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出土一枚竹简,上面记载20个字,专家:刘备故意不救关羽?_关羽_刘备_荆州

桃园三结义大约是中国历史当中最具有童话色彩的故事之一,其中刘关张三人为了兄弟义气出生入死,不离不弃,终究建立了一番丰功伟绩,让后人无比的羡慕。然而,历史有时候往往与童话有所不同,在长沙出土的一枚竹简上面写了20个字,学者看了之后,忍不住惊到:刘备是故意不救关羽的。

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虽然《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有很多时候都是在“艺术化”的改造历史,但是刘关张在历史上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刘备与关羽张飞结义的故事,但刘备很早 就与二人结识,并且三分一起征讨黄巾军,一起鞭打督邮,可以说与结义兄弟没什么区别了。然而,关羽在当时的历史评价并不是很高:

“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

这就是说他由于个人骄傲,打仗经常因为骄傲而失败,乃至于军队损失。这还只是说他打仗有问题,当时许多人还评价他人品有问题,比如他的老对手吕蒙就这样说:“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作为盟国的大将,吕蒙对关羽的评价是:虽然喜欢读书,却是个爱欺负人的家伙。

当然,我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都认为关羽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君子,能力高超,品德高超,唯一可惜的是败走麦城,被孙吴集团所俘虏,最后兵败身死。但是关羽是怎么败走麦城的呢?为何关羽作为蜀汉大将在与曹操拼死作战乃至于逼得曹操想要迁都的时候,蜀汉的其他人不拉他一把,共同完成“兴复汉室”的理想呢?

展开全文

我们先看看关羽败走麦城的前奏吧。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败之母,这话用到关羽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关羽“败走麦城”之前,他可是干了一件刘备和孙权都有些自愧不如的事情:水淹七军。虽然说刘备和诸葛亮都有过大规模北伐的举动,吴国后来孙浩也干过,但是真正打得最厉害的北伐,可能非关羽的这一次莫属了。《三国志》载:

“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

关羽是第一个把北方政权打得想要迁都的猛人,然而可疑的是,关羽不过刘关张之一,此时关羽一人都打得曹操想要迁都了,如果刘备张飞再给曹操“加把劲儿”,岂不是可以一下子真正的“诛曹贼”了吗?然而可疑的是,刘备自己没有出马,他也没有派自己的二弟出马,反而是他与诸葛亮早早地都对关羽的这次北伐阻挠重重:

“关羽北伐,书与先主,先主示之诸葛亮,诸葛亮曰:“云长急切,破我大略,当手书一封,晓以厉害。”先主曰:“然。””

关羽以一人之力,打得曹操狼狈欲迁都,可见关羽实力之强大,可是为何诸葛亮却说他“破我大略”呢?而作为关羽的大哥刘备,也坚定地站在了诸葛亮的一方,认同了诸葛亮的看法。即便此时刘备“后知后觉”,等到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刘备亡羊补牢还是完全来得及的,为何刘备始终无动于衷呢?《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一段话写到20个字:

“军故吏,东阳里,增丁一万。建安二十四年,秋,叛出走。”

意思是,在东阳里这个地方,增加了10000军队。等到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关羽北伐的那一年,这些军队全部叛变投敌了。这段话指出一个什么事实呢?那就是关羽驻守的荆州,有大量的士兵都是关羽临时在荆州当地招募的民兵——其实也就是普通的老百姓。

《三国志》上记载:“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也就是说,刘备带走了荆州的数万精锐士兵,然后留下诸葛亮和关羽驻守。虽然没有了精锐士兵,但是义气深重的关羽免不了还是要向刘备拍着胸脯到:“大哥,荆州交给我你就放心吧!没兵我也要给你打出10万大军的效果来。”

事实上正是如此,没有了精锐的关羽还在积极招兵,并且用这些新兵几乎完成了自己和大哥的共同梦想:诛曹贼。然而,得知关羽要带着一群不靠谱 的新兵前去远征,刘备的第一想法是:写封信让他别去。自己的二弟是什么性格刘备不知道吗?关羽是一封信就可以劝阻得了的人吗?

得知自己的二弟去远征曹操,并且还“水淹三军”之后,刘备也没有劝阻,也没有支援,而是静观其变。所以很多学者研究之后认为刘备是故意不救关羽的。其实这一点后面从关羽的谥号当中也可以看出来,作为蜀国集团对关羽一生总的评价为“壮缪”。“壮缪”何谓也?死于原野曰壮,好力致勇曰壮,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可见蜀国集团对于关羽的总评价是恶劣的。为何对关羽总评价恶劣呢?无非是功高盖主之类的旧道理罢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