流露了出来,作《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
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无为空自老,含叹负生平。
没有任何政治背景,陈子昂只能一边倒的支持武则天几乎所有的政策,比如政治上打压门阀,文学上破旧立新,经济上限制豪强。即便如此,他也没有真正得到武则天的重用,只是欣赏他的诗词歌赋罢了。
经过了多年的官场历练,陈子昂也只担任了八品上的右拾遗。不久,还被人揭发与曾与逆党有勾联,因此罢官后下狱。
出狱后,陈子昂急切的希望能够戴罪立功,重新为官。恰逢契丹族的李尽忠发动叛乱,他主动请缨随同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平叛,担任了随军的一个参谋。
武攸宜作为武则天的侄子,其人并无军事才干,尽管陈子昂多次劝谏要稳扎稳打,但他却毫不在意,致使前军伤亡殆尽。陈子昂再次力劝,彻底激怒了武攸宜,被降职为军曹。
自己的一片忠君爱国心被人无情践踏,他内心的苦楚和哀伤达到了极致,遂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从此以后,陈子昂对于官场彻底死心,再不抱任何的幻想,以父亲年迈为由解官回乡。以未满四十岁的年龄,他就完全栖居于山林中,除了采药外,还钻研易经和八卦。
可是,武攸宜依然记恨陈子昂,他安排当地县令罗列许多罪名,不仅使得陈一昂倾家荡产,更将其入狱折磨致死。
作为陈子昂的后辈,白居易曾在《初授拾遗》中这样评价他: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而韩愈在《荐士》中也这样评价道: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纵使岁月流逝,纵使沧海桑田,当你今天吟诵起那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依然会浮现出那个在幽州台上长歌当哭,感慨生不逢时和投国无路的陈子昂。
回答完毕。欢迎点击关注文史不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