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简介及代表作(唐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其作品主要是什么)_陈子昂_范仲淹_江苏

唐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其作品主要是什么

“百放齐放”高产诗歌的唐代,留传下来的诗歌备受人们传领。唐朝著名的诗人很多,尤其是女诗人,常被遗忘,借此分享三位著名女诗人及其作品。

一、女中诗圣-鱼玄机

主要作品:

《赋得江边柳》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盛怀寄人》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送别》睡觉不言云去处,残灯一盏野蛾飞。《赠邻女》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人。

二、女中文妖-薛涛

主要作品:

《谒巫山庙》乱猿啼处访高唐,路人烟霞草木香。《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十离》中《燕离巢》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鱼离池》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银勾。

女中诗豪-李治

主要作品:

《相思》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明月夜留别》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陈子昂是武周诗人还是唐代诗人

陈子昂(约659——700)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曾任右拾遗,被后人称为陈拾遗。

陈子昂幼年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几年时间便学涉百家。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学业有成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唐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的科举考试不中,而返回家乡。回故里金华山继续学习,永淳元年(682),陈子昂再次进京应试,结果又榜上无名。

直到文明元年(684),二十四岁的陈子昂考中进士,官任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这时是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她信用酷使、滥杀无辜。而陈子昂又是直言敢谏的人,因为他的言论切直,所以得不到武则天的采纳,并且受到反对武则天“逆党”事件的牵连而入狱。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答应,反把陈子昂由幕府参谋降为军曹。

陈子昂自进入仕途,连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化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富有感染力,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

圣历元年(698),三十八岁的陈子昂因父亲年迈多病解职还乡,不久其父去世。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二岁。

陈子昂存诗共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诗三十八首,不是一时一地之作,内容丰富,反映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他的散文也很著名,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

范仲淹简介及代表作品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幼年父亲病故,随母改嫁京东路淄州长山县朱姓人家,改名为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恢复原姓名。天禧五年(1021),出任泰州(今属江苏)西溪镇盐仓监官。因海堤年久颓坏,沿海各州海潮浸袭,生活困苦,遂上书建议修复海堤。天圣二年(1024),率通(今江苏南通市)、楚(今江苏淮安)、泰(今江苏泰州市)、海(江苏连云港西南)四州民夫4万余人修堤,经时4年,筑成长150里大堤,后人称为“范公堤”。天圣六年(1028),受副宰相晏殊推荐为秘阁校理。不久因上书反对太后干政,被贬为陈州通判。宋仁宗亲政,奉召还朝任右司谏。明道二年(1033),京东、江淮大旱,在他请求之下,出使安抚东南灾民,采取开仓赈济、蠲免部分赋税等措施,使灾民生活有所缓解。以力谏仁宗废皇后郭氏,出知睦州、苏州。太湖因排水河渠淤泥堵塞,湖水泛滥成灾。他提出疏五河,导太湖水入海的计划,并亲自领导完成疏浚工作,对东南农业生产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由于治水有功,被召还朝,授天章阁待制,旋迁知开封府。当时有“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赞誉。因绘升官图以揭露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培植私党,被降职出知饶州、润州、越州。宋、夏战争爆发后,范仲淹出任陕西帅臣,对军队进行整编,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3000人,分部训练,根据敌军人数多寡出战,熙宁将兵法即以此为本。西夏人称他“腹中数百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招抚流亡的蕃汉人户,开辟营田数千顷、恢复了农业生产,从而巩固了边防。庆历三年(1043),还朝任枢宻副使,旋改任参知政事。提出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监、选贤任能、均公田、厚农桑(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修武备(在京城附近召募卫士,寓兵于农),减徭役,推恩信和重命令(使赦免罪犯、免除父税的命令兑现,以取信于民)等。这些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诏令全国施行。史称庆历新政。由于新政损害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大官僚地主的激烈反对,并串通宦官,在仁宗面前不断散布范仲淹结交朋党的谗言。仁宗知道范仲淹在朝野享有很高威望,又曾掌握西北兵权,渐起猜忌。庆历五年(1045),仁宗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解除了范仲淹参知政事和宣抚使之职,贬为知邓州(今河南邓县),其他革新派人士都相继被逐出朝廷。坚持1年4个月的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新政虽然失败了,但是新政开创了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为北宋后期的王安石变法揭开了序幕。范仲淹从政期间,每到一地都提倡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他多次建议朝廷要“劝天下之学,育天下之才”。庆历年间,北宋地方学校普遍出现,与范仲淹的倡导和努为是分不开的,范仲淹又是文学家,晩年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著有《范文正公集》传世。范仲淹于皇祐四年(1052)病逝,谥文正。有子4人,皆有才能,为官都有政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